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河南新密窑沟窑
释义

河南新密窑沟窑是中国北方地区宋、金时代的一座十分重要的窑场。古代文献对其向无记载。其作品为国内,以及日本、欧美等不少博物馆珍藏。窑沟窑的巨大成就在中国陶瓷史上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是对中国,乃至世界的一个贡献。 新密窑沟瓷窑遗址位于大隗镇*西南约3公里处(图一)。《诗经》中提到的洧水从其村北流过,向东注入新郑市境内的双洎河。村子周围冈峦起伏,山石历历。村中偏东南向是一条宽阔的大沟,宽约60米。大沟西侧,小沟纵横。在大沟和小沟两边的断崖上,遍布堆积层。东起窑沟,西至大路沟,南至黑石坡,北至大庙岭,均有遗址分布。

通过走访村中老人龙春等人得知,窑沟窑址主要部分集中于南北方向大沟之两侧,由于上世纪70年代初大规模平整土地,填土造田,遗址在一年之间遭到毁灭性的破坏。原大沟深约10米,今已被夷为平地。

沟侧山石裸露,遗物荡然无存。目前只有在黄庄南沟、大路沟、黑石坡、大庙岭等处,尚有少量遗迹可寻。

新密窑沟窑北距新密西关窑约18公里,南距禹州扒村窑约18公里。在宋、金两代这三座窑场关系极为密切,风格近似,无论从制瓷技术上,还是从器物品种、造型以及装饰手法上都易于混淆。

本文拟在窑址调查的基础上,并尝试参照城市遗址出土的标本,结合国内、外庋藏的传世器物,对新密窑沟窑的类型、工艺、时代以及同类型制品的关系,做一些初步的分析和探讨。

大隗镇位于今新密市西南新郑—新密公路交会处,因南有大隗山,金名大隗镇。西周为密国古城,春秋为郑国新密邑,西汉始为密县治所,是新密古镇之一。

一、新密窑沟窑产品的主要特征

1. 胎: 新密窑沟窑之产品胎土较为细腻, 胎色可大致分为两种。其一为青灰色, 北宋产品接近于新密西关窑;金代产品接近于禹州扒村窑和磁县观台窑。而其大部分胎色偏于米黄色, 这是由于烧造时火温稍低所致。在窑址遗存中其米黄色胎占总量的60-70%。唯黑釉类产品胎骨致密,均能呈青灰色。

2. 釉和化妆土: 新密窑沟窑部分产品可达到扒村窑“白如脂, 黑如漆”的程度。而多数产品外观上略呈黄色, 其黑花往往黑中泛灰, 或者发色金黄。

3. 纹饰及艺术风格: 新密窑沟窑产品北宋部分总体上略逊于密县西关窑。金代产品较扒村窑更为灵活﹑细腻, 柔和而雅致, 其秀逸精美在同时期产品中出类拔萃。

二、新密窑沟窑址标本及其类比

1.素白瓷

如同北方其它窑口一样,新密窑沟窑化妆土白瓷品种最为丰富。略举数例。

(1)葫芦瓶:此造型多见于唐﹑宋﹑金南北各窑口。此瓶年代约北宋中后期,比北宋前期的略饱满(图二,高12.2cm,底径5cm,口径1.7cm。)。郑州出土。亦有丰约适度的(图三)。禹州出土。

(图二) (图三)

(2)炉:窑址出土。多出现于北宋中早期,为焚香清供之用;口沿平展,腹壁垂直。北宋后期和金代炉壁稍内曲,口沿多下垂。在窑沟窑(图四)和当阳峪窑常见漏斗形。并有子母口带镂空盖的。

(3)玉壶春:许昌出土。颈与腹部比例相埒,属典型金代造型。(图五)高约16cm,底径4.6cm。

(图四) (图五)

(4)白地花口瓶:花口瓶为陈设观赏器,或用于插花,以金代为大宗。多有各种装饰,光素无纹者较少见(图六)。许昌出土。

(5)白地黑边碗:与黑釉白边装饰相映成趣,也有少数外壁全施黑釉的(图七)。此类型 亦见于鲁山段店窑 。窑址出土。

(图六) (图七)

(6)白地绿斑贴人物钵:高4.8cm, 口径8.5cm, 底径4.3cm。(图八)。郑州出土。贴塑戴冠人物,当为宗教用具。1969年定州静志寺塔基地宫有同类型定窑作品出土。

(7)八方研磨器:高3.8cm, 口径10.4cm, 底径12cm。(图九)郑州出土。口沿外贴塑乳钉,釉色温润

(图八) (图九)

(8)凤首瓶:高约42cm。(图十)新乡出土。高贵典雅,气度不凡。此器物创烧于唐代巩县窑(今巩义市),两宋时期见于定窑,湖田窑,西村窑,并多见于辽代低温釉陶。

(图十)

2.剔花

剔花乃北方白瓷中最精美的装饰技艺之一。深剔刻类主要生产于河南黄河以南诸窑口,以新密西关窑为代表。其浮雕风格的艺术效果极为强烈。新密西关窑胎色青灰、登封曲河窑胎色深褐,新密窑沟窑胎色浅黄。黄河以北修武当阳峪窑﹑鹤壁集窑、磁县观台窑则流行浅剔。观台窑的胎色与化妆土反差较小,透明釉又往往失透,有学者誉之为“素雅宁静”﹑“淡雅韵味”。

