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张春秋 |
释义 | 京剧大师张春秋,是梅兰芳的弟子,她人生道路曲折坎坷,6岁就被卖给戏班学艺,从此踏上了艺术道路,有幸遇到梅兰芳先生,并被收为弟子,开始了她人戏难分的人生传奇经历,直至80岁还活跃在艺术舞台上。张春秋刻苦勤奋、乐于助人,艺德高尚,弟子视其为再生父母。张春秋以她德艺双馨的行动在文艺界赢得了好口碑,获得了诸多荣誉。 中文名:张春秋 外文名:ZhangChunQiu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职业:京剧大师 主要成就:塑造了“红嫂”艺术形象蜚声海内 代表作品:《贵妃醉酒》 流光溢彩的京剧艺术大师张春秋, 梅兰芳大师亲传弟子,获得山东省文学艺术终身成就奖,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因在现代戏《红云岗》中成功塑造了“红嫂”这一经典艺术形象而蜚声海内,曾受到毛泽东,周恩来,朱德,邓小平,胡锦涛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情切接见,朱镕基总理曾亲自为其伴奏演唱梅派名剧《贵妃醉酒》。在“齐鲁名家进北大”系列活动中,张春秋先生以82岁高龄,在北大百年讲堂彩唱梅派名剧《贵妃醉酒》,一时艺惊四座,好评如潮,名动京城。可以说张春秋先生是当今文艺界不老的常青树,当之无愧的德艺双馨的艺术大家。 人戏难分的传奇人生张春秋 1926年春出生于江南一个贫苦家庭,6岁时母亲猝亡,父亲迫于生计,将她卖给了上海“喜临堂”张家戏班班主张远亭、董月红夫妇作养女。养父母见她是个学戏的苗子,便让她拜师学艺,受业于当时的京剧名角董明艳。6岁,本是女孩儿在母亲怀中撒娇的年龄,但是张春秋却要每天清晨5点钟起床练功,去天井里跑圆场、吊嗓子、压腿、拿大顶。不管是赤日炎炎还是寒风凛冽,均在露天练功。逢到张春秋拿顶时,养父便烧上一炷香计时,只有等香燃尽才能下来。有时出了差错,脾气火暴的养父就将她往死里打。除练功外,还要给养母当小工,做家务,那时的日子不堪回首。张春秋主攻旦角,学习花旦、武旦,然而养父母想让她成为“摇钱树”,要她同时学习青衣、老生、小生甚至花脸。8岁开始她正式登台,边演边学,艺名是“新新艳秋”。1942年,16岁的张春秋已经成为“喜临堂”大班的台柱子,她出落得亭亭玉立,风姿绰约,可以饰演花旦、青衣、老生、武生等,有时在一出戏中,她分别饰演不同角色,如在《穆桂英招亲》中,她先饰演穆桂英,唱花旦,后饰演杨六郎,唱老生;在《群英会》中,她也曾穿插饰演诸葛亮和周瑜两个角色。张春秋很快成为了红角儿,给养父母赚来大笔的钱财,但是她却得不到父爱和母爱。有一次“跑码头”在乡下演出,搭起的草台子高度不够,张春秋饰演周瑜,从三张桌子高的布景上翻“台蛮”时,不慎脚蹬到了汽灯,由于经验不足心中一时慌乱,她重重跌落了下来,鼻子撞地后鲜血直流,顿时染红了洁白的剑衣。后台的养母丝毫不心疼她,反而大骂她将昂贵的戏装搞脏了,令张春秋心寒之极。有几个师兄弟见状,深感班主的残酷无情,(他们当时尚不知张春秋是养女)认为班主对自己的女儿尚且如此狠心,何况对我们这样的学徒?便偷偷离开了这个戏班。张春秋继续咬牙坚持,刻苦学艺。