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逐风文学社
释义

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下属的学生社团,受东北师范大学学生社团联合会和文学院社联的领导,以“原创”为宗旨的综合文学型学生社团。口号是“为了自由,我们远离大地。”2003年5月26日,由万国风、林旋、覃超德三名中文系的文学爱好者发起创办。2003年7月10日至2004年6月10日,逐风文学社创刊《逐风》杂志。

一、简介

逐风文学社创办于2003年5月26日,为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下属的学生社团之一,2004年9月,逐风文学社换届,杨超、易玲等成员接任主要负责人。2004年10月12日,《逐风》第十期出版,此后一直到2006年2月,逐风文学社由于某些原因长期陷入瘫痪状态,其编辑也处于停滞状态。2006年3月,周洁、迟明国、孙颖等二十几名成员重新改组逐风文学社,使之又恢复活力。2006年4月,逐风文学社正式申请加入东北师范大学学生社团联合会,成为社联的一员。2006年4月15日,《逐风》第十一期出版,逐风文学社终于重新正常运转起来。2006年5月,与《东北师范大学校报》和《东师青年》建立友好合作关系。2006年6月15日至10月15日,《逐风》第十二、十三期出版。2006年11月,荣获“东北师范大学本部校区2005—2006年度十佳社团”称号。2006年12月,逐风再一次换届选举,曹晋锐、许萍萍等任第三届负责人。2006年12月15日至5月15日,《逐风》第十四、十五期出版。2007年10月,《逐风》精华合订本(总第十六期)出版,借此机会杂志全面改版。2007年11月25日,逐风文学社进行换届,原社长曹晋锐升任文学院社联主席,逐风社长由许萍萍担任。

二、发展规划

一、忆往昔峥嵘岁月稠——写在前面的话

从2003年5月26日至今,逐风文学社走过了四年多的时间,在这段短暂而又漫长的时光里,一代又一代的逐风人在这里追逐梦想,挥汗洒泪,在这里书写他们的青春之歌,在这里展示他们的文韬武略。我们的逐风几经风雨,几经波折,终于在今天得以成为许多文学爱好者共同的家园,成为一个以出版《逐风》期刊为核心,以举办自由风论坛等精品活动为特色的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文学社团。逐风的发展还需要几代逐风人漫长的求索,在逐风发展出现好的势头的现在,我们更要对逐风的未来作尽可能全面的规划和展望。

二、三省吾身——逐风现状的自我认识

(一)几年来的成就与不足

过去一年里,逐风在第四届负责人的带领下以及所有逐风人共同的努力下,有了长足的发展。表现在:

1、各项规章制度及组织结构日趋完善。经过负责人草拟、全体大会修改通过之后,逐风制定了较为完善合理的章程,对文学社的性质、宗旨、理念、目标、基本任务等都有了更为清晰准确的定位。为保证文学社日常事务的正常开展,我们通过负责人讨论,确立了由全体大会、骨干例会、部门会议组成的几种会议形式。其中,全体大会是逐风的最高权力机构,骨干例会是常务决策机构,部门会议是部门内部的工作讨论和交流。部门设置根据社团发展需要几度调整,最后确定为:社长、副社长、秘书处、编辑部、宣传部、组织部、外联部和网络部。

2、精品活动初具规模,活动影响日趋扩大。在活动打造上,逐风较以往有了较大的进步。着力打造的精品活动——自由风论坛受到广大同学们的欢迎,拥有一定的知名度,对逐风的对外宣传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先后举办的文学电影放映、手抄报比赛等亦具有一定规模,反响热烈。

3、《逐风》期刊全面改版,实现质和量的双重飞跃。在所有逐风人的共同努力下,借由出版精华合订本的发展契机,《逐风》期刊全面改版。在内容上,重新划分为文化品评、谈古论今、生命感悟、世说新语等几大版块;在印刷上,变成了封面发片、铜版纸彩色印刷,内页硫酸纸印刷,齐码钉装订,逐渐向专业杂志印刷方式靠近。同时,单册印刷价格降为原来的一半,印数增加了两倍,这是《逐风》期刊排版、印刷工作的重大进展。

