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外砂镇
释义

外砂镇位于龙湖区北侧,区域面积29.4平方公里,辖17个村,人口8万,旅外侨胞5万多人。2001年被列为省中心镇。全年全镇实现GDP7.73亿元,工业产值27.65亿元,农业总产值17213万元,农村人均收入4224.2元。是汕头市区东部唯一的出入口。全镇共有各类企业1168家,形成了具有潮汕特色的毛织服装、农副产品加工两大特色产业。国道324线贯穿镇区中心,汕汾厦高速公路在镇区设有一出入口,汕头火车客货运站、深水港近在咫尺,区位优势、交通条件十分突出。

基本概况

外砂镇属于广东省汕头市龙湖区的一个中心镇,324国道和“深-汕-厦”高速公路贯穿集镇中心,汕头国际机场位于境内,总面积29.35平方公里,辖17个管理区,2008年总人口7万多人,共有海外侨胞4万多人。

改革开放以来,外砂镇充分发挥独特的区位优势,采取“筑巢引凤”和“引凤筑巢”的发展模式,内联外引,促使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2000年,全镇工业企业总数1400多家,形成了机械设备、燃气具、服装毛织、食品腌制、塑料五金、饲料等为主的工业格局。涌现了正大康地(澄海)有限公司、泰兴隆(澄海)食品有限公司等产值“亿元企业”和蓬中、凤窖、龙头等产值“亿元村”。“幸运牌”系列食品、“乐田牌”燃气炉、“发运”毛衫、“玉蕾牌”和“蓬盛牌”系列风味菜等产品远销全国各地及东南亚等国家,市场知名度较高。

外砂镇注重投资环境的建设。全镇有自来水厂二座,程控电话装机容量5万门,电力充足,银行、学校、医院、有线电视、娱乐设施等配套齐全,社会治安稳定,人民安居乐业。

外砂镇蓬南工业区是澄海市重点工业区,占地930亩,位于镇区中心地段,水电、道路、通讯设施配套完善,是投资兴业的好去处。

历史概况

外砂镇:相传北宋此已形成沙滩,位于辟望港(今澄城镇)之外围,故名。南宋末(公元1279年)始有福建莆田乌衣巷等地居民迁此定居。外砂镇地处粤东平原韩江出海口、汕头国际机场所在地、澄海区与汕头经济特区相衔接的黄金地带,是汕头市区东部唯一的出入口,区位优势、交通条件十分突出。一座“以工业为主体,工农贸协调发展”的汕头市卫星城镇基本形成。

行政区划

外砂镇下辖17个村委会 :林厝村 李厝村 蓬中村 下蔡村 仁和里村 五香溪村 凤美村 大衙村 南社村 凤窖村 东溪村 富砂村 金洲村 内陇村 华埠村 龙头村 华新村

基础建设

汕头市国际机场坐落境内,324线国道贯境而过,汕汾高速公路和正在筹建的汕梅高速公路都在境内设有出入口;全镇实现村村通水泥路,主干道均架设路灯;拥有镇性自来水厂2座,供水量4.8万吨,完全满足生产、生活用水;全镇每年工业用电量达6000万千瓦时;城市建设初具规模,城市化率57.7%,绿化覆盖率29.04%,城镇建成区面积4.13平方公里,被省政府定为中心镇。建设中的蓬南、盛发、蓬盛、迎宾4个工业区面积达到5000亩。

内有锦骏花园一期、锦骏花园二期,虹璟湾,海富花园三期等高档住宅区。

社会事业

全镇现有中学3所、小学16所、幼儿园29所、卫生院1所、省级文化活动中心1个、中心敬老院1所,正大体育馆坐落在外砂境内。群众性的文体活动比较活跃,有“灯谜之乡”美称。

教育情况

1、学校情况:全镇中学3所,其中完全中学1所,初级中学2所,在校高中生470人、初中生3951人;小学18所,在校学生11081人;幼儿园39所。2、教师队伍:教职员工864人(不含临时人员),其中在职768人(正式教职工685人,临时工83人),离退休96人。

工业区

全镇有4个工业区,总面积3905亩,其中莲南工业区原被列为澄海市级重点工业区,面积1101亩;盛发工业区950亩,迎宾工业区783亩,蓬盛工业区1071亩。目前,已建成镇性道路28公里,实现村村通水泥路,并在镇各主干道设置路灯,在国道4个主要路口设置警示灯。建有2个垃圾处理场和若干个垃圾转运站;自来水厂2座,占地面积29亩,日设计供水量4.8万吨。2000年完成农村电网改造,2002年全镇用电量达5010万千瓦时。电话普及率90%以上,为汕头市电话镇。有线电视、调频广播普及至各村各户。

经济状况

2002年,全镇工农业总产值24.78亿元,比增20.53%;国内生产总值6.46亿元,比增10.69%;税收和镇级财政收入分别为2761万元和1029万元,分别比增10.85%和11.63%;农村人均收入4798元,比增2.51%。

