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圆尾肖蛸
释义

昆虫名,为蛛形目,肖蛸科。分布于湖北、湖南、四川、江苏、浙江、江西、安徽、福建、北京、河北、吉林、云南等。寄主昆虫为叶蝉、小造桥虫、棉铃虫,寄主危害作物有棉花等。

中文学名:圆尾肖蛸

拉丁学名:Tetragnatha shikokiana Yaginuma

界:动物界

门:节肢动物门 Arthropoda

纲:蛛形纲 Arachnida

目:蛛形目

科:肖蛸科

分布区域:江西、安徽、福建、北京、河北、吉林、云南等

功能类别:捕食性天敌

形态特征

雌蛛

体长6—9毫米。背甲淡黄色或褐色,中窝前方有时可见一“V”形暗色纹,中窝两侧有圆括弧形黑褐缘:前眼列微前曲,且长于后眼列;后眼列后曲;中眼域近梯形,两侧眼远离。螫肢粗短,为头胸部长度的一半。前齿堤5—7齿;后齿堤6—7齿,最后一齿位于前齿堤倒数第2—3齿之间。步足黄褐色,有浓褐色短刺。腹部长卵形,后端卵圆(因此而得名),呈黄绿色,密布银白色斑纹,腹部腹面中央黑灰色,两侧有一条粗福色带纹直达纺器之前。纺器前方附近有一大一小长椭圆形银斑。

雄蛛

体长6—8毫米。螯肢与头胸部几等长,螯爪较长,近基部的一端背面外侧有一刺突,顶端不分叉,背面另有2齿。前齿堤有5齿;后齿堤在爪基有一隆起及2个三角形齿,另有5一6个齿,最后一小齿列于前齿堤倒数第2—3齿之间。触肢器的插入器顶端尖,引导器向内弯曲。

卵袋

黄白色或淡土黄色,圆形,表面粘有疏松蛛丝。直径一般4—5毫米,最大7毫米。每个卵袋有卵50一80粒。

幼蛛

幼蛛共蜕皮6—7次,有7—8个龄期。一龄:体长0.85毫米,头胸部长0.35毫米,腹部长0.50毫米,4对步足长度依次是:0.70、0.65、0.60和0.70毫米。体淡黄色。眼列模糊不清。背甲梨形,边缘色稍深。腹部近圆形,背面观不见腹柄,腹部包—透明薄膜。在卵袋内。二龄;体长0.97毫米,眼域宽0.20。毫米,头胸部长0.45毫米,背甲长0.21毫米,腹部长0.52毫米,4对步足的长度依次是:1.30、1.10、0.80和1.00毫米。8眼呈黑色,眼域占头部的1/3,两眼列几乎同大。背甲土黄色,边缘色深。腹部近圆形,背面有粉白色斑纹,末端褐色,腹部腹面土红色,纺器突出。三龄:体长2.23毫米,眼域宽0.26毫米,头胸部长0.90毫米,背甲长0.39毫米,腹部长1.40毫米,4对步足的长度依次是:3.58、2.58、2.11和2.47毫米。眼域占头部的1/4,两眼列均后曲。头胸部长梨形,淡红色。颈沟、放射沟明显。腹部长楔形,黄褐色,密布白色斑点,中央有一条纵纹,并向两侧分支。四龄:体长0.70毫米,眼域宽0.43毫米,头胸部长1.48毫米,背甲长1.03毫米,腹部长2.22毫米,4对步足长度依次是:6.53、4.97、2.73和4.30毫米。眼域占头宽的1/5。前眼列微后曲,后眼列强后曲。背甲长梨形,土黄色,前额平直,后端有两纵白条。腹部长椭圆形,土黄色,腹背和腹面密集银色斑块,背中央有一“丰”形褐纹。五龄:体长5.43毫米,眼域宽0.64毫米,头胸部长1.87毫米,背甲长1.15毫米,腹部长3.56毫米,4对步足的长度依次是11.50、9.93、5.03和7.80毫米。除前中眼较小外,其它6眼同大,前眼列平直;后列眼后曲。背甲土黄色。雄蛛螯肢与头胸部长相等。腹末有4个黑点,中央纵纹分支。生殖厣处黑褐色。六龄:体长6.88毫米,眼域宽0.64毫米,头胸部长2.90毫米,背甲长1.29毫米,腹部长4.02毫米,4对步足的长度依次是:16.87、13.00、7.00和10.30毫米。后眼列显着后曲。放射沟和颈沟色深。雄蛛触肢末端膨大。腹部土黄色,中央有粉色密集小点,沿中央纵纹向两侧平行分支向下两侧辐射,腹末较圆。雌蛛生殖厣可见。

生物学特性

习性

圆尾肖蛸在棉田内结大型水平圆网(主要在棉株之间),以网捕食鳞翅目、同翅目和双翅目棉虫,网的直径随个体大小的差异和龄期的不同而异。二龄幼蛛网的直径在5厘米左右,成蛛和亚成蛛结网的直径在30厘米左右。

