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镇级市
释义

所谓“镇级市”,也就是县辖市。实际上,随着中国东部发达地区县域经济的发展,民间很早就有了建立县辖市的提议。

概念的提出

细数最早的镇级市,应该要追溯到民国广东去,当时就有政策提出提出让发展到一定程度的镇扩权,提升为市,当时设市的镇有佛山(今佛山市祖庙街办)、九江(今佛山市九江镇)、海口(今海南省海口市)、江门(今江门市市府)、梅菉(今湛江市吴川市区)、陈村(今顺德区陈村镇)、石龙(今东莞市石龙镇)、石歧(今中山市市府)等8镇

在中国国内,“镇级市”的概念首次见诸于媒体是2010年2月。温州市委书记邵占维在2月22日的强镇党委书记座谈会上提出,要“把乐清市柳市镇、瑞安市塘下镇、永嘉县瓯北镇、平阳县鳌江镇、苍南县龙港镇这5个试点强镇建设成为镇级市”。

在全国两会期间,邵又提出建设“镇级市”要下放权力、做好规划,将按照中小城市的目标,规划、建设、管理。这意味着,国内首次将“镇级市”写入官方文件。

背景

目前(2010年),“镇级市”仅存在于中国台湾地区,比如:台北县就有板桥镇、三重镇(1962年正式改制为县辖市)、中历镇等县辖市。

在浙江温州拥有许多经济强镇,对经济发展举足轻重。但这些强镇原来基本上还是按照乡镇模式来管理,工业独大而服务业落后。因此,温州在大力发展中心城区的同时,开始建设“镇级市”。“镇级市”的提出引起全国性反响。

“镇级市”,这一新名词开始进入公众视野。而作为在行政区划改革中出现的新名词,“镇级市”改革举措引起公众高度关注。对此,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对此进行报道,称“温州人总是有自己先行的勇气和作为”。

改革方案

目标

发展领先、功能齐全、环境优美、特色鲜明的现代化小城市。

举措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1、加大用地支持力度。安排一定数量的用地计划指标,单独切块,直接下达到强镇。

2、加大财政扶持力度。县(市)与强镇的财政关系原则上采取确定基数、超收分成、一定几年不变办法。土地出让收入分配时向镇财政倾斜。

3、加大项目支持力度。

4、扩大县(市)派驻强镇部门的权限。

完善工作平台

1、建立城镇管理综合执法大队。负责城镇综合性管理。

2、建立镇审批服务中心。

3、建立镇土地储备中心。

4、建立镇招投标中心。

理顺管理体制

1、党政一把手高配。

2、县(市)派驻强镇的机构建立分局。分局正职由县(市)部门领导兼任或明确为副科级。

3、合理设置镇内设机构。在核定的编制内,强镇可根据工作需要设置内设机构。

4、强镇范围内的县(市)属部门单位正职的人事任命需书面征得镇党委的同意。

改革模式

按照温州“镇级市”试点方案,这些试点镇将扩大土地使用权、财政支配权、行政审批权和事务管理权。

扩大土地使用权是指:每年安排不少于所在县总量1/3的用地指标,单独切块、直接下达给强镇统筹安排。

扩大财政支配权则是指:县与镇财政分配采取确定基数、超收分成、一定三年的办法。强镇的土地出让收入除上交有关税费外,80%―100%留给镇,县属部门驻强镇的下属单位在镇内的各种收费,除县以上部门代收和特别规定外,都统一纳入镇财政专户管理。

此外,尽管试点镇的行政级别不提高,但其党政一把手“升级”:书记进入所在县(市)委常委,镇长明确为副县长级,列席县(市)政府常务会议。

在不涉及行政区划层级调整的情况下,一部分属于县市的经济社会管理权赋予乡镇一级政府。党政一把手的升级,又让他们在协调工作上有更多的话语权。

这一概念提出半年之后,温州5个镇已进入实操阶段,不少县级职能部门在试点镇成立分局。山东则于上周宣布将启动镇级市试点,计划用3―5年时间将省内20多个中心镇培育成小城市。广东则在派出大批考察团学习温州模式之后,仿照温州启动了“简政扩权”改革。

博弈

发展规模

瓯北镇高楼林立。5个试点镇之一的瓯北镇与温州主城区隔江相望,被誉为“温州小浦东”。

在苍南县龙港镇,“推进强镇扩权改革”的横幅沿着街边一路展开。与城市一样高耸的写字楼,拥有高档外立面的商品房,GUCCI等知名品牌的卖场,浙商银行、浙江银行等金融机构都在此设立分行,拥有“金融一条街”,俨然一幅小城市的面貌。

