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诉衷情·莺语 |
释义 | 《诉衷情·莺语》系晚唐著名诗人温庭筠的作品。这首是写思妇对征夫的怀念,被收录在“花间集”中,是温庭筠的著名作品之一。 作品名称:诉衷情·莺语 创作年代:晚唐 作品出处:花间集 文学体裁:宋词 作者:温庭筠 作品原文诉衷情 莺语,花舞,春昼午⑴。雨霏微⑵。金带枕⑶,宫锦⑷,凤凰帷⑸。柳弱蝶交飞。依依,辽阳音信稀⑹,梦中归⑺。 作品注释⑴莺语三句——意思是,莺啼叫,花飞舞,正是春天中午时。 ⑵霏微(fēiwēi菲围)——细雨弥漫的样子。 ⑶金带枕——以金带妆饰的枕头。曹植《洛神赋》李善注:“帝示植甄后玉缕金带枕,植见之不觉泣。” ⑷宫锦——皇宫中所用锦绸之类,这里指床上用的被垫均用宫锦所制,言其富丽。 ⑸凤凰帷——绣有凤凰的帷帐。 ⑹辽阳——今辽宁省辽河以东,当时是边防要地,征戍之人所居。崔道融《春闺诗》:“辽阳在何处?莫望寄征袍。”沈佺期《古意》诗:“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 ⑺梦中归——梦中见到征夫归来。 作品评析开头两句平列四种景物,显示春昼、鸳啼、花飞、雨洒的环境,接着用“金带枕、宫锦、凤凰帷”三种饰物突出女主人公室内华美的陈设,上片景物和饰物之间没有承接的关系,又没有感情的融注,使人只觉得是丽辞的堆积,后四句却比较好。以蝴蝶依依双飞,兴起自己的孤独,触发对征夫的怀念。”辽阳”.点明所忆的是征夫,“音信稀”是现实,“梦中归”是无可奈何的想象。 作者简介温庭筠 (812?~866?)唐代诗人、词人。本名岐,字飞卿,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东南)人。温彦博裔孙。富有天才,文思敏捷,每入试,押官韵,八叉手而成八韵,所以也有“温八叉”之称。然恃才不羁,生活放浪,又好讥刺权贵,多犯忌讳,因薄其有才无行得罪宰相令狐绹,取憎于时,故屡举进士不第,长被贬抑,终生不得志。公元859年(大中十三年),出为隋县尉。徐商镇襄阳,召为巡官,常与段成式、韦蟾等唱和。后来,归江东,任方城尉。公元866年(咸通七年),徐商知政事,用为国子助教,主持秋试,悯擢寒士。竟流落而终。工诗,与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温庭筠精通音律。其诗辞藻华丽,秾艳精致,内容多写闺情,仅少数作品对时政有所反映。其词艺术成就在晚唐诸词人之上,为“花间派”首要词人,对词的发展影响较大。然题材狭窄,多写妇女离愁别恨之作,简洁含蓄、情深意远,但伤之于柔弱秾艳。在词史上,温庭筠与韦庄齐名,并称“温韦”。存词七十余首。后人辑有《温飞卿集》及《金奁集》。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