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陈兰英
释义
1 医药学家

陈兰英,人名,较为常见。在我国叫陈兰英的有医药学家、杂技演员、烟台美协主席、飞达航空实业总公司办公室副主任、山西省植物学会理事、高级统计师和泰州市第四人民医院副主任医师等。

个人简历

1921年9月24日 生于四川省宜宾。

1940—1944年 在四川华西协合大学理学院制药系学习。

1944—1947年 陆军医院药局药师。

1948年 任北平协和医院药剂科药师、药房主任。

1983年 任北京协和医院主任药师。

1984年 任北京协和医院药事管理委员会主任委员。

1985年 任北京协和医院伦理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1987年 任中国药学会第18届理事会常务理事、中国药学会药剂分科学会副主任委员,卫生部医疗卫生技术鉴定咨询专家成员,卫生部药品审评委员会委员。

人物生平

陈兰英,1921年9月24日出生在四川省宜宾的一个中医世家。在家庭的熏染下,她从小就对医药学产生了兴趣。1940年,考入四川华西协合大学理学院制药系,在艰苦的环境中度过了4年寒窗。1944年,抗日战争进入后期,重庆国民党政府急需从应届毕业生中征调大批青年参加军队工作,陈兰英于同年12月应征到重庆香国寺陆军医院药局,后来又随医院辗转到贵阳、昆明、上海等地。征调期满后,在青岛国民政府救济总署药库工作。1947年她来到北平,次年4月,由著名药学家薛愚介绍,到北平协和医院药房任药师。不久,被提升为药房主任。长期从事医院药剂的研制和教学工作。她善于理论联系实际,解决了许多临床用药难题;结合临床研制出“氟万”等多种良效新制剂,并为现代药学中的新兴学科——临床药学在我国的推广应用与发展,做出了贡献。

抗美援朝期间,陈兰英带领药房全体人员利用业余时间,自制50%葡萄糖针剂,并将销售这些针剂所得的8500元全部捐献给国家,有力地支援了朝鲜前线。为使医院制剂达到合格标准,在极为困难的条件下,她学习原苏联医院药房的经验,建立了化验室,保证了药品质量。50年代初期,她加入了九三学社。她曾被选为北京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及妇联代表,担任中国药学会北京分会副理事长兼药房组组长等职。1957年,陈兰英在被错划成右派期间,下到门诊药房作发药等具体工作。她每天要处理成千张处方,一个人干二三个人的活。由于过度劳累,她患了肺结核和肝炎病,病愈后到制剂室进行新制剂的研制工作。为解决临床用药品种少、疗效不理想等问题,陈兰英很快就研制成功“新麻滴鼻液”、“咳四”、“氟万”等一批疗效较好的新制剂,深受患者的欢迎。

1971年陈兰英参加医疗队到江西农村。为解决农村用药难问题,她结合农村的实际情况,开办中草药制剂学习班,并以当地产的中草药为主,参考有关资料,编写讲义。除课堂教学外,她还与学员一道去田野采集中草药。她帮助县办药厂改进大输液生产工艺,还利用当地药源,试制血防片及中草药制剂。但限于当地条件,无法进行安全试验,因此,每制出一种新注射液,她都要在自己身上先试验。她的行为受到当地领导和群众的赞扬。

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陈兰英的“右派”问题得到公正解决,恢复了药房主任的职务,并于1983年晋升为主任药师。她曾任中国药学会第18届理事会常务理事、中国药学会药剂分科学会副主任委员,卫生部医疗卫生技术鉴定咨询专家议员,卫生部药品审评委员会委员。也曾任协和医院药事管理委员会主任委员和协和医院伦理委员会副主任委员。1982年,她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为了培养药学人才,加强医院药学队伍的建设,她从1979—1983年,开办了两期中级药剂人员培训班,为本院药剂科培养了29名专业人员。除办班外,她还精心培养了5名研究生。

研制新制剂

陈兰英为中国研制新药剂起来巨大贡献。煤焦油是治疗皮肤病的一种原料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一直靠进口。50年代,由于帝国主义的封锁禁运,市场上煤焦油紧缺,使很多常用的制剂无法配制,严重影响了医疗。为解决这一实际问题,陈兰英与皮肤科医生合作,动手开发国产煤焦油。他们对医院及厂矿生产煤气剩余的煤焦油进行一系列处理对比,经过蒸馏、分馏、测定、选择,终于得到较为满意的医用煤焦油。经临床对比观察,他们自制的煤焦油具有良好的疗效,达到国外同类药品的水平。

