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武家庄村 |
释义 | 位于云南省中部,为行政村。上级行政单位为安宁市连然镇。经济成分以农业为主。该行政村隶属云南省昆明市安宁市连然镇,地处连然镇北边,距镇政府所在地8公里,到镇道路为柏油路,交通方便,距市2.5公里。东邻极乐村委会,南邻安温路,西邻温泉甸中村委会,北邻西山区团结乡。辖松林、放马坪、武家庄、北桥、新发、山光甸六个村民小组。 中文名称:武家庄村 行政区类别:村 所属地区:中国西南 地理位置:云南省中部 面积:16.89平方公里 人口:2261(2008年) 村情概况现有农户691户,有乡村人口2261人,其中农业人口2193人,村委会办公楼 劳动力1508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数885人。 全村国土面积16.89平方公里,海拔1873米,年平均气温15.1℃,年降水量877.4毫米,适合种植蔬菜作物。有耕地面积1514.94亩,人均耕地0.69亩,林地13851亩。2006年全村经济总收入6061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295元。农民收入主要以二、三产业为主。 自然资源全村有耕地总面积1514.94亩(其中:田1067.52 亩,地447.42亩),人均耕地0.69亩,主要种植蔬菜、粮食作物;拥有林地14886.5亩;水面面积920.9亩,其中养殖面积920.9亩;其他面积8015亩。矿产资源有石英砂。 基础设施截止2006年底,该村已实现通水、通电 、通路、通电视、通电话五通,有一个小组安有路灯。全村有691户通自来水,没有一户还存在饮水困难或水质未达标。有691户通电,有557户通有线电视,拥有电视机农户679户(分别占农户总数的100%、80.61%和98.26%);安装固定电话或拥有移动电话的农户数614户,其中拥有移动电话农户数501户(分别占总数的88.86%和72.5%)。 该村到连然镇道路为柏油路;进村道路为柏油路面;村内主干道均为硬化的路面;公共车直达武委会,无集贸市场。全村共拥有汽车71辆,拖拉机39辆,摩托车66辆。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积为1067.52亩,有效灌溉率为100%,由于化工污染影响粮食产量偏低。 到2006年底,全村建有沼气池农户272户;装有太阳能农户190户;;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厨、改厕、改厩)的农户27户。全村有6个自然村已通自来水;有6个自然村已通电;有6个自然村已通路;有6个自然村已通电视;有6个自然村已通电话;有1个自然村已通路灯。没有一个自然村还存在饮水困难或水质未达标。该村农户住房以砖混结构住房为主,其中有561户居住砖混结构住房;有48户居住砖木结构住房;有82户居住于土木结构住房。 农村经济该村2006年农村经济总收入6061万元,其中:种植业收入587万元,占总收入的9.68%;畜牧业收入457万元,占总收入的7.54%(其中,年内出栏肉猪2289头,肉羊101头);渔业收入528万元,占总收入的8.71%;林业收入1万元,占总收入的0.02%;第二、三产业收入3200万元,占总收入的52.8%;工资性收入312万元,占总收入的5.15%。农民人均纯收入3295元,农民收入以二、三产业为主。全村外出务工收入312万元,其中,常年外出务工人数740人(占劳动力的33.74%),在省内务工729人,到省外务工11人。特色产业该村的主要产业为种植业和养殖业,主要销售往县内。2006年全村销售总收入1115万元,占农村经济总收入21%。该村正在发展渔业养殖特色产业,计划大力发展种养殖业。拥有企业10个。 文化教育该村建有小学1所,校舍建筑面积3689平方米,拥有教师15人,距离镇中学2.5公里。整个行政村农村义务教育在校学生349人,其中小学生206人,中学生143人。 全村建有文化活动室6个、图书室6个,极大的丰富了村民的业余文化生活。 新农村建设2006年7月,在市委、市政府,镇党委、镇政府的大力关心支持下,把我村的松林村民小组列为新农村建设市级试点村,放马坪、山光甸两个村民小组列为新农村建设镇级试点村,按照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方针,坚持规划先行,量力而行、先易后难、循序渐进的原则,结合三个村民小组的实际情况,首先启动了三个村民小组新农村建设第一阶段村容村貌整治阶段工作。同时,为体现全村新农村建设的整体效果,让更多的群众受益,在村、组两级的共同努力下,又实施了武家庄村民小组的村容村貌整治工作。在村容村貌整治阶段工作中,得到了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共投入资金150多万元,完成了三个村的村间道路建设、放马坪、山光甸两个村小组的公厕建设等村庄基础设施建设工作和放马坪一个村小组的新农村建设宣传文化栏建设;同时也得了各村民小组党员、群众的大力支持,拆除了影响村容和村间道路建设的建筑物160多处,整治外墙面积111044平方米,使得新农村建设第一阶段工作得到顺利实施和完成。 发展重点该村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是: 1、农业基础设施老旧,渔业养殖的发展和供排水系统的落后,严重制约了全村经济发展,田间道路损毁严重,给群众发展生产增加了负担。 2、集体经济发展缺乏活力,集体经济薄弱,个别村小组已经影响到正常工作的开展,不能从关键的问题上解决群众生产、生活困难。 该村今后的发展思路和重点是:结合全村的实际情况,我村今后工作以社会稳定和新农村建设为主线,带动全村各项工作的开展,中心工作依然是新农村建设工作,新农村建设工作的重点是在提高和巩固第一阶段村容村貌整治工作的基础上,以促进群众增收为目的,组织实施好生产发展工作。 一是村、组积极筹措资金,争取党委、政府支持,进一步完善公共基础设施;二是确定群众增收以外出务工为主,农业生产为辅的工作思路。围绕这个思路,年初加强群众的农业科技培训,以蔬菜种植和渔业养殖培训为主,继续深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进一步扩大时鲜蔬菜复种面积,提高现有鱼塘养殖产量和质量,以提高产量和质量促进农业生产增效增收。加强素质培训和技能培训,提高劳动力人口的整体素质,在2006年外出务工740人的基础上,通过培训和动员,外出务工人员达到900人,占到劳动力人口的一半多,基本达到一户有一个外出务工人员,增加群众的现金收入,到"十一五"期末力争使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06年的3295元增加到6000元.通过这些工作,促进全村全面发展。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