没有机会上学念书的她,正是从饰演的京剧剧目和人物中读懂了传统中国文化和历史,领略到民族艺术的精华,她在艰苦磨难中咀嚼着京剧艺术的魅力,由此也逐渐深爱上了这门国粹艺术,这正是她后来矢志不渝献身京剧艺术的基础。 然而,正当张春秋戏艺渐高,走红江南之际,养父母却贪图更大的一笔钱财而令她嫁人,等于卖掉了她,没有人身自由的张春秋被迫中断了演艺生涯。 全国解放后,那位当时偷偷离开戏班后来参加新四军的师弟辗转找到了张春秋,他深知这位师姐的功力和对京剧的造诣,便介绍她参加苏南大众剧团,应聘时,张春秋已身怀六甲,剧团领导对她离开舞台多年之后的水平抱有疑虑,张春秋不紧不忙,清唱了一曲《穆柯寨》,当即倾倒众领导,待她生产后立即招她入团。张春秋不负众望,很快成为当家旦角,并能饰演其他多种角色,她当时主演的《穆柯寨》、《三打祝家庄》、《木兰从军》等戏,至今令老戏迷们津津乐道。1953年该团与苏北京剧团合并为江苏省京剧团。1957年,应青岛市京剧团的请求,张春秋被借调去青岛工作,这期间她显示了不俗的艺术功力,与著名老生言少朋、张少楼夫妇同台演出,深受好评。爱才心切的青岛市委、市政府领导亲自出面动员张春秋留下,并提供了良好的住房和待遇,盛情之下张春秋举家迁到了青岛。1958年,由于张春秋出色的艺术表演和对党对新中国的热爱,她被吸收为中共党员,还担任了副团长,成为名副其实的人民艺术家。 毛主席称赞《红嫂》“玲珑剔透”1964,全国举办 现代戏会演,山东省从1963年全省会演的优秀剧目中挑选淄博京剧团的《红嫂》和省京剧团的《奇袭白虎团》参加会演。为提高《红嫂》质量,在全省范围内重新挑选演员,选中了张春秋担纲主演红嫂。这时,全国会演已经开始,《奇袭白虎团》已参加完第一轮的演出,《红嫂》排在第五轮。当时离正式演出只有20天了,省委宣传部王众音、严永洁两位部长亲自找张春秋谈话,说:“你不代表淄博,也不代表青岛,是代表全省去完成这个任务!”张春秋那时正在青岛京剧团紧张地排练现代京剧《芦荡火种》,突然被紧急抽调到《红嫂》剧组,她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剧组里一个人也不认识,时间又非常紧迫,压力很大。但是时间不容她多想,共产党员的职责和对京剧的执著促使她迎着困难上!短短的时间内,她同剧组人员通力合作,艰苦研磨和排练,使《红嫂》在全国现代剧会演中一炮打响,轰动全国,获优秀奖,周恩来总理亲自颁奖,还推荐到北戴河给中央领导演出。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分别观看了此剧,毛主席看后十分高兴,接见了张春秋等人并称赞说:“山东带来了两个好戏,《白虎团》声情并茂,《红嫂》玲珑剔透。两个戏都要拍电影。”1966年,四人帮借“文革”之机,大举否定十七年文艺路线和成果,疯狂迫害艺术人才,艺术造诣如日中天的张春秋也没有幸免,她写检查、挨批斗,六次“下乡体验生活”,实则变相劳改,大好光阴被白白消磨。在那样阴霾的日子里,张春秋始终坚信自己是个共产党员,要经受住考验!这个信念支撑着她咬牙挺了过来。1976年,粉碎“四人帮”后,因“文革”而中断十二年的《红嫂》(电影更名为《红云岗》)的摄制,终于由八一电影制片厂完成了,尽管年届五十的张春秋已经从“红嫂”变成了“红奶奶”,但她艺术青春焕发,饰演的红嫂依旧栩栩如生,声情并茂,那委婉的二黄唱段“续一把蒙山柴炉红火旺,添一瓢沂河水情深意长”脍炙人口,红嫂形象也从此留在了银幕上和广大京剧爱好者的心中。