即便如此,逐风仍存在着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亟待解决。主要有:

1、主要负责人逐风刚刚经历换届,各部负责人变动较大。新上任的负责人皆对社团工作有饱满的热情,能够为社团带来新的活力,亦有较多的空闲时间和精力投入社团工作。但与此同时,人事调整会带来短暂的“不适应症”,需要有一定时间的“过渡期”。“过渡期”是社团的发展契机和挑战,对“过渡期”的把握将直接影响社团今后的发展。

2、成员2007级新成员在加入时经过了比较严格的面试、选拔,所录用的无一例外都有很强的集体责任感和很高的工作热情。其中还有许多人具备可观的能力基础,发展潜力较大。而2005、2006级老成员中,有一部分或因课业繁忙或因参与其它学生组织,未能有足够的精力投入逐风活动中,经过一两年社团工作的筛选,已基本主动退出或被开除社籍。其它人则在工作中得到了很大的锻炼,能力有了显著的提高。所以说,逐风成员基本能够满足未来发展的需要,人才断层的可能性较小。但成员的文学素养和审美境界有待提升,各部门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规范性、周密性、创造性和工作效率都有待提高。

3、期刊期刊的内容应当进一步丰富,品位应当进一步提升。我们急需拓宽稿件来源的管道,提升稿件质量。建立起丰富的编辑参考数据,进行编辑、排版规范。

4、活动活动形式有待创新,活动深度有待挖掘,活动规模、活动宣传、活动影响有待扩大。

5、网络文学社团的网络化,是社团的发展趋势,文学社团网络空间的开辟,是长远发展的必需。但是,之前由于逐风部门建设的不完善,导致网络发展一再停滞,网络建设几近空白,这必将成为今后阻碍逐风发展的重要因素,我们必须尽全力加以克服。

(二)我们的定位与发展目标

1、四年来坚持图文原创,形成了逐风独有的风格和魅力,也促使我们对《逐风》期刊认识的稳定:《逐风》是一本简约而厚重的杂志,原创是我们的第一标准,在此基础上,我们不断提升《逐风》的品位。

2、虽然社会普遍浮躁,但热爱文学的大有人在,尤其是大学校园中。经过各种管道的调研,我们发现,很多同学都对文学有很大的热情,甚至有许多人都表达这样的欲求:一所大学中不能没有一本文学性综合刊物。《逐风》就要做成这样一本服务全校,影响力拓展到校外的主流大学生文学期刊。

3、逐风文学社是所有文学爱好者共同的家园。我们要让所有的文学爱好者在这里找到归属感,同我们一起追逐文学之梦,追逐自由。我们要不断对自身进行完善,努力探索新的发展道路,勇往直前;我们要成为校园文化的基层实践者,为广大同学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我们要为同学学习和生活创造良好的氛围;我们要走出校园,走向全国,引领高校学生社团潮流。让文学院为我们而骄傲,让东北师范大学为我们而自豪。

三、外部环境分析及其对逐风发展启示(一)中国文学现状

现状分析

1、文化选择加大,文学已不再是真理最重要的表现形式。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人们的关注点集中在文学上,文学成了整个文化的代表,而现在社会文化生活的各个方面都非常繁荣,文学只是整个文化的一部分,不再成为真理的最重要的表现形式,人们对文学的关注少了,能让人记住的作品少了。

2、“80后”作者群浮出水面,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出现。美国《时代》周刊用中国少女作家春树作为封面,并将春树、韩寒等人作为20世纪80年代出生的中国新一代的代表。这标志着中国少年写作群体,即“80后”作者群已浮出水面。以“80后”为主体的青春文学占到整个文学图书市场的10%。但从某种意义上说,他们是一种文化现象,而不是文学现象。他们表现的是一种“物化”的感情。

3、网络文学急剧发展,迅速抢占市场。网络文学与现实接近,是生活在社会最前沿的文学,当然就拥有了最多的读者。但是它的粗制滥造、良莠不齐又限制了它的发展。

发展启示

1、对真正喜欢文学的人来说,任何时代都一样,八十年代、九十年代、21世纪都一样。时代不会对一个真正热爱文学的人产生太多的影响。文化选择的增多,只是过滤掉更多的“假称”热爱文学的人。

