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四姓平等 |
释义 | 佛学四姓 (梵catva^ro varn!a^h!,巴catta^ro van!n!a^,藏rigscan-bshi) 印度社会的四种阶级。即婆罗门、刹帝利、吠奢、首陀罗。又称四种姓、四姓种或四品人。 四姓详解(1)婆罗门(bra^hman!a)︰意即职司祈祷之人。译作净行或承习,又称梵志、梵种、梵志种、婆罗门种,指婆罗门教的僧侣及学者阶级,居四姓的最上位,职司学习吠陀而教授之。又掌管祈祷,为神人交通的媒介。此婆罗门族在古代印度势力非常强大,虽王族亦未能及之,甚至被奉作活神。 (2)刹帝利(ks!atriya)︰又作刹利丽、刹利,译作田主。又称刹利种,别称王种(rajanya)。指国王及武士阶级,位于四姓的第二位。然佛典多以其为第一位,掌管政治及军事。此语源自有支配之义的ksi。 (3)吠奢(vais/ya)︰又作毗舍、毗奢、吠舍、鞞舍,译作居士、田家、商贾或随类。又名工师种、居士种。即指所谓平民阶级,位于四姓的第三位,乃从事农牧工商等生产事业者。此语源自有人民之义的vis。 (4)首陀罗(s/u^dra)︰又作输陀罗、戌陀罗、戌达罗、旃陀罗或首陀,译作农、农人。又称恶种、杀生种、田农种、田家种。乃最卑贱的奴隶阶级,以奉侍前三姓为职责。又,依《摩奴法典》所述,可知四姓的界限。 四姓平等的故事佛陀住在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时,有婆罗门集合在拘萨罗,共同谈论着:婆罗门的种姓最殊胜,其余种姓都不及婆罗门;婆罗门种姓最洁白,其余种姓都是污黑;婆罗门能得清净,非婆罗门不能得到清净;婆罗门是梵天之子,从梵天的口中出生,无比尊贵。但是,自从佛陀出世以来,说四种姓都是清净平等,真是岂有此理! 婆罗门又继续议论:那一个有力大人能到瞿昙那里诘难他?后来由大众共同推举种姓清净,博闻总持,精通四吠陀的阿摄和逻延多那婆罗门带领大家去向佛陀问难。 于是阿摄和逻延多那婆罗门带着众婆罗门一起来到只园精舍拜访佛陀。他说:“瞿昙!我有问题想请教您,可以吗?” 佛陀慈和地说:“婆罗门!随你所问。” 阿摄和逻延多那就把众婆罗门谈论的原委详细说给佛陀听,佛陀听了之后,说道:“婆罗门!你认为只有婆罗门能够行慈心,无结无怨,无恚无诤,而刹帝利、居士、工匠都做不到吗?” 婆罗门回答:“不是的!婆罗门能行慈心,刹帝利、居士、工匠也能啊!” 佛陀又再问:“如果有百种人从远处而来,这百种人中有婆罗门、刹帝利、居士、工匠等,有一人送给这百种人每人一分澡豆,各持澡豆到水边洗浴,请问你:只有婆罗门能够将垢秽去除,其他人就不能去除垢秽吗?” “不是的!佛陀!不管是那一种人,如果带着澡豆到水边沐浴,必定能够去除身上的污垢,洁净无比。” 佛陀再问:“如果有百种人,当中有婆罗门、刹帝利、居士、工匠等,各各用栴檀木作火母生火,请问你:只有婆罗门能生火,而刹帝利、居士、工匠等就不能生火吗?” “不是的!” 经过佛陀耐心的一再启发,婆罗门失去了辩才,只有俯首,默默无语。佛陀又继续问婆罗门:“如果有四个人,其中二人有好学问,二人没有学问,有一婆罗门要行布施供养,那婆罗门会为谁施设上座,供养上等饮食?” 婆罗门答道:“当然是为有好学问的二人施设上座,供养上等饮食。” “如果婆罗门要行斋供养,共有四人应供,其中二人有好学问,却不精进,喜行恶法;另外二人没有学问,却喜好精进,喜行妙法。婆罗门应当为谁先设上座,供养上等饮食呢?” “其中二人虽无学问,却好精进,行持妙法,婆罗门必定会为他们设上座,供养上等饮食。” 佛陀说:“婆罗门!你首先称叹学问,而后又称叹持戒。所以我说四种姓都是清净,都是平等。” 婆罗门听后,不禁从座而起,礼拜佛陀,就在此时,同来的婆罗门大声说道:“佛陀真是太奇妙了!有大威德,有大福佑,自说四种姓清净,也能令阿摄和逻延多那说四种姓都是清净。” 佛陀又为他们说种种法,令他们欢喜而去。 佛陀提倡平等,认为一个人的尊卑不是天生的,而是人成的,本身的行为才能决定是在清凉世界享受安乐,还是在娑婆污泥中受苦。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