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 |
释义 | 简介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成立于2005年1月20日,是复旦大学直属的实体性的研究机构。中心主任为刘钊教授。中心基地位于复旦大学邯郸校区光华楼西主楼27楼。 研究方向 中心下设“先秦秦汉出土文献”、“敦煌文献”两个研究室,分别侧重先秦秦汉时期和敦煌出土文献的研究,且研究内容都包含对当时使用的文字的研究。中心的研究领域隶属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下属的中国古典文献学和汉语言文字学两个二级学科,与历史学一级学科下的历史文献学二级学科亦关系密切。 研究人员 中心现有工作人员11名,其中专职研究人员10名,兼职教授2名,办公室管理人员1名,博士后3名,访问学者3名。专职研究人员中,教授5名,副教授1名,讲师4名。9名研究人员具有博士学位,年龄层次从30年代到80年代。博士后中1人已出站。3名访问学者均已结束访问。 学生培养 中心现有博士生导师4名,硕士生导师2名。现有学生25人,其中博士研究生14人(含留学生4人),硕士研究生11人。中心暂不招收本科生。 中心学生培养采取导师指导、集体指导、学生自学及群体读书会等多种形式。中心鼓励研究生参加集体项目,培养研究生自学和独立研究的能力,在实践中培养创新型人才。 中心研究生已毕业5人次,其中3人取得博士学位,2人取得硕士学位。 资料建设 中心的资料建设包括纸质资料建设和电子资料建设两部分。 中心现有八十余平米资料室一间及十余平米期刊室一间。存放各种书刊七千余种。除自行购置外,中心还接受社会捐赠的资料。谭朴森先生与马辛寒先生家属先后向中心捐赠图书共计一千余种,极大地丰富了中心的藏书。 中心现建有电子资料库,采用硬盘和光盘结合的形式存放各类资料一万余种,以补充纸质资料的不足。 承担项目 中心研究人员承担教育部相关课题项目3项(含重大课题攻关项目1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6项(含重点项目一项),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作者专项资金投资项目2项,复旦大学“金苗”计划项目2项,多方合作出版项目1项。这些项目已经有多种科研成果发表,部分项目已经结项。部分项目产生了广泛影响,其中复旦大学、湖南省博物馆、中华书局三方合作项目“长沙马王堆汉墓简帛集成”最为社会关注。 主办刊物 中心办有《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集刊,刊登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领域的相关论文,计划每年由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一辑,目前已办至第三辑。 中心还办有《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通讯》,以介绍中心最新动向和研究成果为主,计划每年年底出版一期,目前已出版三期。 此外,中心还为商务印书馆协办《中国文字学报》年刊,目前已出版至第二期。 专著论文 中心成立以来共出版学术著作十余种,受到广泛好评。其中《古文字构形学》、《中国古车舆名物考辨》、《敦煌书仪语言研究》等著作获得了省级或省级以上社科优秀成果奖励。中心计划将今后出版的大部分著作纳入“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专刊”和“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丛刊”两套系列出版物中。中心还在积极编纂《裘锡圭学术文集》,工作正在紧张进行中,预计近年将正式出版。 中心成立以来,教师和学生共发表各类学术论文百余篇。其中裘锡圭教授的《关于〈老子〉的“绝仁弃义”和“绝圣”》,陈剑教授的《释“琮”及相关诸字》、《说殷墟甲骨文中的“玉戚”》,施谢捷教授的《〈汉印文字征〉及其〈补遗〉校读记》以及陈斯鹏博士后的《论周原甲骨和楚系简帛中的“囟”与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