2、社会给予中国少年写作群体更多的关注,是机遇也是挑战。更多的关注意味着更高的要求。我们只有稳步成长,充实自身,才能符合社会的期望,符合时代的要求。因此,逐风将通过举办培训、讲座等方式真正提高成员的写作水平。

3、网络文学是文学的发展趋势之一,我们不能放弃网络这一巨大的发展空间。因此,逐风将在今后的日子里,加强对网络空间的开拓。同时努力克服网络文学粗制滥造、良莠不齐的现状,努力提升文章的品位。

(二)校园文化现状

现状分析

1、校园文化活动形式缺乏新意,文化类型比较单一。这使得校园文化活动不能满足不同特长学生对文化活动的需求。目前,我们学校的大部分活动都局限在晚会、讲座、文体比赛等活动上,活动形式少有突破。

2、校园文化建设在服务学生,教育学生,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上的作用未能得到充分体现。校园文化建设不应一味讲求规模、影响,而应以学生为本,以更好地服务学生,教育学生,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根本出发点。

3、广大学生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的积极性不高。校园文化建设的对象不再是某些出类拔萃的少数人群,而是全体大学生。要努力提高广大学生的积极性,让更多人参与进来。

4、学校科研气氛、学术氛围不够浓厚。虽然社团人更多是因为共同的旨趣走到一起,但是,与学术科研的结合,同样符合社团人的发展要求。

发展启示

1、该校的文学发展现状与学校发展水平不符,逐风应当借鉴其它高校同类社团的发展经验和发展模式,迅速提升自身的发展水平,为校园文化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

2、校园文化的社会性要求其内容具有实践性。大力参与、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得到更好的锻炼,对培养综合素质人才有重要作用。逐风计划加强同作协、文联等文学组织的联系,积极参与社会征文,策划社会活动。

3、校园文化不是光让学生听、看、了解、知道,而是亲自去参与。因此,逐风将积极开创大众性校园文化活动,加强大众参与性,开展调研活动,征求学生群体意见和建议,积极鼓励每一位学生都能参与校园文化建设。

4、充分利用文学院的丰富资源,在逐风内部开展对文学问题的研究活动。

四、会当凌绝顶——逐风发展的总目标、总路径

(一)近期目标——严密组织、表彰先进,完善形成分工有序、合作顺畅、权责明确、奖惩分明的工作机制和组织结构。

1、社长、副社长及各部部长之间分工明确,提高部门自建设的积极性。

2、强化秘书处的信息中转作用。

3、有奖有惩、奖惩分明、奖惩有度。

(二)中期目标——强化核心吸引力和核心竞争力。

1、逐风的社团形象建设、社团文化建设。

2、《逐风》文学性综合期刊的精益求精。

3、着力于精品活动的挖掘和打造。

4、对非常规性活动的开发。

5、对文学社的大力宣传。

(三)长远目标——放远眼光,在合理定位的前提下,走品牌化道路。

1、开展有效的外联交流和调研活动。

2、加强学院老师对逐风的指导作用。

3、争取与文联、作协、写作年会等文学组织的联系,得到他们的帮助。

4、邀请文学院的优秀毕业生、优秀学生代表做逐风文学社的荣誉会员,让他们的人格魅力为逐风人起更好的表率作用。

5、广泛收集社会征文信息,鼓励成员积极参与,建立与较有影响力的文学刊物的联系,举荐优秀文学作品,争取承办征文比赛的机会。

6、与学术科研相结合,为志趣相投的成员提供联系平台。

7、积极参与社会活动,争取与中小学、小区的联系,为成员提供社会实践的机会,为社会提供必要的服务。

8、拓展逐风文学社的网络发展空间。

五、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对逐风总目标的规划与实施

(一)严密组织、表彰先进,完善形成分工有序、合作顺畅、权责明确、奖惩分明的工作机制和组织结构。

1、社长、副社长及各部部长之间分工明确,提高部门自建设的积极性。以往由于逐风部分部门的建设不够完善,导致社长、副社长过多地参与了部门具体事务的执行,这一方面分散了社长、副社长对逐风发展的全局性把握,另一方面也打击了部门自建设的积极性,使部门工作的开展缺乏创造力,部门成员无法得到真正的锻炼。因此,在今后的工作开展中,我将进行几个方面的改进:

