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欧阳哲生 |
释义 | 欧阳哲生, 男,1962年生,湖南长沙市人,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著名史学专家,是我国培养的第一位历史学博士后。 学习经历1993年6月——1995年5月,在北京大学历史学博士后流动站工作。 1989年9月——1992年7月,在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所、湖南师范大学历史系中国近代史专业在职攻读历史学博士学位,获历史学博士学位。 1984年9月——1987年7月,在湖南师范大学历史系中国近代史专业学习,获历史学硕士学位。 1978年9月——1982年7月,在湖南师范学院历史系学习,获历史学学士学位。 任职简历1999年7月——2004年在北京大学历史学系中国现代史教研室工作,任教授。 1995年5月——1999年7月,在北京大学历史系中国现代史教研室工作,任副教授。 1992年7月——1993年5月,在湖南师范大学文史研究所工作,任副教授。 1987年8月——1992年6月,在湖南师范大学文史研究所工作,任讲师。 任职情况北京大学孙中山国际研究中心研究员。 北京大学二十世纪中国文化研究中心教授。 湖南岳麓书社“海外名家名作丛书”主编。 江西百花洲文艺出版社“人文中国书系”主编。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新生代学人丛书”编委。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京华往事丛书”主编。 承担项目主持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05年北京文化发展报告》 主编《丁文江文集》,湖南省“十一.五”重点出版项目。 “傅斯年文献整理及其研究”获北京大学二十世纪中国文化研究中心985项目资助。 主要论著著作《严复评传》(收入国学大师丛书),20万字,南昌:百花洲文艺出版社,1994年8月初版,1997年3月二版。 《科学与政治——丁文江研究》,28万字,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12月出版。 《欧阳哲生讲胡适》,15万字,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1月出版。 《新文化的传统——五四人物与思想研究》,40万字,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4年5月出版。2005年4月二版。 《新文化的源流与趋向》,22、5万字,长沙:湖南出版社,1994年4月出版。 《自由义之累——胡适思想的现代阐释》,29、6万字,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12月初版。38万字,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2003年7月、2007年8月修订版。 编著《大家国学丛书?傅斯年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8年12月出版。 《丁文江文集》七卷,460余万字(内含前言、年谱、研究资料目录,约28万字),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8年7月出版。 《丁文江先生学行录》,约45万字,北京:中华书局,2008年1月出版 《胡适经典论丛?哲学卷》,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6年9月出版。 《天演论》(收入陈平原主编《二十世纪中国人的精神生活丛书》),贵阳:贵州教育出版社,2005年8月出版。 《胡适选集》(收入陈来主编《北大哲学门经典文萃》),70万字,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5年5月出版。 《胡适全集》(与耿云志合作)第23——26卷,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3年9月出版。 《傅斯年全集》(7册),300万字,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3年9月出版。 《五四运动与二十世纪的中国——北京大学纪念五四运动8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与郝斌主编),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5月出版。 《中国的文艺复兴》(译著),36万字,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1年2月初版,2002年8月二版。 《解析胡适》,41万字,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9月出版。 《追忆胡适》,42万字,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9月出版。 《读书与治学》(胡适著),北京:三联书店,1999年11月出版。 《容忍比自由更重要——胡适与他的论敌》(上、下册),75万字,北京:时事出版社,1999年1月出版。 《胡适文集》(12册),650万字,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11月出版。 