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赵范
释义
1 南宋将领

赵范(1183-1240),字武仲,号中庵,衡山(今属湖南)人。赵方子,弟赵葵。赵范少随父军中。宁宗嘉定十四年(1221),以屡败金军功授京湖制置司主管机宜文字。十五年,丁案忧。起通判扬州。知光州,入为大宗正丞,刑部侍郎,出知扬州兼淮东安抚副使。理宗宝庆三年(1227)知池州兼江东提举常平。以破李全功,进两淮制置使,节制巡边军马仍兼沿江制置副使。改京湖安抚制置使兼知襄阳府,以襄阳失陷,罢,建宁府居住。理宗嘉熙四年(1240),起知静江府,后卒于家。

人物简介

赵范(1183~1240)字仲武,南宋衡山人。赵方二子。进士出身。少年随父从军,参加过保卫襄阳、随州战役。宁宗嘉定十四年(1221),因屡败金军,功授京湖制置司主管机宜文字。十五年,丁案忧,后被起用为扬州通判。再知光州,入为大宗正丞,刑部侍郎,出知扬州兼淮东安抚副使。理宗宝庆三年(1227),知池州兼江东提举常平。因大破李全有功,进两淮制置使,节制巡边军马,仍兼任沿江制置副使,后改任京湖安抚制置使兼襄阳知府。因襄阳失陷,罢官,只好回到建宁府闲居。理宗嘉熙四年(1240),复起用为静江知府,后卒于家,谥忠宪。

(据《湖湘文化名人衡阳辞典》,甘建华主编,尔雅文化出品)

《宋史·赵范传》

范字武仲,少从父军中。嘉定十三年,尝与弟葵歼金人于高头。十四年,出师唐、邓,范与葵监军。孟宗政时知枣阳,惮于供亿,使人问曰:“金人在蕲、黄,而君攻唐、邓,何也?”范曰:“不然,彻襄阳之备以救蕲、黄,则唐、邓必将蹑吾后。且蕲、黄之寇正锐,曷若先捣唐、邓以示有余,唐、邓应我之不暇,则吾圉不守而自固,寇在蕲、黄师日以老,然后回师蹙之,可胜敌而无后患。”又败金人于久长,与弟葵俱授制置安抚司内机,事具《葵传》。

十五年,丁父忧,起复直秘阁、通判扬州。十六年,为军器监丞,以直秘阁知光州。十七年,入为知大宗正丞、刑部侍郎、试将作监兼权知镇江府。进直徽猷阁、知扬州、淮东安抚副使。刘全、王文信二军老幼留扬州,范欲修军政,惧其徒漏泄兵机,乃时馈劳。二家既大喜,范即遗徐晞稷书,令教二人挈家归楚,二人从之,范厚赍以遣。有孙海者,其众亦八百。范并请抽还楚州,又请创马军三千,招游手之强壮者及籍牢城重役人充之。别籍民为半年兵,春夏在田,秋冬教阅。官免建砦而私不废农。

彭义斌使统领张士显见范,请合谋讨李全。范告于制置使赵善湘曰:“以义斌蹙全,如山压卵;然必请而后讨者,知有朝廷也。失此不右,而右凶徒,则权纲解纽矣。万一义斌无朝命而成大勋,是又唐藩镇之事,非计之得也。莫若移扬州增戍之兵往盱眙,而四总管兵各留半以备金人,余皆起发,择一能将统之,命葵摘淮西精锐万人与会于楚州,出许浦海道,五十艘入淮,以断贼归路,密约义斌自北攻之,事无不济。四总管权位相侔,刘琸虽能得其欢心,而不能制其死命。如用琸,须令亲履行阵,指踪四人,不可止坐筹帷幄也。”不报。

范又曰:“国家讨贼则自此中兴,否则自此不振。若朝廷不欲张皇,则范乃提刑,职在捕盗,但令范以本路兵措置楚州盐贼,范当调时青、张惠两军之半,及其船数百,径薄楚城,以遏贼路,调夏全、范成进之半,据涟、海而守之,又移扬州之戍以戍盱眙。然得亲提精锐雄胜、强勇等就时青于城外,示贼以形势,谕贼以祸福,贼必自降。若犹拒守,则南北军民杂处,必有内应者矣。别约义斌攻之于北,山阳下则进驻涟、海以应之,抚归附家属以离其党,不出半月,此贼必亡。若是,则不调许浦水军,但得赵葵三千人亦足矣。若朝廷惮费,则全有豫买军需钱二十万在真州,且涟、楚积聚,多自足用。”

丞相史弥远报范书,令谕四总管各享安靖之福。范所遣计议官闻之,曰:“但恐祸根转深,不得安靖尔。”各挥涕而归。会全且至,范又献计曰:“抚机不发,事已无及。侯景困丧河南,致毒萧氏;今逆全不得志于义斌,而复虑四总管应之,归据旧巢,其谋必急。然蹙之于丧败之余者易,图之于休息之后者难;矧四总管合谋章露,必难遂已。但事机既变,局面不同。若庙算果定,不欲出教令,但得密易指授,范一切伏藏不动,只约义斌,使自彼攻其所必救,则机会在我,而前日之策可用矣。”还报,戒范无出位专兵。

