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柏林条约 |
释义 | 1728年柏林条约1728年柏林条约是普鲁士国王腓特烈·威廉一世与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查理六世于1728年12月23日签署的一份秘密条约。 根据这个条约普鲁士放弃所有针对奥地利的行动并且支持查理六世颁发的1713年国事诏书,作为代价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支持普鲁士对贝尔格公国提出的领土要求。 但是实际上在此条约签署前不久,1728年8月,查理六世就已经与苏尔茨巴赫普伐而茨伯爵签署了条约将贝尔格和于利希划分给苏尔茨巴赫。1738年查理又与英国、法国和荷兰联合威胁腓特烈·威廉一世,逼迫他放弃对贝尔格的要求。1739年查理又与法国达成条约将贝尔格划分给苏尔茨巴赫。 由于查理这样屡次违反了柏林条约,因此普鲁士决定不再支持1713年国事诏书。查理死后腓特烈二世因此要求获得西里西亚的部分地区来作为对贝尔格的放弃的代价。 1878年柏林条约简介《柏林条约》是柏林会议(1878年6月13日-7月13日)的最终议定书。根据条约,与会国英国、奥匈帝国、法国、德国、意大利、俄罗斯与奥斯曼帝国修改了该年3月3日签署的《圣斯特凡诺条约》。 条约内容柏林条约确认原属奥斯曼帝国的罗马尼亚、塞尔维亚、黑山独立;而保加利亚则获得自治权,但仍然由土耳其统治,并分为保加利亚本部与东鲁米利亚 (Eastern Rumelia) 两个省,彻底破坏了俄国当初的“大保加利亚”计划。奥斯曼的波斯尼亚-黑塞哥维那与 Sand?ak (Sanjak of Novi Pazar) 由奥匈帝国占领和治理,但仍然属于土耳其。 影响独立了的巴尔干国家——罗马尼亚、塞尔维亚、黑山——先后在1881年、1882年及1910年建立自己的王国;保加利亚在1885年与东鲁梅利亚合并,并在1908年获得独立;奥匈帝国则在同年吞并波黑两省,触发了波斯尼亚危机。俄国在俄土战争付出的代价甚巨,但最后她的“大保加利亚”计划失败;相反,负责调停的德国却间接让奥匈帝国坐收渔人之利,轻易夺得管理波斯尼亚-黑塞哥维那的权利,故此令德、奥、俄三国结下的三帝同盟崩溃。俾斯麦一方面以德奥同盟拉拢奥国,又在另一边以第二次三帝同盟企图让俄国回心转意。这令他的同盟制度更形复杂,也令俄国与德奥的关系愈来愈紧张。柏林条约在往后的数十年腹成很多问题。西欧列强尝试力挽衰弱的奥斯曼帝国于既倒,却因此引起巴尔干半岛的种种纷争——仍然有大量基督教人口由回教的奥斯曼帝国统治。巴尔干人民继续争取自由,于是造成战争与国际危机。条约其中一大败笔,就是未能确立希腊与奥斯曼帝国的边界。当时而言,这是不可能的事,故此双方在会后才开始谈判,并在1881年定下了初步、不全面的协议。但她们在随后十数年继续陷入纷争。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