(1)鼓励各部门有各自的发展构想,最大化发挥部门成员的创造力,加强人才的挖掘和继任者的培养。

(2)各部部长定期述职,做阶段性总结和活动汇报。

2、强化秘书处的信息中转作用。

(1)设专人负责信息的接收、汇总和传达。

(2)各级活动策划、总结准时上交、备案。

(3)协助社长、副社长作人员的调遣

(4)所有数据及时整理,包括逐风日志、成员档案等。

(5)及时进行常规性调研活动,建立完备的信息回馈机制。

3、有奖有惩、奖惩分明、奖惩有度。

(1)建立合理的评价体系,包括评定时间、评定标准等。

(2)准备好及时而完整评价资料,使奖惩有充分的评价依据。

(3)奖励惩处相对公平,所有成员一视同仁。

(4)所有奖励惩处皆须经过社长、副社长、秘书长三方评定,方可生效。

(二)强化核心吸引力和核心竞争力。在这里,请允许我们重申逐风文学社章程中的几点重要规定。逐风的性质是崇尚文学自由写作的兴趣爱好型社团,我们以丰富校园文化生活、传扬自由写作精神为宗旨,以“原创、自由、平等、精品、尊重”为理念,力求将逐风建设成东北师范大学乃至全国的一流社团。我们认为逐风一切活动的开展,一切发展规划的制定,都必须围绕逐风这个根本性的定位进行。它将成为逐风走品牌化道路的风向标,成为逐风人的行动指南,也是逐风核心吸引力和核心竞争力的根基所在。在此基础上,我们认为以下几点是强化逐风核心吸引力和核心竞争力的有力举措:

1、逐风的社团形象建设、社团文化建设。社团文化从外在形式上主要体现在社团名称、社团旗帜、社徽、刊物名称等一系列标志物的建设、规范与使用上;从内在形式上主要表现在社团的定位、口号、办社宗旨和办刊主旨以及社团人的风貌、团队形象和团队凝聚力上。回顾过去的四年,在社长的带领和所有逐风人的共同努力下,逐风制定了较为完善的章程,对逐风作了明确定位。逐风拥有了属于自己的英文名“bywind”,有了自己的标志,有了自己响亮的口号“为了自由,我们远离大地”。但是,对于逐风走品牌化道路,走向全校乃至全国,这些无疑是远远不够的。对此,我代表第五届成员提出几点看法。

(1)规范现有的社徽、刊物名称等的使用,并对刊物封面设计、编辑排版等制定具有逐风风格特色的一套规范。

(2)对社团现阶段缺乏的有利于逐风品牌化建设的一些标志物,如社团旗帜、徽章等,创造条件,积极建设。

(3)完善《逐风》期刊,丰富逐风的活动,着力于精品活动的打造,发展对外联系,进行网络开发;以促进成员的发展为己任,做一流社团,办一流刊物,提供一流锻炼平台。下面的论述中将对这一小点作拓展、补充。

2、《逐风》文学性综合期刊的精益求精。《逐风》期刊是逐风文学社的核心和主要阵地,因此,逐风文学社发展最大程度体现在《逐风》期刊的发展上。如何使《逐风》期刊臻于完善,是每一代逐风人共同奋斗的目标,也是逐风不同工作阶段共同的主旋律。下面将从现存问题出发,对《逐风》期刊的完善做几个方面的概述:

(1)对逐风传统的继承和风格的逐步稳定。《逐风》期刊是简约而厚重的。我们将始终保持《逐风》期刊的文学性,不断积累深厚的内蕴,做到有发展,有创新,也有回归,拥有属于自己的传统。《逐风》期刊的风格化、个性化无疑将更有利于逐风的品牌化推广。

