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渔夫
释义

渔夫,泛指捕鱼的人,包括渔民,属第一级产业的职业。渔夫每次捕鱼时要使用一些工具,再拿到市场贩卖。而后者在街市卖鱼属于第三级产业的活动,按社会分工,鱼贩未必是渔夫。

基本信息

词语: 渔夫

拼音:yú fū

词义:以捕鱼为业的男子。

英语:fisherman

造句:他的邻居是一位渔夫。

主要工作

落网、收网和海鲜分类。

有名的渔夫

长野诚,日本宫崎县渔夫,参加极限体能王、富士海筋肉王而打响名号。

古词

渔父

浪花有意千重雪,桃李无言一队春。一壶酒,一竿纶,世上如侬有几人?

童话故事

一个老头儿和他的老太婆住在大海边,住在“一所破旧的小木棚里”,老头儿天天撒网打鱼,老太婆天天纺纱结线。这些事实表明老头儿家里很穷,老太婆当时还是爱劳动的。

接着,老头儿打到一条金鱼,不要任何报酬,将她放回了大海。这件事表明老头儿是个心地善良的人。但是,老太婆知道这件事以后却破口大骂,硬逼着老头儿去向金鱼要一只新木盆。金鱼满足了老太婆的要求。但是老太婆又破口大骂,让老头儿再去要一座木房子。金鱼给了她一座木房子。从这两件事看,老太婆的愿望还不高,要的都是生活中急需的东西;但是,从她骂老头儿的话中,可以发现她很不讲理,得寸进尺。

随后,老太婆三次向金鱼提出要求的情形。第一次,老太婆表示“不高兴再做平凡的农妇’了,她要做“世袭的贵妇人”。金鱼满足了她的要求。老太婆当上贵妇人以后,却把老头儿派到马房里干活儿。这件事表明老太婆的思想已经变了,她开始脱离劳动人民,当剥削、欺压劳动人民的统治者。第二次,老太婆声称“不想再做世袭的贵妇人”,“要当个自由自在的女皇。”金鱼又一次满足了她的要求。当老头儿回来时,“老太婆看都没看他一眼,就吩咐左右把他从眼前赶开”。这件事充分地暴露了老太婆贪得无厌的心理,她当上贵妇人,成为统治阶级的一员仍不知足,还要当全国的最高统治者,要奴役所有的人。第三次,老太婆声称她已经“不高兴再当自由自在的女皇”,而“要当海上的女霸王”,并且要金鱼亲自侍奉她,听她使唤。这一次,金鱼不但没有答应她的要求,还收回了以前送给她的一切。当老头儿从海边回来时,他看到的“仍旧是那所小木房”,老太婆面前“还是那只破木盆”。金鱼所以这样做,是因为她已经看出老太婆贪婪的心是永远不会满足的。

从上面所说的这些事实可以看出,老太婆是一个骄横、凶狠、贪得无厌的人。作者通过她由穷变富、又由富变穷的遭遇,指出像老太婆这样贪心的人都是没有好下场的。这,就是《渔夫和金鱼的故事》所说明的道理。

文言文

原文

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与?何故至于斯?”

屈原曰:“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

渔父曰:“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世人皆浊,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歠其醨?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

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

渔父莞尔而笑,鼓枻而去。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遂去,不复与言。

译文

屈原被放逐之后,在江湖间游荡。他沿着水边边走边唱,脸色憔悴,形体容貌枯槁。渔父看到屈原便问他说:“您不就是三闾大夫吗?为什么会落到这种地步?”

屈原说:“世上全都肮脏只有我干净,个个都醉了唯独我清醒,因此被放逐。”

渔父说:“通达事理的人对客观时势不拘泥执着,而能随着世道变化推移。既然世上的人都肮脏龌龊,您为什么不也使那泥水弄得更浑浊而推波助澜?既然个个都沉醉不醒,您为什么不也跟着吃那酒糟喝那酒汁?为什么您偏要忧国忧民行为超出一般与众不同,使自己遭到被放逐的下场呢?”

屈原说:“我听过这种说法:刚洗头的人一定要弹去帽子上的尘土,刚洗澡的人一定要抖净衣服上的泥灰。哪里能让洁白的身体去接触污浊的外物?我宁愿投身湘水,葬身在江中鱼鳖的肚子里,哪里能让玉一般的东西去蒙受世俗尘埃的沾染呢?”

