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爪哇灰鸭 |
释义 | 爪哇灰鸭(学名:Anas gibberifrons)属鸭科鸭属中型游禽。通常栖息于淡水湖畔,亦成群活动于江河、湖泊、水库、海湾和沿海滩涂盐场等水域。鸭脚趾间有蹼,但很少潜水,游泳时尾露出水面,善于在水中觅食、戏水和求偶交配。喜欢干净,常在水中和陆地上梳理羽毛精心打扮,睡觉或休息时互相照看。以植物为主食,也吃无脊椎动物和甲壳动物。 中文名称:爪哇灰鸭 外文名称:Sunda Teal 界:动物界 门:脊索动物门 亚门:脊椎动物亚门 纲:鸟纲 亚纲:今鸟亚纲 目:雁形目 科:鸭科 属:鸭属 拉丁学名:Anas gibberifrons 命名时间:Müller, 1842 外形特征爪哇灰鸭是一种全身羽毛斑驳的棕色鸭,头顶有深褐色顶帽,白喉,翅膀上有白色和绿色闪烁。两性相似。额部拱起,眼睛为亮红色,铁灰色鸭嘴,黑色鸭蹼。 分布范围分布于中南半岛和中国的东南沿海地区,包括缅甸、越南、老挝、柬埔寨、泰国以及中国的东南沿海地区、香港、海南岛。太平洋诸岛屿,包括中国的台湾省、东沙群岛、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南沙群岛以及菲律宾、文莱、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爪哇岛以及巴布亚新几内亚。华莱士区,指传统的华莱士线(从棉兰老岛的东侧海域经望加锡海峡至巴厘岛与龙目岛之间)以东、巴布亚新几内亚以西的区域,包括印度尼西亚的苏拉威西岛、努沙登加拉群岛、西南群岛、摩鹿加群岛(马鲁古群岛)、东帝汶等岛屿。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包括澳大利亚、新西兰、塔斯马尼亚及其附近的岛屿。 生活习性通常栖息于淡水湖畔,亦成群活动于江河、湖泊、水库、海湾和沿海滩涂盐场等水域。冬季喜集群生活,活动多选择在水边沼泽地区的野草丛间。主要漂浮在水面上,在水下获得食物,以植物为主食,有时也吃动物性食物。鸭脚趾间有蹼,但很少潜水,游泳时尾露出水面,善于在水中觅食、戏水和求偶交配。喜欢干净,常在水中和陆地上梳理羽毛精心打扮。主要以沼泽地和湖泊区的植根、草籽、叶、草果、稻谷等为食,也吃无脊椎动物和节肢动物。 生长繁殖繁殖季节在冬天,繁殖季节在7月至10月,用植物草茎营建成一个碗状形巢,鸟巢高于附近的水泽,隐蔽于芦苇丛中。每巢产约9枚卵。孵化时间21至25天。幼鸟49天离巢,通常由雌鸭单独孵化,孵化后依然由雌鸭照顾,小鸭跟随雌鸭身后觅食。成长到第八周时小鸭的眼睛变成红色。一年后性成熟,能够繁殖。 亚种分化(3种) 1.Anas gibberifrons albogularis 安岛灰鸭分布于安达曼群岛和大科科岛。 2.Anas gibberifrons gibberifrons 爪哇灰鸭分布于爪哇岛、苏拉威西的帝汶岛和韦特岛。 3.Anas gibberifrons gracilis 小灰鸭分布于新几内亚、新卡里多尼亚、澳洲、新西兰。 保护等级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国际鸟类红皮书,2009年名录 ver 3.1。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