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后湖黄册库
释义

简介

中国明代专门收贮全国赋役档案的中央档案库。建于明代初年,位于南京后湖(今玄武湖)中的群岛上。明洪武十四年(1381)推行黄册制度,规定各地每10年编造一次赋役册籍,共4套,其中3套用青色封面(称青册),由布政司、府(州)、县各存1套;1套用黄色封面(称黄册)上交中央户部。万历三十年(1602),后湖册库达667间,收贮黄册153万余册,至明代末年黄册多达179万余册,同时藏有全国丈量土地绘制的鱼鳞图册。为中国古代规模最大的档案库。

历史沿革

后湖黄册库初由户部侍郎代管,明都北迁后,由南京户科给事中一员和户部广西清吏司主事一员专管。洪武二十四年规定,每届全国新册汇送后湖之后,要委户科给事中一员,监察御史二员,户部主事二员,督同监生以旧册对比清查, 厘校讹舛, 并由管册官汇总户口、田土、税粮总数,进呈御览。后湖黄册库平时设办事吏30名,库匠、抬册夫、水夫、膳夫等百余名,另由国子监调拨监生50名专司晒晾。每届新册入库,新旧对比的“大查”之年,人员还要大量增加。送贮黄册均按朝(年)先后和所属区域分库保存。 库房均东西向, 前后有窗,以便通风日晒,册架一律木制,不准用竹,以防虫蛀。每年4~10月晒册,其他月份不准晒晾。库内禁绝灯火,湖内外防卫森严,每旬一、六开船过湖,平时与外界完全隔绝。对吏民查阅黄册限制尤为严格,明令敢有私受财物、偷抄洗改后湖黄册者,不分首从皆斩。

后湖黄册库匠役、监生工作劳苦。明中叶以后,由于王朝政治的腐败和黄册制度日趋废弛,后湖黄册库也每况愈下,册库经费支绌,匠役工作怠惰,库房不能及时修葺,黄册不能按时晒晾,虫蛀鼠咬,册籍霉烂,损失严重。1644年明朝灭亡,后湖黄册库随之消失,库存黄册也损毁殆尽。明正德年间(1506~1521)南京户科给事中赵维贤为记述后湖黄册库事迹,辑有《后湖志》。

库房管理

黄册库有专门的管理人员,明朝初年,黄册库由户部侍郎代管;明宣宗时,由于京师已北迁,增设户制给事中一员和户部广西清吏司主事一员专营户籍。正德十五年(1520年)颁用“管理后湖黄册关防”。后来又在南京设立了户科管湖公署和户部管湖公署,这就使后湖黄册库更具有了独立的性质。户部侍郎,户科给事中和清吏司主事,都可以直接向皇帝奏报黄册库工作。每届黄册汇送后湖之后.由他们主持统计核算,然后类编全国户口、田亩、税粮的总册,呈递皇帝御览,作为施政的参考和依据。明代各朝的户口、田亩、税粮等数字,就是依据后湖黄册汇总而来的。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5 7:58: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