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忧郁的热带
释义

基本信息

版本一

作者: 克洛德·列维-斯特劳斯(法)

译者: 王志明

ISBN: 9787108020987

页数: 575

定价: 29.8

出版社: 三联书店

装帧: 平装

出版日期: 2005-06-01

版本二

作 者: (法)克洛德·列维-斯特劳斯 著

出 版 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9-1

开 本: 16开

I S B N : 9787300110073

定价:¥45.00

内容简介 版本一 作者在青壮年时期,曾亲访亚马逊河流域与巴西高地森林。在丛林深处找到还原于最基本形态的人类社会。 《忧郁的热带》即记载了他在卡都卫欧、波洛洛、南比克瓦拉等几个最原始部落里情趣盎然,寓意深远的思考历程与生活体验。本书最早出版于1955年,是一部对促进人类自我了解具有罕见贡献的人类学、文学、人类思想杰作。 版本二 克洛德·列维-斯特劳斯为法兰西学院荣誉退休教授,法兰西科学院院士,国际著名人类学家,法国结构主义人文学术思潮的主要创始人,以及五位“结构主义大师”之一。逝世于2009年。在素重人文科学理论的法国文化中,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两大“民族思想英雄”之代表应为:存在主义哲学家萨特和结构主义人类学家列维一斯特劳斯。“列维-斯特劳斯文集”(下称“文集”)中文版在作者将届百岁高龄之际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遂具有多方面的重要意义。简言之,“文集”的出版标志着中法人又学术交流近年来的积极发展以及改革开放政策实施以来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所取得的一项重要学术成果,同时也显示出中国在与世界学术接轨的实践中又前进了一大步。关于作者学术思想的主旨和意义,各位译者均在各书译后记中作了介绍。在此,我拟略谈列维一斯特劳斯学术思想在西方人文社会科学整体中所占据的位置及其对于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现代化发展所可能具有的意义。

图书目录

第一部 结束旅行

一 出发 二 船上 三 西印度群岛 四 追寻权力

第二部 行脚小注

五 回顾 六 一个人类学家的成长 七 日落

第三部 新世界

八 郁闷的赤道无风带 九 瓜那巴拉湾 十 穿越回归线 十一 圣保罗市

第四部 地球及其居民

十二 城与乡 十三 前锋地带 十四 魔毯 十五 人群 十六 市场

第五部 卡都卫欧族

十七 帕拉那邦 十八 潘塔那勒沼泽区 十九 首府那力客

二十 一个土著社会及其生活风格

第六部 波洛洛族

二十一 黄金与钻石 二十二 有美德的野蛮人 二十三 生者与死者

第七部 南比克瓦拉族

二十四 失去的世界 二十五 在塞尔陶 二十六 沿着电报线 二十七 家庭生活

二十八 一堂书写课 二十九 男人、女人与酋长

第八部 吐比卡瓦希普族

三十 独木舟之旅 三十一 鲁滨孙 三十二 在森林之中 三十三 蟋蟀的村落

三十四 贾宾鸟的闹剧 三十五 亚马孙流域 三十六 谢林葛尔

第九部 归返

三十七 奥古斯都封神记 三十八 一小杯朗姆酒 三十九 塔希拉遗址

四十 缅甸佛寺基荣之旅

社会影响

1955年10月,构思于战前的《忧郁的热带》正式出版,作品立即获得成功,所有重要的评论家都长篇累牍地盛赞这本书,最热情的褒扬来自龚古尔学院,龚古尔奖的评委们对未能授予《忧郁的热带》感到遗憾,只因为它不是小说。

《忧郁的热带》成书于半个世纪前的1955年,列维-斯特劳斯年轻时亲访亚马逊河流域与巴西高地森林,在丛林深处几个原始部落寻找最基本形态的人类社会并记录了当地历险,它名义上是一本人类学、社会学和结构学的专业“游记”,但比一般意义上的文学名著还要优美,比一般的哲学思考还要深远,因而全球闻名。此书目前在北京、上海、台湾和香港的书店至少可以找到5个不同的中文版本,砖块一般沉厚。许多人初时把书捧上手是因为它的“旅行奇闻”,可是全书的第一句话“我讨厌旅行,我憎恨探险家”却意外地将人们吸引,不同肤色、语言的读者自觉将之背诵,书中关于落日的描写有一段长达4页,这4页以小说家的浪漫和画家的热忱描述了光和色、天和地,充满杰出的文学魅力,不少人因为这“4页日出”提问列维-斯特劳斯:以您的文学天赋不用来写小说岂不可惜。列维-斯特劳斯自负地若无其事地答:如果我的文学天赋在约瑟夫·康拉德Joseph Conrad水平之下,还不如做人类学家为宜。

列维-斯特劳斯长期对社会、文化的比较研究广泛影响西方思想界,据说戴高乐就很喜欢《忧郁的热带》,对这本“文学的”科学著作爱不释手;美国的左派知识分子苏珊·桑塔格Susan Sontag前几年还在自己的文章中反复推荐,许多人竟然是看了桑塔格的文章后才去找列维-斯特劳斯的书来读。作为法兰西学院院士,他研究的题目听起来都艰涩复杂:无意识结构、超级理性主义、二元对立关系等等,他的书目如《结构人类学》、《当代图腾制》、《原始思维》也不易懂,不过读过的人都称“趣味横生”,比如中文译本《神话学》四卷:“生和熟”、“蜜蜂和湮灭”、“餐桌礼仪的起源”、“裸人”,这些“科学著作”的读者已经超出人类、社会、结构学专业的学生了。

作者简介

克洛德·列维-斯特劳斯(Claude Levi-Strauss,1908-2009),法兰西学院荣誉退休教授,法兰西科学院院士,著名人类学家,法国结构主义人文学术思潮的主要创始人。他的结构主义思想受到了三方面的影响,一是心理学,二是哲学,三是马克思主义。 1908年11月28日,克洛德·列维-斯特劳斯出生于比利时布鲁塞尔,父亲是旅居比利时的法国犹太画家。后来列维—斯特劳斯随家定居巴黎,并在巴黎读完中学与大学,直至获取巴黎大学博士学位和大学教授职位。青年时代爱好哲学,并醉心于卢梭、弗洛伊德和马克思的思想;嗣后致力于文化人类学研究达50余年之久。20世纪30年代他曾在巴西考察当地土著社会多年;40年代旅美期间钻研英美人类学与结构语言学,陆续发表了大量研究成果;自1959年起任法兰西学院教授迄今。他的学术影响波及人类学、语言学、哲学、历史学等诸多领域。 在素重人文科学理论的法国文化中,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两大“民族思想英雄”之代表应为:存在主义哲学家萨特和结构主义人类学家列维-斯特劳斯。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22:5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