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瓦西列·卢卡 |
释义 | 人物瓦西列·卢卡 Vasile Luca(1898年6月8日——1963年7月23日) 前罗马尼亚工人党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罗马尼亚人民共和国部长会议副主席兼财政部长。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党务和国务活动家,罗马尼亚革命元勋、共产主义和工人运动杰出战士、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活动家。罗马尼亚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罗共党内“莫斯科局”三驾马车之一。 早期生涯1898年6月8日生于特兰西瓦尼亚(原奥匈帝国的一部分)科瓦斯纳县卡特琳娜乡。犹太裔匈牙利人。自幼丧父,在锡比乌的孤儿院长大。当过学徒、锁匠、布拉索夫铁路工厂车工。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1915年10月参军入伍,在卡罗伊·克劳托奇维尔将军的“塞凯伊”师团(由特兰西瓦尼亚的匈牙利难民组成)服役,为保卫特兰西瓦尼亚同罗马尼亚军队作战。1918年10月在布达佩斯参加过左翼政党的和平示威,从此向往共产主义。 1919年3月,库恩·贝拉领导的匈牙利苏维埃共和国成立,4月,卢卡参加了苏维埃共和国工农红军,并加入匈牙利共产党。同年8月,匈牙利苏维埃共和国被颠覆,卢卡被罗马尼亚军队俘虏,随即逃脱,在布拉索夫的乡村避难。战争结束后回到布拉索夫铁路工厂(隶属罗马尼亚国家铁路公司)继续当工人。1919年9月加入罗马尼亚社会党,并成为社会党左翼布尔什维克派的骨干成员,此后积极参加工人运动,开展革命工作。 1921年5月,罗马尼亚社会党改组为罗马尼亚共产党,瓦西列·卢卡为罗共的创始人之一。1922年参与建立布拉索夫地区的党组织,1923年任布拉索夫铁路工厂工会主席。1924年4月,罗马尼亚共产党被宣布为非法,被迫转入地下,同年7月,卢卡任罗共布拉索夫地区委员会书记,负责领导布拉索夫、锡比乌、塔尔纳瓦、巴莱雅的党务工作。1929年参与组织和领导日乌河谷矿工罢工。同年,他与亚历山德鲁·尼科尔斯基当选为罗共中央组织局委员(党内设有政治局和组织局两个平行的机构,政治局受共产国际的监督和指导,组织局则直接受苏联控制),由此,卢卡同莫斯科建立了密切的联系,成为党内“斯大林主义”的代表人物。1933年2月,在格里维察大罢工(“格力维察二月战斗”)期间结识了格奥尔基·乔治乌-德治。1924——1938年间多次被捕受审。 “莫斯科局”领导人1938年在切尔诺夫策被发现试图穿越罗马尼亚王国和乌克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边境而被定罪判刑。1940年6月,苏联占领北布科维纳后,卢卡加入苏联国籍,任切尔诺夫策市苏维埃执行委员会副主席(副市长),并当选为乌克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最高苏维埃民族院代表。他参与执行了将3万当地居民从北布科维纳强制迁移到苏联中亚各共和国的移民政策。 1941年苏德战争爆发后,瓦西列·卢卡在莫斯科广播电台负责反对安东内斯库军事法西斯独裁政权和希特勒德国的宣传罗马尼亚语部分的工作,是以安娜·波克尔为首的罗马尼亚共产党国外局的主要领导人之一。在战争期间,协助招募罗马尼亚流亡志愿者和被俘官兵参加红军,组建了“图多尔·弗拉迪米雷斯库”罗马尼亚师。1944年底随苏联红军返回罗马尼亚。 归国之后1945年2月,瓦西列·卢卡和安娜·波克尔作为民族民主阵线主席,领导人民群众举行大规模抗议示威,反对尼古拉斯·勒德斯库政府的反共反人民政策,并争取同盟国对罗马尼亚最高管制委员会对罗马尼亚共产党的支持。