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陈荣久 |
释义 | 陈荣久,男,汉族,1904年生,黑龙江省宁安县东京城镇三家子村人。1931年参加抗日救国军,任新编五连连长。1933年2月参加抗日救国游击军第四军,任军副官。同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4年去苏联东方大学学习。1936年秋回国后任东北抗日联军第七军军长,兼第一师师长。1937年3月,率150余名战士在饶河大顶子山后天津班屏岭山下阻击300余人的日伪军讨伐队,为掩护部队转移,不幸中弹牺牲。 陈荣久简介出生于黑龙江宁安县东京城三家子村的一个雇农之家,因家境贫寒,仅读过两三年书。1927年因生活所迫,在张学良部队当兵,中东路事件之后,退役回家。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积极做吞并东北的准备,为反日救国,到东北军二十一混成旅骑兵二营七连当兵。“九一八”事变后,目睹日军烧杀抢掠的残暴罪行,悲愤交加,仇恨满腔,缴了连长的枪,率领士兵起义,投奔抗日救国军。不久,救国军整编,被推举为新编第五连连长。先后在穆棱、海林、宁安等地活动,曾多次与日军交战,打击了敌人的侵略气焰。1933年2月,率部到宁安参加共产党人李延禄创建的抗日救国游击军,任游击军军部副官。曾参加和指挥二道沟子、东京城、马莲沟等多次战斗。同年5月,根据中共满洲省委和吉东局的指示,为扩大吉东地区的抗日武装力量、建立游击区,抗日游击军赴密山地区活动。 岳武将军在密山曾参加和指挥部队与敌人进行多次战斗,每次战斗都给敌人以沉重打击,被群众称颂为“岳武将军”。1933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4年春,军长李延禄去上海向上级组织汇报军队活动情况,被委任为军部代理政委职务。是年秋,受党组织指派,去苏联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临行前向党组织表示,一定学好革命本领,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奋斗到底。1936年秋,从苏联毕业回国。党组织决定派他去虎林、饶河,以东北人民革命第二师为基础,组织建立抗日联军第七军。是年11月15日,第七军正式宣告成立,任该军军长兼一师师长。1937年春,日伪军对虎饶地区的抗日游击根据地和抗联七军进行疯狂的春季大“讨伐”,妄图消灭新成立的抗联七军。3月初,七军分兵几路截击敌人,他亲自率150余人在饶河县小南河天津班一带活动。3月6日,日寇驻饶河县参事官大穗久雄率日军百余人向七军逼近,陷入抗联部队的埋伏圈中,双方激战3个多小时,正当抗联七军发起冲锋时,伪饶河县警察二百多人从后路围攻上来。他指挥全军奋力还击。在激战中,身负重伤,仍忍着伤痛,坚持在山岗上指挥部队英勇杀敌。 抗联七军军长陈荣久殉难记一九三六年七月,陈荣久从苏联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回国后,党组织决定派他到饶河地区组建抗联第七军。在日本鬼子严密控制下,陈荣久同志餐风饮露,晓行夜宿,穿越莽莽无边的原始林海,趟过沉浮不定的漂垡甸子,多次避开了敌人的搜查队伍,终于在饶河县暴马顶子找到了抗日四军二师。 一九三六年十月,下江特委在暴马顶子密营召开了军政干部会议,传达了上级的决定,讨论了建立抗联第七军的重大事宜。十一月十五日,在关门嘴子沟里文登岗召开了大会,宣布了抗联第七军的正式成立。陈荣久同志任七军军长兼二师师长。七军成立后,发布了宣言,号召一切抗日力量,不分民族,不分党派,不分信仰,都应在爱国抗日的旗帜下团结起来,共同战斗,完成民族解放的神圣事业。 