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生物系统的随机动力学 |
释义 | 《生物系统的随机动力学》从动力学的角度简要地阐述近年来发展迅速的系统生物学,聚焦于生物网络的随机动力学,包括它们的设计和构造、数学建模、数值模拟和理论分析。以若干典型生物模块为基础,以阐明和理解细胞内部过程为目的,以描述生化分子运动的主方程为工具,从单细胞到多细胞,从确定性方程到随机方程,系统而全面地介绍了生物系统在分子水平上的随机动力学。本书可供大学和科研院所的数学、物理、生物力学、生物物理学、生物化学等方向的大学生、研究生、教师及有关的科研人员参考。 书名:生物系统的随机动力学 作者:周天寿 ISBN:9787030250551 类别:生物科学 页数:325页 定价:¥66.00元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9-08-01 装帧:平装 开本:1/16 目录(第1章 生物网络的基础知识 第2章 主方程及线性噪声逼近 第3章 随机模拟方法 第4章 基因切换系统的随机动力学 第5章 基因振子的分类及生物节律 第6章 基因振子的同步与聚类 第7章 噪声信号的传播 第8章 其他典型动力模型分析) 目录《非线性动力学丛书》序 前言 第1章 生物网络的基础知识1.1 基本概念 1.1.1 基因与基因表达 1.1.2 蛋白质 1.1.3 细胞 1.1.4 简单基因调控网的调控机制 1.2 转录调控网络简介 1.3 顺式输入函数:MM方程和Hill方程 1.3.1 一个压制子与一个启动子的结合 1.3.2 一个压制蛋白和一个诱导子的结合:MM方程 1.3.3 诱导子的结合和Hill方程的协作性 1.3.4 Monod模型、Changeux模型和Wymann模型 1.3.5 由一个压制子调控的基因的输入函数 1.3.6 一个激活子对它的DNA位点的结合 1.3.7 Michadis.:Menten酶动力学 1.3.8 多维输入函数 1.4 转录调控网络的典型模块 1.4.1 自调控网络模块 1.4.2 前馈环网络模块 1.5 基因表达水平上的细胞多样性 参考文献 第2章 主方程及线性噪声逼近2.1 主方程 2.1.1 主方程的导出 2.1.2 生化反应的动力学方程 2.2 F-P方程与LallgeVill方程 2.2.1 F-P方程 2.2.2 F-P方程与Langevin方程之间的关系 2.3 线性噪声逼近 2.3.1 静态线性噪声逼近 2.3.2 动态线性噪声逼近 2.4 有效稳定性逼近 2.4.1 一般结果 2.4.2 算法 2.4.3 应用实例 2.5 基因调控中的波动关系 2.5.1 一般理论 2.5.2 两个例子 参考文献 第3章 随机模拟方法3.1 Gillespie算法 3.1.1 问题的描述 3.1.2 数学格式 3.1.3 算法步骤 3.2 化学LangeVin方程 3.2.1 化学主方程 3.2.2 化学Langevin方程及其算法 3.3 τ跳跃算法 3.3.1 基本算法 3.3.2 中点τ跳跃方法 3.3.3 改进的τ跳跃算法 3.3.4 一般格式 3.4 快反应的拟平衡近似法 3.4.1 快慢反应的分离 3.4.2 应用实例 3.5 精确的混杂随机模拟法 3.5.1 快反应的Langevin方程 3.5.2 算法步骤 3.6 延迟情形的Gillespie算法 参考文献 第4章 基因切换系统的随机动力学4.1 单基因双稳系统 4.1.1 模型及其动力学分析 4.1.2 加性噪声的效果 4.1.3 乘性噪声的效果 4.2 双基因双稳系统 4.2.1 协作结合的基因开关:toggle switch 4.2.2 非协作结合的基因开关 4.3 连贯切换 4.3.1 随机模型 4.3.2 内部噪声的效果 4.3.3 外部噪声的效果 4.3.4 输入弱信号的扩大 4.4 噪声诱导的同步切换 4.4.1 基因调控网与数学模型 4.4.2 细胞内噪声的效果 4.4.3 细胞外噪声的效果 4.4.4 内外噪声相互作用的效果 4.4.5 耦合强度的效果 4.5 公共噪声的效果 4.5.1 基因调控网与数学模型 4.5.2 同质情形 4.5.3 异质情形 参考文献 第5章 