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园庄村 |
释义 | 仙游县园庄镇园庄村【行政隶属与交通位置】解放前属慈孝乡,1950年属三区,1951年属十二区,1956年属枫亭区,1958年属园庄公社,1985年属园庄乡园庄村委会。在园庄乡驻地0.4公里、枫慈溪南岸,在大埔、枫林、下山村委会之间。 【村落与居民】设6个自然村17个村民小组,995户3923人,汉族,通莆仙方言讲仙游话。村民委员会设在园庄街,聚落形状半月形,耕地面积650亩,其中水田460亩,农地 90亩。 【历史人文】村座落在园边,称为园头庄,解放后改为二字称园庄。 【建筑景观】建于清代的庄山书院,傍山依水,风景秀美,是县级文物保护建筑。另外还有观音亭、古马山寺、坑门宫等文物古迹。 【物产经济】主种水稻、甘蔗,兼种地瓜、大豆、花生,土特产有桂元干。 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县海安镇园庄村村镇介绍园庄,花园一样的村庄,祖祖辈辈曾经的梦想,正逐步变成现实。规划区内农民集中居住,式样别致的小楼独具特色,宽阔洁净的道路两侧,绿化青翠摇曳,丛中蜂飞蝶绕舞姿翩翩,漫步休闲长廊中,心境全然放松,健康广场是老人晨练的去处,是放学后的孩童嬉戏喧闹的天地。夜幕降临,盏盏路灯宛如颗颗明珠,像是催促引领外出忙碌的村民快快回到家的港湾,这是位于海安县城西郊的海安镇园庄村。 园庄村组建于2001年4月,面积320公顷,20个村民小组;常住人口3680多人,外来暂住人口2000余人,合并时农民人均仅收入3000多元,集体经济负债60多万元,尽管与县城隔如海河相望。由于交通闭塞,老百姓诙谐地说:“闻得到街上的饶饼香,吃不上滚烫的热烧饼。”如何提高村民收入,化解村级债务,这是新组建园庄村两委会一班人面前的亟待破解的难题。园庄人思考着,探索着。他们调整产业结构,实施“缩粮扩桑”工程和“双清工程”(清收陈欠往来,清理应收款),通过两大工程的实施,村民收入和集体经济状况有所改善。 经济建设海安镇园庄村地处海安县城西郊,328国道穿村而过,如海河与通扬河在此交汇。闻名遐迩的海安工业园区座落在本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们园庄村历届领导班子和广大村民坚持不懈的奋斗追求。,我村是于2001年4月由原花园村、许庄村合并而成,2005年实行了村(居)综合管理模式。社会面积614公顷。全村共有20个村民小组,1670户农户,人口4800人。2008年实现工业总产值6.3亿元,利税3600万元,集体资金净收入28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160元。按照“以点带面,梯度推进,适度投入”的建设原则,全村的进村主干道全部实行黑色化;次干道及区间路,按照“农四路”标准,实行水泥硬质化;分支路实行砂石化。在新建道路的同时,配套管网建设,绿化建设、亮化建设。目前,全村已实现水电入户率100%,有线电视入户率96%,太阳能综合利用率80%,绿化覆盖率42%,新型合作医疗参保率100%。 村风村貌为了不断改善我村村容村貌,今年以来,我支部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根据上级部门的统一部署和要求,、下大力狠抓村容村貌的综合治理工作。我支部把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常抓不懈,以治理整顿存在的重点和难点问题为突破口,采取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层层负责的办法,以监督、检查、治理为手段,结合我村的实际情况,采取集中治理和长效管理相结合的方式,大力整治,彻底清除卫生死角,着力解决脏乱差问题,努力提高我村卫生综合管理水平,使我村的卫生面貌发生较大的改观,为我村群众创造了较好的环境。我村已建成垃圾池35个,3处公厕。对辖区内的桥港河、胜利河、丰产河进行了疏浚,投入资金95 万元。完成老住户暂不入住集中区三格式改厕559户,高标准建成大型污物处理池5处,投入资金80.2万元。落实了长效管理措施,投入资金7万余余,配备了20名保洁人员和6车保洁车、1辆垃圾清运车、2艘水泥船。全村共分为10个保洁标段,明确各自的保洁范围、保洁要求,签订用工协议和安全协议,及时对河道、路道和社区进行清理保洁。 文体卫生我们园庄村不仅注重硬环境建设,在软环境建设上也狠下功夫,把提升村民素质,改善人居环境、提高村民生活质量的要求,全村上下齐心协力,在上级领导的关心、全体干群的共同努力下,我村先后获得了全国妇联 “美德在农家”、江苏省康居示范村、江苏省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村、江苏省卫生村、江苏省生态示范村、 南通市小康示范村等荣誉称号,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组织部部长李源潮、江苏省委书记梁保华等领导也先后莅临园庄村考察调研。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