《红嫂》剧组的任务完成后,张春秋提出回青岛市京剧团,但是省领导要求她留在省京剧团,因为要恢复老戏了,交给她三项任务:教授青年演员、完成场次任务和经济任务。张春秋当时满心狐疑:“文革十年我挨批斗就是因为演老戏,现在怎么……?”但是作为共产党员,她服从组织安排,将小儿子扔在青岛顾不上照顾,带领省京剧团一个演出队去各地巡回演出,经常是她自己一天演两场,安排年轻演员演两场,创造了一天演出四场的记录。一年下来她所带领的那个队演出了200多场,超额完成了任务。1986年,张春秋正式退休,但是她并没有退出京剧舞台,她的演出一直不断,并作为全国著名的老艺术家常年活跃在各种社会活动中。 疑是梅郎又重来1985年,著名戏剧评论家、原中国京剧院副院长马少波先生在纪念青岛市京剧团建团35周年的演出中,看到了年近60的张春秋出演的《贵妃醉酒》,激动不已,连说:“我看了这么多次《醉酒》,您的表演当属第一!”他当即挥毫泼墨: 桂英红嫂溢清芬, 阁现紫光演喜嗔。 醉酒一曲入化境, 纵横艺海夺青春。” 给墨宝提款时他又写道:“看张春秋演贵妃,出神入化,疑是梅郎又重来。” 张春秋的艺术功力源于她的聪慧,有悟性,但更靠的是她几十年如一日的刻苦和钻研。 在幼年学艺时,她就懂得“要想台上好看,就得台下流汗”,练功肯吃苦,不惜力,不偷懒。如,练腿脚功夫时,她一只脚站在大木球上,碾动木球前后左右转动,另一只脚扳着朝天蹬,走射燕、探海,同时手里还得舞着绸子或盘子,做各种动作,稍不留意从球上摔下来,便是鼻青脸肿,她硬是会爬起来再重新练,直到自己认为满意。坚忍的、多角色的学习和训练,使舞台上的张春秋文武兼备可以饰演多种角色,但她内心一直对梅派青衣情有独钟。 说来也巧,1954年,梅兰芳先生来南京演出,恰是张春秋所在的京剧团辅佐配演,梅先生慧眼识金,欣然接受了张春秋的拜师请求,收她为入室弟子。他十分欣赏这位女弟子,认为她外貌甜美俊俏,嗓音圆润悠长,音域宽厚,颇有潜质,对她亲自教诲,说戏时格外用心。梅先生还让自己的琴师姜凤山为她吊嗓,让儿子梅葆玖的武功老师徐元珊为她说身段。拜师以后,张春秋每年有几个月的时间跟随梅先生去杭州、武汉、南昌、长沙等地巡回演出,每到一地,张春秋都是仔细观看师傅台上的表演,细心揣摩他的一招一式,默记在脑,夜里睡不着就反复“过电影”,力图将白天学到东西的烂熟于心。几年的磨砺,张春秋进步很快,功力和演技几近炉火纯青,她的唱腔不以绚丽华俏见长,却凭甜美平稳取胜,她扮相靓丽潇洒,唱念做打俱佳,形象塑造传神,表演朴实无华而又细腻不凡,深得梅派真谛,成为梅派艺术又一优秀传人。她塑造的巾帼英雄穆桂英(《穆柯寨》、《杨门女将》、《破洪州》)驰骋疆场,豪情凌云;她饰演的扈三娘(《扈家庄》)、窦仙童(《棋盘山》)威风凛凛、气势非凡,显见其扎实功底。对于出身宦门,具有大家风范的赵艳蓉(《宇宙锋》)、程雪娥(《凤还巢》)、崔莺莺(《西厢记》)等贵族小姐,她则掌握以端庄、凝重为人物基调,然后根据剧情中或抗婚、或闺怨等不同故事,用不同的唱腔和身段去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塑造出众多个性不同、鲜明有特色的艺术形象。