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郑宏
释义
1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研究员

郑宏,男,1964年5月出生。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生导师,三峡大学教授,“岩土力学与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防灾减灾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

1985年毕业于东北工学院(现东北大学)机械系,获学士学位;同年考入该校研究生院,1988年1月毕业,获固体力学硕士学位,同年被分配至中科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工作;2000年10月获岩土工程博士学位。

分别于1993年和1996年被中科院破格提拔为副研究员和研究员;1994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97年被授予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997年6月至1998年10月,北海道工业大学访问教授,日本软脑株式会社高级职员;1995年7月至2001年7月间的部分时间,香港大学Research Associate;2001年12月应聘为湖北省楚天学者;2002年入选首批湖北省新世纪高层次人才工程第一层次人选;2002年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2),2004年获湖北省科技进步特等奖(所有获奖者排名不分先后),同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05年论文“界面问题的混合有限元法(2002)”获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颁发的2000-2004年度优秀学术论文证书(共10篇获奖论文);2006年获首届楚天学者成就奖(3年一届,每届4人);2007年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1)。

现任《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岩土力学》编委,国际岩石力学学会中国国家小组成员,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物理与数值模拟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力学学会岩土力学数值方法专委会常委。曾多次应邀对Berkeley Lawrence美国国家实验室、Geo-slope公司(加拿大)、Itasca公司(美国)、Calgary大学、北海道工业大学以及香港大学等进行学术访问和合作研究,也曾数次应邀在国际重要学术会议上做大会报告。

近5年来,主持了8项与边坡稳定性有关的基础研究课题,主持了三峡大坝、向家坝以及银盘等大坝的深层抗滑或坝肩的稳定性分析,发表了30余篇SCI和EI收录的学术论文。

2 清代画家

郑宏[清](一七八一至一八五六)字景堂,江苏兴化人,诸生。口吃耳聋而好学,至老不倦。工画兰石,得其伯祖郑燮法。卒年七十六。《续扬州志》

3 长安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郑宏,男,黑龙江省哈尔滨人。长安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访问学者。

1982年至1986年于哈尔滨建筑工程学院,获工学学士学位;1988年至1990年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获工学硕士学位;1997年至2001年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获工学博士学位;2001年至2003年在西安交通大学力学博士后流动站做博士后研究工作;2004年至2005年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土木与环境工程系访问学者。

主要研究方向:

专业领域: 土木工程(主要从事钢结构基本构件在循环荷载作用下的滞回性能分析及抗震设 计研究,钢材本构性能研究;《混凝土基本理论》、《钢筋混凝土及砌体结构》、《建筑结构抗震设计》、《钢结构》等本科生课程教学工作;《结构稳定》、《空间钢结构》硕士生课程教学工作。

学术及科研成果:

近年发表的主要科技论文

1 郑 宏, 顾 强. 组合截面柱考虑损伤的弹塑性循环性能分析[J]. 西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0,17(2):1—6(2000年6月出版)

2 郑 宏, 顾 强. 西部大开发与空间网格结构技术发展的回顾与展望[A]. 周光召. 中国科协200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 北京: 中国科学出版社, 2000. 305—306(2000年9月出版)

3 郑 宏, 顾 强. 考虑损伤的双重非线性有限元分析的计算机方法[A]. 韩大建, 魏德敏. 计算机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C]. 广州: 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0.289—293(2000年11月出版)

4 郑 宏. 西部大开发与高层建筑钢结构的应用与发展[A]. 王继唐. 西部大开发科技论坛论文集[C]. 西安: 陕西省土木建筑学会, 2000. 114—116

5 郑 宏, 顾 强. 钢板件考虑损伤的滞回性能分析[J]. 五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15(1):29—34(2001年3月出版)

6 郑 宏, 顾 强. 高层钢结构梁构件考虑损伤的弹塑性稳定分析[J]. 钢结构,2001,16(2):32—34(2001年4月出版)

7 郑 宏, 顾 强. 翼缘宽厚比对循环荷载作用下梁屈曲性能的影响[A].第五届中日建筑结构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 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01. 747—752(2001年6月出版)

8 郑 宏, 顾 强. 钢板件考虑损伤的循环弹塑性大变形分析[J]. 土木工程学报,2001,34(5):35—39(2001年10月出版)