《胡适文化学术随笔》,收入王岳川主编:《二十世纪中国文化学术随笔丛书》,16万字,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96年10月出版。 《蔡元培卷》,收入刘梦溪主编:《中国现代学术经典丛书》,35万字,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6年12月版。 《严复卷》,收入刘梦溪主编:《中国现代学术经典丛书》,45万字,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6年12月出版。 《胡适书信集》(3册,与耿云志合作),约146万字,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9月出版。 论文柏林的汉学圈,载2008年11月《历史学家茶座》第11辑 丁文江的友情天地(上、下),载2008年11月18、20日《南方都市报》 傅斯年的“国学”观——要科学的东方学之正统在中国,载2008年11月17日《光明日报.国学版》 丁文江政治思想述论,载2008年11月15日,《安徽史学》第6期 丁文江的“苏俄”经验及其思想调整,载2008年10月《福建论坛》第5期 京华往事丛书总序,收入《汉学研究》第11辑,北京:学苑出版社,208年9月出版 胡适的人际世界,载2008年9月23日《南方都市报》 〈丁文江文集〉前言,载2008年9月《书屋》第9期。2008年11月20日《新华文摘》第22期转载 西方视野里的北京形象,载2008年6月《读书》第6期 丁文江:一个未尽其军事才能的学者,载2008年5月《百年潮》第5期 丁文江的一生及其评价,载2008年3月至9月台北《传记文学》 〈丁文江先生学行录〉前言,载2008年1月《书屋》第1期 丁文江与中央研究院,收入《现代中国》第10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1月出版 重新发现胡适——胡适档案文献的发掘、整理与利用,载2007年《历史档案》第2期 作为一门学科的中国思想史研究,载《现代中国》第8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1月出版 年11月20日出版 《中国学方法论与及其文化视角》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日本:爱知大学国际中国学部,2006 近代中国学人对哲学的理解,载2006年《中国哲学史》第4期 北京文化的国际化与城市竞争力的提升,收入《2005年北京文化发展报告》,北京:同心出版社,2006年6月出版 胡适理解的哲学,收入《现代中国》第7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7月出版 中外文化交流史上的北京,收入《北京文化发展报告2006年》,北京:,同心出版社,2006年5月出版 胡适对中国现代哲学的贡献,原载2006年《学术界》第1期 中国近代思想史上的〈天演论〉,原载2006年《广东社会科学》第1期 傅斯年——一位最具北大精神气质的学者,收入《北大的学子们》一书,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年1月出版 《傅斯年全集》序言,2005年11月20日《新华文摘》第22期转载 一部嘉惠学林的精品——岳麓书社出版〈魏源全集〉感言,载2005年9月9日《湘声报》 胡适博士学位之迷,收入李喜所主编《留学生与中外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5年8月出版 对北京文化发展的动态考察,载2005年7月18日《北京日报》 当代学术史研究刍议,原载2005年7月《云梦学刊》第4期 傅斯年学术思想与史语所的初期研究工作,原载2005年5月《文史哲》第3期,2005年8月中国人大报刊资料《历史学》转载 胡适与哥伦比亚大学(上、下),载2004年12月、2005年1月台北《传记文学》第85卷第6期、第86卷第1期 全球化时代的中国人文学术,原载2004年9月《中州学刊》第5期 中国哲学史研究范式回顾,载《新哲学》第二辑,郑州:大象出版社,2004年7月出版 我与胡适研究,原载《文汇读书周报》2004年1月16日 傅斯年一生的志业及其理想(上、下),原载台北《传记文学》2004年1月、2月第84卷,第1期、第2期 胡适与中美文化交流,原载《现代中国》第三辑,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3年5月出版 胡适在现代中国,收入《中国大学学术讲演录》2003卷A辑,桂林:广西师大出版社,2003年3月出版 被解释的传统——五四话语在现代中国,原载《现代中国》第一辑,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10月出版。收入何国忠编《社会变迁与文化诠释》,吉隆坡:华社研究中心,2002年1月出版 傅斯年政治思想片论,原载《北大史学》第8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12月出版。收入《自由主义与中国近代传统——“中国近现代思想的演变”研讨会论文集》上册,香港: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2002年出版。收入《中外学者纵论20世纪的中国》,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3年5月出版 《中国的文艺复兴》前言,收入《中国的文艺复兴》,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1年2月出版 《解析胡适》序,收入《解析胡适》,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9月出版。