像活泼风趣,天真烂漫的春香(《春香闹学》)、孙玉娇(《拾玉镯》);豪爽泼辣,性情悍勇的顾大嫂(《猎虎记》)、九奶奶(《巴骆和》);还有反串武生行的陆文龙(《八大锤》)、周瑜(《周瑜归天》),老生行的诸葛亮(《借东风》),花脸行的高旺(《牧虎关》)等男性角色,她都表现地惟妙惟肖,魂似神合。人们说她:文戏逼真,落落大方,武戏刚劲,动作洒脱,这种称赞一点儿都不过分。 我改戏,不动骨,只是在先生基础上填补张春秋老师,80余载醉心京剧艺术,却并不拘泥于程式或叫“刻模子”。她认为,京剧要振兴,就必须改革!艺术的生命在于它的时代性,国粹也要与时俱进,如果传统的东西不能被当代人所接受,那就会失去它的生命力。所以,在张春秋看来,创新也是一种传承。她说,梅先生说过:“‘学我者生,似我者死’!师傅本人也是这样做的,他所演的戏,很多都增加了表演动作,使京剧从过去的‘听戏’发展到后来的‘看戏’。这不是欺师灭祖,正是让优秀的艺术遗产发扬光大、永续光芒!”她结合自己的艺术道路和表演实践,提出并不断践行着一系列的传承观点。 老戏新唱。张春秋认为,对好的传统剧目,要不断地研磨细节,填补欠缺,如,她演过多次的《贵妃醉酒》,原来剧情中有个细节不太合理:皇上约了贵妃娘娘,却又突然驾转西宫,在贵妃等皇上的长过程中,太监高力士不应该一点都不知晓,所以后来她做了如下改动:当贵妃边唱边走接近百花厅时,增加了高力士一个打探的动作,并添加了高力士与裴力士的哑语交流,这样,逻辑上很合情理,戏也更好看了。张春秋还说,舞台表演要给人以美的感受,哭,要哭得美,醉,也要醉得美。她改变了一些传统的手势动作,如将两手捂眼拭泪改为手指轻点腮颊,看上去更轻盈美妙;她醉酒的步子不踉跄、不瘸拐,而是踮着脚尖斜靠歪乜,这样,她便把一个由期待到失望、再到哀怨乃至借醉酒宣泄心中愤懑的杨贵妃那娇骄嗔恨的醉态和婀娜多姿的身段表现得美轮美奂。 白尽量口语化。张春秋从现代京剧样板戏中受到很大的启发,她说,过去旧戏中很多韵白一般人听不懂,而那几个现代京剧,贴近人们生活,唱腔适合年轻人口味,道白清晰易懂记得住,经过反复演出,反复播放,久而久之,耳熟能详,老百姓就都会唱了。所以要改掉那些艰涩古拙的韵白。 文戏要武唱,武戏要文唱。文戏武唱就是要加快节奏。张春秋是从旧社会过来的,她知道过去一出戏一唱三、四个小时,那是因为穷老百姓买票看戏不容易,不能很短的时间就把人打发了,所以会有很长的过门和很多的拖腔、废锣。现在不同了,物质水平提高,生活节奏加快,要剪除那些让人生厌、冗杂拖赘的过程,一般一出戏掌握在一到两个小时,让人家还没有看够戏就结束了最好。武戏文唱,就是要将一些武打动作明显化,一招一式都要做到位,让人看明白。当然,她深知这种改革不能对京剧“伤筋动骨”,如果改得没有京剧味儿了,那就不叫京剧了。张春秋说,“我改戏,只是在先生的基础上填补。”梅兰芳的儿子,著名京剧艺术家梅葆玖先生曾给她这样的评价:“张春秋善于把学到的东西进行再创造,从而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艺术风格。” 朱镕基总理亲自伴奏《贵妃醉酒》退休后的张春秋,从来没有闲着过,京剧艺术仍然是她魂牵梦萦之所。除参加必要的社会活动,她将很大的精力投入在京剧普及上,经常找老友聚聚,聊戏、侃戏;热心票友找她学戏,她便不厌其烦地说戏、指导;她每周数次去上海老干部京剧团说戏,也经常到上海大舞台剧场演出,上海京剧院为此专门给她准备了戏装。这期间,还发生了朱镕基总理为她操琴的美谈。 