9 郑 宏, 顾 强. 钢梁考虑损伤的滞回性能分析[J]. 工业建筑,2001,31(329):66—68(2001年9月出版)

10 郑 宏, 俞茂宏, 顾 强. 结构钢损伤本构关系的研究[J]. 计算力学学报,2001,18(4):469—472(2001年11月出版)

11 郑 宏, 顾 强. 钢方管截面柱考虑损伤的滞回性能分析[J]. 力学季刊,2001,22(4):502—507(2001年12月出版)

12 郑 宏, 顾 强. 工形截面钢梁板件宽厚比对稳定承载力的影响[J]. 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22(1):28—31,88(2002年1月出版)EI检索

13 郑 宏, 俞茂宏. 常轴力循环弯矩作用下钢构件屈曲分析[A]. 姚远. 中国科协第四届青年学术年会陕西卫星会议论文集[C]. 西安: 西北大学出版社, 2002. 428—432(2002年3月出版)

14 郑 宏, 俞茂宏, 顾 强. 结构钢统一弹塑性本构模型及钢构件滞回性能的计算机分析[J]. 工业建筑(增刊),2002,32:601—607(2002年7月出版)

15 郑 宏, 俞茂宏. 基于遗传算法的钢结构优化设计[J]. 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22(5):65—67(2002年9月出版)EI检索

16 Zheng H, Yu M H. Elastoplastic constitutive law for nonlinear analysis of steel structure based 8-node shell element [A]. Klosowski P and Pietraszkiewicz W. Shell Structures Theory and Applications [C]. Poland: Gdansk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2002. 263—264(2002年10月出版)

17 郑 宏, 顾 强. 循环荷载作用下工形截面压弯构件考虑损伤的稳定承载力[J]. 土木工程学报,2002,35(5):7—10(2002年10月出版)

18 郑 宏, 俞茂宏. 钢筋混凝土构件力学性能的非线性分析[J].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增刊,2002,32:325—328(2002年9月出版)

19 郑 宏, 俞茂宏. 金属结构弹塑性损伤统一本构模型及计算机分析[A]. 唐锦春. 第十一届全国工程建设计算机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计算机技术在工程建设中的应用[C]. 北京: 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 2002. 6—11(2002年11月出版)

20 郑 宏, 俞茂宏. 钢构件考虑损伤的有限元分析[J]. 甘肃工业大学学报,2003,29(1):104—108(2003年3月出版)

21 郑 宏, 俞茂宏. 板件宽厚比对高层钢结构压弯构件滞回性能的影响[J].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33(4):517—521(2003年7月出版)

22 郑 宏, 俞茂宏. 循环荷载下钢压弯构件的长细比限值[J]. 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23(4):28—33(2003年7月出版)EI检索

23 郑 宏. 循环加载下钢构件考虑几何非线性和材料非线性的分析方法[J]. 结构工程师(增刊),2003,66:74—78(2003年7月出版)

24 Zheng H, Yu M H. United strength theory for nonlinear analysis of steel structure [J]. Archives of Civil Engineering. 2003, XLIX(3): 457—469(2003年9月出版)

25 郑 宏. 复杂应力状态下金属材料的统一屈服准则[J]. 工业建筑(增刊),2004,34:731—735(2004年7月出版)

26 戈晓玲, 郑 宏. 空间膜结构及其材料[J]. 工业建筑(增刊),2004,34:463—468(2004年7月出版)

27 郑 宏. 统一屈服准则与复杂应力状态下梁的塑性弯矩[J]. 建筑结构(增刊),2004, 242—244(2004年8月出版)

28 Zheng H. Nonlinear analysis based finite element methods on steel structure under cyclic loading [A]. Ditao Niu and Jiping Ru. Proceedings of the Eigh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Structural Engineering for Young Experts [C]. Xi’an: Xi’an University of Architecture and Technology, P.R. China, 2004. 237—243(2004年8月出版)

近年发表的主要教学研究论文

1 郑 宏, 刘伯权. 混凝土结构课程多媒体教材的设计原则[A]. 刘 明. 混凝土结构课程教学研究与探索[C]. 沈阳: 东北大学出版社, 2000. 63—66(2000年5月出版)