七军建立后,在陈荣久的领导下,整顿发展共产党组织,清理了队伍,肃清了特务。队伍很快发展到700多人,进行了大小三十余次战斗,打击了鬼子妄图迅速消灭抗联的猖狂气焰。 一九三七年刚进三月,军部决定开展新的战斗,消灭西林子乡特务工作班。三月四日夜,副军长崔石泉带领一百名战士包围了西林子,陈荣久率大部队在天津班一带接应。战斗打响后,发现敌人早有防备,火力很猛,抗联部队被阻,如果强攻,必然损失很大。崔石泉当机立断,命令部队撤出战斗。按预定计划部队撤向天津班与陈荣久会合。与陈军长会合后,经过对情况分析,陈军长认为:打西林子没有成功并且暴露了我们自己,敌人很有可能追来。我们在这里埋伏起来,这里的地形对我们有利。 天津班附近有四个山包连绵,部队在第二第三个山包隐蔽下来,设下三道卡子,形成一个“口袋”。部队派出警戒哨兵,专等敌人上钩。 话说抗联包围了西林子时,西林子的特务警察立即向县公署告急,说有三百多抗联部队围攻西林子。当时饶河县日本参事官大穗久雄正在距县城三十余里的小别拉炕。三月三日,那里的警察所被我抗联袭击,打死濑户次郎以及伪警察13人。大穗正在那里组织力量追击抗日部队。得到西林子告急的报告后,大穗顾头不顾腚的连夜返回县城,调集日伪部队二百多人,于三月六日早晨坐马爬犁急奔西林子。上午八时左右到达西林子,了解了抗联的去向后,迅速带领饶河和西林子的伪警察,气势汹汹的向抗联追去。那一年雪特别大,马跑不起来,鬼子累得上气不接下气。大穗坐的第三张爬犁上,一个劲催老板子快赶。大约午后两点多钟,鬼子伪军到了天津班,渐渐进了抗联伏击圈。 山上埋伏的抗联早就等急了。当看到一条线似的马爬犁进入了伏击圈,先是鬼子屁股后边响起了枪声,堵住了退路。接着抗联的各种武器一齐射向敌群。鬼子伪军一下子就乱了套,惊马拖着鬼子伪军向树林子窜去,马倒爬犁翻,敌人摔到雪地上,撞到大树上。没被打死的敌人靠在爬犁旁向上射击。吓懵了的老板子既不知道躲藏也不知道趴下,正好成了敌人的挡箭牌,山上抗联战士大喊:“老板子,快趴下”老板子一趴下,暴露了鬼子兵,战士们专门打鬼子,鬼子又被打死了十多个。 当抗联的枪一响,大穗一轱辘翻下爬犁躲在树棵子后面,组织被打乱的队伍还击。敌人往山上冲,机枪向山上猛扫,当敌人距离抗联二三十米时,战士们手榴弹在敌人中间开了花。鬼子伪军死伤一大片退了下去。大穗疯狂的叫喊着,挥舞着指挥刀逼着鬼子伪军往上冲。山上的抗联看得很清楚,一枪打中了大穗的右腕,指挥刀掉在了地上。大穗用绷带缠住了右腕,左手挥刀,和鬼子伪军一齐往山上冲。一边往上爬,一边大声的嚎叫着,当距离十多米时,抗联战士一齐开火猛烈射击。大穗中弹倒地嗷嗷乱叫,挣扎了一会儿就死了。大穗一死,敌人失去了指挥官,只好又退了下去。 天渐渐要黑了,山下的敌人群龙无首失去了战斗进攻的能力。抗联缩小包围圈,将剩余敌人压缩到沟底。胜利在望,战士们端着枪唱着歌从山坡上压下来,沟底的伪军已经双手平举着枪等待抗联缴枪。 正当此时,抗联的背后响起了枪声。原来是大汉奸苑福堂伪警察大队一百多人从抗联的背后冲来。山下的鬼子伪军一看来了救兵,立即又挥起武器。抗联两面受敌,处境极其危险,陈荣久指挥着部队沿着山坡横向突围,部队边打边撤,在混乱中陈军长和几十名战士中弹牺牲。当时天已全黑了,部队冲出包围,战士们背着陈军长和其他牺牲同志的尸体来到了天津班第四个山头。这里离暴马顶子密营还有三、四十里路,山高林密,陈军长和其他牺牲的烈士的尸体是无法运回密营去了,当时天津班附近还住有少数的老百姓,战士们用雪暂时掩盖了尸体,并请老百姓帮助照看着。后来关门村的老百姓帮助掩埋了烈士的尸体,抗联派人把陈军长和另外两位战士埋在了山的背阴坡。除了陈军长之外,能够留下姓名的还有候培林、金元俊。还有一些无名烈士长眠在这里。 抗联撤退后,鬼子用马爬犁往回拉死尸。这次战斗打死鬼子三十多个,打伤十多个,伪军也死伤三十余人。 