此文又以《胡适研究现状》为题发表,载《群言》2000年第11期 《追忆胡适》序,收入《追忆胡适》,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9月出版。又载《群言》2000年第5期 五四运动与二十世纪的中国——北京大学纪念五四运动8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与金安平合写),原载《中国社会科学》1999年第4期。又载台湾中研院近史所《近代中国研究通讯》第28期,1999年9月出版。中国人大报刊复印资料《中国现代史》1999年第11期复印 我的回顾与祝愿,收入张翼星主编《育才之路新足迹:北京大学首届文科综合试验班》一书,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9年6月出版 在传统与现代性之间——以五四新文化运动与儒学关系为中心,收入《五四新论》,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99年5月出版。载韩国《中国学报》第38 辑,汉城:中国学会,1999年6月出版。载《中国文化研究》2001年第2期(夏之卷)。收入《五四运动与二十世纪的中国——北京大学纪念五四运动8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5月出版 追寻现代中国的学术传统,原载香港中文大学《二十一世纪》1999年第3期 蔡元培与中国现代教育体制的建立,收入《蔡元培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8月出版。收入北京大学《高等教育论坛》2000年第1期 戊戌变法的现代意义笔谈,原载日本爱知大学现代中国学会编《中国21》1999年第3期 民主在中国的历史命运,原载《百年潮》1999年第5期 书评与学术批评的规范,原载《近代史研究》1999年第1期 胡适的文化世界,原载《北京大学学报》1999年第1期。载台北《传记文学》1998年12月第73卷第6期。收入《中华文化与二十一世纪》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3月出版 胡适之先生与中研院史语所,收入《新学术之路——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七十周年纪念文集》上册,台北:中研究院史语所,1998年10月出版。载《中国文化研究》1999年第4期(冬之卷) 邓广铭先生与他的精神世界,原载《书屋》1998年第6期。《新华文摘》1999年第3期转载。又载台北《传记文学》1998年4月第72卷第4期。收入《仰止集——纪念邓广铭先生》一书,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9年3月出版 人文学术的建构,原载《中华读书报》1998年3月18日 胡适对五四运动的历史诠释,原载《中国文化研究》1997年第4期(冬之卷)。中国人大报刊复印资料《中国现代史》1998年第2期复印。收入《胡适研究丛刊》第2辑,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96年12月出版。收入《莺花无际楚江头——章开沅先生七十华诞学术纪念文集》,武汉:武汉出版社,1996年 11月出版 胡适与北京大学,原载《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第3期。中国人大报刊资料《中国现代史》1997年第7期转载。载台北《传记文学》 1997年5月第70卷第5期。收入萧超然主编:《巍巍上痒、百年星辰——名人与北大》,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4月出版 胡适与道家,原载《中国哲学史》1997年第4期。收入《胡适研究丛刊》第3辑,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98年8月出版。收入陈鼓应主编:《道家文化研究》第20辑(当代专辑),北京:三联书店,2003年9月出版 中国近代思想、文化史研究述评,收入《1996年中国历史学年鉴》,北京:三联书店,1997年6月出版 胡适在不同阶段对“五四”的评价,原载香港中文大学《二十一世纪》1996年4月号 傅斯年与北京大学,原载《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第5期。又载台北《传记文学》1996年8月第69卷第8期。收入萧超然主编:《巍巍上痒、百年星辰——名人与北大》一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4月出版 胡适与陈独秀思想之比较研究(上、下),原载《中国文化研究》1995年第4期(冬之卷),《中国文化研究》1996年第1期(春之卷)。中国人大报刊复印资料《中国现代史》1996年第5期全文转载 “五四”新文化运动对传统下层文化的倡导,收入《成长中的新一代史学——-首届全国青年史学工作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年2月出版 严复对卢梭思想之批判述评,原载《求索》1995年第6期。中国人大报刊复印资料《中国哲学与哲学史》1996年第1期转载 严复与康有为学术思想之歧异述评,原载《中州学刊》1995年第4期 试论中国新文化运动的传统起源(第一届全国青年优秀社会科学成果奖(历史类)获奖情况介绍),载《光明日报》1995年5月15日。收入《为新世纪剪彩——第一届全国青年优秀社科奖获奖论文辑要》,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年2月出版 胡适对儒学的双重反省,原载《传统文化与现代化》1995年第1期。