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活质体
释义

基本内容

活质体 1)J.Sachs(1895)对管藻类、粘菌类等多核体植物所提出的纯理论的概念。在生活着的多核体中,一个核及其及所作用细胞质范围,叫做活质体部。即这些植物无细胞结构而代之以多活质体。活质体在形态学和生理学上都是作为最小的单位。

(2)之后M.Hartmann拟借上述Sachs的活质体的概念来说明原生动物核的组成。Hartmann认为原生动物的核与真核动物的细胞核具有相同的简单活质体核(德,Monoenergidken)。其复合体即成为多活质体核(德,Polyenergidken)。后者在有孔虫和放线虫的核中以配子的形式进行多核分裂。

(3)昆虫卵分裂时,分裂核间卵表面的原生质移动,此时,核以被卵黄间隙的少量原生质所覆盖状态而移动。这样的分裂核连同其包围的原生质小块,也称为活质体。

相关内容

合子形成后,经过一段时间,合子的细胞核就开始分裂形成多个子核,分裂形成的子核与周围的细胞质形成活质体(energid),大多数活质体不断向卵周缘移动直至进入周质内,在周质内再经若干次有丝分裂,周质内的活质体间出现质膜并逐步连接形成围绕卵黄的单层细胞层,称为胚盘(blastoderm);少数活质体留在卵黄间,成为供给胚胎营养的消黄胞(vitellophage)。在胚盘形成后,细胞分裂时还可产生一些消黄胞,并由周缘向卵黄移动。这样,前一种消黄胞称为初生消黄胞(primaryvitellophage),后一种则为次生消黄胞(seondaryvitellophage)。

在胚盘形成过程中,卵基部生殖质分化出生殖细胞。当发生生殖器官时,这些生殖细胞即转移到生殖器官中。

相关资料

细胞和遗传基因统称为「活质分子」

主要组成元素为C碳、H氢、O氧、N氮

链结成为多种生物体内的结构体一旦「活质分子」遇到自由基,则伤害会非常大

自由基会从H氢链直接夺走电子,进而造成﹕

细胞破坏

遗传基因DNA断裂

组织部份受损

唯有抗氧化机制才能够避免这样的伤害

透过抗氧化物释出电子,将自由基还原成水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6 12: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