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梵音寺 |
释义 | 江苏宿迁梵音寺简介坐落在江苏省宿迁市泗阳县城黄河故道南岸,占地约三亩,前面是苹果园,后有绿色林带,寺院掩映在青松翠柏之中。从人民南路右拐沿着佛源路向西不到二百米,便到了梵音寺。 历史梵音寺前身为"观音庵",始建于清初,原址在京杭大运河北岸众兴镇北门内,至今已有三百年历史。到了二十世纪初,"观音庵"前后大殿仅存各三间土墙草苫庙宇,东西寮房还有几间,全是柴草房,殿内放置二十几尊菩萨。据当地老人回忆,从蔡和尚到方玉、圣意已历经五、六代传人。"文革"期间,"观音庵"内大小菩萨被"造反派"全部砸烂,方玉、广圣等僧人由街道居委会当"五保户"养起来。一九七九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得到真正落实,但"观音庵"的原址土地先后被周围居民大部分占用,仅剩不到30平方米的三间草殿,破烂不堪,信众稀少,香火冷落。 一九九○年后,庵事由扬州祗陀林圣意师主持,信众倍增,法业渐兴。 一九九二年春天,旅台乡友陈慧剑先生回大陆探亲,此人是海峡两岸乃至东南亚著名的佛学研究者。一次,其幼孙汉清偶引慧剑先生人庵拜佛,见"观音庵"活动场所太狭小,感慨系之。他返台后,撰文刊于《龙树杂志》,倡议岛内信众,先后捐献美金十余万元,赞助故里重建观音庵,弘扬佛法,增加旅游景点。此后,在泗阳县政府大力支持下,于一九九三年七月,在废黄河南岸棉花原种场辖区之内,择购二亩六分净地为重建之所。八月起兴建,慧剑先生长子爱群督导工程,次年五月底竣工。 新寺落成后,观音庵"易名为"梵音寺",于一九九四年九月五日(农历七月三十日)举行隆重的大佛开光仪式。陈慧剑先生亲自率领十四名台湾高僧和居士赶到泗阳,参加寺庙开光典礼。县委、县政府领导和各部委办局的主要负责人也到场祝贺。黄圩、农圩、新袁等乡镇群众文艺宣传队还赶到现场舞龙舞狮助兴;沿着徐淮公路两侧搭起一排排商业摊点,全县有五、六万人云集梵音寺观光购物。在开光典礼仪式上,省佛协会长茗山大法师和泗阳县长曾鸿翔分别在会上讲了话,后他们的讲话材料和照片都刊登在陈老先生发行的《弘裔》刊物上,“梵音寺”的名字传遍海峡两岸及东南亚。"观音庵"迁址,"梵音寺"落成,充分体现以陈慧剑为首的台湾同胞爱国爱乡的热烈情怀。 建筑梵音寺分前、中、后三个大殿。前大殿为天王殿,一进大门便是一尊弥勒佛笑像,人们一见笑佛想到两旁对联的深刻含意,上联是:笑口常笑天下可笑之人;下联是:肚大能容天下难容之事。弥勒佛像背后是手持利剑的韦陀护法神。在天王殿内还设有800多公斤的大钟和直径1.2米的大鼓,寺内早上3点和晚上9点各撞钟击鼓-次,声间数里,颇具气势。 寺院庭内,在两行青松花草的映衬下,一座高约3米的铸铁宝鼎高高矗立在中央。五间东厢房是图书室,室内藏有2万多册有关佛教和科普的书籍,供僧人和居士阅览。室内还装有大彩电,备有500多套念佛录相带和录像碟片。四间西厢房是客堂,专供接待游客之用。 中大殿为"大雄宝殿",这是寺内主要建筑物,青砖青瓦,飞檐走壁,廊檐下有五根朱红柱,显得古色古香。大雄宝殿内供有三尊2米多高的大佛像,分别是释迦牟尼、药师和阿弥陀佛。三尊大佛金光灿灿,肃穆慈祥。