基因振子的分类及生物节律5.1 从切换到振动 5.1.1 单基因自调控模型 5.1.2 振动的产生 5.2 光滑振子 5.2.1 压制振动子:repressilator 5.2.2 简化的压制振动子 5.3 松弛振子 5.4 随机振子 5.5 果蝇和脉孢菌中的节律振子 5.6 分组的果蝇节律钟中神经传递元调庭的节律行为 5.6.1 模型 5.6.2 结果 参考文献 第6章 基因振子的同步与聚类6.1 模拟生物钟 6.1.1 模型 6.1.2 数值结果 6.2 快速阈值调幅机制 6.2.1 模型 6.2.2 数值结果和理论分析 6.3 光滑振子的同步、聚类 6.3.1 吸引耦合的效果 6.3.2 抑制耦合的效果 6.3.3 公共噪声的效果 6.4 松弛振子的同步、聚类 6.4.1 吸引耦合的效果 6.4.2 抑制耦合的效果 6.4.3 公共噪声的效果 6.5 随机振子的同步、聚类 6.5.1 吸引耦合情形 6.5.2 抑制耦合情形 6.6 顺式调控构件驱动多细胞图案 6.6.1 设计和模型 6.6.2 结果与分析 6.7 暂态重设机制 6.7.1 机制的刻画 6.7.2 数值模拟 6.8 生物节律的人工控制 6.8.1 细胞间没有细胞通信情形的控制 6.8.2 细胞间有细胞通信情形的控制 参考文献 第7章 噪声信号的传播7.1 信号传送过程中的功率谱和噪声 7.1.1 单信号情形 7.1.2 耦合信号情形 7.1.3 一般情形 7.2 典型生化模块中的噪声传播 7.2.1 三种典型生化反应模块 7.2.2 推拉网络模块 7.2.3 MAPK级联和模块性 7.3 代谢网络中的噪声传播 7.3.1 单节点情形 7.3.2 线性通路 7.3.3 相互作用的通路 7.4 基因调控过程中的噪声传播 7.5 关于噪声传播的进一步讨论 7.5.1 格式化模块 7.5.2 信号转导网中波动的关联性 7.5.3 代谢网中波动的独立性 7.5.4 超敏感效果的分析 7.5.5 反馈噪声压制的物理限制 参考文献 第8章 其他典型动力模型分析8.1 模拟趋化现象的一般模型 8.1.1 理论分析 8.1.2 相的特征 8.2 延迟诱导的振动 8.2.1 情形1:延迟退化的蛋白质 8.2.2 情形2:具有延迟产物的负反馈 8.2.3 情形3:具有聚合物的负反馈 8.3 公共噪声诱导的同步与聚类 8.3.1 理论分析 8.3.2 聚类的控制 8.3.3 数值例子 8.4 组合调控的模式 8.4.1 数学模型 8.4.2 理论分析 8.4.3 数值结果 参考文献 前言生命科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及其活动规律的科学,广义的生命科学还包括生物技术、生物与环境以及生物学与其他学科交叉的领域。生命科学所研究的范围极其广泛而复杂,因此,生物学在其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许多分支学科。生命科学是21世纪最重要的研究领域之一,从研究生物的结构和功能、系统和演化,再深入到研究生命的现象和本质,体现了多学科的交叉和综合,涉及生物、工程、农林、医学、环境、海洋、物理、化学、数学等许多领域。生命科学体现了各学科的同一性,都是以基因理论为指导,应用分子生物技术,以序列语言来描述生命的本质,以蛋白质行为来解释生命的过程,以细胞活动来演绎生命现象。 生物实验海量数据的积聚为系统地研究生物系统的运动规律奠定了基础,由此也诞生了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系统生物学(systems biology)。这个学科已越来越受到包括生物、物理、化学、数学等领域工作者的高度重视。系统生物学不同于生物信息学,它是研究生物系统中所有组成成分(基因、mRNA、蛋白质、小分子等)的构成,以及在特定条件下这些组分间相互关系的学科。系统生物学也不同于以往的实验生物学(仅关心个别的基因和蛋白质),它要研究所有的基因、蛋白质和组分间的所有相互关系。系统生物学的研究目标是对某一生物系统建立一个理想的模型,使其理论预测能够反映出生物系统的真实性。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