历期

各代历期:圆尾肖蛸幼蛛大多数共蜕皮6次有7个龄期,亦有6个龄期和8个龄期。完成一个世代及各龄幼蛛的历期,均随着不同代次而有差异:越冬代的历期最长,约为200天;第一代平均52.64天;第二代平均52.67天;第三代45.85天。雌蛛完成一个世代所需的时间比雄蛛要长。温度对历期的影响:在20一35℃温区内,发育历期与温度呈负相关。各恒温条件下的平均历期:20℃为雌蛛85.50天,雄蛛73.45天;23℃雌蛛56.50天,雄蛛46.57天;26℃雌蛛48.33天,雄蛛42.67天;29℃,雌蛛43.14天,雄蛛34.40天;32℃,雌蛛41.75天,雄蛛32.17天;35℃,雌蛛33.33天,雄蛛28.40天。食物对历期的影响:不同食物对幼蛛发育历期亦有较大影响:圆尾肖蛸的幼蛛单喂蚜虫,则不能完成正常发育而死亡;不同食物饲养其2一6龄幼蛛的平均历期是:单喂果蝇为37.50天;喂厩蝇24.80天;喂蚊子为28.70天,果蝇和厩蝇混合喂为30.40天;蚜虫和厩混合喂为37.10天;蚜虫、果蝇和溉蝇混合喂33.70天。

幼蛛成活率

圆尾肖蛸幼蛛发育到成蛛的过程中,由于多种因素造成死亡。根据我们试验,幼蛛德成活率与食物关系密切:单喂蚜虫存活率为0。以蚊子作食物为85%;厩蝇作食物为88%。在混合饲料中若加入蚜虫,其存活率就显着下降,如果蝇和蚜虫混合,其存活率仅有14%;饲料中若加入厩蝇则能显着提高其成活率,如单喂果蝇,幼蛛成活率54%,若加入厩蝇,其成活率提高到82%。

年生活史

圆尾肖蛸在湖北省武汉市于11月上、中旬以第三代幼蛛在杂草和冬播作物田内越冬,翌年3月上旬越冬幼蛛开始活动,4月中、下旬发育成熟开始产卵,一年可完成三个世代,各世代出现的时期见表186。

繁殖交配与护卵

交配在网上进行。雌雄蛛有多次交配习性,但交配一次终生可产受精卵。根据我们试验,交配次数的多少对产卵和孵化率没有明显的影响。圆尾肖蛛雌蛛护卵习性很强,特别是卵放初期,几乎只要有卵袋就有雌蛛守护。往往一个卵袋还未孵化,又在原卵袋旁产下另一个卵袋,一头雌蛛可守2一3个卵袋。护卵时,雌蛛前两对足伸向前方,后两对伸向后方,整个身体呈一条直线形。护卵时,有时整个身体伏在卵袋上,有时在卵袋旁进行看护。产卵袋数:雌蛛多在凌晨产卵。一生平均产3个卵袋。最多6个。食物对产卵袋有一定影响:如以棉蚜作饲料,大部分个体不产卵,少部分个体只产1个卵袋;以果蝇作饲料平均产2.3个卵袋;以厩蝇作饲料平均3.7个;以蚊子作饲料产4.7个。温度对产卵袋的数量亦有影响,在不同恒温条件下平均每头雌蛛产卵袋数是:20℃为2.10个;23℃为1.90个;35℃为1.5个,以29℃为3.60个;32℃为2.25个;35℃为1.5个,以39℃为最多。产卵量:每个卵袋内的含卵量,一般在80粒左右,最多达170粒以上。单雌平均产卵量在200粒左右,最高达630粒以上。产卵量的多少与食物和温度有较大关系。如喂棉蚜的平均产卵量为23粒;喂果蝇为225粒;喂厩蝇为297粒;喂蚊子为323粒;果蝇与厩蝇混合喂为295粒;棉蚜与厩蝇混合喂为183粒,棉蚜、果蝇和厩蝇混合喂为302粒。以蚊子作饲料和混合饲料产卵量为最高,棉蚜不是圆尾肖蛸的最佳饲料。圆尾肖蛸在不同恒温条件下的产卵情况是;15℃平均151.20粒,最高266粒;23℃平均106.80粒,最高234粒;26℃平均158粒,最高207粒;29℃平均289粒,最高466粒;32℃平均132粒,最高239粒;35℃平均87.88粒,最高144粒。以29℃恒温条件下的产卵量为最高。高于或低于此温度,产卵量就明显降低。

捕食

以网捕食鳞翅目、同翅目和双翅目害虫的成虫,在棉田内主要有棉铃虫、棉小造桥虫、红铃虫、小地老虎、棉大卷叶虫等。室内测定日捕食量,平均捕棉铃虫初孵幼虫55头,斜纹夜蛾初孵幼虫17头,棉小造桥初孵幼虫13头。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27 21:0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