在后壁悬挂的三圣像两侧写有"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看破放下自在随缘念?醒目条幅。三尊大佛背面是立于鳌背的观音塑像,金童、龙女站立两旁,显示出普渡众生、大慈大悲的形象。大雄宝殿东山墙壁上镶着刻有梵音寺缘起大理石碑文;西山墙上刻着682名台湾民众捐资功德芳名录。 后大殿是"地藏殿",殿内正中供奉幽冥教主地藏王菩萨像。沿内墙壁摆放亡人骨灰盒架。陈慧剑先生去世火化后,"舍利献瑞,终至花落莲成",留有"舍利子"一千余颗,"舍利花"百余朵,现分供于两岸家庭及寺庙中。陈老先生的舍利塔亦存放于梵音寺"地藏殿"中。游客每每见到陈老先生身后留下的如同五颜六色翡翠般舍利子时,便油然而产生敬慕之情。 "地藏殿"东北角是两层小楼,楼下正中有三尊玉佛,上层是藏经楼,楼上存放两套计160多册《大藏经》,可谓是镇寺之宝。这两部《大藏经》是陈慧剑先生从日本辗转购来的。 佛会现在每至农历初一、十五或观世音等菩萨圣诞、成道、出家之日,许多信众都络绎不绝前来烧香拜佛,呈现出一片祥和的景象。寺内幡幢钟鼓,法器周备,琼花瑶草,苍松翠柏,实乃是吾邑旅游和念佛的好地方。 四川南部县梵音寺位置梵音寺位于四川南部县嘉陵江东岸的火峰山后(今南部河东镇白云村),为近年新建寺庙,与县城隔江相望,前为火峰山公园。 三大寺庙早在唐宋年间,南部县城周围就有三座大的寺庙。 一是唐懿宗咸通中(约870年),在跨鳌山麓修建的合符寺(今南部南隆镇文昌巷),清净幽雅,庄严壮观,钟声敲动,响彻全城,为南部“合符僧钟”胜景。 二是火峰山麓的琴台寺(今南部河东镇琴台寺小学),山水相依,树茂花繁,空气清新,环境幽美。取古时俞伯牙所弹“高山流水”名曲之意,乃名琴台寺,为南部“琴台夜月”胜景,历代游人赞颂不绝。 三是火峰山顶的火峰寺,不知始建何年,据《南部县志.仙释》卷记载:“清高宗乾隆年间(约1740年),火峰山僧慧满,古貌古心,清规极严,供诗雅与文人唱和,邑之名人深器之。”曾作《火峰山寺》诗云:“禅宇天相近,尘缘已绝踪。看云不到野,爱鹤只栽松。门净云霞色,池空水月容。纵然闲采药,只在此山峰”。历经沧桑,时兴时废,到了民国时期,寺庙残毁,仅存一观音殿,由一位晚年出家的僧人,俗名马富才在此守庙念经,解放后,返家务农。 历史1993年春,南部县人民政府批准开放,重建佛寺,指由李开江居士负责在火峰山后背筹建寺庙,遂在原观音殿旧址上修建大雄宝殿,年余乃成。因此地丛林葱郁,依山傍水,交相辉映,风光如画。烟云飘拂,如海蜃楼;江水激荡,如虎啸龙吟。旭日初升,朝霞吞吐之际,庙色如丹;皓月虚悬,水光荡漾之时,庙貌如玉。烟霏则乔松凝云,雾涌则禅宇映雪,礼佛之人,个个神化情移,人人如听梵音,乃取名梵音寺。 近年又在大雄殿下新建观音殿,梵宇庄严,气势弘伟,石级环连,层叠相依。殿中观音及十二圆觉佛像,尽皆玉石雕塑;地板与栏杆,亦是玉石嵌成,富丽堂皇,金碧辉煌。寺庙开放以来数易住持,1994年至1997年由释普程(俗名王国君,蓬溪县人)任住持,因年纪较轻,难以胜任,自动离寺。 1997年至1998年,由释寂源(俗名敬天禄,南部大桥镇人)任住持年余离寺。1999年至2004年,由释正祥(俗名朱祥生,梓潼县人)任住持,扩建寺庙,更胜于昔。 |
随便看 |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