推动成立彼特鲁·格罗查领导的民主联合政府和实行民族民主纲领。在此期间,同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保守势力的国家自由党和国家农民党进行了坚决而激烈的斗争。1946年作为格罗查、乔治乌-德治率领的罗马尼亚代表团成员参加巴黎国际和平会议。 1945年10月,罗马尼亚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上,瓦西列·卢卡当选为中央委员会书记,1948年2月,罗马尼亚共产党和社会民主党联合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两党合并后的罗马尼亚工人党中央委员、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1947年11月5日——12月29日任罗马尼亚王国民主联合政府财政大臣,1947年12月30日,罗马尼亚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瓦西列·卢卡任第一届共和国政府财政部长,1950年3月17日——1952年5月28日任罗马尼亚人民共和国部长会议副主席兼财政部长。建国后,参与经济国有化和农业集体化、建立高度集中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推进货币改革的领导工作,参与制定第一个五年计划以及银行法、预算法等一系列法案。 大清洗1943年以后,瓦西列·卢卡、安娜·波克尔、特奥哈里·乔治斯库的国外局和格奥尔基·乔治乌-德治的“监狱派”阵营结成同盟,反对“国内派”的总书记斯特凡·福里什,并在1944年夺取了党的领导权,支持乔治乌-德治为总书记。1946年将斯特凡·福里什处决,1948年又将威望甚高的科夫里、帕特勒什卡努铲除,消灭了“国内派”三驾马车。 1948年以后,瓦西列·卢卡等人与乔治乌-德治的矛盾日益激化,“莫斯科局”掌控了中央书记处和政府系统的几乎所有要害部门,成为乔治乌-德治集中权力和推行其政策的主要障碍。卢卡在一系列政策问题上与乔治乌-德治意见相左,特别是反对乔治乌-德治的多瑙河-黑海运河工程和罗马尼亚货币列伊的财政改革。 1952年1月,格奥尔基·乔治乌-德治借苏联发动“反犹太主义运动”之机,在征得斯大林的批准后,对犹太人出身的安娜·波克尔、瓦西列·卢卡等人掀起新一轮的政治清洗。1952年2月,瓦西列·卢卡被指责“严重偏离社会主义道路”,“脱离工人阶级”和执行“右倾机会主义路线”,企图“破坏国民经济”,波克尔则被指责为“左倾机会主义路线”,卢卡随即被解除党内外一切职务并遭到逮捕。 在历时两年的审讯中(在苏联顾问的监督下),卢卡被揭发为“叛徒”和隐藏的“老反革命分子”,在20世纪20年代早期受聘为罗马尼亚秘密警察的“密探”,渗入共产党挑起党内斗争。1954年10月被指控“在融资和货币流通中进行破坏活动”、“破坏政府的财政政策措施”,“破坏国民经济和消费合作社的价格政策”、“操纵1952年的货币改革”。最高法院以“破坏国民经济罪”判处瓦西列·卢卡死刑,经大国民议会主席团审核(莫斯科的干预),减为无期徒刑,他主管下的财政部和国家中央银行系统领导班子的主要领导人也一并被定罪判刑。1963年7月23日,瓦西列·卢卡死于阿尤德监狱。 平反1965年3月,格奥尔基·乔治乌-德治病逝,尼古拉·齐奥塞斯库继任总书记。齐奥塞斯库上台后,开始重新复查福里什、帕特勒什卡努、卢卡等人的案件。 1968年4月,罗共中央组织调查委员会对这批错案进行审查。6月25日中央全会的结论认为:“当时罗马尼亚工人党中央委员会第一书记格奥尔基·乔治乌一德治违反党纪,对调查过程进行干预……施加了消极的影响。”“约瑟夫·基希涅夫斯基和亚历山德鲁·德勒奇吉滥用职权,是罪恶行为的组织者和执行者。”罗共中央对卢卡、波克尔、乔治斯库、福里什、帕特勒什卡努等人予以平反。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