(2)增加《逐风》期刊的可读性,加深逐风期刊的文学色彩,拓宽文章内容的覆盖面,提升文章的学术价值。

(3)排版标准改进完善,向专业杂志靠近,并建立起丰富的编辑参考数据库。

(4)提升编辑人员的水平。这必须由两方面的努力共同达成:一方面来自于编辑人员积极主动的学习,不断提升自身的审美趣味和文学素养及计算机技术操作水平;另一方面来自于文学社对编辑人才的培养,即通过编辑培训,以及每一期期刊的排版试验,促进编辑人员对编辑要求、规范的掌握和创新能力的提高。

(5)提升审稿效率,寻求更为高效、合理的审稿机制。

(6)坚持图文原创,尽可能避免图文不符的情况,力求图文相得益彰,美术风格趋于稳定。我们将让宣传部更多地参与到排版过程中,加深他们对于文章的理解。

(7)拓宽稿件来源,提升稿件质量。这是《逐风》期刊发展的重中之重。一本好的文学期刊,最根本的吸引力应该来自于它的内容,而非形式。我们追求印刷质量的提升,无非是为好的文学作品提供更好的展示平台,追求印数的增加,亦是为发展成员的写作才能,提高他们的文学审美境界,为更多的读者读到更好的作品提供良好的机会。如果我们弃期刊内容于不顾,而单纯着眼于形式,岂非本末倒置,舍本求末。期刊稿件质量的提升,我们将从这几个方面作出努力:

A、培养专栏写手。

B、向老师及写作水平较高的同学邀稿。

C、拓展投稿宣传的范围,面向全校征稿、面向社会和其它高校征稿。

D、拓宽投稿途径,争取在各学院发展建设逐风联络点。

E、鼓励成员积极参与学校征文和社会征文,积极策划征文比赛。

F、加强同文学院众老师的联系,以期获得专业指导。

G、通过开展采风等活动筹集稿件。

H、将网络作为新的稿源,如网络日志,博客等。当然,在这一方面,我们将在充分考虑版权问题后进行。

3、着力于精品活动的挖掘和打造。

(1)对自由风论坛的挖掘。在过去一年的努力中,自由风论坛被确立为逐风文学社的精品活动。它的可行性从成员和其它同学的积极反响中得到充分认证,但自由风论坛目前所达到的深度和广度并不理想,需要我们做进一步的规划和挖掘。

A、多做调研,广泛听取同学的意见,关注社会现象、社会热点,寻求同时具备值得讨论、广受关注、有一定学术价值等特点的论题。

B、向报告会倾斜,发言趋于正式、有一定深度,力求呈现书面成果。

C、围绕主题尽量拓展系列活动,如讲座,电影放映等。在此次“走近张爱玲”系列活动的举办中,我们探索出一条新的活动模式,电影放映——讲座——自由风论坛——书面表达一体化,取得广泛关注和良好反响。我们将在此基础上作充分的经验积累和问题总结,争取在日后的活动举办中获得更大的成功。

D、拓展宣传面,扩大宣传主题,参加者的范围要尽可能向院外、校外延伸。

E、争取与其它社团的联系,邀请其它社团主要负责人的参与。

F、对论坛形式作多样化创新,增加活动内容,如评选最佳发言人等。

G、将自由风论坛作为逐风向外宣传的窗口,做社团文化展示,如发放具有逐风特色的纪念品等。

(2)经过调研论证,打造新的精品活动。参照同类文学社团的发展,我们认为有几个活动独具文学社特色,对文学社成员的发展能够起较大的促进作用,同时有利于扩大文学社的影响力和对外交流,极具成为精品活动的潜力。

A、手抄报比赛。对此,我们已作了“逐风——我的文学梦”手抄报比赛的首次尝试。手抄报比赛具有活动可参与性强,活动成本低廉等特点,有利于激发广大同学对文学的热爱和对逐风的了解,同时,又有拓展成为社会活动的可能性,我们将从此次比赛的成果中进一步论证活动的可行性。