与之不相称的是,坑坑洼洼的路面、除去沿街停车位只剩下两车道的主干道、一幢挨一幢的宅基房、及布满水坑,异常不平整的巷道。这绝不仅是龙港镇的“特点”,同为试点镇的柳市镇亦有同样问题。当地宣传部门人士说,作为“电器之都”的柳市镇,常有物流货车进出,因道路狭窄,有时货车连掉头都困难。此外,缺乏执法权的镇级城镇管理部门对违法行为也常力不从心。打击一处违章建筑,要去县里找好几个部门协调,几天下来,一处打击完了,别处又都建起来了。简而言之就是,强镇的城市建设、机构设置及人员编制核定已严重跟不上当地社会发展规模。

县与镇之间

向上争取放权便成为了“最后一根救命稻草”。这也意味着,一场“博弈”在县镇两级政府之间就此展开。放权的空间,要看各县(市)与试点镇的“博弈”。知情人士说,5个试点镇的方案均经过多番谈判。另一方面,扩权后的镇级各部门也将承担更大的建设压力。在城市化发展的道路上,如何解决早前发展中遗留的民生问题也是镇政府要面对的。

各方观点

温州市发改委综合体改处处长邹向阳说:“这只是一个概念,具体还是强镇扩权的改革,此‘市’非彼‘市’,“这个‘市’不是行政级别的改变,而是以镇的属级建设小型城市。现代化小城市才是“镇级市”的真正含义。

“镇级市”的提法,表面上是名字的更改,其背后深层之义仍是政府权力的下放。苍南县龙港镇有关负责人认为,“镇级市”的概念主要是让镇级政府承担起建设城市的职能,由镇级政府承担起县级管理的能力,解决城镇责大权小的问题,推动城镇向城市转型。该负责人称,龙港镇现有本地人口约28万,外来人口10多万。然而,按照以前的政府机构设置,“很多权力不在我们这一块,管理人口的能力也比较弱”。因此,政府的社会管理功能很难充分发挥。如在平阳县鳌江镇,拥有20多万人口,但由于体制问题,该镇交通仅由一个20多人的交警中队来管理。

长期研究区域经济的专家学者普遍认为,“镇级市”的改革符合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律,让有这些有实力的经济强镇扩权,有力地推动它们突破发展瓶颈,带动附近区域经济和社会的法治,是城镇化发展的方向。

有网友公开发文反对县辖市的模式,在他们看来,“镇级市”并不适合中国目前的国情。“中国城市化发展的水平很快,但发展很不平衡。”反对者认为,在中国沿海地区,许多建制镇的城市化水平早已达到或者超过了设市的标准,但在中西部地区,城市化水平仍然比较落后。因此,“镇级市”对于中西部地区没有任何意义。

影响

“镇级市”,这个几乎是一夜之间冒出来的“新名词”让这个城市迅速“升温”。一同“热”起来的还有房价。龙港镇居民说,“镇级市”一词出现后,原本每平米1.2万元的商品房骤然涨至1.6万元。一时间,“作秀”的质疑声此起彼伏。

此外,炒卖地基卡、户头证、集资卡等农村宅基地凭证现象也随之出现。为此,2010年3月11日龙港镇政府特别发出公告:禁止炒卖安置留地建房指标。

]名词解释b]

■名词解释

所谓“镇级市”,也就是县辖市,目前仅存在于我国台湾地区,比如台北县就有板桥、三重、中历等县辖市。随着中国大陆东部发达地区县域经济的发展,建立县辖市的呼声早在民间高涨,但正式出现在官方文件中,温州是第一个。

“镇级市”实质不在名而在赋予市的发展权

中国人民大学行政管理学系主任、教授毛寿龙:

镇级市和县级市其实质是一样的,从我国现行的行政级别来看,级别越高,发展机会越多。设立镇级市,如果对当地的发展真正有好处,那还是好的。实际上,这个问题不在于名称的改变,而在于给镇以城市的发展权。其背后是强镇扩权的问题。近几年来,沿海地区发展快,很多强镇在发展中遇到了制度瓶颈,因此,很希望能够获得更多的发展权。镇级市的提法,不管其能不能成功,关键是可以率先在体制上实现突破。

华南师范大学“三农”与城镇化研究所所长、教授胡靖:

县、镇最受政府歧视改革要打破梯级制度

“镇级市”的改革关键要突破形式。

过去政府的基本建设不仅是搞“二元投资”,而且是“梯级投资”。中央政府重点建设好首都和直辖市,省政府重点建设好省会城市、中心城市,地方政府重点建设好地级市,县政府重点建设好县城,镇的建设排在最末端。由此导致县、镇的基础设施欠账太多、建设太差。农民都不愿意购房居住,由此导致“空壳镇”现象。

而基础设施太差,必然投资环境就不理想,必然无法“招商引资”,甚至本土萌芽的企业都要外迁。这就是我国城市化的一个困境:最有希望解决城市化问题的县、镇,恰恰最受各级政府歧视,而其根源就是“梯级投资”。

“镇级市”要求打破公共服务财政覆盖的梯级制度,使镇的基础设施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让居住的老百姓真正感受到“城市化”的效果。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1 1:05: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