2 郑 宏, 翟振东. 21世纪与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A]. 建筑教育改革理论与研究[C]. 武汉: 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 2000.1—3(2000年6月出版)

3 郑 宏. 错位就业与高等建筑院校的素质教育[J]. 教书育人, 2001, 22(104): 10—11(2001年11月出版)

4 郑 宏. 土木工程专业教学内容优化与课程建设[J]. 高等建筑教育, 2002, 2: 50—52(2002年6月出版)

5 郑 宏. 新世纪土木工程专业教学内容研究[J]. 中国教学纵横杂志, 2002, 1(6): 91—92(2002年7月出版)

6 郑 宏. “大土木”环境中的教材建设[A]. 雷 达. 机遇改革实践——长安大学2001年教学工作会议论文集[C]. 西安: 西北大学出版社, 2002. 149—153(2002年6月出版)

7 郑 宏. 素质教育与高等建筑教育 [A]. 中国当代教育教学研究与实践[C]. 北京: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2002.3—4(2002年8月出版)

8 郑 宏. 信息化环境中土木工程专业的教学设计[J]. 高等建筑教育, 2003, 12(1): 30—32(2003年3月出版)

9 郑 宏. 网络教学与创新人才培养[J]. 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增刊,2003,5(2):110—113,116(2003年6月出版)

10 郑 宏. 土木工程专业网络教学模式与教学原则[J].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增刊,2003,33(146):201—205(2003年10月出版)

著作

?郑 宏. 钢构件非线性稳定[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2002年8月出版)

?周绪红,郑 宏. 钢结构稳定[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2004年1月出版)

主要奖励

2000年

?论文“21世纪与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获陕西省高等教育学会优秀高教研究成果“西电立人奖”三等奖。(2000年12月)

2001年

?论文“土木工程专业教学内容优化与课程建设”获长安大学首届“青年教师主题论坛”论文一等奖。(2001年12月29日)

2002年

?获长安大学建筑工程学院首届青年教师讲课大赛二等奖(2002年6月14日)。

?获长安大学首届青年教师讲课大赛优秀奖(2002年12月2日)。

?论文“混凝土结构课程多媒体教材的设计原则”获中国交通教育研究会2002年高等教育研究优秀论文鼓励奖。(2002年7月)

?论文“工形截面钢梁板件宽厚比对稳定承载力的影响”获全国优秀学术成果一等奖。(2002年9月)

?论文“素质教育与高等建筑教育”在中国当代教育教学研究与实践优秀论文评选中荣获一等奖。(2002年10月)

?论文“信息化环境下土木工程专业的教学设计”在2002年陕西省信息化与教育技术发展论文和多媒体教学设计方案评选活动中荣获一等奖。(2002年10月)

?2002年辅导长安大学建筑工程学院98级学生完成的“外贸办公楼”毕业设计获得陕西省2002年度优秀毕业设计三等奖。(2002年12月)

2003年

?论文“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思考”在2003年陕西省现代教育技术成果评选活动中获论文、实验报告和教学设计方案类一等奖。(2003年9月)

?论文“土木工程专业网络教学模式与教学原则”在2003年陕西省现代教育技术成果评选活动中获论文、实验报告和教学设计方案类二等奖。(2003年9月)

?2003年10月被评为长安大学科技工作先进个人。(2003年10月)

2004年

?论文“网络教学的交互行为和交互方式”在中国教育技术协会举办的“全国高校教育技术中心建设与发展暨数字化教学环境建设与应用研讨会”论文评比中获得优秀奖(大会唯一奖项)。(2004年6月)

2005年

?“土木工程专业工程结构系列课程教学方案构建与实践” 获得2005年陕西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排名第三位)。(2005年5月)

?“钢构件在循环荷载作用下的非线性相关屈曲”(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编号59678030)获得2004年苏州市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排名第五位)。

4 知名珠宝设计师

郑宏

1973年出生

辽宁沈阳市人

知名珠宝设计师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珠宝学院特聘商务首饰设计讲师。

番禺理工学院珠宝专业特聘讲师

深圳创意公社珠宝培训中心首席培训讲师。

国内第一代商业首饰设计师。近二十年从业经验,曾为多家珠宝院校和培训机构讲师,为业界培养了大批首饰设计人才;