范乃为书谢庙堂,且决之曰:“今上自一人,下至公卿百执事,又下至士民军吏,无不知祸贼之必反。虽先生之心,亦自知其必反也。众人知之则言之,先生知而独不言,不言诚是也。内无卧薪尝胆之志,外无战胜攻取之备,先生隐忍不言而徐思所以制之,此庙谟所以为高也。然以抚定责之晞稷,而以镇守责之范。责晞稷者函人之事也,责范者矢人之事也。既责范以惟恐不伤人之事,又禁其为伤人之痛,恶其为伤人之言,何哉?其祸贼见范为备,则必忌而不得以肆其奸,他日必将指范为首祸激变之人,劫朝廷以去范。先生始未之信也,左右曰可,卿大夫曰可,先生必将曰:‘是何惜一赵范而不以纾祸哉?’必将缚范以授贼,而范遂为宋晁错。虽然,使以范授贼而果足以纾国祸,范死何害哉?谚曰:‘护家之狗,盗贼所恶。’故盗贼见有护家之狗,必将指斥于主人,使先去之,然后肆穿窬之奸而无所忌。然则杀犬固无益于弭盗也。欲望矜怜,别与闲慢差遣。”弥远得书,为之动心。

二年春,奉祠。三年,知安庆府,未行,改知池州,继兼江东提举常平。弥远访将材于葵,葵以范对。进范直敷文阁、淮东提点刑狱兼知滁州。范曰:“弟而荐兄,不顺。”以母老辞。乃上书弥远曰:“淮东之事,日异日新。然有淮则有江,无淮则长江以北,港氵义芦苇之处,敌人皆可潜师以济,江面数千里,何从而防哉。今或谓巽辞厚惠可以啖贼,而不知陷彼款兵之计。或谓敛兵退屯可以缓贼,而不知成彼深入之谋。或欲行清野以婴城,或欲聚乌合而浪战,或以贼词之乍顺乍逆而为喜惧,或以贼兵之乍进乍退而为宽紧,皆失策也。失策则失淮,失淮则失江,而其失有不可胜讳者矣。夫有遏寇之兵,有游击之兵,有讨贼之兵。今宝应之逼山阳,天长之逼盱眙,须各增戍兵万人,遣良将统之,贼来则坚壁以挫其锋,不来则耀武以压其境;而又观衅伺隙,时遣偏师掩其不备,以示敢战,使虽欲深入而畏吾之捣其虚,此遏寇之兵也。盱眙之寇,素无储蓄,金人亦无以养之,不过分兵掳掠而食;当量出精兵,授以勇校,募土豪,出奇设伏以剿杀之,此游击之兵也。惟扬、金陵、合肥,各聚二三万人,人物必精,将校必勇,器械必利,教阅必熟,纪律必严,赏罚必公,其心术念虑必人人思亲其上而死其长;信能行此,半年而可以强国,一年而可讨贼矣。贼既不能深入,掳掠复无所获,而又怀见讨之恐,则必反而求赡于金;金无余力及此,则必怨之怒之,吾于是可以嫁祸于金人矣。或谓扬州不可屯重兵,恐连贼祸,是不然。扬州者,国之北门,一以统淮,一以蔽江,一以守运河,岂可无备哉。善守者,敌不知所攻。今若设宝应、天长二屯以扼其冲,复重二三帅阃以张吾势,贼将不知所攻,而敢犯我扬州哉?设使贼不知兵势而犯扬州,是送死矣。”朝廷乃召范禀议,复令知池州。

绍定元年,试将作监、知镇江府。三年,丁母忧,求解官,不许。起复直徽猷阁、淮东安抚副使。寻转右文殿修撰,赐章服金带。不得已,卒哭复视事。又为书告庙堂:“请罢调停之议,一请檄沿江制置司,调王明本军驻泰兴港以扼泰州下江之捷径;一请檄射阳湖人为兵,屯其半高邮以制贼后,屯其半瓜州以扼贼前;一请速调淮西兵合滁阳、六合诸军图救江面。不然,范虽死江皋无益也。”朝旨乃许范刺射阳湖兵毋过二万人,就听节制。

范又遗善湘书,曰:“今日与宗社同休戚者,在内惟丞相,在外惟制使与范及范弟葵耳。贼若得志,此四家必无存理。”于是讨贼之谋遂决,遂戮全。进范兵部侍郎、淮东安抚使兼知扬州兼江淮制置司参谋官,以次复淮东。加吏部侍郎,进工部尚书、沿江制置副使,权移司兼知黄州,寻兼淮西制置副使。未几,为两淮制置使、节制巡边军马,仍兼沿江制置副使。

