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乌托邦语境下的现代性反思
释义

图书信息

乌托邦语境下的现代性反思定 价:¥38.00

库 存:有货,可送至全国作 者:张彭松 著

出 版 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0-10-1

开 本:16开

I S B N:9787300128375

内容简介

迄今为止,对待乌托邦大致可以归纳为两类截然相反的态度。第一类态度把乌托邦作为照亮人类未来的希望灯塔,作为历史进步的内在精神动力;第二类态度把乌托邦看作一种诅咒,反对把人的历史当作神的历史来设计。目前,我们所亲身经历的不是乌托邦价值泛滥的时代,而是乌托邦价值严重贬值及其根基被现代性“挖空”的时代。尽管在人类已有的历史上乌托邦确实难以与暴政、奴役和独裁了却剪不断理还乱的”情感纠葛”,但是,在现代人极端务实的现代性心态恰恰威胁人类自身生存的同时,重温乌托邦精神对现代人不无裨益。在马克思实践观的指引下,我们有必要亦有可能寻求二者之间的“中道”,既不要使社会发展陷入乌托邦历史设计之误区,更不要无原则地讨伐乌托邦精神,单向度地张扬现代性。

作者简介

张彭松,1974年12月生,黑龙江同江人。1994年考入黑龙江大学哲学系,1998年继续攻读马克思主义哲学硕士学位,师从丁立群教授。2001年考入清华大学哲学系攻读伦理学博士学位,师从万俊人教授。现为黑龙江大学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哲学系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乌托邦理论和应用伦理学研究,在《哲学动态》、《马克思主义与现实》等国内重要学术期刊上发表多篇关于乌托邦、“现代性”道德及生态伦理方面的研究论文。

目录

导论:重新反思“乌托邦”

一、何谓“乌托邦”?

二、“乌托邦”与意识形态

三、“乌托邦”的精神根基:批判的形上学

四、“乌托邦”的现代性困境

第一章 西方传统社会的乌托邦观念及其特征

一、西方传统社会的乌托邦观念及其理论前提

1.本质先于存在

2.国家优于个人

二、西方传统社会的乌托邦观念的基本特征

1.张力:理想与现实、神性与人性

2.本真性:乌托邦的“不在场”

3.观念转换:由“空间”到“时间”

三、乌托邦观念的意义及其局限

第二章 马克思对西方传统社会乌托邦观念的批判与超越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6 5:07: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