深圳第一技校珠宝首饰设计专业课程教材教案编写人之一。

专业论文及设计稿多次在《中国黄金珠宝》,《中国宝石》,《饰界》,《宝玉石周刊》,《深圳商报》,深圳珠宝网等媒体上发表刊登。

获奖荣誉:

1997:年戴比尔斯(中国)钻饰设计大赛二等奖

中国(潮宏基)杯第一届首饰设计大赛钻饰二等奖,珍珠组三等奖,有色宝石组二等奖。

1999:年港台翡翠首饰设计大赛入围奖。

中国(潮宏基)杯第二届首饰设计大赛有色宝石组二等奖。

中国(潮宏基)杯第四届首饰设计大赛手饰组入围奖。

日本珍珠设计大赛亚太地区入围奖。

第二届中国金都杯黄金设计大赛节日组二等奖。

第三届中国金都杯黄金设计大赛入围奖。

国际铂金协会产品设计2003---2005年入选水语系列,婚庆系列,神往系列主打款。

200:4第二届EFD公主方钻设计大赛优秀奖。

2004:第五届南洋珠首饰设计大赛入围奖。

2004:中国国际商业美术设计大赛珠宝首饰类优秀奖。

2005:美国宝石学院(GIA)举办的第29届Georqe A.Schuetz 珠宝设计大赛桂冠。

2005:台湾举办的D&D钻石首饰设计大赛佳作奖。

2006:第三届中国淡水珠首饰设计大赛荣获最佳创意大奖。

2007:全球爱之信物首饰设计大赛优秀奖与入围奖。

2007:第五届中国珠宝首饰设计“周大生”大赛有色金属组入围奖。

2008:“万隆珠宝杯”中国珠宝首饰设计创意大赛入围奖。

2008:中国国际珠宝首饰设计大赛二等奖。

2009:深圳首届首饰设计制作大赛第二名。

2009:获深圳市职工技术运动会”深圳技术能手”称号.

2009:获得国家劳动社会保障深圳劳动局颁发的”首饰设计高级技师”资格.

1999:年国际铂金协会举办的设计师交流会,获得日本资深设计师颁发的“古谷睦美”大赏。

2000:年获DE BEERS(中国)钻石咨询中心邀请DTC会议期间为全咨询中心全体员工讲授〈首饰设计与市场〉,〈首饰设计概要〉。

5 安徽省宣城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郑宏,男,汉族,1963年7月出生,安徽无为人,1986年7月参加工作,1984年7月入党,中央党校研究生学历。现任宣城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1982.07——1986.07,在安徽大学法律系法学专业学习

1986.07——1989.01,安徽省委“打击办”检查员;

1989.01——1991.03,安徽省纪委纪律检查一室干事(科员级);

1991.03——1993.02,安徽省纪委纪律检查一室副科级检查员;

1993.02——1994.11,安徽省纪委纪律检查一室综合处正科级检查员;

1994.11——1995.11,安徽省委政法委干部处主任科员;

1995.11——2001.11,安徽省委政法委研究室副主任(其间:1996.09―1996.11 参加省直党校处级干部班学习;1999.09―2001.09 挂职任来安县副县长);

2001.11——2001.12,安徽省综治办督导处处长;

2001.12——2005.08,安徽省委政法委执法监督处处长(其间:2000.09―2003.07 参加中央党校函授学院在职研究生班经济管理专业学习);

2005.08——2006.06,安徽省综治办协调处处长;

2006.06——2008.03,安徽省综治办专职副主任(副厅级);

2008.03——2010.01,安徽省委政法委员会委员、秘书长;

2010.01——,安徽省宣城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负责公安、司法行政、政府法制等方面的工作。

分管公安局、司法局、法制办。

联系法院、检察院。

6 清朝学者

郑宏,海盐人。与弟景元俱从刘宗周受业,笃於友爱。景元短世。乙酉后绝意进取,躬灌园蔬养母,屡空,晏如也。敝衣草履,不以屑意。尝徒跣行雨中,人不能识也。卒,年五十六。

