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扎赉诺尔区 |
释义 | 扎赉诺尔是中国最大的陆路口岸城市——内蒙古自治区满洲里市的工贸卫星城(县级区),位于大兴安岭西坡,呼伦贝尔大草原的西部,地理坐标为北纬49 ° 19 ′至49 ° 31 ′,东经117 ° 30 ′至117 ° 44 ′,东与新巴尔虎左旗接壤,西距满洲里市区 24 公里,南濒中国第五大淡水湖——呼伦湖,北经二卡口岸与俄罗斯赤塔州的阿巴盖图水陆相通。人口 9.7 万人,有汉、蒙、满、回、俄罗斯等 19 个民族,总面积 272.3 平方公里。 地理特征气候特征扎赉诺尔属中温带半干旱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无霜期短,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年平均气温为 -1.3 摄氏度,年平均降水量 280 毫米,平均日照时数 2868 小时,平均风速为 4.2 米 / 秒。 土壤植被植被状况良好,土壤以暗栗钙土为主,养份丰富,肥力充足。 自然资源矿产资源扎赉诺尔已探明矿产资源有褐煤、沸石、芒硝、麦饭石、石灰石、珍珠岩、玛瑙等 10 余种,其中煤炭资源尤为丰富。地处大兴安岭西坡海拉尔河谷冲积平原上的扎赉诺尔,土壤为草原暗栗钙土,土地养分含量较高,储量101亿吨的褐煤,可供煤矸石建材产品、煤矸石发电、活性炭炭黑和褐煤蜡等综合性开发。 渔业资源距城区中心 14 公里的呼伦湖,方圆 400 公里 , 水域面积 2339 平方公里,总蓄水量 138.5 亿立方米 , 被誉为 " 北方第一大湖 " ,湖中盛产鲤鱼、鲫鱼、狗鱼、鲶鱼、蒙古红鲅等 30 多个经济鱼类以及秀丽白虾、湖蚌等水产品。 草场资源扎赉诺尔山环水绕、水草丰美,是呼伦贝尔大草原的重要组成部分,扎赉诺尔现有天然草场 19.3 万亩,草场种类组成丰富,草群茂密,是发展畜牧业的重要基地。 文物古迹达兰鄂罗木河辽代古城1960 年,在鲜卑古墓群 0.5 公里处的达兰鄂罗木河畔,发现了一座古城遗址,古城墙残留比较低矮,西墙已被河水冲没,南、北、东三面城墙高 1 米有余,东墙长 145 米,南北两墙长 156 米,古城中部有一高约 1.5 米的平台,方向为北 15 度。 城内所见遗迹、遗物很多,采集到的陶片多为轮制,火候较高。纹饰为篦纹,与辽代中京城址及上京城外北山坡出土的陶器上的篦纹相差无几。经分析,扎赉诺尔古城为辽代建筑遗迹。 拓跋鲜卑古墓群位于扎赉诺尔矿区北部达兰鄂罗木河故道东岸的坡道上。 1959 年在治理流往扎赉诺尔的达兰鄂罗木河的改河过程中,发现了大批拓跋鲜卑古墓群,约有 300 余座。在清理过程中,共收集文物 400 余件,出土文物种类繁多,历史悠久,并富有浓厚的草原民族生活特色。拓跋鲜卑是我国古代北方鲜卑族的一个分支,在达赉湖一带的呼伦贝尔草原上过着游牧的生活。扎赉诺尔古墓群正是他们活动的遗迹。 猛犸象动物群在内蒙古博物馆陈列着一副在扎赉诺尔出土的巨大的猛犸象化石。是我国已知猛犸象化石标本中最大的一具。猛犸象是生存在更新世晚期的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同时存在。期间正是地球上最后一个冰川时代,到处一片银装素裹、冰雕玉刻的壮丽景象。大约在一万年以前,由于气候条件等原因,这些巨大的动物绝灭了。同时代,生活在这里的古人类就以猎取猛犸象动物为食。