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尖角茨娓蟋 |
释义 | 基本信息 学名:Zvenella acutangulata Hsia et al.,1992 中文名: 尖角茨娓蟋 中文拼音: JIANJIAOCIWEIXI 分类等级: 种 概述: 未知 原始属名 未知 模式标本产地 海南(那大) 模式标本保存地 中科院上海昆虫博物馆 国家保护级别 非保护动物 CITES公约级别 未列入 IUCN红色名录等级 未予评估(NE) 红皮书等级 未定 中国特有 是 俗名信息 尖角茨蛣蛉(JIANJIAOCIJIELING)-语言:zh-CN 形态特征全长:23.5mm;前胸背板长:3mm;前翅长:14.7mm;后足腿节长:12mm。 雄性头稍狭于前胸背板。额突与触角第1节宽度相等。后头较平,具有绒毛。颜面光滑,复眼发达,卵圆形,中单眼近圆形,凸出。前胸背板前、后缘皆平直,缺侧隆线,表面密被绒毛。前翅较狭长,表面具绒毛。Sc脉具9-10分枝;Cu1脉具4分枝;斜脉5条,其中2条较长而直。镜膜长约为宽1.4倍,中部之前具1根较直的横分脉。端域发达,横脉排列较规则。后翅长于前翅。足被绒毛;前足胫节非明显膨大,外听器为开放型,内听器为裂缝状的封闭型。后足胫节具5对背距,胫节基半部和距间均具细齿;外侧端距较短,约等长,内侧上位端距最长。后足基跗节较短,背面具齿,第2跗节扁平。爪腹面缺细齿。外生殖器构造如图2(b-c)。 体黄褐色。头部近额突处黑色,颜面具小黑点。前胸背板背面为黑褐色。前翅深褐色,具3个较明显的白斑,1个位于臀域端部,另两个分别位于镜膜的右上角和右下角。后足腿节端部暗褐色。腹部褐色。 雌性未知。 分布范围海南省 海南省儋州市那大 海南省儋州市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