青山有知,翠林含情,在山林宽广的怀抱之中,烈士的忠骨保存了下来。中华民族的子孙们世世代代铭记着他们。 延伸阅读:东北抗日联军战斗史东北抗日联军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活动于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的人民抗日武装。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国民党政府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采取不抵抗政策。中国共产党号召人民起来抗日。东北人民和东北军部分爱国将士,组成义勇军、救国军、自卫军等抗日武装,统称东北抗日义勇军,约30余万人,在东北各地抵抗日军进攻。后来在日军的进攻下,至1933年春大部溃散,一部分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影响下坚持斗争。在此期间,共产党也创建了十几支反日游击队。东北抗日联军就是在这两部分武装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有许多朝鲜共产主义者和革命战士参加了东北抗日联军,有些人还担任了领导职务。他们对于抗日联军的建立和发展,对于打击日本侵略军,发挥了重要作用,表现了高度的国际主义精神。 东北抗日联军大体经历3个阶段: 反日游击队阶段 中国共产党满洲省委员会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建立东北反日游击队,开辟游击区的指示,从1932年初开始,先后创建了巴彦、磐石、海龙、延吉、和龙,珲春、汪清、安图、汤原、饶河、珠河、密山、宁安反日游击队。主要领导人有杨靖宇、赵尚志、童长荣、夏云杰等。同时,中共满洲省委还派周保中、李延禄等共产党员到东北抗日义勇军中进行改造工作,建成绥宁反日同盟军、抗日救国游击军。各抗日武装在南满、东满、吉东、北满等地,积极开展抗日斗争,创建抗日游击区。1933年,磐石游击队战斗70余次,粉碎日伪军10多次“讨伐”;和龙游击队在渔浪村打退数百名日军的进攻,打死60余人;珲春和汪清游击队联合救国游击军,攻克东宁县城,毙伤日伪军200余人;绥宁反日同盟军和宁安游击队,攻克安图县城;饶河游击队攻占虎林县城,毙日军20余人,歼伪军一部。1934年,珠河游击队在方正县学田地等反“讨伐”战斗中,歼日伪军300余人;汤原游击队战斗数十次,毙俘日伪军600余人,粉碎了日伪军的“讨伐”。各抗日武装在斗争中,不断发展壮大,游击活动遍及30余县。 东北人民革命军阶段 1933年5月,中共满洲省委根据同年1月26日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领导,建立反日统一战线,扩大游击战争的指示信精神,决定以游击队为基础,组建东北人民革命军。从1933年下半年至1936年春,相继成立6个军:第1军,军长兼政治委员杨靖宇;第2军,军长王德泰,政治委员魏拯民;第3军,军长赵尚志,政治部主任冯仲云;第4军(东北抗日同盟军),军长李延禄,政治部主任何忠国;第5军(东北反日联合军),军长周保中,政治部主任胡仁;第6军,军长夏云杰,政治部主任李兆麟。第1、第2军活动于南满和东满地区;第4、第5军活动于吉东地区;第3、第6军活动于北满地区。各军广泛开展游击战,向日伪军出击。第1军曾攻克三源浦、凉水河子、八道江等地,在柳河县黑石沟伏击战中,歼伪军200余人。第2军于1935年出击665次,在敦化县哈尔巴岭袭击日军装甲列车,毙俘军官50余人,缴获大量军用物资。