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范蠡祠 |
释义 | 景点介绍范蠡祠,主要以范蠡军事政治才能和商业才能及生平业绩为主要展示内容、以其它相关人文故事为衬托。全部建筑由范蠡祠及财神庙、魁星阁、三星庙(暂用名)等相关建筑组成,占地面积2000平方米,建筑面积960平方米,正殿内塑高3.5米范蠡全身铜像一座,铜像背后墙面用木条仿竹简形式,再现《史记》中记载范蠡故事的精彩篇章,所有立柱均镶嵌楹联。殿外左右两侧建长廊两条,陈列与范蠡生平业绩相关的诗碑,并以彩绘壁画等形式,生动介绍范蠡卓越的军事、政治和经商才能。其它辅建筑依相应位置而建,错落有致,相关塑像如:比干、赵公明、关公及福、禄、寿三星均以民间传说的形象为依据,或坐或立,神态各异。范蠡祠共有塑像8座,除范蠡全身铜像外,其余均采取民间传统的贴金彩绘相结合的形式。 诸暨人向来敬重范蠡。春秋末越灭吴后,诸暨一带曾为范蠡封地。诸暨城西侧之陶朱山,即因范蠡曾筑宅侨居而得名。山东侧,有余脉虎头岩,相传为当年范蠡游吟并与西施定情之处,故又称范蠡岩。古时,距岩半里处(现绢纺厂后门附近)建有范蠡庙,今遗迹犹存。进入21世纪后,西施故里旅游区内又新建了范蠡祠。 正殿左右两侧有长廊,亦雕梁画栋,古色古香。廊内竖立着31块石碑,碑上刻有范蠡的画像、古人吟咏范蠡的诗词与颂辞、《范蠡理财致富十二法则》、《范蠡理财致富十二戒律》、《范蠡经商十八法》。 范蠡祠面西南背靠金鸡山,气势恢宏,采用清代民间建筑风格,黛瓦粉墙,古朴典雅。主要建筑除“魁星阁”外,屋架及相应构件均从民间整体购买,各种木雕构件琳琅满目,精彩非常,充分展示了江南民间建筑艺术特色。 范蠡祠北侧长廊上开有一处偏门。走出偏门,便可见财神殿、魁星阁、三星殿依次排列。财神殿阶沿正间廊柱上的对联十分醒目:“比相忠范相诚忠诚社稷,赵公厚关公义厚义人间。”它启迪人们:要发财,要做好生意,首先要好好做人,做个忠诚、厚义之人。 历史资料范蠡祠,即陶公幽栖祠,位于山东省肥城市湖屯镇陶山,紧邻范蠡墓。清顺治年间重建。据分析,隋代范蠡祠的位置,应是离此十几米远的当今范蠡祠的后院。那里至今保留的一根房廊石柱,上刻有(宋)“宣和三年”(1121年)等字样。地上还有刻着“元符二年”(1099年)“宣和四年”字号的石柱和柱础。前面范蠡祠残留“靖康元年”刻字的石柱,可能就是从这里搬运过去的。从这些不同年号的石柱和遗留柱础看,北宋之前,这里曾有一座规模较大的范蠡祠,其无论是从占地面积来看,还是从建筑规模的宏伟程度来看,都较现存的范蠡祠要大的许多。 乾隆年间进士、陕西布政使巡抚、文学史家唐仲冕所著的《岱览》一书最后一卷中,完全记载了肥城和陶山范蠡的一些古迹,收录了清康熙年间肥城知县史廷桂的《重修陶朱公墓赞碑》一文,内容如下: “陶山之阳,幽栖之侧,一冢屹然,千秋独立。传为越臣,於焉遗迹。缅想当年,为越良弼。败于会稽,困于石室,虽在颠沛,臣节不失。念在图复,寝不安席。终能沼吴,霸业显赫。功成者退,日中则昃。长颈鸟喙,早焉心恻。知足忠完,脱君险厄。扁舟五湖,飘然遐逝。致富敌国,变名自匿,更号陶朱,鸱夷子皮。忠以事主,智以自庇。千载而下,谁可与匹。霸业虽朽,忠名不赦。墓比黄金,此土是惜。纲常既维,宇宙扶掖,沧桑几易,乃至於今。秦篆既杳,汉赞谁识。颓然荆榛,一片孤石。藓食文字,久可摸索。第见樵夫牧竖,踯躅而叹于其侧曰:此非越大夫之墓欤!何碑字之模糊?觉今之非昔!时维已未,春日熙熙,招侣携朋,于此一适,凭今吊古,晨游竟夕。谒公之祠,寻公之迹。睹此烟没,心焉恻恻。千秋芳躅,可听泯灭!兴废利弊,何惜千百。爰命匠石,创为再勒。非谓公之霸业于此益著,庶几赤松子三笑三点额,指冢口诵八言,不致于遂熄。” 文中所提到的范蠡祠,就是清顺治年间重建的陶公幽栖祠。 祠内戏台在干山乡蠡山,为范蠡祠的门楼部分。相传春秋时越国大夫范蠡寓居于此。清光绪初重修。祠形似舟,歇山屋顶,飞檐斗栱,正脊彩塑二龙抢珠,戗脊各卧一龙,张口扬须,耸角展足。门楼有座戏台,面积40平方米,可南、两面演戏,东、西两侧有化妆、道具室。1982列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