新密窑沟窑剔花较西关窑显得自由而写意,不拘小节。其年代当从北宋中期左右延续至金代。金代之作品于剔花小缸标本(图十五)可见一斑。

(1)剔花尊:高17cm,口径14cm,底径8.5cm。洛阳出土。满施化妆土,线条柔和,姿态优雅,如玉兰盛开。寥寥数笔剔刻随意赋形,自然和谐。(图十一)

(2)荷口注子:高约20.8cm,口径6.8cm。郑州出土。注子口如莲花半开,匠心独运,妙意无穷。(图十二)

(图十一) (图十二)

(3)剔花炉:器形硕大,炉腹壁所剔刻大莲瓣与炉沿之细线划莲瓣上下呼应,对比强烈。(图十三)。禹州出土。

(4)枕﹑梅瓶:枕墙剔花,枕面当为珍珠地,窑址出土(图十四左上)。剔花梅瓶未见传世品(图十四)。

(图十三) (图十四)

(图十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噙大树:《白釉剔花装饰的产生、发展及相关问题》,《文物》2002年第11期。

3.珍珠地划花

珍珠地装饰起源于唐代,珍珠地划花则全盛于整个北宋时期。北宋中后期新密窑沟窑亦擅胜场,足以与登封曲河窑﹑新安城关窑相颉颃。

(1)珍珠地划花梅瓶:高27.1cm,口径5.5cm,底径9.9cm。日本多摩中央信用金库藏(图十六)。端庄大方,生意盎然,下部划花莲瓣纹十分活泼而流畅。郑州等城市出土梅瓶标本亦各尽姿态(图十七)。

(图十六) (图十七)

(2)珍珠地划花注子:高24.9cm。美国芝加哥博物馆藏。(图十八)。典型北宋中后期造型。上部执﹑口﹑流无纹饰与中下部疏密关系处理得恰倒好处。

(3)珍珠地划花洗:高6.6cm,口径13.6cm,底径8.8cm。郑州东西大街出土(图十九)。几何形构图亦北宋中后期的风格。此洗静中有动,姗姗可爱。

(图十八) (图十九)

(4)珍珠地划花盘:高5.7cm,口径26.7cm,底径20cm。日本私人藏(图二十)。珍珠地划花盘类极少见,宝丰清凉寺、登封白沙等窑址有标本出土。郑州出土盘中钱纹流行于北宋中后期(图二一右)。窑址出土(图二一左)。鹿纹盘以珍珠作主体内图案(图二九②),方法独特,多见运用于定窑﹑井陉窑。

(图二十) (图二一)

(5)珍珠地划花枕:小鹿稚态未脱(图二二禹州出土),大牛劲健有力(图二三许昌出土),花朵朝气蓬勃(图二四许昌出土,图二五左许昌出土),表达出与自然交融的欣然心境。花卉枕上点缀的绿斑更是悦目清新(图二五右禹州出土)。一只手,拈花微笑的那一只手(图许昌出土)。广州南越王墓博物馆所藏兔纹如意形枕(图二六),亦其窑沟作品;此枕从造型和纹饰上都深受新密西关窑的影响。(图二七)为窑址出土,(图二八)为城市出土。

(6)珍珠地划花筒形器:钱纹,口沿处有乳钉装饰。(图二九①)禹州出土。

4.刻花

新密窑沟窑白地刻花作品发现不多,但极为出色。

(1)刻花卧足盘:盛开的白莲绽放出一种极致来(图三十)。窑址出土。

(2)刻花梅瓶:深刻加篦纹,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图三一)。郑州出土。

(图三十) (图三一)

(3)刻花钵:高8.2cm,口径11.5cm,底径5.9cm。郑州出土。钵体外壁刻扇骨纹,(图三二)。多见于北宋临汝窑、金代定窑、观台窑等。

(4)刻花碗:窑址出土(图四三⑤)。

(图三二)

5.划花

白地划花在北方民窑中极具表现力 ,新密窑沟窑比其它窑口惶不多让。从北宋至金代佳作中选出。

(1)瓶:水波纹梅瓶(图三四窑址出土,图三三郑州东大街2002年出土)高39cm, 底径9cm, 腹径17cm, 口内径3.9cm, 口外径6.1cm。产量很大,美感远胜黑釉梅瓶多多许。梅瓶有各种划花,存世量颇少(图三五郑州出土)。划花花口瓶,为仅见(图三五⑥)。

(图三四) (上图三三、下图三五)

(2)枕:枕类划花样式众多,与豫北当阳峪窑隔河唱和。(图三六)为窑址出土,(图三七)为城市出土。较为特殊的还有戳点地(图三八①),网格地(图三九),篦纹地(图三八②)。

(图三六) (图三七)

(图三八) (图三九)

(3)碗﹑盘:北宋作品(图四十)与金代作品(图四一)极其秀雅之至。城市出土。窑址出土(图四七 = 1 \* gb3 ① = 2 \* gb3 ②)。

(图四十) (图四一)

(4)筒形器:有花卉图案(图四二)。

(图四十) (图四一)

(5)白地划花盏托:窑址出土。(图四三)。通高3cm,直径6.7cm,卧足底外径9.5cm,卧足底内径6cm,托高2cm,托直径6.7cm,口沿宽2cm。细腻纤柔,精妙无比,极有可能于尖底盏配套使用。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5 12:48: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