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折刀 |
释义 | 折刀zhédāo,又叫“折刀儿”,能折叠嵌入刀柄内的袖珍刀具。 词义折刀 zhédāo [clasp knife]∶也叫“折刀儿”。微型刀具 [Tibetan knife]∶藏族人用以防身或砍切物品的各种腰刀,多随身携带。又叫“藏刀” 外型特征折刀分长剑和腰刀两种。长剑,藏语称“巴当末”,长约1米;腰刀,藏语叫“结刺”,长度在10 厘米一40厘米之间。藏刀的刀鞘,有木质、铜质的,也有铁质或银皮镶包的。刀鞘上常刻有龙、凤、虎、狮和花卉等图案。有的图案上还点缀着宝石、玛瑙等贵重物品。 名字由来藏刀的正式名字叫“折刀”。传说是为了纪念英雄折勒干布命名的。传说在遥远的年代,西藏草原上的牧民大都拥有藏刀。可是牧主和头人为了保持自己的权位,威逼牧民交刀。许多牧民因拒交藏刀而被抓走。消息传到英雄折勒干布耳中,他为了搭救自己的同胞,就跃马提刀杀向牧主、头人。折勒干布只因寡不敌众,流尽了最后一滴血。牧民们为了纪念他,就将藏刀改名为“折勒干布刀”,简称 “折刀”。 作用折刀具有生产、生活、自卫、装饰4种用途,已有1600多年的生产历史,做工讲究,刀身用钢材锻,刀柄用牛角或硬质木料加工而成。精美的折刀大都出自能工巧匠之手。由于锻打精致,镌刻细腻,色彩夺目,并附有藏文,系有五颜六色柄穗,形成别具一格的藏族工艺品。特别是朋友结婚或喜生婴儿时,送上把藏刀会使主人感到格外高兴。 刀套制作做纸样:根据选用皮子的厚度和硬度确定套套边缘于刀刀之间的放量。俺这次吸取做2媳妇的教训,用的是3.5MM厚的澳洲硬牛皮,放量是13mm。 裁皮子:将裁好的纸样描在皮子正面。尽量避开皮子上的疤痕,而且下毛料,边上留2MM的余量。 处理皮子内侧毛面:没有CMC等材料,俺就用凡士林润肤霜,沿粘合线以内均匀涂抹凡士林后,再用小木块使劲的蹭直到光滑没有扎手的感觉。 粘合缝份:用的就是普通修补自行车胎用的胶水,涂胶水的就是半截钢锯条,均匀涂好胶水后先晾几分钟后再用手摸摸,不沾手就可以把两片皮子粘一起了。 上大刑:在皮子和木板之间垫上白纸板防止弄花皮子。 处理皮子表面:用过大刑后就可以处理皮子表面了,主角还是凡士林。大计量均匀涂抹,等凡士林慢慢被皮子吸收后,皮子的质感就出来了。 划缝线定孔位:用铅笔在已经划好的边缘线以内3MM的地方划好缝线位置。打孔用的就是1MM的冲子,尖端已经做过打磨抛光处理,打孔?锤穿透2两层皮子没问题。孔距定位用的也是1MM冲子,两个用尼龙线缠在一起再用502胶水固定,很好用很经济! 开缝:双针缝发,线是串首饰用的XX线。开始和结束都作倒针加固。 地区分类大致可分为四个板块:前后藏地区、贡布地区、安多地区和康区。 人们常说的拉孜和南木林藏刀是前后藏地区藏刀的代表。 拉孜和南木林都地处西藏日喀则境内的西南部、雅鲁藏布江上游,高海拔、多矿藏,这里的匠人打制的藏刀注重刀刃的钢火,讲究刀的实用性,从鞘到柄几乎全部使用金属,以银和铁居多。经过千百年的实践和经验积累,在刀的打制程序上,形成了一整套独特的定式,如在淬火时,利用西藏特有的酥油、羚羊血和藏青果等,经反复锻打而成。因而,西藏拉孜和南木林藏刀在全藏有“锋利”的美名。刀的鞘、把一般不镶珠宝,要么是铁,要么是银,有的也会在上面缕刻一些吉祥图案。 地处藏东的林芝地区一带,也叫贡布地区,居住着藏族、门巴族和洛巴族。 这里山高林密,野兽出没其间,靠山吃山,人们伐薪狩猎是家常便饭。所以人们使用的刀具以宽、长为多。刀鞘多为木质,外面用兽皮包裹,一般是用野兽腿骨上的皮,有些还带有爪子。外在装饰主要是附在兽皮上的毛色和趾爪。其用途除了捕猎格斗,更是人们在密林中劈荆斩棘的利器。 安多地区主要以放牧为主,牧民的刀主要用于宰杀和吃肉,有严格的男用女用之分,男式刀长度在一尺以上,女式刀在一乍左右,刀鞘的底部和刀柄的末端上翘,呈船形。 安多人喜欢珠宝,头饰、胸饰、腰饰无不光灿耀人,这些饰物同样被用在刀上,刀鞘和刀把锚金错银,镶嵌着珊珊和绿松石,像精美的艺术品。 康区人性格粗矿豪放,刀对于他们来说,主要是战斗的武器,他们爱刀胜过爱牛羊,一把好刀就是一笔财富,其形象也会因之而高大起来。康巴藏刀正因为如此,他们不仅对刀本身有较高的要求,对其作为衬托武士气概的刀的外在形制也有特殊的喜好。刀鞘材料一般使用黄、白铜或纯银,镶珠嵌宝,正面雕龙画风,背面线刻卷草,佩在身上,起到了美观和威慑的双重作用。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