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2009年中国六大考古新发现
释义

中国社科院考古学论坛2002起每年举办一届,是中国最新考古信息的交流平台、重大考古发现的展示舞台和最新考古进展的学术讲台。 2010年1月13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在北京举办的年度考古学论坛上正式对外发布了2009年中国考古六大新发现,江苏张家港市东山村新石器时代遗址、内蒙古赤峰市二道井子夏家店下层文化聚落遗址、山东高青县陈庄村西周遗址、河南安阳县西高穴曹魏高陵、陕西蓝田县五里头北宋吕氏家族墓地、江西高安市华林宋元明时期造纸作坊遗址等六项考古发现入选。

事件背景

2010年1月13日,在中国社会科学院主办的考古学论坛上,“2009年中国六大考古新发现”公诸于众。其中备受关注的西高穴“曹魏高陵”名列其中。

从河南安阳曹操墓,到内蒙古的“东方庞贝”考古工作者正不断丰富、完善着世人对历史的想象,推动着中国历史学、文字学乃至文学等诸多学科的发展。

江苏张家港东山村遗

遗址位于张家港市金港镇南沙街道办事处东山村内。2008年8~11月和2009年3~11月,南京博物院等单位对其进行了两次抢救性考古发掘。发掘总面积2000多平方米,主要揭露出一处崧泽文化时期的聚落,包括房址和墓地。此外,还清理了10座马家浜文化时期的墓葬。

据目前的发掘,崧泽文化时期,遗址的东部主要埋葬小型墓,中部为建筑区,发现多座房址,遗址的西部主要埋葬大型墓。房址共5座,以F1和F2保存较好。F1为地面建筑,有大面积的红烧土倒塌堆积。平面呈长方形,南北长14.7、东西宽5.75米,面积约85平方米。房址四周有圆形柱洞。经初步清理,房址内出有崧泽文化早期的陶豆、罐、釜和玉玦、石斧等器物。

崧泽文化的墓葬可分为东、西两区。东区均埋葬小型墓,目前共清理27座。墓葬长约2.2、宽约0.8米。随葬器物数量不等,多在10件左右。西区主要埋葬大型墓,已清理5座崧泽文化早中期高等级显贵墓。其中M90、M91是迄今发现的崧泽文化墓葬中规模最大的两座。M90墓口长3.05、宽1.7~1.8、深0.4米;M91墓口长3.15、宽1.76、深0.5米。M90出土随葬品50多件,包括5件大型石钺、2件大型石锛、19件玉器以及26件陶器,是迄今发现的崧泽文化墓葬中随葬品最多的一座。M90所出的一件石锥(质地为含铁量较高的矿石)、一件砺石、一堆石英砂等,可能是一套制玉工具,表明墓主人生前握有生产玉器的大权,其身份和地位非常显赫。该套制玉工具为深入了解和研究当时的制玉生产及工艺流程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M92是迄今发现的崧泽文化墓葬中长度最长的一座,墓口长3.3、宽1.26米。墓内随葬有崧泽文化玉器中最长的玉璜,最大径16.7、外围弧度长21.5厘米,器身上钻有五个系孔。

东山村遗址崧泽文化早中期高等级显贵墓群的发现,以及与小型墓埋葬区域的严格分离,将改变学术界以往对崧泽文化时期尤其是崧泽文化早中期社会文明化进程的认识。众多大型墓葬的揭露和玉器的出土,奠定了东山村遗址在长江下游尤其是环太湖流域经济和文化的中心地位,对研究沿江地区的文化内涵、太湖区和宁镇地区史前文化的交流提供了非常重要的考古资料。

内蒙古二道井子古城遗址

2009年09月02日一座距今约4000年前的夏家店文化下层时期古城遗址,经过内蒙古考古研究所4个多月的考古挖掘,部分遗址建筑重见天日。考古结果表明,该古城遗址面积达到3.8万多平方米,是已经发掘的三座店古城遗址面积的3倍多。

