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章海源 |
释义 | 章海源,纺织机械制造及焊接专家。参与了我国早期不锈钢产品的工艺编制和焊接技术开发,推动了我国纺织机械产品开发。在企业技术改造和机械制造工艺技术人才培养、现代集成制造系统(CIMS)开发与应用等方面作出了贡献。 人物生平章海源,1931年5月4日出生于安徽省枞阳县一个农民家庭。1938-1945年就读于家乡孙家畈小学、桐城县浮山初级中学;1948年在桐城县立高中毕业;1949年1月在安徽合肥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先遣纵队第七干部支队,学习城市政策、土改政策、新民主主义论等革命理论知识,参加渡江战役,渡江后在共青团芜湖市委员会工作;1949年12月在芜湖加入中国共产党;1953年调干报考清华大学机械系焊接专业,在校五年刻苦攻读,学习成绩优异,被评为三好学生;1958年清华大学毕业后,到江西拖拉机制造厂任技术员;1963年进入上海第二纺织机械厂任技术员、工程师,参与了我国早期纺织机械不锈钢产品的工艺编制和焊接技术开发。1965年,负责北京维尼纶厂部分引进设备的自动氩弧焊工艺和质量保证措施的制定。1966年,负责纺织工业部下达的大型蒸煮锅不锈钢复合钢板(从瑞典进口的200立方米复合钢板蒸锅)的组装焊接技术工作,这项工作被纺织工业部认为是自力更生解决技术难关的典范。1967年,先后在《焊接》杂志上发表多篇专业论文。参加纺织部组织编写的《化纤印染设备不锈钢材料选用与焊接》一书的编写,该书于1978年由纺织工业出版社出版。1968年,主持等离子焊接试验研究,是我国较早将等离子焊接技术应用于生产单位的专家之一。他开发的等离子弧焊技术,应用于上海石化腈纶厂大量设备的焊接中。1974年,试验将脉冲技术应用于等离子焊接。1978年,开始从事技术管理工作,负责上海第二纺织机械厂热加工工艺管理、新产品试制以及日常生产中技术质量问题的处理。1981年,任上海第二纺织机械厂副总工程师、纺机行业焊接专业组组长。在全国纺织机械行业中建立了第一个焊接试验室,并接受纺织部机械局的委托,研究推广焊接新技术,特别是在超薄不锈钢板的焊接工艺技术开发上有了新的突破。参与国产年产1.5万吨涤纶短纤维纺丝联合机的研制,直接指导纺丝箱组装焊接、耐磨合金堆焊、不锈钢丝网布焊接、氟利昂泄漏测试、熔体输送高压夹套管焊接组装等技术攻关,多项技术超过了当时的引进工艺技术。LHV432型、LHV431型涤纶短纤维纺丝联合机的攻关项目获国家级科技进步二等奖,熔体输送高压夹套管焊接组装获纺织工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1983年至1984年,参加上海市科委组织的对优先发展领域、重点行业科技发展长远规划的调研和预测、论证工作,对“机械基础工艺(焊接)”专题进行研究。 1985年以后,主管上海第二纺织机械厂技术改造和技术进步工作,从事焊接工艺的技术开发,分管铸工、锻工、焊接、热处理等技术工作。主持建立压力容器质量保证体系,取得压力容器设计制造许可证;主编《压力容器质量保证手册》,使上海第二纺织机械厂成为纺织部和市经委系统技术改造和技术进步的先进单位,获上海市投产超产技改奖。1985年3月至4月,赴德国参加POY高速纺丝机设计联络、技术引进谈判工作,为企业高速纺丝机的生产做好技术和组织准备。1985年7月,赴瑞士验收等离子喷涂设备,带领验收组按计划认真开展工作,全面学习和检验,对各台设备及CNC主机性能、质量都进行了调试,掌握了工艺方法及技术关键,顺利地完成验收任务。1987年5月至6月,赴意大利参加高温高压溢流染色机产品设计联络、技术引进。开发压力容器封头旋压技术、技术论证和选型决策。 1990年起,参加上海第二纺织机械厂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863/CIMS)工程项目,先后担任该工程的副总设计师和总设计师。1990年4月24日,经国家科委批准,上海第二纺织机械厂成为863/CIMS主题第一批四个重点应用工厂之一。CIMS工程为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打下了扎实的基础。1995年12月,获机械部第三届中国机械行业企业管理重大创新成果奖;1997年11月,获上海市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999年12月,上海第二纺织机械厂获科技部CIMS高新技术应用示范企业称号。章海源还担任上海市焊接协会副理事长,1992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同年被评为教授级高级工程师。1995年至2002年,担任上海市863/CIMS专家组专家,参与了上海市CIMS应用工程的推广与应用。1996年7月离休。 技术成就章海源于1963年从江西来到上海,进入上海第二纺织机械厂工作。当时正是国际纺织业突飞猛进、进入化学纤维大发展的新时期,我国急需涤纶、锦纶、腈纶等合成纤维机械。上海第二纺织机械厂开始了艰难的研制攻关。刚刚走上技术工作岗位的章海源,以极大的工作热情投入到化纤纺丝机不锈钢焊接工艺编制和技术开发中去。研究和推广氩弧焊技术,先后负责研究手工氩弧焊、钨极氩弧自动焊、熔极氩弧自动焊、脉冲氩弧焊、超薄板(0.08mm)氩弧焊、管道全位置自动氩弧焊等技术,主持制定氩弧焊工艺规程,引进和扩充了焊接设备,使氩弧焊成为工厂主要焊接方法之一,解决了化纤纺丝机不锈钢薄板焊接容易焊穿的难题,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 1965年,章海源为北京维尼纶厂制定部分引进设备的自动氩弧焊工艺和质量保证措施。氩弧焊简称TIG焊,是用钨棒作为电极,用惰性气体——氩气作为保护介质的一种电弧焊,比一般电弧焊更具优越性,能适应不锈钢薄板的焊接,操作方便,焊接质量高,不易产生气孔、夹渣、未焊透等缺陷。而且氩气价格低,填充金属耗量少,比小直径焊条手工电弧焊的成本低。当时,研究自动氩弧焊工艺的在我国还为数不多。章海源在这项焊接技术的推广应用中,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简历1931年5月4日 出生于安徽省枞阳县 1953-1958年 清华大学机械系焊接专业学习 1958-1963年 江西拖拉机制造厂技术员 1963-1978年 上海第二纺织机械厂技术员、工程师 1978-1981年 上海第二纺织机械厂技术科副科长、支部副书记 1981-1996年 上海第二纺织机械厂副总工程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顾问 1990-2002年 上海市焊接协会副理事长 1990-1992年 上海第二纺织机械厂863/CIMS工程总设计师 1995-2002年 上海市863/CIMS专家组专家 主要论著1.章海源.我国第一批200m3复合钢板蒸煮锅组装焊接成功.焊接,1967 (1-2) 2.章海源等.化纤印染设备不锈钢材料选用与焊接.北京:纺织工业出版社,1980 3.章海源.机械基础工艺.焊接,1983(3) 4.章海源,荣一鸣.溢流式染色机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与国产化.中国纺织工程学会纺机器材专业委员会染整、化纤设备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国产化研讨会论文.1989 5.章海源,赵彭生.(双尖角磁场再压缩等离子弧焊接中厚板).第二届国际焊接发展学术会议论文(在美国召开).1989.5 6.章海源.压力容器质量保证手册.1993.5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