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兰州大学文学院 |
释义 | 学院简介?兰州大学文学院办学历史悠久。1928年创建兰州中山大学国文系,建国后成立中国语言文学系,2004年改为文学院。作为国内较早的中文学科之一,学院秉承了浓厚的人文学术传统,在80年几代人的艰苦努力下,形成了稳重求实、锐意进取的良好学风,为国家培养了大批英才,也为20世纪中文学科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在新的世纪,兰州大学文学院将依照兰州大学“做西部文章,创一流大学”的办学宗旨,继续加强学科建设,充实师资力量,完善教学设施,为把兰州大学建设综合性、研究型、国内外知名的高水平大学做出更大的贡献。 机构设置学院实行党委与行政班子集体领导。党委下设9个党支部、学生工作组、工会、团委、学生会和研究生会。行政下设6个研究所、1个教育中心、学院办公室、资料室、《秘书之友》和培训部。 学科建设学院以科研和教学为基础,将学科建设视为学院工作的支撑点和着力点。学院现有汉语言文学和戏剧影视文学两个本科专业,具有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硕士点,设有汉语言文字学、中国古典文献学、文艺学、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六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具有戏剧戏曲学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具有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点,具有中国现当代文学博士学位授权点。2002、2004、2006年,中国现当代文学二级学科均列为甘肃省省级重点建设学科。? 师资队伍文学院现有教职工62人,其中专职教师46人,教授8人,副教授15人,讲师20人,助教3人。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者24人,硕士学位者16人;博士生导师10人,硕士生导师20人。学院师资结构合理,发展趋势良好,在未来几年内,学院将建构一支学缘更广、学历更高、知识结构涵盖面宽、功底扎实的教学科研队伍,保证学院教学与科研的长足发展。 人才培养学院将人才培养的质量视为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围绕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不断优化课程结构、改进教学方式、丰富教学手段,确保学生在就业时的竞争力。学院自1977年恢复高校招生以来,已经先后累计为国家培养各类人才4000余名。目前,在校全日制学生共计950人,其中本科生607人,硕士研究生313人,博士研究生30人。在多年的发展中,学院为国家和社会输送了大批德才兼备的有用之才,他们之中很多人已经成为有关行业的领导者和业务骨干。 科学研究学院始终将科研工作放在突出位置,积极采取措施,鼓励广大教师从事科学研究,提高科研水平。近五年来,学院教师共计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许多论文刊登于《亚非语言文化研究》、《中国语言学报》(美国)、《中国语文》、《文学评论》、《文学遗产》、《文艺研究》、《民族研究》等高规格学术刊物,出版专著和译著40余部,由学院教师主编或参编的高校教材计15部。学院教师共主持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近60项,获得科研经费近200万元。 学术交流学院经常邀请国内外知名学者讲学,增进学术交流。著名学者如王力、魏建功、周祖谟、吴组缃、彭铎、桥本龙太郎、叶嘉滢等曾在文学院从事讲学和科研活动。近年来,有德国特里尔大学卜松山教授、德国波恩大学顾彬教授、美国加州大学王士元教授、北京大学袁行霈教授、南京大学卞孝萱教授、北京师范大学王宁教授、山东大学袁世硕教授、复旦大学黄霖教授、复旦大学朱立元教授、陕西师范大学霍松林教授、吉林大学刘中树教授、南开大学刘俐俐教授、四川大学冯宪光教授、湖南师大凌宇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党圣元教授、中国作协雷达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叶舒宪教授、新加坡国立大学石毓智教授、台湾佛光大学龚鹏程教授、台湾台东大学林文宝教授等多位学者光临学院开展短期讲学活动。 学院资料学院资料室藏书丰富。目前院资料室拥有中外图书近13万册,其中有多种大型丛书和类书,还有一批善本图书。近几年,通过学术交流,又从台湾无偿引进《??藻堂四库全书》500卷,《大藏经》及其《补编》137卷,此外还有世界佛学名著译丛上百卷。资料室每年订购中外报刊200种。