又收入《胡适研究丛刊》第1辑,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5月出版 自由主义之累—-胡适思想之现代意义阐释,原载《东方》1995年第1期。中国人大报刊复印资料《中国现代史》1995年第3期转载 胡适“整理国故”主张及其成就平议,原载《原学》第2辑,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4年12月出版 胡适思想研讨会综述,原载《中国文化》第十期,1994年8月 近代新文化主体思想的形成与发展述评,原载《安徽史学》1994年第4期。中国人大报刊复印资料《中国现代史》1995年第1期转载 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的历史选择,原载《社会科学战线》1994年第3期。《新华文摘》1994年第8期转载 “五四”运动的历史反省,原载《中州学刊》1994年第3期。《新华文摘》1994年第8期介绍论点,中国人大报刊复印资料《中国现代史》1994年第8期转载 我们时代所需要的文化变革,收入《中国改革建议大奖赛集粹》中册,北京:改革出版社,1994年6月出版 重评胡适<;中国哲学史大纲>;的历史地位,原载《湖南师大社会科学学报》1994年第1期 胡适与陈独秀思想之比较,收入《胡适与中国现代文化的转型》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香港: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1994年2月出版 胡适倡导的“文学革命”与文化转型,原载《湖南师大社会科学学报》1993年第6期 “胡适研究的回顾与展望”座谈会纪要,原载台湾中研院近史所《近代中国研究通讯》第15期,1993年3月出版 世纪末看中国文化,原载《现代与传统》1993年第1辑 关于二十世纪中国文化倾向的反思,原载《社会科学战线》1993年第3期。1993年9月《新华文摘》第9期转载,中国人大报刊复印资料《文化研究》 1993年第5期转载,台湾《台海两岸》1994年秋季号转载。收入《世纪之交的中国文化》论文集,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4年12月出版。光明日报社《文摘报》1993年9月5日介绍论点 “知识分子”释义,原载《求索》1993年第1期。光明日报《文摘报》1993年3月7日、《新华文摘》1993年第5期介绍论点。收入《跨世纪者的思考》论文集,长沙:湖南科技出版社,1993年10月出版 故纸堆里的火焰——胡适的国学研究及其成就,收入《麓山文史论丛》(《中国文学研究》增刊),1992年11月出版 论“五四”时期陈、胡合作的思想基础,原载《安徽史学》1992年第4期。中国人大报刊复印资料《中国现代史》1993年第3期转载 胡适学术研讨会综述(《Survey of the First Symposium on HuShi》),原载《中国社会科学》1992年第2期,《中国社会科学》(英文版)1992年第3期,Sept、1992。又载台湾中研院近代史所《近代中国研究通讯》第13期,1992年3月出版 试论中国新文化运动的传统起源,原载《社会科学战线》1992年第2期。《新华文摘》1992年第8期转载、中国人大报刊复印资料《中国现代史》1992年第7期转载。收入《中国文化的现代转型》论文集,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6年3月出版 “五四”新文化人与清代学术思潮,原载《开放时代》1992年第1期 蔡元培研究述评,原载《文史知识》1992年第1期。又收入《辛亥革命研究备要》,长沙:湖南出版社,1991年10月出版 胡适与中国传统文化,原载《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91年第4期。收入《现代中国学术史上的胡适》论文集,北京:三联书店,1993年5月出版 中国近代文化流派之比较,原载《中州学刊》1991年第6期。《新华文摘》1991年第12期转载,中国人大报刊复印资料《文化研究》1992年第1期转载 辛亥革命在湖南研究述评,原载《湖南社会科学》1991年第5期 "五四"新文化人对传统下层文化的倡导,原载《湖南师大社会科学学报》1991年第5期。 章太炎研究述评,原载《求索》1991年第3期。《新华文摘》1991年第10期转载。又收入《辛亥革命研究备要》一书,长沙:湖南出版社,1991年10月出版 从世界文化的角度看中国近代新文化的产生,原载《湖南师大社会科学学报》1990年1期。《人民日报》(海外版)1990年5月18日转摘 中国现代文化保守主义思潮述评,原载《求索》1990年第1期。《理论与现代化》1990年第12期介绍论点 从文化困境中走出来---“二十世纪中国文化批判”导论,原载《湖南师大社会科学学报》1989年第1期。《新华文摘》1989年第3期转载。《高校文科学报文摘》1989年第3期、《湖南社会科学年鉴1987---1989年》介绍论点 从<;竞业旬报>;看早期胡适的革命思想,原载《湖南教育学院学报》1988年第4期。中国人大报刊复印资料《中国现代史》1988年第2期转载,《1990年中国历史学年鉴》介绍论点 青年胡适西学汲引述论,原载《湖南师大社会科学学报》1988年历史学专刊 胡适留美时期政治思想新探,原载《湖南师大社会科学学报》1988年第5期。《新华文摘》1988年第1期转摘 重评胡适,原载《湖南师大社会科学学报》1988年第2期。《新华文摘》1988年第5期转载。《报刊文摘》1988年4月12日、《高校文科学报文摘》1988年第4期、《编辑参考》1988年第4期、《文艺报》1988年11月6日、《文史知识》1990年第12期、台湾《国文天地》第8卷第7期、《湖南社会科学年鉴1987---1989年》等刊转摘或介绍论点。