氟氢可的松是一种十分有效的外用新药,但由于它具有难溶性,使用起来很不方便。陈兰英经过反复研究。发现二甲基亚砜(又称万能溶媒)可作为溶媒。于是,她将二甲基亚砜与氟氢可的松配制成功一种新制剂——“氟万”,这在当时全国尚属首次。该药用于临床后,取得突出疗效,成为治疗神经性皮炎与顽固性瘙痒症的特效药。复方磺胺噻唑是妇科阴道局部用药,最初是以散剂形式应用。上药时病人需要到医院,由护理人员给药,病人和医护人员均感不便。后该药改制成片剂,用药时如阴道分泌液较多,容易上药,但当分泌液减少时,该药则整片掉出,因而起不到治疗作用。

为此,陈兰英设想将其改制成泡沫片。她以日本产的消炎泡沫片为对照,根据发泡量,持续时间、泡沫大小以及适合阴道的pH值,泡沫在阴道内的均匀度等要求,精心筛选对方,于60年代,首先在国内研制出复方磺胺噻唑阴道发泡片,大大提高了阴道炎的治愈率,深受患者喜爱。二甲基硅油(简称硅油)是一种新的有机硅,在国外用途很广,但在国内还只限于军用。为开辟硅油的新用途,陈兰英受北京化工二厂的委托,首次在我国将该产品制成“硅霜”,用于临床及生产。首先她根据硅油难于乳化的特点,在国内寻找新型乳化剂。她往返于京津两地,搜集了20多种乳化剂,利用业余时间在制剂室进行配方筛选,从不同的配方中找出乳化优良、分散均匀、性质稳定的配方,再经过稳定性试验,最后确定了提供临床使用的“硅霜”。经临床观察,该药在防止皮肤皱裂,对药物渗透等方面部有独特的效果。该药不但可用于治疗,还可用于防护,将它涂在皮肤上,可形成一层保护膜,并保持一定的时间,使人有一种滑润舒适感,而且不堵塞毛孔,不影响皮肤的呼吸透气,是一种很好的劳动保护用品。由于它的双重用途,故一问世就受到普遍欢迎,有关专家将它誉为“填补国内空白的新产品”。之后,陈兰英又毫无保留地将生产“硅霜”的新技术转让给两家生产企业,使一家频临倒闭的企业起死回生。

贡献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随着化学合成、生物技术的发展,制药工业发展突飞猛进,成千上万种药品源源不断地投放市场。与此同时,医学专业分工越来越细,使临床医师面临用药难的局面。从60年代起,国外兴起了临床药学。临床药学以解决“临床合理用药”为宗旨,把传统药学的重点从“药”转向“人”。要求药师深入临床,协助医师根据病人的个体差异,合理用药,以提高用药质量,降低毒副反应发生率。

临床用药在我国还存在不少问题,因用药不当而造成的医疗事故及药源性疾病屡见不鲜。因此,开展临床药学工作已成为我国医院药学的当务之急。陈兰英针对这一现实,从首先建立临床药学队伍的考虑出发,率先开办了全国性临床药学学习班。

在基础条件极为困难的情况下,陈兰英费尽了心血、绞尽了脑汁,自筹经费,请人将仓库改建整修为教室,还参考美国麻省药学院培养药学博士的经验,自拟教学计划,到处登门求贤请教师。在她的操劳奔波下,1984年,北京协和医院第一期临床药学学习班终于开办了。1985年,她应邀赴美国考察。回国后,又和同事们一起积极挖掘潜力,总结经验,继续开办了四期临床药学学习班。除本国教师任教外,她还先后邀请了十几位美国教授来华讲学。学员也由本院药剂人员扩展到全国23个省、市、地区的医院药剂人员。几年来,学习班共培养了123名毕业生,他们大都在各自的岗位上积极发挥着作用。

主要论著

1陈兰英.试谈输液污染的危害性及其有关的用药问题.药学通报,197 9,14(2):73—75.

2 陈兰英.影响滴眼液生物利用度的药剂学因素.药学通报,1981,16(12):35—39.

3 陈兰英.完全胃肠外营养及其有关药剂.药学通报,1982,17(7):47—50.

4 陈兰英主编.首都医院制剂汇编.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2.

5 陈兰英主编.临床药物资料手册(译).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2.