7 成都市龙泉驿区十陵街道办事处副主任

郑宏,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区十陵街道办事处副主任。

分管财政(国资)、村组核算中心、审计、残联、交通、水厂、计生、文化、卫生、食药安全、科技、科协、教育、广电、体育、红十字等工作。

8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环境艺术设计学教授

人物简介

姓 名: 郑宏

出生日期: 1959年12月14日

职 务: 副教授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环境艺术设计系

学历简历:

1985年毕业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同年获文学学士学位

工作经历:

1985年7月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任教

1999年任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副教授

1999年任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至今

承担主要课程:景观设计 环境艺术设计概论 空间构成

论文、论著、作品及科研成果:

论文:

《水景观设计》论文发表在《装饰》2000年第一期

《艺术设计城市景观》论文发表在《人民日报-海外版》2001年8月31日

《北京城市广场群的研究》论文发表在《中国建设报》2001年10月9日

《中外广场的形成与发展》论文发表在《文汇报》2001年10月13日

《北京城市广场群构想》论文发表在《装饰》2002年第六期

《世界城市雕塑景观发展趋势》论文发表在《装饰》2003年第十一期

《北京城市广场群概念设计》论文发表在《北京规划建设》2004年第一期

《城市艺术设计学初探》论文发表在《装饰》杂志2004年

《生态美、历史美和创新美-北京城市艺术发展理念》《北京规划建设》2005年

《优先规划城市公共开放空间》论文发表《北京规划建设》2006年第二期

《广义景观艺术设计学初探》论文发表《北京规划建设》2008年第五期

论著:

《环境景观设计》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年

《广场设计》中国林业出版社2000年

《城市形象艺术设计》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年10月

《环境景观设计》【第二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年9月

作品:

中国画《秋境图》参加《98中国山水画展》1998年北京

石雕图腾柱《孜格阿洛》参加《中国建筑艺术展》1999年北京

中国画《墨梅图》参加《艺术与科学》国际作品展并获提名奖2001年

装置作品《卡尺》参加《艺术与科学》国际作品展并获提名奖2001年

景观设计作品《帆韵》获《深圳龙岗景观设施设计大赛》优秀奖2003年;同时获《全国第五届室内设计双年展》铜奖 2004年

景观创作设计作品《开放之门》参加《中国北京2008“城市标志”概念性设计国际竞赛》2005年

《郑宏城市艺术设计&景观艺术创作作品展》应邀参加第三届中国国际建筑艺术双年展2008年

景观艺术作品《开放之门》应邀参加《第三届中国北京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2008年

科研成果:

2001年主编《中国城市艺术发展战略丛书》东南大学出版社出版

2004年承担并完成《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年〕》专题研究《北京城市艺术设计发展战略研究》

2006年完成国家奥委会和北京社会科学院联合课题“通向2008年北京形象”分项课题《北京城市形象艺术设计》,该课题成果于2006年由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

2008年完成《国家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标志设计》

学术成果

1、2004年作为课题负责人完成北京市规划委员会委托的《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修编的专项研究项目《北京城市艺术设计发展战略研究》课题。

2、2004年作为课题负责人完成《通过2008年的北京形象—北京景观形象》课题,该课题为北京社会科学院与第29届奥运组委会联合设立重点课题“通向2008年的北京形象工程”分项课题。

3、2008年完成国家环保总局《国家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标志设计》。

4、研究方向代表性论11篇:水景观设计《装饰》2000年第1期;艺术设计城市景观,《人民日报-海外版》2001年8月31日;中外广场的形成与发展《文汇报》2001年10月13日;北京城市广场群的研究,《中国建设报》2001年11月9日;世界城市雕塑景观发展趋势《装饰》2003年第11期城市艺术设计学—一门亟待建立的前沿学科,《北京规划建设》2004年第4期;生态美、历史美和创新美-北京城市艺术发展理念《北京规划建设》2005年第2期;优先规划北京旧城城市公共开放空间《北京规划建设》2006年第2期;广义景观艺术设计学概念初探《北京规划建设》2008年第5期;城市纪念门景观的设计研究《北京规划建设》2009年第3期;北京广场群建构与城市公共空间的系统优化《北京规划建设》2010年第3期。