渔父微微一笑,拍打着船板离屈原而去。口中唱道:“沧浪水清啊,可用来洗我的帽缨;沧浪水浊啊,可用来洗我的双足。”便离开了,不再和屈原说话。

对本文的理解

 本文结尾倾向于具有道家思想的渔父。他以和光同尘的处世哲学,否定屈原的坚贞自首。在文言文里面,夫通甫是读三声,含义是年老的男子,在现在的研究看来,渔夫已经成为一种隐士的代名词,这种人,应该是知识渊博,但看清了社会的黑暗和不美,所以选择“独善其身”在污浊的世界里,保持生命的纯洁。

经典名句

“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

诗句记载

沉醉东风 ·渔夫词 -------白朴

黄芦岸白苹渡口。绿杨堤红蓼滩头。虽无刎颈交,却有忘机友。点秋江白鹭沙鸥,傲杀人间万户侯。不识字烟波钓叟。

壁画渔夫

【名称】《渔夫》Fisherman【作者】克里特岛人(希腊)

【年代】约前1500年

【类型】爱琴海地区壁画

【尺寸】未知

【收藏】希腊,雅典,国立考古学博物馆藏

发现轶事

在地中海和爱琴海的交汇处,有一方小岛,名叫克里特(Crete)。它与希腊半岛、土耳其半岛相围,共享宁静的爱琴海域。如果没有19世纪末的一次偶然的考古发现,这里或许至今仍是希腊诸岛中最普通的小岛之一。

1900年前后,英国考古学家阿瑟·伊文思爵士(Sir Arthur Evans)在克里特岛找到了庞大的建筑遗址,他认为,它们即是传说中由米诺斯国王在岛上修建的克诺索斯(Knossos)王宫。王宫不仅残留着柱廊、庭院和屋宇,而且在其内部保留下很多装饰壁画。这些壁画的大多数主题来自大自然,譬如海浪、水草、章鱼、海豚等,充分显现米诺斯艺术中充满律动和欢愉的气质。尽管其存在的时间与埃及文明颇为接近,但克里特岛人的艺术看上去一点都不呆板,他们尽情描绘周围的生活,在他们看来,到处都有模特儿——自然景物如花、鸟、海贝和各种海生物,日常生活的情景如种田归来的农夫、与公牛角斗的壮士和翩翩起舞向女神表示敬意的妇女。

任何人都不怀疑,伊文思爵士的发现意义重大,谜一样的克诺索斯王宫及宫墙上的壁画给前去参观的人留下深刻印象。这一点想必伊文思本人也意识到了,当年,王宫刚刚被发掘出来的时候,伊文思一心想让人们追忆宫殿往昔的壮丽,于是聘请了瑞士画家用已发现的残部重新组合、描绘壁画。也就是说,尽管看上去仍然不失为精美迷人,但已经没有人能说清这其中有多少是原本就存在的,又有哪些是经过画家重新描绘,甚至是凭着伊文思的想象增添上去的。

评价

克里特文明是被阿瑟·伊文思爵士给发现的,没有他,或许米诺斯王国只是一个传说。但是中国有句古话用在这里非常的合适,叫做成也萧何败也萧何,那些美丽的米诺斯王宫里的壁画,被他好心花钱请来的瑞士画家修补得失去了原汁原味,让人心痛扼腕叹息。然而事情却还没有那么让人绝望,在几十年以后,1967年,希腊考古学家波斯罗斯·玛丽那托斯在考察克里特北面的小岛锡拉岛的时候,发现了一些和米诺斯王宫壁画风格很接近的壁画。原来当时的米诺斯王国还统治了附近的一些小岛屿,包括锡拉岛,因此,锡拉岛上也有这样风格的壁画。最著名的就是这幅被保存了原汁原味的《渔夫》,后来被绘画界称之为克里特文明的典型代表作我们来看这幅《渔夫》。画面上是一个年轻的渔夫提着两大串海鱼。虽然还受着古埃及的“正面律”的影响,人物的头和腿都是侧面的形象,但是上半身和眼睛却是从正面看去的形象,但是人物无论从色彩还是动作,肌肉的线条上,都丰满而生动得多了,用力上举的双臂,微微突起的腹部肌肉,都那样的完美展现了年轻青春的躯体的气息。画面总体使用了红灰黄三种颜色,既鲜明又和谐。这些都说明了米诺斯王国的艺术家们在绘画技巧方面都已经有了很大的突破。有人把《渔夫》称为爱琴海文明的第一缕艺术的曙光,事实上,西方后来走向以人体优美的形象为典型描述对象的那种风格,在这幅画上也可以初见端倪了,这是人类绘画史上第一副表现人类肌肉和线条之美的画作。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22: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