那是1994年夏天,吉林省和长春市举办了一个文艺晚会,正在长春疗养的张春秋应邀登台演出,当她得知朱总理也在场时,提出请总理伴奏,朱镕基欣然应允说:“能为张春秋女士伴奏,我感到非常荣幸……”顿时掌声四起。于是在朱总理精湛的京胡伴奏中,张春秋倾情演唱,叫好声连连,将晚会推向高潮。 1994年12月,山东大学与山东戏曲学校联合举办“纪念梅兰芳大师百年华诞京剧晚会”,张春秋演出了梅派名剧《贵妃醉酒》片段,以其雍容华贵的台风、亮丽委婉的唱腔、精美细腻的身段,淋漓尽致地表现了杨贵妃的苦闷、哀怨、酒醉、失态,令到场的莘莘学子大开眼界,不少第一次听京剧的学生说:“没想到京剧这样悦耳动听,这样好看,张春秋老师表演得太棒了!” 1999年12月,山东省实验中学举办一次戏曲晚会,想邀请张春秋前去演唱,但又担心请不动这位名艺术家。张春秋闻讯后欣然前往,为学生们演出了《贵妃醉酒》片段,她精彩的演唱令在场的中学生十分振奋,不少同学为她的风采折服,从此喜欢上了京剧艺术。此事之后,有人说张春秋为中学生演出有点“掉价”,她听后淡然一笑说:“能为中学生演唱是我的荣幸,京剧很需要青年观众,青年京剧迷越多,中国京剧的振兴就越有希望。” 鞠躬尽瘁,弘扬京剧,传播梅派对于青年学生,张春秋将自己倾一生心血换来的艺术经验和心得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们。1999年,她为中国戏曲学院本科班讲学5个月,学生们受益匪浅。2007年10月,一台张春秋携众弟子表演的梅派戏专场在北京大学百周年纪念讲堂开场了,偌大的讲堂座无虚席,外面还挤满了北大学子和外国留学生。张春秋与弟子梁维玲合演了《贵妃醉酒》,演出结束后又应观众的强烈要求返场,清唱了《红嫂》名段“为亲人熬鸡汤”。这是一台炉火纯青的艺术表演,观众们不仅交口称赞已过80高龄的张春秋不减当年,更是盛赞她的艺术魅力后继有人,特别是对她最小的男弟子白洪亮赞不绝口,说他俨然一个小梅兰芳再世。这也是对张春秋全心培养新人,倾力弘扬京剧的最高评价!2008年新年京剧晚会上,82岁的老艺术家张春秋与10岁的票友小陶阳联袂演出《四郎探母》里的“坐宫”选段,二人字正腔圆,韵味悠长的对唱,让人们看到了新老传承,振兴京剧的希望。演出结束后,受到胡锦涛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并合影留念。 德艺双馨 功成名就张春秋以她德艺双馨的行动在文艺界赢得了好口碑,也赢得了一连串的荣誉。她从入党那天起,就立誓为党、为人民演出,为此她辛苦劳累甚至曾经晕倒,都无怨无悔。早在青岛时期她就是全国“三八红旗手”,以后又担任了省人大常委、省妇联常委、政协委员,全国妇女代表等职,出席第四届全国文代会并被选举为中国戏剧家协会理事、山东省戏剧家协会副主席。2004年,获得首届泰山艺术奖“终身成就奖”;2007年6月她被评选为“山东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京剧)代表性传承人”;2007年12月,山东省委、省政府授予她“山东省文化艺术终身成就奖“;2011年获得“中国戏剧表演终身成就奖”,如今,张春秋老师功成名就,桃李芬芳,名满天下,86岁高龄,老当益壮。粉墨80载,成就了她传奇的艺术人生,是当之无愧的艺术大家。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