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阎秋霞 |
释义 | 阎秋霞,女,京韵大鼓演员。白派京韵大鼓创始人白云鹏亲传弟子,白派京韵大鼓传承的关键人物。 中文名:阎秋霞 国籍:中国 民族:汉 出生地:河北 出生日期:1927 逝世日期:1988 职业:京韵大鼓演员 主要成就:把白派的演唱艺术保留下来 代表作品:《黛玉焚稿》 《探晴雯》 生平概述她出生于河北省农村的一户贫苦家庭中,十几岁开始在北京学艺,后来拜白派京韵大鼓创始人白云鹏为师。白老生性厚道、慈祥,对她颇为怜爱,遂在艺术上倾心教导,她也聪颖勤奋,不久即与其师同台演唱,初露锋芒。 解放后,阎秋霞致力于新中国的曲艺事业,白老先生倍加教诲,使其深得真传。她演唱的红楼梦曲目《黛玉焚稿》、《探晴雯》、《遣晴雯》、《太虚幻境》等节目皆宗其师之格,倍受观众赞许。解放后不久白云鹏先生逝世,阎秋霞则为白云鹏先生主要的艺术传人(另有红桥区曲艺团闻书屏),加入了天津市和平区曲艺团(文革后改为天津市实验曲艺杂技团),把白派的演唱艺术保留了下来。 艺术创新阎秋霞不但继承了白派的演唱艺术,而且结合自己的嗓音特点,在白派基础上有所发挥和创新,在京韵大鼓女性化的征途上书写了重要的一笔。她的演唱韵味浓厚,行腔委婉,不飘不浊,清脆真切,缠绵绯恻。尤其擅长通过高低匀和的唱腔,细致微妙的眼神,传神入化的手势揭示人物的内心和人物之间的复杂感情。他擅演的曲目有《黛玉焚稿》、《宝玉哭黛玉》、《宝玉娶亲》、《探晴雯》等。20世纪60年代她与曲艺作家孙世甲、三弦演奏家韩德荣共同创作了脍炙人口的白派新作《愚公移山》,深受各届人士好评,成为白派京韵的保留曲目,也是北方曲艺新编曲目中为数不多的能够在舞台常演不衰的曲目。1961年举行收徒仪式,将赵学义、李世明、刘志光、韩桂芬收入门下,使白派艺术后继有人。目前,年过六旬的韩桂芬还在坚持舞台演唱。 重返舞台阎秋霞在文革中受到了精神和肉体的摧残,一度患有间歇性精神病,四人帮被打倒后,她激发了继续工作的斗智,坚强的战胜病魔,重新回到舞台,恢复了业务演出,并在1980年第二届津门曲荟演唱了《遣晴雯》,1984年在中唱公司录制了一批节目。同年参加天津市文化局老艺术家录像专场,演唱并录制了《探晴雯》、《孟姜女》、《黛玉焚稿》三段节目,为后人留下了珍贵资料。 晚年投身教育由于晚年因患有严重的脉管炎,截肢后不能再登台演唱,她把精力投入到教学工作中去,一心培养自己的接班人赵学义和张雅丽。1986年北方曲校成立,阎秋霞与天津曲艺界众多老艺人一起出席了开学典礼,但身患重病的她已经无力任课,她最后的几年曾为业余京韵大鼓演员李树盛、王莉做过指导。阎秋霞于1988年死于脉管炎,享年61岁。 2004年5月16日,京韵大鼓表演艺术家闫秋霞在永安公墓长眠。 同日由永安公墓、天津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天津市曲艺家协会联合主办的“纪念京韵大鼓表演艺术家阎秋霞纪念碑落成永安公墓专场演出”在中华曲苑如期举行。 著名曲艺演员刘渤扬、郑菲、赵学义、王莉等分别带来精彩的演出。 主要作品阎秋霞一生有资料或记载的演唱曲目 《探晴雯》、《黛玉焚稿》、《遣晴雯》、《宝玉娶亲》、《哭黛玉》、《太虚幻境》、《双玉听琴》、《连环计》、《金定骂城》、《孟姜女》、《红梅阁》、《绿衣女》、《箭射盔缨》和新编曲目《愚公移山》、《绣红旗》、《青春赞歌》、《三笑》等。 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录音是1957年录制的《探晴雯》和1980年录制的《遣晴雯》,分别代表了她青年和晚年的艺术风格。 上世纪末,出版了阎秋霞白派京韵大鼓的盒带,收录了她1984年在中国唱片总公司录制的《探晴雯》、《黛玉焚稿》、《哭黛玉》(片段)、《孟姜女》(片段)。2000年,阎秋霞京韵大鼓VCD专辑发行,收录她1984年天津市文化局录制的三段实况录像;2010年,由天津市曲艺团青年演员,白派京韵大鼓第四代传人王莉配像的阎秋霞白派京韵大鼓音配像DVD专辑发行,收录了阎秋霞早年演唱的《双玉听琴》、《宝玉娶亲》、《愚公移山》等经典曲目。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