该遗址位于红山区文钟镇二道井子村南的一座土山上,距离赤峰市区约10公里左右。记者在挖掘现场看到,该遗址建筑结构和布局与三座店古城遗址极为相近,只不过在建筑材料上有所不同。三座店古城遗址是使用石头作为建筑材料,而这座古城遗址的建筑绝大部分是用泥土夯成。古城建有城墙,城中分布着规模不等的院落,每个院落中建有主房、配房等,一条条1米多宽蜿蜒的街道,把不同的院落串联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古城体系。

据内蒙古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孙金贵介绍,这个遗址早在全国第二次文物普查期间就已经被发现并登记在册,此次是为了配合赤峰市到朝阳市的高速公路建设施工进行的抢救性发掘,现在已经揭露古城遗址面积3500平方米,其中包括150座房址和150座窑这是迄今为止同类发掘中规模最大也是最为完整的古城遗址。

山东高青陈庄西周城址

遗址位于淄博市高青县花沟镇陈庄村东南,分为东、西两部分,总面积约8~9万平方米。2008年10月至2009年11月,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其进行了勘探和发掘。目前已发掘6500平方米,发现一座西周城址,并清理灰坑、窖穴近千座,另有夯土台基、房基、道路和陶窑、水井及墓葬等遗迹。出土大量的陶器、石器、骨器、蚌器,以及较多的铜器、玉器等遗物。

西周城址的发现是此次发掘的重要收获之一。城址近方形,南北长200、东西宽约190多米,面积近4万平方米。据勘探,东、北城墙保存较好,残高约0.5~1.2米;西墙仅存中段,残高约0.4米;南墙局部仅存墙体底部。四周壕沟皆存,沟口距地表深约2~2.5、宽约20~25、沟深2~3米。墙体顶部残宽5、底部宽约9~10、残高1~1.25米。皆用花土分层夯筑,可见圜底的小棍夯窝。南墙中部有一城门,城内有宽约20~25米的道路通往南墙中部。经揭露,城门已被完全破坏。其余三面城墙不见缺口。城址的时代为西周早中期,是目前鲁北地区发现的第一座西周城址。

此次发掘的另一重要收获是发现了夯土台基。台基中心部位呈圆台形,直径5、残高约0.7~0.8米,面积近20平方米。台基从内向外依次为圆圈、方形、长方形及圆圈相套叠的夯筑花土堆积。根据台基形制和所处位置初步判断,此类台基似与祭祀有关。台基中心部位的东北部和北部还发现两座长方形竖穴马坑,坑内仅有马骨架,无马具或马饰件。其中XK1坑内放置6匹马,马头向西南面西,分前、后两排摆放。XK2内埋2匹马,头向北。

此外,在城内东南部发现了西周时期的墓地,已清理7座。墓圹长多为3.5~5、宽2.5~3.5、深5~8米。多一棺一椁,有头箱。M27是规模最大的一座,墓圹长6、宽3.7、深8.2米。棺椁保存较好,头向东北。陶、铜器置于头箱内。出有铜鼎、簋、觚、爵、尊、卣、盉、盘等,陶鬲、罐,以及少量玉器和海贝串饰。M18出土铜器多为残片,器形有簋、觥、卣、觚、戈等。其中铜鼎、簋、觥、卣上有“丰般作文祖甲齐公尊彝”等内容的铭文。“齐公”铭文为山东第一次发现,对研究齐国早期历史具有重要价值。该遗址还出有一件残存刻辞的周代卜甲残片,这是目前山东地区首次发现西周刻辞卜甲。

陈庄遗址从已取得的阶段性发掘成果看,已在许多方面填补了山东地区周代考古的空白,对研究早期齐文化取得突破性的进展。

陕西蓝田北宋吕氏家族墓地

2006年3月~2009年12月,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所对蓝田县五里头村北宋吕氏家族墓地进行了调查、测绘、勘探及发掘。共清理墓葬29座(成人墓葬20座、婴幼儿墓葬9座)和东、西、北三侧围沟各一处,调查勘探家庙遗址一座。出土遗物700余件组,砖、石墓志铭24合。