6 陈兰英.医院药师在情报咨询工作中怎样利用英文文献.药学通报,1983,18(7):15—17.

7 孟旭,陈兰英.血浆中5-氟脲嘧啶的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方法.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1983,1(3):188—195.

8 李大魁,诸明,陈兰英.色甘酸钠与氯化钠配伍的研究.药学通报,1984,19(2):26—28.

9 孟旭,陈兰英.人血浆中5-氟脲嘧啶的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方法.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1985,1(3):188—193. 10 黄烨,陈兰英.醋酸棉酚-PVP固体分散体研究及体外杀精子活性的观察.药学学报,1985,20(12):918—922.

11 陈兰英主编.疾病的临床药物治疗.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87.1987.

12 陈兰英.近代新兴学科临床药学.中华医院管理杂志,1988,(2):123—125.

2 杂技演员

陈兰英,女。杂技演员。祖籍直隶(今河北)吴桥,生于苏联乌克兰。自幼随父学艺。1928年参加莫斯科大马戏团演出。曾创作《弹簧硬钢丝》。1937年回国。1948年后任中华技艺团演员。1957年后任天津市杂技团演员、中国杂技艺术家协会第一届常务理事。擅长走钢丝。1960年创作并演出《转体360度弹坐》。

3 烟台美协主席

陈兰英(1932.5—)女,山东蓬莱人。擅长水彩画、彩墨画。1954年毕业于山东师范学院美术系。历任烟台艺术馆副馆长、烟台文化局副局长、烟台画院院长、一级美术师。烟台美协主席。作品《春回大地》、《施工中的渔业基地》、《烟台新港》参加全国妇女美展、国际水彩画展览。作品有水彩《浪遏飞舟》、《仙阁秋色》、《浓艳欲滴》等。《涛声》、《海韵》等入编《国际水彩画选集》、《世界水彩画大全集》。

4 飞达航空实业总公司办公室副主任

陈兰英 副编审。女,1953年2月出生。山西左权人。中共党员。毕业于山西省晋中高等师范专科学校。现任东航山西省分公司飞达航空实业总公司办公室副主任。兼任《山西民航志》常务副主编。主要业绩:1987年调入民航工业航空公司,在党委宣传部从事新闻宣传报道工作。曾担任《工业航空报》(后更名为《中国通用航空报》)编辑、记者。先后在国内50多家报刊、杂志、电台、电视台发表各类稿件3000余篇,共计300余万字。编辑报纸140期600多万字。1989年后兼做公司的史志工作,编著民航史志著作文稿160多万字,主要著作有《中国航空史》、《中国民航的改革开放》、《中国民航飞机全集》、《迈向新的产业层次》、《山西交通经济》、《山西通志·交通志》(民用航空篇)、《山西大典》、《太原市志》、《长治市交通志》、《大同市交通志》、《山西民航史》等11部,曾应邀对《北京民航志》、《东航十年》书稿进行阅审。论文有《通用航空》、《浅谈<山西通志·交通志>(民用航空篇)的总体设计》、《中国通用航空》等。1996年担任执行主编编撰了近24万字的《山西民航史》,受到了民航总局史志专家的充分肯定和赞扬。1998年主持编纂《山西通志·交通志》(民用航空篇),担任常务副主编,完成了65万字的志书编写和总纂任务,并通过民航总局史志编审委员会和山西省史志院终审出版发行。完成了35万字的《山西民航史》的编修任务并打印成册。其事迹被山西电视台在"记者调查"栏目以《用生命写志的人》为题进行了播放,《中国新编地方志20年》一书对其事迹作了记述。个人曾11次被授予公司、民航总局级优秀共产党员、先进工作者、优秀通讯员荣誉称号。