有6个书库,为教师、博士和硕士生、留学生、本科生及其他科研人员服务。 学院刊物学院主办的《秘书之友》杂志发行全国,是连结兰州大学与各地党政机关的重要纽带,是展示兰大文学院的一个窗口,也是文学院学生教学实习基地。 研究所汉语言文学研究所汉语言文字学研究所成立于2004年,其前身为中文系语言教研室。汉语言文字学研究所学术传统悠久,学术积淀深厚,张舜徽、杨伯峻、黄伯荣、祝敏彻、赵浚、徐青等学者长期在本学科点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为学科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王力、周祖谟、彭铎、王士元等国内外著名语言学家曾在中文系从事讲学和科研活动,为本学科的建设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现任所长为敏春芳教授。 文艺学研究所文艺学研究所成立于2004年,其前身是中文系文学理论教研室。马列文论研究专家胡垲教授、西方文论研究专家刘让言、徐清晖、刘庆璋先生、中国古代文论研究专家陈志明、沈文浩先生,文学理论研究专家吴小美、刘俐俐等教授,先后在教研室从事教学与科研工作。胡垲的《马列文艺论著研究》、《马列文论导读》等在学术界有较大影响,其成果在20世纪80年代曾得到中央领导的肯定。刘让言、徐清晖、刘庆璋、陈志明、沈文浩、吴小美、刘俐俐等先生的研究成果曾在全国产生较大影响。著名美学家蒋孔阳、高尔泰等先生,文艺人类学家叶舒宪教授等多次来研究所举办讲座,与研究所师生进行友好交流。 戏曲影视文学研究所戏影所是一个“年轻”的研究所,但其学术传统悠久。上世纪五十年代末至六十年代初兰州大学曾设戏剧文学专业,院系调整后并入汉语言文学专业,但戏剧电影的教学科研从未中断,并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比如,宁希元教授的《元刊杂剧三十种新校》,《古剧选》,《中国古代十大古典悲剧集》和《中国古代十大古典喜剧集》(王季思主编,宁希元副主编)获学术界广泛赞誉;叶开沅教授与复旦大学赵景琛教授联合创刊《戏曲论丛》并任主编,他的《浙江婺剧考》(日本版)也引得学界关注;李大耀教授专注戏剧影视批评,十余次获全国影评奖,著有《电影电视戏剧评析》;赵建新教授的《陇东南影子戏初编》(台湾版)聚焦民间小戏,开拓了戏剧戏曲研究新领域。 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所兰州大学文学院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所于2004年建立,前身为中国现当代文学教研室,于1986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审批为硕士学位授权点,2000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审批为博士学位授权点,是“2002-2005年度甘肃高校省级重点学科”。该研究所师资力量雄厚,梯队结构合理,现有教授6人,副教授3人。 古代文学与古典文献研究所兰州大学文学院古代文学与古典文献研究所有着悠久且优良的学术传统。近百年来,国内著名学者张舜徽、冯国栋、舒连景、杨伯峻、刘让言、王秉钧、宁希元、魏民安、林家英、张崇琛、王勋成等长期在兰州大学文学院从事教学科研工作,在古代文学与古典文献的教学科研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他们的一系列著述如《麦积山石窟志》、《说文古文疏证》、《论语译注》、《孟子译注》、《屈原楚辞注》、《甘肃历代诗词选注》、《元刊杂剧三十种新校》、《诗词散论》、《古代文化探微》、《唐代铨选与文学》,在国内外学术界享有盛誉。在前辈学人教育和熏陶下,形成了本学科既科学求实谨严细密又勇于开拓创新的学术传统。近年来,伴随着学校萃英人才计划的实施,从兄弟院校吸收引进的优秀的博士生,挟新锐之气,带八面来风,为本学科的健康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注重从大文化的视野,对中国古代文学进行多角度、深层次、全方位的综合研究,逐步形成了以地域文化、家族文化、文艺思潮文学流派研究等特色文化研究为突破口的研究特色。 古代文学与古典文献研究所现有教授二人、副教授四人。在职教师中获得博士学位者五人。所长庆振轩教授。是一支年龄结构学历层次职称比例相对合理的教学科研队伍。 古代文学与古典文献研究所承担文学院本科和研究生教学中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国文学批评史和文献学等主干课程的教学任务,并先后开设有“楚辞研究”、“李白研究”、“苏轼研究”、“两宋党争与文学”、“唐宋词研究与欣赏”、“唐宋词欣赏”、“红楼梦研究”、“古代戏剧名作研究”等多门选修课。 |
随便看 |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