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正道 |
释义 | 1 词语解释指事物发展的正常规律;指符合统治阶级利益的的行为准则。 正道(1547~1609),字无言,洪都新建人。他开始在上蓝寺出家,拜和尚为师。二十岁后跟从知休禅师。于明神宗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被祠部任命为少林寺住持,前后十七年,直到圆寂。 伊斯兰教用语。阿拉伯语“胡达”的意译。指“认主独一”的信仰纲领及其宗教实践。 ◎ 词语解释词目:正道 拼音:zhèng daò 释义: (1)指事物发展的正常规律。 毛泽东《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2)指符合统治阶级利益的的行为准则。 《管子·立政》:“正道捐弃而邪事日长。” (3)指正确的道路,与所谓“歪门邪道”正相反。 阿袁(即陈忠远)《北兵马司新授课点即事》(二首之一)诗:“前路识风云,天边北斗尊。我行唯正道,安肯入旁门!?” 基本解释 1. [middle path]∶佛教名词八正道,认为这是介于自我放任与自我禁欲之间的光明之道 2. [the right way;the correct path]∶正当的途径 3. [correct principle;valid reason]∶正确的道理 ◎ 详细解释1. 正确的道理、准则。 《管子·立政》:“正道捐弃,而邪事日长。”《礼记·燕义》:“上必明正道以道民,民道之而有功。” 唐 黄滔 《答陈磻隐论诗书》:“援雅音而听者懵,语正道而对者睡。” 宋梅尧臣 《答李晋卿结交篇》:“上交执正道,下交守奇节。” 2. 要道;主干道。 北魏郦道元 《水经注·睢水》:“鱼沸郁兮柏冬日,正道弛兮离常流。” 宋 苏洵 《权书上·攻守》:“我所必攻,彼所必守者,曰正道……所谓正道者,若 秦 之 函谷 、 吴 之 长江 、 蜀 之 剑阁 是也。” 清 严如熤 《三省边防备览·策略》:“ 陕 省入 川 之路,其由 宁羌 、 广元 栈道,而前者正道也。” 3. 正路;正确的途径。 《史记·货殖列传》:“夫纤啬筋力,治生之正道也。” 明 何景明 《上作篇》:“正道坏,则邪径成。” 4. 犹正派。 《红楼梦》第一百回:“就是 袭姑娘 也是心术正道的。” 柳青 《铜墙铁壁》第九章:“ 得成 的丈母是城跟前大川面的,你们晓得正道不正道?” 5. 正常。 李古化 《农村奇事》:“这驴没有什么毛病,不是中结,也不是水结,舌头的色气也正道。” 6. 佛教称三乘所行之道。 《封神演义》第八二回:“度尽众生成正果,养成正道属无声。” 7.端正的品行,有道义的行为 2 明神宗时少林寺住持正道(1547~1609),字无言,洪都新建人,俗姓胡。他开始在上蓝寺出家,拜和尚为师。二十岁后跟从知休禅师,住在南岳净瓶崖。知休指点他参谒逊庵,后又指点他到少林寺参谒幻休常润。正道于明神宗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被祠部任命为少林寺住持,前后十七年,直到圆寂。 3 伊斯兰教用语伊斯兰教用语。阿拉伯语“胡达”的意译。指“认主独一”的信仰纲领及其宗教实践。穆罕默德在麦加传教时期用“安拉之正道”以区别多神崇拜。《古兰经》云:“这是真主的正道,他以它引导他所欲引导的仆人。假若他们以物配主,那么,他们的善功必定变成无效的”(6:88)。在麦地那时期则用“安拉之正道”以区别犹太教与基督教。《古兰经》云:“行善者,谨守拜功,完纳天课,且确信后世。这等人,是遵守他们的主的正道的”(31:4~5)。中国明代陕西《修建胡太师佳城记》云:胡登洲自阿拉伯朝觐归来后“慨然以发明正道为己任”,即指兴办经堂教育,弘扬伊斯兰教理而言。清代伊斯兰教学者王岱舆《希真正答》云:“正道有三:真主之明命,圣人之正训,本性之明德,缺一则不备”。当时一些伊斯兰教学者,在“以儒诠经”中,援引宋、明理学的“性命之学”来说明伊斯兰教是“明心见性”的道学,以区别于理气空无之说,亦称“正道”。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