从中可以推断出扎赉诺尔人当时同严酷的大自然作斗争,从而创造了灿烂的扎赉诺尔文化。 蘑菇山旧石器遗址蘑菇山位于扎赉诺尔西北。在 1980 年 6 月 10 日,考古工作者在蘑菇山的北坡,发现了带有人工打击痕迹的石器。从器型大小与大窑石器相仿这一点上可以判定:扎赉诺尔石器属于旧石器时代,石大窑文化向北方传播和发展的结果。由此可以推断出:扎赉诺尔在二、三万年以前,山上有兽,水中有鱼,是原始人类获取生活资料的重要场所。 扎赉诺尔人头骨化石“扎赉诺尔”人头骨化石的遗存地,位于扎赉诺尔矿务局露天矿区。这个遗存地,北邻海拉尔河,南频达赉湖。 早在 1927 年,这个遗存地就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先后有俄国人多尔马秋夫、法国德日进等来此考察。从 1932 年发掘出第一个扎赉诺尔人头骨化石后,迄今已出土 16 个。在人头古化石出土的同位层中,还出土了人工制作的石核、石片、石斧及大量的古生物化石,这些化石证明,在一万年以前,扎赉诺尔矿区曾是在来诺尔人生活和栖息的故乡,是中华民族古老人类的摇篮之一。 民间传说扎赉诺尔原音为"达赉诺尔"。蒙古语意为"海一样的湖泊"原指达费湖及其周围的地。清末俄人承修东清铁路在定站名时,将"达赉诺尔"误读为"扎赉诺尔"。随后以讹传讹又将煤矿名、地区名均叫成了扎赉诺尔。闻名于世的达赉湖就在满洲里市扎赉诺尔矿区。 扎赉诺尔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二、三万年以前,扎赉诺尔远古人类就在这里繁衍生息,创造了灿烂辉煌的扎赉诺尔文化。 在扎赉诺尔东露天煤矿挖掘的人头骨化石,经考古学家研究定名为"扎赉诺尔人"。属于旧石器晚期或中石器时代。"扎赉诺尔人"处于更新世末期到全新世早期。 70多年前,扎赉诺尔煤矿工人在作业中发现,在地层下有原始人类遗留下来的文化遗物,这一现象引起了中外考古学家的密切关注。从1927年开始,中外考古学家就怀着寻觅古迹的激情,来到这块让世人瞩目的石器时代的遗址,进行考古发掘。先后有俄国人巴娄夫斯基、多尔玛秋夫,法国的德日进,日本的远藤隆次、赤崛英三、加纳金三郎等。扎赉诺尔煤矿副矿长顾振权先生,在1933年找到了第一个较为完整的人头骨化石。为研究扎赉诺尔人,随后我国著名的考古学家、地质学家和古人类学家裴文中先生,曾三次来扎赉诺尔进行地质调查和考古研究,并在1944年和日本的远藤隆次又发现了第三号人头骨。 从1933年发掘出第一个扎赉诺尔人头骨化石后,迄今己陆续出土16个。其中有13个是新中国成立之后发现的。在这16个头骨化石中有3个复原后比较完整。其中一个是青年女性,一个是青年男性,一个是中年男性。他们属于从原始人到现代人转变过程中的古人类,具有眶骨粗壮、颧骨突出、门齿呈铲形、内侧呈弧形等特点。考古学界定名为"扎赉诺尔人",据鉴定均为蒙古人种。 此外,中年男性的头骨特别奇特,额头平而狭长,并有一条宽线的凹槽,圆而尖的后脑勺朝后上方耸立着。有人称它为"橄榄球",更有人称其为"龙头"。考古界把这类头型称为"宝塔头",是人工变形的结果。荷兰古人类学家孔尼华认为:这是世界上最早的变形头骨。根据民族学资料记载:这种头型是原始人类美丽的象征。这和原始人类创造的壁画、浮雕和装饰品一样,是现实生活在美学艺术上的反映。一万多年前"扎赉诺尔人"这种缠头的风俗,就象现今大洋洲美拉尼西亚部分岛屿上的居民一样,至今还保留着这样一种习俗。当婴儿出生后不久,就用一条长长的布带子将额部裹紧,再用细绳子将头部扎实,就这样几个月之后,头颅就开始变形。