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报酬递增。动态比较优势与产业内贸易
释义

图书信息

ISBN:7505857770 

作者: 殷德生

出版社:经济科学出版社 

上架日期:2006-11-24 9:32:00 出版日期:2006-11-23

版次:1-1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所属分类:经济> 经济管理> 劳动经济

内容简介

新贸易理论研究的深化需要在三个方面延伸:一是,分析产业内贸易对内生经济增长的影响机制,即将内生经济增长理论扩展到国际贸易领域;二是,分析产业内贸易对收入分配的影响;三是,从交易成本角度解释贸易模式和贸易量,分析产业内贸易与公司内贸易模式和贸易量的决定问题。本书就是围绕着这三大问题,将新贸易理论与新增长理论结合起来,以动态的分析方法阐述报酬递增对动态比较优势形成和演影响,以及动态比较优势下的产业内贸易模式的演进。整个分析按照报酬递增的来源来展开,由四个步骤组成。

第一步(第2章)阐述外部效应对动态比较优势开成和演进的影响,以及基于外部效应的动态比较优势下产业内模式的演进。

第二步(第3章)阐述人力资本效应对动态比较优势形成和演进的影响,以及基于人力资本效应的动态比较优势下的产业内贸易模式的演进。

第三步(第4章)阐述创新对动态比较优势形成和演进的影响,以及基于创新的动态比较优势下产业内贸易模式的演进。

第四步(第5章)阐述交易成本对动态比较优势形成和演进的影响,以及基于交易效率的动态比较优势下产业内贸易与公司内贸易模式和贸易规模的演进。

目录

第1章 导论

1.1 报酬递增与市场结构难题的研究进展

1.2 源于报酬递增的动态比较优势及其演进

1.3 问题的提出与本书的结构安排

第2章 外部效应、动态比较优势与产业内贸易

2.1 引言

2.2 基本模型

2.3 外部效应、报酬递增与产业内贸易

2.4 讨论:外部效应、政府行为与动态优势

2.5 小结

第3章 人力资本效应、动态比较优势与产业内贸易

3.1 引言

3.2 基本模型

3.3 产业内贸易、人力资本效应与经济增长

3.4 讨论:教育部门、国际贸易与动态比较优势

3.5 小结

第4章 创新、动态比较优势与产品周期

4.1 引言

4.2 基本模型

4.3 水平创新、南北贸易与产品周期

4.4 垂直创新、南北贸易与产品周期

4.5 讨论:创新成本与模仿成本的主要影响因素

4.6 技能型技术进步、产业内贸易与要素相对价格

4.7 小结

第5章 交易效率、动态比较优势与贸易模式

5.1 引言

5.2 模型

5.3 讨论:基本交易效率的动态比较优势、公司内贸易与产业内贸易

5.4 差异产品、创新行为与公司内贸易

5.5 小结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作者简介

殷德生,华东师范大学商学院金融学系教师,1999年7月和2002年3月份别在华东师范大学获得经济学学士学位和硕士学位,2002年5月至今任教于华东师范大学多种学系。现在攻读经济学博士学位。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国际经济理论与政策、区域金融理论与政策、新制度经济学的应用与实证等。现已出版著作《体制转轨中的区域金融研究》、《国际税收理论与实务》。在《管理世界》、《社会科学研究》等重要期刊上发表论文近40篇。

编辑荐语

20世纪80年代产生的以克鲁格曼为代表的新贸易理论放宽了古典贸易理论与新古典贸易理论中的规模报酬不变和完全竞争市场的假设,将规模报酬递增与垄断竞争市场同时纳入贸易理论框架。20世纪80年代产生的新增长理论也是在试图解决新古典框架下报酬递增与竞争均衡相冲突的问题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以动态分析为特征的新增长理论为新贸易理论建立动态模型提供了分析工具和方法,如何将新增长理论与新贸易结合起来深化新贸易理论的研究,这是贸易理论界所祈求的,本书在这方面做出了有益的探索。具体而言,本书主要研究了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分析产业内贸易对内生增长的影响机制,即将内生增长理论延伸到国际贸易领域;二是分析产业内贸易对收入分配的影响;三是从交易效率角度解释贸易模式与贸易量,分析产业内贸易与公司内贸易模式和贸易量的决定问题。围绕着这三大问题,作者阐述了报酬递增对动态比较优势形成与演进的影响,以及动态比较优势下产业内贸易模式的演进过程。整个分析按照引起报酬递增的原因来展开,从外部效应、人力资本效应、创新、交易效率等四个方面概括了动态比较优势来源。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5 3:1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