B、征文比赛。逐风一直没有成功举办过一次征文比赛,这对于我们而言,是非常遗憾的。逐风依托文学院,对举办征文比赛有很强的优势。所以在今后,我们的活动应当覆盖到这一方面。

C、采风活动。在之前对其他高校文学社团的调研中,我们发现许多文学社团都有别树一帜的采风活动。采风活动既和征文活动一样,有利于增加稿件来源,又对于团队精神建设和团队交流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采风活动可以采取社团联合的形式,对于我们的对外宣传交流亦有可取之处。

4、对非常规性活动的开发。非常规性活动具有极大的灵活性,可增加与学院、学校其它社团及校外同类社团的联合,可与学校、学院社联配合开展,可配合学院、学校政策宣传,亦可根据商家宣传需要制定。虽然活动具有多变性,但我们仍可对其作一定程度的预见,例如:

(1)之前提到的围绕自由风论坛开展的电影放映、讲座等。

(2)举办各种与写作或文学相关的知识讲座。可以邀请老师或者优秀学生代表。

(3)举办各种形式的交流会,如社团负责人交流会、新老成员交流会、社团部门交流会、写作交流会等。

(4)举办文学主题的辩论赛。

(5)与历史、哲学等“大文科”理念下的社团交流,如联合举办知识竞答比赛等。

(6)适当组织户外活动,增进成员交流,丰富成员生活体验。

(7)根据文学社与文学社成员的发展需要,制定相应的培训活动。

5、对文学社的大力宣传。要强化核心吸引力和核心竞争力,打出知名度,拥有至少是全校范围的影响力,这除了需要在逐风的期刊和活动上投入大量精力外,大力度的宣传是必不可少的。当然,多数情况下,对文学社的宣传,就是对《逐风》期刊和逐风活动的宣传。

(1)宣传手段多样化。过去,逐风的宣传更多的局限在海报展板的展出上,我们希望在今后的日子里,这个情况能够有所改善,对各种各样的宣传手段作更多的尝试。在平面宣传方面,除了海报展板,条幅、易拉宝、书签、卡片、传单等宣传手段同样可以尝试。在立体宣传方面,我们一来可以借助学校现有的宣传媒体,如校报、《东师青年》、校园广播站、扬思网等为逐风作更好的宣传,二来也可以通过逐风的网络自建设来实现(有关网络方面,将在后面有所补充)。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考虑寝室宣传、学院宣传等宣传手段的运用。

(2)宣传主体扩大化。与宣传手段的多样化相适应,宣传主题也应当超出宣传部这一狭窄范围,如外联工作对逐风的宣传等。

(3)宣传主题鲜明化。宣传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吸引大家的眼球,让大家都来关注逐风,这就要求我们的宣传主题鲜明,才能达到预期的宣传效果。

(三)放远眼光,在合理定位的前提下,走品牌化道路。逐风文学社的最终目标是建成全校乃至全国的一流社团,引领高校学生社团潮流。这就要求我们不能仅仅局限在眼前的发展上,而应该对逐风的未来有更好的展望。一方面,我们要广泛学习全国各个高校社团的优秀发展经验,不仅仅是大陆地区,更包括港澳台能够联系到的所有学校。另一方面,我们要大胆地走出校门,参与学术科研,参与全国性优秀社团的评比。当然,这一切都只能在我们艰辛的一步步努力中实现,只能在所有逐风人的共同奋斗中实现。我们可以先在以下方面做出努力:

1、开展有效的外联交流和调研活动。首先应当指出,“外联”的内涵不仅仅是寻求商业合作、争取活动资金,更重要的是与校内外其它同类组织开展交流、合作。而所谓“有效的外联交流”,是指我们的外联可以有联谊之类的娱乐,但更多的应该是发展经验的交流和发展问题的探讨。我们应该借鉴其它社团的发展经验,结合逐风的发展状况,对逐风的发展道路作合理的安排和及时的调整。我们要建立完备的外联档案,在外联交流中开展调研活动,提取我们所需要的信息,及时运用到具体事务的处理上,也要把我们总结的经验和其它同类社团分享,共同进步。