这种人工变形的头骨,在北京周口店出土的距今1·8万年前的山顶洞人化石中已有发现。近代的印第安人、日本的师夷人至今仍遗留着这种习俗。难怪有考古学家认为:人类起源于南方,那儿天气温暖、食物丰富,只有在掌握了人工取火和缝制衣服很久以后,人类才会逐渐向严寒地带迁徙;扎来诺尔可能是人类迁徙的中转站。古人类由华北来到这里,有些人北往西伯利亚,西往蒙古,东往朝鲜日本;再往东,横过一万年前还是冰原的白令海峡,进入美洲,创造了古老的印第安文化。这种说法只是"可能"还需商榷。"扎赉诺尔人"就是"扎赉诺尔人"!虽说有一部分"扎赉诺尔人"飘洋过海远离了故土,散布到世界各地,他们又将"扎赉诺尔文化"带到了那里,重新创造了一种新的文化。但仍有一大部分人遗留在这片水草丰茂的土地上繁衍生息,"宝塔头"形的出现 虽说与周口店的山顶洞人有某种内在的联系,但它确是"扎赉诺尔人"的象征。但我们很难想象,在那个时代,人们是怎样将这条"宽带或许是兽皮带、或许是带有纤维性质的树皮带)经过精心打磨,而使其变得柔软又光滑。同时还要在这条宽带上镶嵌玛瑙;碧玉或蚌珠研磨而成的装饰品,使其光泽耀眼,美丽异常,把这样一条"宽带"包勒在头上需要付出多大的代价和多少个日日夜夜辛勤而又艰苦的劳动啊! 经过复原的中年男子汉,他有着扁平的颜面,粗壮的眉弓,不十分隆起的鼻梁和较宽大的下颌,再佩戴上一条珠光宝气闪烁、随风飘忽的宽带,通过他那饱满的肌肉,可以看出他强悍、雄健的体魄和同大自然搏斗的力量,就象今日呼伦湖畔草原上能骑善射、饱经风霜的老牧人一样坚强。再从他那炯炯有神的双眼中以及朝后上方耸立着的圆而尖的后脑勺上,似乎我们又听到了"扎赉诺尔人"是"龙的传人"的美丽的传说。人们在讲述着这样一个动人的故事: 很久很久以前,在达赉湖畔的草原上,居住着老姆和她的九个儿子。儿子们个个都生得龙晴虎眼,身体雄伟、健壮。他们每天都到北山采果、南山狩猎,生活得十分幸福。一天夜里,老姆突然梦见一条黄金龙驾着祥云飞进了洞穴中。只见它在空中盘旋着凑到老姆的身旁,十分柔情地说:"老姆,你己有了九个儿子,我要再送给你一个。将来他就是人皇!"说着黄金龙将那颗硕大的头仲向老姆怀中,化作一团五彩祥云缠绕在她的身边。老姆又惊又喜,醒来后原来是一个梦。说来也怪,就在老姆梦见黄金龙之后,又生下了第十个儿子。老姆对他当然格外疼爱。她瞅着这个黄皮肤、黑头发、黑眼睛、眉弓粗壮、下颌宽大、圆而尖的后脑勺朝后上方耸立着的儿子,心中不由又想起了梦中的情景。为了拴住这个心肝宝贝,就将一条宽宽的兽皮带精心打磨后又馕上了经过研磨的玛瑙和碧玉,使得宽带更加耀眼夺目。然后将它缚在了老十的头上。老十渐渐长大了。他不但出落成一个潇洒、英俊的小伙子,而且成了一名采皋、射猎的好汉。族人们都十分敬慕他。一天老十在南山遇到一个人熊,与它大战了三天三夜之后被人熊抓得遍体鳞伤,昏了过去。就在人熊要撕咬老十的时候,突然一条巨龙凌空而下,摔死了人熊,驮上老十将他送回了老姆洞穴的草坪上。 "老姆和族人们仰望着高空中的黄金龙,一齐叩谢它的救命之思。黄金龙俯下身子,开口道:"老十没有辜负我的期望,我要将身也的血再次滴入他的体内,使他更加勤劳、勇敢。"说着用它巨大的龙爪抓破前胸,一滴滴殷红的鲜血滴落在老十的伤口上。老十苏酲了,他霍地站立起来,越发健壮了。黄金龙在天空中对众人说:"而今老十身上已经流遍了我的血,他就是我的儿子。从今后,神州大地上黄皮肤、黑头发、黑眼睛的人都是我龙的传人!"人们欢呼着,自此老十当上了人皇。龙的子孙一代又一代的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一直传遍了神州大地,直到今天。 