墓地东、西、北部均有围沟环绕,形成长321、宽273米南部敞开的南北向长方形墓园。墓葬群位于墓园正中偏北,墓地中轴延长线正南500米处为吕氏家庙“吕氏庄阁云寺”故址。墓葬排列脉络清晰,中轴线上自南向北纵向贯鱼式为长子长孙系列,横向则按辈份分排布置。墓地使用时间为宋神宗熙宁七年(公元1074年)至徽宗政和元年(公元1111年),共计埋葬五代吕氏族人。

墓葬皆为竖井墓道、土洞墓室,坐北朝南,深7.5~15.5米。形制有单室、前后双室、并列双室、单前室双后室、主室带侧室五种,顶部近平或略拱。其中有3座墓葬主室上部纵向叠置1~2个空墓穴,应属防盗掘设施。葬具及人骨已朽,死者基本为仰身直肢敛于棺椁中。

随葬器物置于椁外四周、棺椁间及棺椁顶上,种类有瓷、陶、石、铁、铜、锡、银、金、漆及珠贝类。其中瓷器数量多、品相好,以耀窑产品为主,兼有景德镇湖田窑、定窑、建窑产品。石器以当地骊山石打造,色泽青灰、做工精细,极具地域特点。主要器形为茶具、香具。各类石、陶砚台是随葬遗物的又一特色,其中安徽歙县的长眉子砚、山西新绛澄泥鱼肚白砚均属文房用具之精品。

通过对吕氏家族墓地的发掘,较完整地揭示了北宋吕氏家族墓地全貌,为研究北宋家族墓地的构成提供了宝贵资料。出土的众多墓志铭文确定了大部分墓葬主人的名讳身份,以此为依据,可排列出家族成员墓穴的分布次序,这对研究北宋家族墓葬礼制提供了重要线索。出土墓志内容丰富,为研究北宋官制、科考制度以及河南汲郡吕氏家族起源、分支、迁徙和定居陕西蓝田后的家族发展谱系、延续脉络提供了极其珍贵的第一手资料。吕大临墓葬虽早年被盗,墓志遗失,但有证据显示其墓葬位置亦可基本确定,这对研究中国考古学史亦具有重要意义。

 江西华林造纸作坊遗址

遗址位于高安市华林风景名胜区管委会东溪行政村的周岭自然村。2009年10~12月,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高安市博物馆联合组成考古队,对华林造纸作坊遗址进行了第二次发掘。发掘面积700多平方米。

除在石脑头溪两岸清理7座舂打竹麻的水碓外,还在福纸庙作坊发掘区揭露出宋代的沤竹麻坑、陶引水管和烧灰料的灰坑;元代的沤竹麻坑和抄纸坊;明代的沤竹麻坑和烧灰料的灰坑、蒸煮竹麻的大片烧土块、晒料与拌灰的工作台、堆放石灰的混砂土以及沤竹麻坑的尾砂坑等与古代造纸工艺有关的遗迹。此外,还有一些挡土墙、排水沟和柱洞、柱础等房屋遗迹。其中宋代沤竹麻坑(H7)为不规则长方形土坑,南北长4.2、东西宽2.1、深0.3米。东壁较清楚,南、西、北面遭到部分破坏。H7应是遗址中最早的沤竹麻坑遗迹。元代沤竹麻坑(H3)仅残余一段半月形的石砌坑壁。但从所处位置分析,H3是在宋代沤竹麻坑H7的基础上加以改建和扩建形成的。明代沤竹麻坑(F1)为长方形石砌水池,长11.45、宽1.53、深0.5米。水池被石墙分隔为南段和北段,但有水沟相通。