5、研究方向相关出版物:《广场设计》中国林业出版社2000年1月ISBN 7-5038-2328-3;《环境景观设计》第二版【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年9月ISBN 978-7-112-08270-4;《城市形象艺术设计》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年10月ISBN 7-112-08760-0;主编《中国城市艺术设计发展战略丛书》东南大学出版社2004年ISBN 7-81089-413-7。

6、研究方向相关作品参展及获奖情况【1999年以来】:

2003年《帆韵》获《深圳龙岗景观设施设计大赛》优秀奖;2004年《风韵》获《全国第五届室内设计双年展》铜奖;2005年《开放之门》入选《中国北京2008年“城市标志”概念设计国际竞赛》;2008年《开放之门》入选《第三届中国国际建筑艺术双年展ABB2008》;2008年《第三届中国国际建筑艺术双年展2008—郑宏城市艺术设计&景观艺术创作作品展》;2008年《开放之门》入选《第三届中国北京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2009年《开放之门》入选《第十一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

7、2009—2010年在研项目:“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浚县云溪广场设计”项目;

8、指导硕士课题完成论文6篇:广场与城市关系研究;纪念性广场设计研究;纪念性广场设计手法研究;中西方纪念性广场设计思想比较研究;城市居住区公共空间环境与交往行为研究;城镇河道景观设计中的参与性研究。

教学情况

本科课程: 《景观设计》、《环境艺术设计概论》以及构成等课程等。

9 江苏大学教授

研究领域及研究兴趣:

大功率电力电子变换器,智能电网的定制电力技术及电能质量控制技术,分布式发电与储能技术等。

教育背景:

1987年原江苏工学院获学士学位, 2011年江苏大学获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专业博士学位,2008年赴加拿大RYERSON大学作访问学者。

教授课程:

电力电子技术; 现代电力电子技术。

研究成果:

1.国家授权发明专利,等电位连接方法及在电力电子装置的水冷却系统中的应用;

2.实用新型专利,一种无金属柜体式结构大电流电力电子装置;

3.链式STATCOM的非线性双输出变量解耦控制. 控制理论与应用, 2010(2);

4.用户端单相SVG的无功电流跟踪算法.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4);

5.电气化铁道的改进型静止动态无功补偿器研究. 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2);

6.Current Source Rectifier based on Fuzzy Double Closed-loop Control System,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puter, Mechatronics, Control and Electronic Engineering (CMCE2010);

7. Carrier Overlaping-switch Frequency optional PWM Method For Cascade Multilevel Inverter,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lectrical and Engineering (ICECE2010);

8. A Novel Hybrid Control Strategy and Topology for Composite Cascade Multilevel Converter,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puter and Electrical Engineering (ICCEE2010);

9. The Technology Of Multiple -rectifiers Whose PSTs With Extended- Secondary Wings,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fomatization, Automation and Electrification in Agricuture (IAEA2008);

10.电流型整流器双闭环控制系统设计与仿真.低压电器,2010(9);

11.谈国外智能电网研究对建设中国智能电网的影响.高科技与产业化,2009(10);

12.基于无差拍控制的电网不平衡电压补偿.电力电子技术, 2009(4);

13.不平衡系统中ip-iq电流检测方法研究及DSP实现.电力电子技术, 2009(3);

14.一种检测单相电路无功与谐波电流的跟踪算法.电气应用, 2008(15);

15.静止同步补偿器在配电网的应用仿真.电气应用,2008(03);

16.电气化铁道无功治理的可控电抗器应用研究,电力电子技术,2004(12);

17. 低场强高能ZnO压敏电阻的应用研究,电力电子技术,2004(2);

18.电气化铁道牵引变电站谐波分析及推算,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5);

19.基于VB的电化学电源智能设计, 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5);

20.电化学电源损耗实用计算方法, 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2);

21. 大功率直流电源的数字控制,电工技术杂志,1999.(2)。

在研项目:

1.江苏省科技攻关计划,有源静止无功发生器(ASVG)的关键技术开发及产业化(BE2007069);

2.智能配电网信息监测及智能终端定制电力软件开发(2011131);

3.大功率(4×50kA/800V)稳流型电化学电源研制(企业委托)。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3 20:5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