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韩永禄
释义

曲艺弦师——韩永禄

韩永禄(1876~1940)中国北方曲艺弦师。北京人。家住北京南城,幼年从北京梅花调名票友文玉福(一作文玉森)学艺。学成后,与南城艺人金万昌、韩永忠、苏启元等革新了文玉福比较平板的腔调,用王文瑞提供的《黛玉思亲》、《宝玉探病》等新词,由金万昌演唱,他弹三弦、霍连仲拉四胡、苏启元操琵琶伴奏,在石头胡同北口杂耍馆四海升平演出。听众很欢迎当时新创的这种“一字九啭”的腔调,他们便标榜它为“南板梅花调”。他与苏启元一起为金万昌创作了不少新腔和过门,改革了唱法,乃至形成了金派梅花大鼓。民国四年(1915)以前,他加入了京韵大鼓名家刘宝全领衔的宝全堂艺曲改良杂技社,为刘宝全弹弦伴奏多年,参与了刘派京韵大鼓的唱腔创造与音乐设计。他将北方鼓曲伴奏常用的中型三弦(弦子鼓)改为大三弦,自创一套三弦伴奏法,在鼓曲界有很大影响。他在三弦伴奏艺术上造诣很高,富有独创性,同时对鼓曲演唱艺术有精深研究,曾为京韵大鼓名家白云鹏、金慧君(艺名小黑姑娘)伴奏。京韵大鼓名家良小楼、骆玉笙(小彩舞)、章翠凤和弦师白凤岩曾拜他为师,受过他的教益。他虚心好学,不耻下问,晚年仍向弟子白凤岩请教;他尊重别人的艺术创造,征得白凤岩、白凤鸣同意,将“少白派”京韵大鼓曲目、唱腔转授与骆玉笙。1935年起,他主要为骆玉笙伴奏,使骆玉笙较好地继承了京韵大鼓刘派和其他流派的艺术,与之共同创造了《剑阁闻铃》、《红梅阁》等曲目,还帮助骆玉笙创造了“嘎调”唱法,为骆派京韵大鼓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起义领导——韩永禄

75年前,一位风华正茂的农民暴动领导人高呼着“中国共产党万岁”英勇就义,他就是中国工农红军第22军总指挥、完县五里岗暴动领导人韩永禄。

韩永禄(1905—1931),又名韩煜,曾化名刘士贵。1905年生于保定完县(今顺平)西五里岗村。1922年入保定育德中学学习,开始接受革命思想。1924年,组建进步团体“学友会”,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3月,被选派到毛泽东主办的第六届农民运动讲习所学习。1927年任完县县委书记。

1930年6月,遵照中共顺直省委的指示,韩永禄成立了五里岗暴动委员会,并定于农历8月15日举行暴动。后因突发事件,暴动提前举行。他带领暴动农民抓获五里岗地主,然后开仓济民,缴获武器,武装民众。满城、清苑、望都等县农民积极响应,纷纷参加,暴动队伍达到500多人。8月17日,组建农民暴动司令部,成立中国工农红军第22军,韩永禄任总指挥,并指挥队伍攻打完县县城。由于敌众我寡,城池坚固,围攻未能奏效。为保存革命力量,暴动司令部转入涞源山区继续战斗。转移途中遭遇保定援敌的突然围攻,队伍伤亡严重。韩永禄将部队暂时化整为零,等待时机参加新的斗争。同年秋,他奉省委指示到晋县领导农民暴动。1931年1月26日,因叛徒告密,在晋县东关策划农民武装起义时,被国民党反动派逮捕。在狱中,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和严刑拷打,他始终保持乐观主义精神,严守秘密,坚贞不屈。他领导狱中同志建立党的特别支部,开展绝食斗争。9月28日,被敌人杀害于北平天桥,年仅26岁。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4 23:4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