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灵鹫岩寺
释义

灵鹫岩寺始建于随末唐初。至唐开元年间,郑叔琚第四世孙郑逢时联络传豪蒋氏倡导筹资鸠工复建。石木结构,石柱石穿,以致不朽。至宋隆兴二年,按石木结构,扩大规模重建。郑蒋二姓又倡导众信开复饮井荒田25亩,以供圣僧邹应阳主持岩寺香火之资。当时檀樾樾主为桂格郑、传豪蒋、郭,桂林马坪詹等氏,分为五保:桂格郑长次两房各一保,传豪蒋、云路郑各一保,传豪郭、马坪詹二氏合为一保(詹氏没有岩寺管理权)。

一九八八年初,曾在该寺卓锡、现美国美洲佛教会永远顾问兼副会长宽净法师倡议重修,美国洛杉矶若修德善堂及美籍华人宏仁、宏华、宏震、宏法等捐资一百多万元,重修大雄宝殿、祖师殿、钟楼、鼓楼及僧舍、客堂,又从海外运来三尊玉佛。

寺附近有弥勒洞,内有弥勒石佛,高二.七米,宽三米,周长八.九米。

始建名为“灵鹫岩”,至公元2000年僧宽净(仙游人)主持重建告峻,改为“灵鹫岩寺”。

德化县县长杨益民主编的《今日瓷都——德化》第58页记载,灵鹫岩寺是闽南最早的古刹之一,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它始建于隋末唐初。开山祖师姓邹法名无比,出生于公元620年,沙县人,16,负到九仙山修行,从而开辟九仙山为佛教圣地,96岁坐化成佛(公元716年)。檀樾主:上涌乡云路(郑)、桂格(郑)、传豪(蒋、郭)三村,俗称“三村四保”。

该寺在上涌镇境内,桂格、传豪、云路三村又是最靠近九仙山山麓,因此“三村”的郑、蒋、郭的祖先自开基以来,代代相传便担负起对该项寺维修、翻建、重建和僧人供养的义务,故称历史以来的檀樾主。

该寺的珍贵文物:1、历史文物:邹公佛像、唐代石雕(石柱、石狮)等;2、现代文物:面甸玉佛三尊、泰国金铜佛二尊(其中四面佛一尊由县文化局代管,现有寺里的四面佛属复制品);赵朴初亲笔题字寺匾二块,原福建省长胡平题词“九仙文化,八闽添福”一幅。

明、清年间,该寺设有“九仙社学”,招收周边学子在该寺深造,培育英才。如明代进士赖垓(琼溪人,翰林院编修),清代进士林模(溪阳人,知县)曾在该社学就读而一举成名的。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2 11:58: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