经济概况扎赉诺尔各项经济建设事业飞速发展,已经建设成为一个集煤炭开采、电力、建材、肉乳制品加工、水产品加工、特种特养、绿色食品开发以及旅游边境贸易并举的新型能源综合开发区。 扎赉诺尔及周边地区年牲畜存栏为 300 多万头(只),年出栏在 100 万头(只)左右,地产牛、羊皮年平均数量为 41.2 万张,进口皮张为年平均 45 万张。 风景名胜扎赉诺尔旅游资源极为丰富,呼伦大泽、草原风光、文化古迹、灵泉圣水、异域风情“五大景观”别具北国风采,塞外情韵。驰名中外的旅游胜地 -- 呼伦湖,烟波浩淼、风光旖旎,成吉思汗栓马桩、神秘的乌兰泡、鸟岛等大自然鬼斧神工的杰作,令人叹为观止。呼伦贝尔草原辽阔、富饶而美丽,在凉爽宜人的夏秋季节,塞外草原风采神韵,蓝天白云,无涯的芳草中蒙古包点点,牧歌声声,羊群好象白云在茫茫绿海中轻飘漫移,令人情荡神驰。扎赉诺尔古猿人头骨、拓跋鲜卑古墓群、蘑菇山旧石器遗址、猛犸象化石、金代边壕等映射着 " 扎赉诺尔文化 " 丰厚的底蕴,构成了扎赉诺尔独具特色的古文化遗址旅游。在扎赉诺尔有一处被牧民称为“圣水灵泉”神奇的自喷泉,泉水清冽甘甜、四季长流,该泉水富含十五种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有着独特的医疗保健效果,每年都吸引了大批的旅游者。旅游者在观赏扎赉诺尔美丽的自然风光的同时,还将有机会沿着精心设计的跨国旅游线路走出国门,到毗邻的俄罗斯去领略异国风情。 呼伦贝尔大草原 呼伦贝尔大草原是世界上著名的温带草原之一,也是一片世界鲜有的、纯净而未受污染的天然草场之一。丰美的水草,辽阔的牧场,点点的毡包,成群的牛羊,悠扬的牧歌,以及温凉的气候是游人避暑、度假,感受游牧文化的胜地。 扎赉诺尔就坐落在呼伦贝尔草原的怀抱中,四周的自然草原是优良的打草场和放牧场。到蒙古族牧民家参观访问,勤劳质朴的牧民会热情地以喷香的奶茶和奶制品来欢迎你。蒙古包、勒勒车、雪白的羊群、牛马骆驼和牧羊犬,它们同蓝天、白云构成了一幅绝妙的风景画,置身于这“世外桃源”会使游人享受到繁华的都市绝不会有的幽静和新鲜的空气,也会使游人产生永远定格在这风景画中的愿望在这里可以观看套马、赛马、射箭、摔跤等表演。一年一度的蒙古族人民的传统节日“那达慕”大会更是充分体现了蒙古族的这一民族特色。浑厚的蒙古族歌舞令人耳目一新。游人不仅可以品尝到蒙古族草地风味食品奶茶、奶制品、手扒肉等,作为草原上的贵客,还可以接受蒙古族姑娘敬献的洁白哈达、醇香的奶酒,也可以穿上蒙古袍骑马、骑骆驼乘“勒勒车”看“敖包相会”。 扎区美食鱼匹子 在扎区的一些饭店里,鱼匹子成为招徕客人的一道地方名菜,深受人们喜爱。它的做法是将鱼从尾鳍顺脊梁到头部用刀刻成片状,去掉脏器,然后放入池或大缸内,鳞片朝下,层层撒盐,装满后用草袋或其他物品盖严,以石压紧,防止漏雨或蝇虫钻入。当鱼片有七成干时,可堆成垛捂上两天,促使发酵再进行晾晒。鱼片呈红白色,干度达到八九成即算腌好。将腌制好鱼匹子去鳞洗净,切切寸左右和的鱼段,用锅蒸熟,即可食用,味道咸、鲜,口感好。 扎区车站扎赉诺尔区车站名为扎赉诺尔西站,简称“扎西站”。这个站名对铁路旅客误导性极高!位于东湖区 新开河镇(当地人俗称“小站”)车站叫做扎赉诺尔站,此地方与扎区并没有地区行政关系,对于外地要去扎赉诺尔区的人是一个误导,导致很多人下错车。请外地的铁路旅客格外注意站名,以防下错站。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