工业

全镇有工业企业1265家,其中三资企业10家,私营企业85家,个体企业1156家,基本形成了毛织服装、食品、饲料、玩具、化工、机械等门类的生产格局。毛织服装和潮汕小菜成为两大支柱产业。潮式毛衫久负盛名,拥有同类企业700余家,年产值超过13亿元,2002年被广东省定为专业镇技术创新试点单位。“蓬盛”、“乐田”、“玉蕾”、“发运”等品牌成为广东省著名商标。

蓬南工业区工业区位于外砂镇中心黄金地带,东至仙洲路,西连迎宾北路,南接蓬发大道,北靠东社路。规划用地面积2650亩,分为工业、商住金融、文化教育医疗、市政公用设施、仓储停车、公共绿地等功能小区,已建成面积323亩。

该区距汕头机场不到2公里,濒临324国道,汕汾高速公路出入口位于园区旁边,汕头火车客货运站、深水港近在咫尺,交通十分便利;区内给排水、电力供应、通信线路、道路系统的规划建设日臻完善;全区地势平坦,地质条件优越,自然环境优美。

农业

2008年该镇有耕地面积14052亩,被省定为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的面积2800亩,列入汕头市“菜篮子工程”蔬菜基地的面积6444亩。全镇拥有农副产品加工企业200余家,是汕头市食品专业镇,南社村为市农副产品加工专业村,“玉蕾牌”潮汕橄榄菜和白糖贡菜通过产品原产地认证,在粤东地区唯一获此殊荣。全镇年“三鸟”饲养量110多万只,五香溪村是远近有名的“百禽之乡”,共有饲养专业户68户,家禽年饲养量超过35万只,总收入在1600万元以上。

第三产业

市场流通活跃,初步形成了蓬中综合市场、李厝配菜市场和迎宾路商业街、文祠路购物街“二市二街”的商贸格局。餐饮服务和仓储货运等第三产业日益壮大。文化底蕴深厚,境内有蓬沙书院、王天性纪念馆、长寿庵等文物古迹。

社会环境

汕头市国际机场坐落境内,324线国道贯境而过,汕汾高速公路和汕梅高速公路都在境内设有出入口;全镇实现村村通水泥路,主干道均架设路灯;拥有镇性自来水厂2座,供水量4.8万吨,完全满足生产、生活用水;全镇每年工业用电量达6000万千瓦时;城市建设初具规模,城市化率57.7%,绿化覆盖率29.04%,城镇建成区面积4.13平方公里,被省政府定为中心镇。建设中的蓬南、盛发、蓬盛、迎宾4个工业区面积达到5000亩。

全镇有中学3所、小学16所、幼儿园29所、卫生院1所、省级文化活动中心1个、中心敬老院1所,正大体育馆坐落在外砂境内。群众性的文体活动比较活跃,有“灯谜之乡”美称。

社会荣誉

全国“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先进单位

广东省中心镇

广东省潮式毛衫专业镇技术创新试点单位

广东省计划生育工作先进镇

潮汕风味菜生产基地

汕头市食品加工专业镇

蓬中村:广东省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五个好党支部

大衙村:广东省“生态示范村”、广东省旧村改造试点

广东省著名商标:蓬盛、玉蕾、发运、乐田

地方名人

蔡金辉

1934年生于泰国,祖籍广东省澄海市外砂镇(属广东省汕头市龙湖区)下蔡村,全泰国最大的、而且在国际塑胶界享有名望的塑胶粒经销商,蔡金辉是烈成贸易有限公司董事长。蔡金辉从放牛娃做起,当过学徒、铺前店员、廊主(经理)、小贩,二十四岁做老板后,在商场上打拼了几十年。

谢易初

谢易初(1896—1983年)原名谢进强,外砂镇蓬中村人,爱国华侨、实业家。

27岁赴泰打工,后集资创办正大公司,经营菜籽、饲料,几经艰苦创业,发展成为正大国际投资有限公司。

1950年偕夫人回国,先后担任国营澄海农场技术员、副场长、国营白沙农场副场长、县人委委员、县侨联主席、省政府委员、全国侨联委员等职。在农场任职期间,将全部工资赠给澄海农场兴办福利事业。

他大搞农业科研,除引进优良蔬菜品种外,还与干部职工一起探索试验,先后培育、选育出“澄南”水稻、白沙早白玉米、白沙早花椰菜11号、白沙杂交早萝卜、白沙中花椰菜、白沙早椰菜、鸡心早大菜等一大批优良品种,其中部分良种还远销东南亚各国。

1965年重回泰国。晚年,谢易初热心支持家乡文化福利事业,先后出资参加捐建澄海县华侨医院、澄海华侨中学等。为纪念谢易初热爱祖国、热爱科学的精神,澄海县华侨中学把他临终时嘱咐子女所赠建的科学馆命名为“易初科学馆”。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3/29 12:5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