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巴士拉 |
释义 | 巴士拉Basra伊拉克引最大海港,巴士拉省首府。中国旧译“勃萨罗”、“弼斯罗”。位于阿拉伯河西岸,哈马尔湖出口处,距波斯湾120公里。人口91万,连郊区118.4万(1982)。以往的巴士拉市风景如画,市内水道和运河纵横交错,曾被称为“东方的威尼斯”,是伊拉克著名的旅游胜地。巴士拉还以其悠久的历史素负盛名。历史上,巴士拉是阿拉伯文化、科学、商业和金融中心。 历史沿革伊拉克的石油化工中心。始建于公元前636年,之后逐渐成为文化和贸易中心。1980年初建成伊拉克第一座钢铁厂,约可提供全国所需钢铁量的一半。利用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下游沼泽地带的芦苇和椰枣树叶作原料,建立了造纸厂。郊区为伊拉克枣的重要产区。农产品有枣、玉米和稻米等。交通便利,是巴格达铁路的终点站和重要的国际航空站。有人工航道直通波斯湾,可停泊10艘远洋船只。城市由阿沙尔、巴士拉和迈阿吉勒3个部分组成。阿沙尔区是当地政府和各国领事馆所在地,也是全市金融、商业中心;巴士拉区集中了学校、医院和住宅;迈阿吉勒区为交通运输中心和对外窗口,设有现代化的飞机场、海港和火车站。 635年阿拉伯军队征服伊拉克,636年第二任哈里发欧麦尔(634~644在位)建为军营,后遂发展为城镇。在8~9世纪时,成为阿拔斯王朝的贸易和宗教学术文化中心。10世纪宗教哲学团体“精诚兄弟社”也创建于该城。巴士拉曾是伊斯兰教各教派和学派学术文化汇集和交流的中心之一,在伊斯兰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市内清真寺林立,著名的有巴士拉清真大寺等。巴士拉新城由巴士拉、阿沙尔和马吉勒组成。现为工业、金融和对外贸易中心。中国古籍《太平寰宇记》、《四夷路程》等对巴士拉均有记载。 发展壮大1980年初建成伊拉克第一座钢铁厂,约可提供全国所需钢铁量的一半。利用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下游沼泽地带的芦苇和椰枣树叶作原料,建立了造纸厂。郊区为伊拉克枣的重要产区 。农产品有枣 、玉米和稻米等。交通便利,是巴格达铁路的终点站和重要的国际航空站。有人工航道直通波斯湾,可停泊10艘远洋船只。城市由阿沙尔、巴士拉和迈阿吉勒 3个部分组成 。阿沙尔区是当地政府和各国领事馆所在地,也是全市金融、商业中心;巴士拉区集中了学校、医院和住宅;迈阿吉勒区为交通运输中心和对外窗口,设有现代化的飞机场、海港和火车站。 地理位置巴士拉 (Basra) 是伊拉克的第二大城市,也是伊拉克最大的港口城市,位于伊拉克的东南端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交汇的夏台·阿拉伯河西岸,南距波斯湾120公里,是连接波斯湾和内河水系的唯一枢纽。 城市地位以往的巴士拉市风景如画,市内水道和运河纵横交错,曾被称为“东方的威尼斯”,是伊拉克著名的旅游胜地。巴士拉还以其悠久的历史素负盛名。历史上,巴士拉是阿拉伯文化、科学、商业和金融中心。据史学家考证,巴士拉港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港口之一。但作为现代化港口,巴士拉港在1914年才开始动工建设。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占据了巴士拉。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盟军曾通过巴士拉向苏联方面发送军需物资。 行政区划城市由阿沙尔、巴士拉和迈阿吉勒3个部分组成。阿沙尔区最大,是当地政府和各国驻巴士拉领事馆的所在地,也是全市的金融、商业中心;学校、医院和居民住宅区都集中在巴士拉区;迈阿吉勒区是交通运输中心和对外联系的窗口,设有现代化的飞机场、海港和火车站。 市内清真寺林立,著名的有巴士拉清真大寺等。巴士拉新城由巴士拉、阿沙尔和马吉勒组成。 城市发展二战后,随着伊拉克石油工业的迅速发展,以及巴士拉附近地区石油的开采,巴士拉市成为伊拉克新兴的石油化学工业基地和石油出口的中心。巴士拉港也逐步建设成为波斯湾沿岸首屈一指的现代化港口。作为伊拉克的交通枢纽,在巴士拉有铁路直达首都巴格达,也有公路和民航与阿拉伯国家相连。 然而,在两伊战争期间,巴士拉受到极为严重的破坏,港口设施被关闭,炼油厂及市内的许多建筑均遭毁坏。特别是在1990年的海湾战争中,巴士拉城再次遭受严重摧残。 海湾战争结束后,美、英等国在伊拉克南部北纬33度线以南设立了“禁飞区”,巴士拉被圈在“禁飞区”内。十几年来,美英一直以销毁伊拉克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为名对伊军事和民用设施进行轰炸,巴士拉首当其冲,一直是英美实施军事打击的主要目标。 由于联合国的经济制裁和英美对其实施军事打击,使巴士拉的经济陷入困境,就连基本的自来水的生产和供应也难以维系,这座昔日“东方的威尼斯”已成为一个“干渴之城”。如今,美国的炸弹使巴士拉再次经受战火的煎熬。 经济现为伊拉克的石油化工中心,有聚乙烯厂、炼油厂、石油气液化厂、化肥厂、苛性钠厂,还有钢铁、纺织、造纸、船舶和机车修理等工业。 1980年初在这里建成的伊拉克第一座钢铁厂,年生产能力为40万吨,约可提供全国所需钢铁的一半。新建的造纸厂,利用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下游沼泽地带的芦苇和丰富的椰枣树叶作原料,生产各种纸张。郊区是伊拉克椰枣的重要产区,素有“椰枣城”的称号。 交通交通便利,是巴格达铁路的终点站和重要的国际航空站。建有人工航道直通波斯湾法奥港,可停泊10艘远洋船只。 巴士拉名人自阿拉伯一伊斯兰文化兴起以来,这里哲人辈出,文风蔚然,伊斯兰教的穆尔太齐赖派、早期的苏菲神秘主义皆产生于该城。阿拉伯语法学家哈利勒·伊本·艾哈迈德和西拜韦、文学家艾布·努瓦斯和艾布·欧拜德均出生于巴士拉,伊斯兰教教义学家哈桑·巴士里和伊本·阿拉,文学家伊本·穆卡法、贾希兹等,均在该城从事学术研究和著述,招收门徒,传播伊斯兰学术文化,遂形成了圣训学、教法学、语法学和文学的巴士拉学派,其影响波及各地。 世界热极世界热极:巴士拉(伊拉克)最高记录:58.8℃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