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淮北琴书 |
释义 | 摘要淮北琴书是地方曲艺的大曲种之一,淮北琴书又称“泗州琴书,民间又称扬琴戏。它源远流长,积累丰富,旋律优美,板式繁丽,而且曲腔对文学载力强。既能说唱传奇大书,又能咏唱抒怀寄情的曲段。它是以说唱为主的曲艺形式,流行为苏西、豫东、皖北、鲁西南一带。 表演形式据老艺人说:在没有洋琴伴奏的情况下,称“丝弦”,盲人演唱此曲种,群众称“瞎腔”,一人拉坠胡,足蹬脚踏板,口唱曲调,称“三张嘴”。师傅传授此艺术,徒弟必须先学“三张嘴”,才能学段子,学大部书。后来,有了洋琴,唱丝弦加上洋琴伴奏,叫唱 “洋琴”的,再后来,唱洋琴学会说大部书,才有“琴书”之称。唱琴书的“三张嘴”是敲琴、打板、唱曲。淮北琴书,历史悠久,确切年代,无法考证。 曲牌淮北琴书的音乐曲牌有《大八板》、《小五板》、《垛子板》、《慢板》、《快板》、《喜调子》、《哀调子》等曲牌。琴书开场前,先合奏一段曲牌《大八板》,群众称为“打闹台”,艺人称“拉拉场”(把观众吸引过来听书),优美、动听、欢快的音乐把观众吸引过来以后,即开始演唱小段,然后“开正本”(唱大部书)。淮北琴书在演唱小段之前,还有一段和观众交流的语言和唱段,以表现艺人谦虚和蔼的态度。 曲目淮北琴书演出流传曲目多以人文戏为主,地方群众称其为“鞋筐子戏”。由于琴书历史悠久,加上老艺人不断创新,在演唱中也逐步出现了一些武戏。淮北琴书的曲牌《八大板》曲调鲜明,高低起伏,变化无穷,特别是坠胡伴奏,充分显示出它的特点。尤其是在文化底蕴沉厚的民间艺术大县--灵璧县,被誉为安徽省著名的民间曲艺家商小眼(艺名),以创作《王华买爹》、《王天保下苏州》、《李双喜借帐》等一大批传统曲艺剧目,并以其浑厚的嗓音、清脆的琴声颇受群众欢迎。他还配合计生部门演唱现代少生优生戏曲,成为当地农村的一道别致的文化大餐。这种民间曲艺常常要两个演员才能完成演唱。一人唱一人帮助弹扬琴、打板,主要是靠二胡弦音扣人心。其演唱手段也由过去的单纯靠嘴,手,脚当众表演变为现在的运用磁带,光碟等现代演唱载体来表现。并且这些艺人还与当地的民间戏班联手,采取边唱,边由戏人进行无声表演,很受群众喜爱。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