第3军联合其他抗日武装攻克方正县城,尔后冲破日伪军封锁,与汤原游击总队会合,扩大了游击区;留守部队第2团政治委员赵一曼,于1935年11月在珠河县(今尚志)左撇子沟战斗中,负重伤被俘,英勇就义。第4军攻克密山县城歼伪军1个连,攻占依兰县阁凤楼,协同第3军攻打刁翎,开辟了新的游击区。第5军和第2军第5师在宁安、额穆、敦化地区反“讨伐”战斗中,毙伤俘日伪军1500余人,缴获各种枪1000余支。第6军攻占鹤岗煤矿,吸收许多工人参加革命军,壮大了队伍。人民革命军经两年多的艰苦斗争,粉碎了日伪军的多次“讨伐”,发展到1万余人,扩大了抗日游击根据地。 东北抗日联军阶段 东北人民革命军根据中共中央、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1935年8月1日发表的《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的精神,于1936年2月,陆续改为东北抗日联军。原人民革命军6个军依次改为东北抗日联军第1至第6军,以后又陆续组建了第7至第11军。第7军,军长陈荣久,政治部主任郑鲁岩,活动于饶河、虎林、抚远地区;第8军,军长谢文东,政治部主任刘曙华,活动于依兰、方正、勃利地区;第9军,军长李华堂,政治部主任王克仁,活动于勃利、依兰地区;第10军,军长汪雅臣,政治部主任侯启刚,活动于五常、舒兰地区;第11军,军长祁致中,政治部主任金正国,活动于桦川、富锦地区。此时,抗日联军发展到3万余人。 中共南满、吉东、北满省委成立后,抗日联军先后改编成第1、第2、第3路军,分别归三省省委领导。第1路军于1936年7月组成,辖第1、第2军,总指挥兼政治委员杨靖宇,副总指挥王德泰、魏拯民;第2路军于1938年春组成,辖第4、第5、第7、第8、第10军,以及王荫武领导的救世军、姚振山领导的义勇军,总指挥周保中,副总指挥赵尚志;第3路军于1939年5月组成,辖第3、第6、第9、第11军,总指挥李兆麟,政治委员冯仲云。1936年4月,日军推行“三年治安肃正计划”,对抗日联军进行大规模“讨伐”。抗日联军各军在反“讨伐”作战中,密切协同,更加广泛地开展游击战。1936年下半年,第1军为粉碎日伪军在南满的“讨伐”,打通与关内红军的联系,组织两次西征,于本溪县赛马集和摩天岭,歼灭伪军1个营和日军今田中队。第2军于抚松、长白地区多次伏击日伪军,在穆棱县代马沟伏击日军列车,毙伤日伪军300余人。是年冬,王德泰在抚松县小汤河战斗中英勇牺牲。第3军为打破日军对松花江两岸的“讨伐”和开辟新的游击区,主力由汤原地区出发,西征至海伦地区,另一部北进至嘉荫地区。历时半年多,转战数千里,战斗百余次,在袭击林口、攻克佛山(今嘉荫)县城和海伦县冰子等战斗中,毙伤俘日伪军1100余人。 1937年春,第4、第5、第8军和第3、第9军一部协同作战,打进依兰县城,毙伤日伪军200余人。第6军攻克汤原县城。抗日联军各军经过一年多的奋战,粉碎了日伪军的“讨伐”,扩大了政治影响。“七七”事变后,抗日联军紧密依靠群众,主动出击,积极打击日伪军,掀起了抗日斗争的新高潮。活动在辽宁省东部和吉林省南部的第1路军,先后攻克抚松县庙和辉南县城,袭击宽甸县四平街,奇袭辑安(今集安)县老岭隧道工程,在蚊子沟伏击索景清旅,歼其300余人。活动在吉林省东北部和黑龙江省东部的第2路军,向日伪军展开积极进攻,突袭宝清县七星河镇,全歼守军;在依兰县五道岗伏击战中,歼日伪军300余人。第5军第3师第8团第1连的16人,在宝清县小孤山被日伪军骑兵400余人包围,激战竟日,清灭日伪军120余人,连长李海峰等12人壮烈牺牲。活动于松花江下游、小兴安岭和黑抗日联军某部在伏击敌人嫩平原的第3、第6、第9、第11军,到处打击日伪军,作战420余次,毙伤日伪军7600余人。抗日联军各军活动于70余县的广大地区,打击与钳制了日伪军几十万人,积极配合了全国的抗战。 