5 山西省植物学会理事

陈兰英 高级讲师。女,1935年出生,山西孝义人。1960年毕业于山西农学院;1960-1962年在中国科学院北京植生室进修植物生理;1962-1963年在山西农学院植物教研室任教师;1963-1979年在太原家牧场任技术员及生产技术科总干事;现任职于太原农校。兼专业基础教研组组长、校工会委员、校教学指导组成员,山西省植物生理学会会员,山西省植物学会理事。主要业绩:教学方面承担过4个专业(农学、果林、蔬菜、植保),大、中专不同学制(高中生:二年制、三年制。初中生:四年制、委托代培、三年制不包分配等)和不同形式(市、县、乡农业干部培训、农业职工正规班、两户一体班、代培班等)的植物及植物生理学的理论课和实验、实习课的教学工作。参加了校实验室建设及校青年教师业务考核。参加过太原市及市郊及县区农业干部业务培训、农业广播学校学员辅导等。先后为农村培养科技人才千余人。编辑有《太原晋祠地区木本植物名录》、《晋祠地区木本植物科、属检索表》、《晋祠地区木本植物树种描述》等。科研成果有《糖酸毒饵防治地老虎幼虫》、《改玉米条播机为点播机》、《改革青饲玉米的种植密度》等,广泛用于生产。多次被学校评为优秀教师,1985年获太原市授予的优秀教育工作者称号,1989年获省农牧厅授予的先进教育工作者称号。

6 高级统计师

陈兰英 女,1944年3月出生。1963年7月毕业于北京机械学院工业经济系、企业组织与计划专业。并分配在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业务处工作,从事科研计划管理工作。后支援北京市地方工业,先后在宣武制药厂、北京第一低压电器厂从事综合计划、统计工作,并担任生产技术组组长及厂长办公室副主任。1986年调回中国科学院院部计划局统计处,任副处长、处长兼机关计算机室主任。1989年被聘任为高级统计师。任中国科学技术指标研究会理事。1997年3月调至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任党委书记。

陈兰英同志多年来一直从事经济及科技管理工作,先后组织完成了多个新产品的试制上马投产及出口工作;组织新建宣武制药厂。从1982年开始推进企业管理的计算机应用工作,推行全面质量管理改进企业管理。

1986年在中国科学院计划局,主要从事科技统计工作,制定了中国科学院统计标准和制度方法。组织出版了中国科学院四十年统计数据集、统计数据手册和中国科学院统计年鉴,组织完成了全院宏观数据的统计分析报告篇。参加 “学科分类与代码”国家标准制定工作。参加了中国 R&D 经费投入计算口经和 R&D 占 GNP计算方法及数据测算工作等。

1997年调入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主要从事党务、工青妇、基建和机关管理工作。

?

7 泰州市第四人民医院副主任医师

陈兰英 内科副主任医师,内科门、急诊科主任、病区主任兼内分泌科主任。泰州市医学重点后备人才。毕业于镇江医学院医疗系。从事内科工作10余年。在省人民医院内分泌专业进修一年,擅长糖尿病、甲状腺疾病等内分泌系统常见病及疑难病的诊治。并率先在临床使用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在省级以上医学杂志发表过《集落刺激因子治疗抗甲状腺药物致粒细胞缺乏症11例报告》、《基层医院糖尿病诊治方面现存问题浅析》等数篇论文。

8 北京协和医院主任药师

女,共产党员、九三学社社员,主任药师,硕士生导师,原北京协和医院药剂科主任。1940年考入四川华西协合大学理学院制药系。1945年,被征调在军医署和青岛救济总署鲁青分署工作。1948年4月来到北京协和医院,从事药学工作近40年。

曾任北京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及妇联代表,中国药学会常务理事、中国药学会北京分会副理事长、中国药学会药剂分科学会副主任委员,卫生部医疗卫生技术鉴定咨询专家,卫生部药品审评委员会委员、卫生部医学科学委员会专题委员会委员、北京市人民政府医药卫生顾问、北京协和医院药事委员会主任委员、医疗事故委员会成员、医院伦理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九三学社医学科学院支社副主任。

为解决欧美原料垄断,陈兰英走访无数家化工厂、制药厂,千方百计找寻原料。并创造性的将化工厂无用的副产品变废为宝。先后研制成功“新麻滴鼻液”、“咳四”、“氟万”、“松万”、“医用煤焦油”、“复方磺胺噻唑阴道发泡片”等几百种制剂,其中家喻户晓的“协和硅霜”至今深受患者喜爱。

从60年代起,国外兴起了临床药学。临床药学以解决“临床合理用药”为宗旨,把传统药学的重点从“药”转向“人”。要求药师深入临床,协助医师根据病人的个体差异,合理用药,以提高用药质量,降低毒副反应发生率。为培养中国临床药学人才,陈兰英参考美国伊利诺伊药学院培养药学博士的经验,于1984率先开办了全国临床药学学习班。她先后邀请近十位美国教授,持续开办了五期临床药学学习班,学员覆盖全国23个省、市、地区。几年来,学习班共培养了近200名毕业生,他们大都在各自岗位上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7 2:37: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