1号水碓呈南北向。水车池用石块垒砌,长方形,内空长2.7、宽1.9米。东侧和西侧边墙的最上一层是麻石质长条形石梁,中间相对处留有一承放水车轮轴的卯窝;南墙的最上一层也是麻石质长条形石梁,留有两组承装碓杆的榫卯,说明这处水碓是一车带两碓杆的结构。1号水碓据最底层出土遗物,其废弃时代可能为明代中晚期。7座水碓的大小和布局基本相同。但在工作间正对碓杆位置、承接碓头打击的部位,结构可分为三类:1号与3号水碓是安放1个石臼和1块带有凹窝的长方形石板;2号水碓安放的是两个石臼;4~7号水碓则安放2块石板。带石板类型的水碓专门用于造纸。而1、3号两个安放1个石臼、1块石板的水碓,其用途为加工粮食或纸浆。

华林造纸作坊遗址是我国发现的时代最早的一处造竹纸的作坊遗址。它的发现,对探讨造纸术的发展史具有重要意义。发掘出的明代造纸作坊遗迹,基本上反映了从伐竹到制浆的造纸工艺流程,可再现《天工开物》中“造竹纸”之“新竹漂塘”和“煮楻足火”的情景。这为研究明代中国南方先进的竹纸制造工艺及探寻明代西山造纸官局所辖纸厂的生产情况提供了重要资料。

河南安阳曹操高陵

曹魏高陵位于距安阳市约15公里的安阳县安丰乡西高穴村。2008年12月12日至2009年12月下旬,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其进行了发掘。发掘共清理了两座墓葬,编号为一号墓、二号墓。

二号墓坐西朝东,方向110度。斜坡墓道,墓圹平面呈前宽后窄的梯形,长18、宽19.5~22米,占地面积约740平方米。墓门宽1.95、高3.02米,砖券顶。有石门,石门外有三层封门砖封闭。墓室为砖室,分前、后两室,并均有南北两侧室。前室近方形,四角攒尖顶;南侧室平面为长方形,弧形券顶;北侧室平面也为长方形,四角攒尖顶。后室为四角攒尖顶,南北两侧室均为弧形券顶。墓室青石铺地,四个侧室有石门封闭。从所出墓门残块看,部分墓门上应有精美的石刻画像,内容有“神兽”、“七女复仇”、“宋王车”、“文王十子”等。墓内共发现3个个体的人头骨,其中2个女性头骨位于后室,男性头骨位于前室门道处。经鉴定,男性为60岁左右;女性分别为50岁左右和20岁左右。

该墓虽被多次盗掘,但是仍出土了一批遗物。据初步统计,可复原者约250余件。种类有青石圭、璧等礼器;铁甲、剑、镞、弩机构件等兵器;铜盖弓帽、伞帽、铃和煤精石虎雕等车马杂器;陶砚,石枕,铜带钩、带扣、铺首、钗、环、帽钉,银带扣、铺首、饰件,铁帐构件、镜、削等用具;玉珠、水晶珠、玛瑙珠、玉佩等装饰品;灶、耳杯、盘、壶、罐、托盘、盆等陶瓷器;以及刻铭石牌59块。刻铭石牌一类为圭形,其上刻有“魏武王常所用挌虎大戟”、“魏武王常所用挌虎短矛”等铭文;另一类为六边形,其铭文内容为随葬物品的名称和数量,如“黄绫袍锦领袖一”、“丹绡襜襦一”、“镜台一”、“书案一”、“渠枕一”等。刻铭的字体绝大多数是汉隶,俗称“八分体”,字体规整,遒劲有力。根据墓葬的形制与规模、出土遗物、石牌铭文的内容及字体、墓主骨骼的鉴定,并结合鲁潜墓志和西门豹祠等的相互位置,以及历史文献记载的魏武帝陵位置,确认该墓是魏武帝曹操的高陵。

该墓主曹操去世和入葬的年月清楚,纪年明确,为东汉、魏晋时期墓葬的断代提供了标尺。从墓葬无封土和出土的遗物看,魏武帝曹操的安葬完全遵照了其临终时遗令的“不封不树”、“敛以时服,无藏金玉珍宝”的要求,开魏晋南北朝时期薄葬制度的先河。曹魏高陵,在中国丧葬制度演化的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对于全面了解中国丧葬制度的演化过程具有重要作用。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10:04: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