1938年下半年,日军为巩固在中国东北地区的战略基地,将其兵力增至8个师团,对抗日联军加紧进行军事“讨伐”、政治诱降和经济封锁,并采取增建“集团部落”,推行“保甲连座法”等手段,隔离抗日联军与群众的联系,竭力破坏抗日联军的生存条件。谢文东、李华堂、郑鲁岩等在此期间相继叛变。抗日联军在斗争极端残酷、处境十分艰难的情况下坚持战斗。第1路军于6月将部队改编为3个方面军和1个警卫旅,实行分区作战,取得辑 安县长岗、敦化县寒葱岭等战斗的胜利,并在临江县岔沟、八道江一带,突破了日伪军13个团的包围。7月,第2路军为摆脱日伪军的围攻,以第4、第5军主力从宝清、牡丹江地区,向五常、舒兰西征,攻克苇河县(今苇河镇)楼山镇后,由于日伪军的围追堵截,仅一部进入五常县境内;第4军被日伪军围攻,军长李延禄、副军长王光宇牺牲;10月,第5军一部在东返途中遭日伪军袭击,冷云等8名女战士被围,宁死不降,毅然投入乌斯浑河,英勇牺牲;第2路军坚持原地斗争的部队,先后进行大小战斗37次,毙伤日伪军2000余人,其中第7军于饶河县西风咀子伏击日军,击毙少将日野武雄。同年夏,第3、第6、第9、第11军从汤原、萝北、绥滨地区陆续远征,先后到达海伦、德都地区,攻克讷河县城和克山县北兴镇,给日伪军以沉重打击,并在德都县朝阳山一带建立了抗日游击根据地。 1939年10月,日伪军进行“大讨伐”。抗日联军在极端困难条件下继续坚持斗争。第1路军各部队分散游击,杨靖宇率警卫旅转战于蒙江(今靖宇)一带,1940年1月,遭日伪军重兵包围,历时50多天,作战40余次,未能全部冲出重围,最后杨靖宇只身与敌周旋5昼夜,于2月23日在蒙江县城南保安村附近的三道崴子壮烈牺牲。由于斗争形势日益恶化,各路军减员较多,1940年初,吉东、北满省委领导决定将各军缩编为支队。第3路军随即改编为第3、第6、第9、第12支队,继续活动于黑嫩平原20余县,在攻占克山县城后,又相继攻克肇州县丰乐镇和肇源等县城,使日伪军甚为震惊。第2路军到1941年2月,先后编成第2、第5、第8支队,活动于同江、富锦、虎林、宝清地区。3月,第1路军亦按两省委决定编成第1支队,活动于绥芬河、东宁地区。 1940年,日军增至11个师团,对抗日联军进行更残酷的“讨伐”,形势愈加严重。同年底,中共吉东、北满、南满省委讨论统一领导和抗日联军的统一指挥问题,确定了保存实力,培养干部,坚持斗争的方针。此时,第1、第2路军大部转移至苏联境内,成立南、北野营,进行整训;一部分在辽宁、吉林东部边境地区和完达山区坚持斗争。第3路军继续在黑嫩平原和大、小兴安岭地区开展游击活动,1941年攻克甘南县宝山镇、庆安县大罗镇,1939年冬,抗日联军第1路军在辽吉边地区作战时的野营生活袭击瑷珲县汗达气金矿等十几个城镇,共进行战斗20余次。1942年2月,赵尚志在攻打鹤岗梧桐河伪警察分所时牺牲,随后部队大部转移至苏中边境。同年秋,南、北野营合编为抗日联军教导旅,旅长周保中,政治委员李兆麟,下属4个教导营和1个通信营,继续进行军政整训。另组成十几个小分队,在东北境内侦察情况,袭击日伪军,开展群众工作,坚持到抗日战争胜利。1945年8月,抗日联军教导旅协同苏联红军向中国东北进军,参加对日军的作战,进占57个大中城市和重要县城,组建了东北人民自卫军。尔后,与挺进东北的八路军、新四军合编为东北人民自治军。参加大反攻的东北抗日联军的骑兵部队东北抗日联军在十分困难的情况下,长期独立奋战,历尽艰辛,钳制与消灭了大量日本关东军和伪满洲国军。 从1931年到1945年苏联出兵前,日军在东北共死伤17万余人,伪军死伤5万余人。抗日联军伤亡3万余人,其中师以上干部约百人。东北抗日联军的斗争, 对全国抗战起到了战略上的配合作用,为抗日战争作出了重要贡献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