又收入《麓山论史汇萃》一书,湖南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载中、日合办《明日》 1989年创刊号 社会巨涨落与中国近代史研究模式,原载《广州研究》1988年第1期。《新华文摘》1988年第5期介绍论点 中国近代文化史学术研讨会综述(与人合作),原载《求索》1988年第1期。中国人大报刊复印资料《中国近代史》1988年第5期转载 “五四”时期胡适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想平议,原载《求索》1987年第6期。中国人大报刊复印资料《中国现代史》1988年第4期转载。《史学情报》1988年第3期、《1988年历史学年鉴》介绍论点 中国近代化变革之反思,原载《广州研究》1987年第4期 近代著名学者、教育家杨昌济,原载《湖南高等教育》1986年第2期 论孙中山的民主观,原载《孙中山研究论丛》第四辑。1987年《中国历史学年鉴》介绍论点 左宗棠研究窥探(与人合作),原载《湖南师大社会科学学报》1986年第3期。又收入《左宗棠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湖南师大学报增刊》,1987年12月出版 中国近代社会变革的系统分析,原载《湖南师大社会科学学报》1986年第3期 建立新的史学研究体系刍议,原载《青年论坛》1986年第3期 获奖情况:1999年,“在传统与现代性之间——五四新文化运动与儒学关系辨析》获“卓达杯”纪念五四运动八十周年征文一等奖。 1998年3月,获第六届霍英东教育基金青年教师基金奖。 1997年10月,《蔡元培与中国现代教育体制的建立》获北京大学青年教师笹川良一奖。 1997年9月,《国学大师丛书·严复评传》获第三届国家图书奖提名奖(不分排名)。 1995年10月,《自由主义之累——胡适思想的现代阐释》一书获“岗松”北大青年教师优秀社科成果奖。 1994年12月,《试论中国新文化运动的传统起源》一文获首届全国青年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参加学术会议2008年10月12—13日,赴上海参加复旦大学第三届思想史学术论坛,提交并宣读论文《中国的文艺复兴——胡适以中国文化为题材的英文作品解析》。 2008年5月,参加中国蔡元培研究会在北京大学举行的“蔡元培与二十世纪中国”学术研讨会,提交并宣读论文《评蔡元培的中西文化观》(已收入会议论文集,将出版)。 2007年12月8日—9日,参加中国地质学会地质学史研究会等单位主办的“中国区域地质调查历史的回顾暨纪念丁文江先生诞辰120周年学术研讨会”,提交并宣读论文《丁文江与中国近代科技事业》。 2007年9月22日,参加北京大学历史系与日本广岛大学文学院合办的中国近现代史学术研讨会,提交并宣读论文《丁文江与中央研究院》。 2007年7月,参加中国现代文化学会主办“开放的文化观念+纪念新文化运动9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提交并宣读论文《丁文江与“科学与人生观”论战》(已收入会议论文集,将出版)。 2007年6月,参加北京师范大学中国近代文化研究中心主办的“近代中国与近代文化”学术研讨会,提交并宣读论文《丁文江:一个科学家的政治关怀》(已收入会议论文集,将出版)。 2006年12月18日,在柏林自由大学东亚所作“丁文江的文献整理与研究”讲座。 2006年5月24日,参加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炎黄文化研究会第三届理事会”成立大会,当选为理事。会后在昌平组织研讨会,宣读论文“向西方人讲中国文化——胡适英文笔下的中国文化”。 2006年4月18日—19日,参加北京大学主办“21世纪东亚:文化建设与文化交流”国际学讨论会,提交并宣读论文。 2005年12月3日—4日,赴天津参加南开大学与日本爱知大学合办的“现代中国学方法论与及其文化视角”国际学术研讨会,提交并宣读论文《近代中国学人对哲学的理解》。 2005年11月3日至9日,应马来西来雪州国中华文教师联谊会邀请,赴吉隆坡给当地华人教师作“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路程”的讲座。 2005年10月30日—31日,赴天津参加南开大学主办“严复与天津”国际学术研讨会,提交并宣读论文《中国近代思想史上的〈天演论〉》。 2005年10月24日—26日,赴广州参加南国书香节,发表“重新发现胡适——胡适档案文献的发掘、整理和利用”的讲演。 2004年9月9日至14日,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参加“纪念哥伦比亚大学建校250周年:哥大与中国”学术研讨会,提交并宣读论文《胡适与哥伦比亚大学》。 2004年8月25日至27日赴山东聊城大学参加“傅斯年与中国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提交并宣读论文《傅斯年学术思想与史语所初期研究工作》。 2004年1月28日至2月4日,应美国加州大学中国研究中心邀请,赴该校参加“历史思想与当代中国人文科学研究学术研讨会”,在会上宣读论文《作为一门学科的中国思想史研究》。 2003年11月,参加中国社科院近代史所主办的“保守与激进:近代中国思想史”学术研讨会”。 2002年8月,参加中国社科院近代史所主办的“中国近代思想史”学术研讨会。 2002年4月,赴美国华盛顿参加美国亚洲学会2002年会。 2002年1月3——6日,赴美国旧金山参加美国历史学会第116周年年会。 2001年6月,参加北京大学与北美二十世纪中国史研究会合办的“二十世纪中国史”学术研讨会。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