又进端明殿学士,京河关陕宣抚使、知开封府、东京留守兼江、淮制置使。入洛之师大溃,乃授京湖安抚制置使兼知襄阳府。范至,则倚王旻、樊文彬、李伯渊、黄国弼数人为腹心,朝夕酣狎,了无上下之序。民讼边防,一切废驰。属南北军将交争,范失于抚御。于是北军王旻内叛,李伯渊继之,焚襄阳北去;南军大将李虎不救焚,不定变,乃因之劫掠。城中官民尚四万七千有奇,钱粮在仓库者无虑三十万,弓矢器械二十有四库,皆为敌有。盖自岳飞收复百三十年,生聚繁庶,城高池深,甲于西陲,一旦灰烬,祸至惨也。言者劾范,降三官落职,依旧制置使。寻奉祠,以言罢;论者未已,再降两官,送建宁府居住。嘉熙三年,叙复官职,与宫观。四年,知静江府,后卒于家。

2 汉末桂阳太守

生卒年不详,东汉末年荆南桂阳郡太守,刘备攻荆南时投降。后因怀有异心逃走,不知所踪。

历史传记

赵范,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人,在汉末担任荆州的桂阳太守。后来刘备在赤壁之战后,推荐刘琦担任荆州刺史,又南征荆州四郡。像秋风扫落叶一般,武陵太守金旋、长沙太守韩玄、桂阳太守赵范、零陵太守刘度都望风而降。后来赵范被偏将军赵云取代担任桂阳太守,这时候,赵范的樊姓嫂子守寡,外貌有国色天香的姿态,赵范希望能促成樊氏和赵云的婚事。

赵云推辞说:“我和你赵范同姓,你哥哥就像我哥哥一样,所以和你嫂子结合似乎不妥。”于是很坚持的推辞他。当时有人劝赵云容纳她当自己妻子,赵云说:“赵范其实是被迫投降,他的心思并不可测,天下好的女性不少,我何必真的要如此呢?”最后还是没有娶他。最后,赵范果然像赵云所料,有异心,逃走了,赵云丝毫不介意,后来赵范不知所终。

演义传记

桂阳太守,与赵云同是常山正定人。赤壁之战后,归降于前来攻打桂阳的赵云,并与他结为异性兄弟,拜赵云为兄。后欲将守寡多年的嫂子樊氏嫁与赵云,却惹得赵云大怒。赵范因此惊恐,设计欲害赵云,反被赵云所擒。刘备释放了赵范,让他仍任桂阳太守。

3 明代进士

赵范(1543~1617年),字范之,一字护光,号鸿台。明代福建漳浦十七都官塘(今湖西赵家城)人。

生于嘉靖二十二年(1543年)。其祖上是宋朝帝室后裔,南宋末,流落定居漳浦佛潭桥积美村(今佛昙石埕村积美)。父亲赵大清,字淑宽,号南田(清朝修志避讳,改以字行),延请名师教督子弟,广聚里中诸弟子为朋侣,探花林士章未第时,曾被聘为家庭教师,林士章的学问品德对赵范有极深的影响。赵范9岁时遍读经史,善写文章,天资聪悟。隆庆五年(1571年)成进士,授南京庐州府无为州知州。赵范上任后,即广置学田,赡济贫寒士子,整顿学宫,学风大振。万历二年(1574年),父亲亡故,归家丁忧。万历五年(1577年),起补河南彰德府磁州知州,为政清慎廉明,有一麦长两穗及生长芝草的瑞兆,百姓欢悦庆贺,安居乐业。万历十年(1582年),升户部陕西司员外郎,督饷雁门关,功绩显著,钦赐金币、文绮以资奖。回部后,于万历十二年(1584年)升户部贵州司郎中。万历十五年(1587年),擢浙江按察司副使,备兵浙东温处道。赵范上任后,捐献自己的俸禄,兴修水利,发展农业。有一次暴风雨,赵范独自坐船出巡,船覆掉入水中,被水漂流数里,幸亏腰巾挂在堤边枯树上,才被逐流追上的人群救起,他急于民事不顾个人安危的事迹受到人们的赞颂。万历十七年(1589年),按次序,赵范应赍表进京朝贺,他令其妻戴氏护送母亲归家。八月,母亲于归家途中病故,讣闻,赵范急归家治丧。赵范在母丧期满后,无心仕途,疏乞致仕,过隐居生活。当家乡发生饥旱时,多方设法赈济百姓,救活数千人。后因积美地处海滨,常遭“海寇”凌侮,不宜久居,就择地官塘,在硕高山上建楼筑堡居住。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冬,建“完璧楼”,取“完璧归赵”之意;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夏,建内城堡,至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楼堡宅舍俱完成,他欣喜地撰写《硕高筑堡记》,虽说不敢以宋朝“三苏”居四川眉山,明朝商辂居浙江淳安自比,然而却欲与本地佛昙、鉴湖等名境相鼎峙比美。万历四十五年(1617年)卒于家,时年74岁。赵范的儿子赵公瑞鉴于“近时警报彷徨,堡外四民村居星散,诚恐发生叵测,守御无所”。于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申请修建外堡,即今保留宋朝建筑风格的赵家堡。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6 1:2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