2、加强学院老师对逐风的指导作用。文学院是逐风文学社最大的依托,在这里,我们可以有更好的机会得到更大的支持。可是逐风以往因为缺乏与老师建立联系的有效管道,没能很好地得到指导,这一直是我们的遗憾,今后,我们将在这一方面有所改进。

3、争取与学院研究所、文联、作协、写作年会等文学组织的联系,得到他们的帮助。文学院有许多老师担任着这些文学组织的要职,通过他们与这些组织建立联系将使我们得到更好的发展。例如古文学研究所所长张世超教授,汉代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所长曹胜高教授等。

4、邀请文学院的优秀毕业生、优秀学生代表做逐风文学社的荣誉会员,让他们的人格魅力为逐风人起更好的表率作用。

5、广泛收集社会征文信息,鼓励成员积极参与,建立与较有影响力的文学刊物的联系,举荐优秀文学作品,争取承办征文比赛的机会。

6、与学术科研相结合,为志趣相投的成员提供联系平台。我们可以通过对学院老师研究项目、研究方向的了解,结合逐风内部成员的志趣,组建科研小组。

7、积极参与社会活动,争取与中小学、小区的联系,为成员提供社会实践的机会,为社会提供必要的服务。

8、拓展逐风文学社的网络发展空间。众所周知,网络化是现代社会的发展趋势之一,逐风要谋得更为广阔的发展天地,网络这个平台就不能忽视。虽然目前我们的网络建设几近空白,但是在网络部成员的努力下,在逐风人的支持下,我相信很快,我们就可以开拓出一片新天地。在成果展示方面,我们考虑了电子书、博客等方式;在宣传推广方面,拥有属于自己的网站是我们的追求;在成员交流方面,我们将建立论坛、QQ群;在会员关怀方面,我们将更多地利用电子邮箱。我们将建立有步骤的、完善的发展计划,在网络上,开创出属于逐风的天地。

逐风文学社将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及时向院社联和校社联反映发展情况,并将社团工作进展以逐风日志的形式向外公示。定期开展逐风内部和逐风外部的调研工作,听取最广泛的声音,以期及时对发展路径进行调整,更好地实现发展目标。

我们要把现在作为逐风新的起点,在这个起点上,实现逐风的跨越式发展,向更高的目标进军。我们依托于文学院,但不局限于文学院;我们将在更为宽广的舞台上,展示逐风的风采,让更多的文学爱好者走近逐风、了解逐风,共享逐风的发展成果。逐风属于文学院,属于东北师范大学,更属于所有愿意同我们一起追逐自由写作之梦的志同道合者。

三、组织机构

顾 问:解 玲

指导老师:周奇文

社 长:许萍萍

四、板块设置

1、文化品评——品一壶清茗,聊一种文化,享受别样宁静。

2、诗人行吟——别一般风致的表达,另一种心情的吟咏。

3、中 文 戏——演绎我们曾经发生或正在发生的故事。

4、谈古论今——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5、生命感悟——点滴真情,融入我心。

6、书 简——捧了二三名作,择来几丛文字,细读行间的丘壑涓流。

7、爱的倾诉——爱,一个让我们泪盈于睫的字。

8、世说新语——且看这痴言妄言狂言怪言,怎一个新字了得。

9、小 说 宴——精品小说,饕餮宴享,邀您共赴。

10、异域之音——换一种声音,体验语言之魅。

11、自由的声音——逐风人说的,和读者朋友们对逐风说的,在这里留下痕迹。

五、投稿信箱

我社面向全国大学生、老师征稿,要求:

1、题材、体裁不限,必须原创,思想健康。

2、字数不宜超过5000字。

3、手稿投至: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05.1信箱。手稿必须字迹清晰易辨认。稿件请署名作者真名、笔名、联系方式,我们将对个人信息保密,投稿一律不退,请作者自留下底稿。

六、特别感谢

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长期以来的大力支持扶携。

逐风文学社敬请您的关注,诚挚邀请您的参与,最后,祝您工作顺利,事业有成。谢谢!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1 12: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