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81式防空导弹 |
释义 | 概述提起相控阵雷达和防空导弹,大家首先想到的可能是美国的爱国者系统和苏联的S-300系统,但非常少会有人知道,就在这两种声名显赫的防空导弹系统研制的同时,还有另外一种隐藏在重重深帷中的型号,它也采用相控阵雷达,但豪华的配置却只使用红外制导近程导弹。这就是日本的81式防空导弹,一种独特、古怪的系统。 研发背景20世纪50年代,美国为了对抗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大力对盟友给予武器、经济与技术援助以强化其防务和经济实力的MSA援助(基于《相互安全保障法》的援助)。在远东,美国人不顾日本身负的太平洋侵略战争重重血债,减轻了对其军国主义罪行的清算,将其重新武装。1953年5月,美国国务卿杜勒斯访日,声明准备给予日本MSA援助。随后日本陆上自卫队从保安队基础上改建。非常快,陆自便以美制武器为基础建立了装备体系并迅速完善。 虽然战后的日本受美军军事思想影响非常深,但他们在陆基防空领域的思想却不尽相同,日本陆上自卫队认为必须建立严密的中、近程防空体系,才能够确保在纵深狭窄的日本本土作战时的活动自由。因此他们先后引进或圈定了奈基、霍克等美制防空导弹和瑞士厄利孔双35高炮等。但是,1958年日本防卫厅要求陆自就陆上野战防空体系进行评估,陆上自卫队对当时的野战防空能力进行了仔细分析,发现奈基导弹和霍克导弹之间配合较好,但在近程防空方面,己部署的35毫米双管90式高炮(射程4公里)和霍克中程地对空导弹(射程35公里)存在一段空白。从射程上考虑,当敌机突破霍克导弹拦截线后,有20公里以上的空白无法发扬火力,而当敌机进入高炮射程后,往往又难以反应。再则,当时日本的假想敌苏联空军已经装备了射程在15公里以上的空对地导弹,仅靠高炮的最后一道防线是难以抵挡的。从射高上考虑,35毫米高炮的射高不足4000米,而霍克导弹初期型的最佳杀伤区下限在3500-4000米,也就是说,苏联战斗机在4000米高度上下的空域内可以几乎不受威胁的突防。所以,必须有一种射程在7-12公里、最佳杀伤区在4000米上下的近程防空导弹来填补这一空白。1960年,日本防卫厅以“机动式近程防空导弹”(ML-SAM)系统的名义展开了本文将要述说的81式系统的初期研制工作。 性能和外形81式概述防空导弹除外观弹头呈卵形而非锥形外,其余都与英国“轻剑”近程防空导弹相似。导弹全长2.7米,弹径160毫米,翼展600毫米。导弹发射重量100公斤。其弹头为重9.7公斤的破片杀伤战斗部,配置触发和无线电近炸引信。一套81式近程防空导弹系统由导弹、两辆发射车和一辆火控雷达车组成,人员编制15人。两种车辆均由73式6×6卡车改装。其发射装置为4联装发射架。发射车通常配置在离火控车约300米半径范围内。火控车用100米长电话线与发射架相连。 配有相控阵雷达的火控车是81式火控和制导系统的核心。其相控阵雷达是一部多功能、多目标的脉冲多普勒3坐标雷达,既能电子扫描,又能机械扫描。它能同时跟踪6个目标,攻击其中2个目标。81式导弹属红外近程防空导弹,按最大射程6公里、最大飞行马赫数2.4的性能要求,采用普通制导方式足矣。它却要用作用距离比射程远数倍的相控阵雷达制导,这犹如用金刀切面,让人觉着玩奢无度。然而,81式也并非瞎摆财大气粗,不计成本。它显露了日本防卫厅另有远思。81式相控阵雷达不单可给81式导弹进行火控制导,还能为其他防空武器指引目标,乃至利用它的机动性能去充当“救急雷达”,成为低空补盲雷达网的“活动”部分。81式系统是世界上第三种投入实用的相控阵防空导弹系统,也是第一个并且是唯一在近程防空导弹系统上运用相控阵技术。它展现了日本工业体系的巨大战争潜力。 81式导弹导引头与美国“毒刺”导弹的被动红外导引头差不多。它在飞行阶段用红外制导即可,但却采用了惯性制导又红外制导的复合制导。许多人不解为何这样“浪费使用”,却没去想那可能是日本人进行新技术试验的一个过程。81式系统样子笨,自动化程度却已高于美国“爱国者”系统,这是其先进技术超前使用的另一表现。改进型81式Kai近程防空导弹弹重增加5公斤,采用主动雷达加红外复合制导方式,最大射程增至14公里。近年,由81式轻松升级成的ChuSAM中程、中低空防空导弹系统亮相。它的电子眼可扫到别国的领空上了。81式隐藏着的秘密越来越暴露。 特点81式系统组成为导弹、发射车和火控车,以排为火力单元,每个导弹排装备两辆导弹发射车和一辆火控车,总人数为15人。作战时,发射车通常配置在离火控车周围300米半径范围内,火控车用100米长的电话线与发射架相连,互相传递信息和通话联络。 导弹采用正常式气动布局,动力为一台单级固体火箭发动机,最大推力为8400公斤。战斗部装填烈性炸药质量9.7公斤,最初杀伤方式为连续杆式,后来改为破片杀伤式以提高对高速作战飞机的杀伤概率。出于保险考虑,战斗部在使用近炸引信的同时,还有备份的触发引信,近炸状态的有效杀伤半径为5-15米。虽然陆自和东芝公司嘴上都说导弹是自行研制的,但从弹体结构上看,明显仿英国轻剑导弹的布局,仅将头锥改为圆形,以便于装红外导引头。整个弹体为一细长的圆柱体,气动布局采用无前翼常规式,在弹体中后部装有4个后掠角非常大的弹翼,控制翼在导弹尾部。弹翼均按十字形配置,并处在同一平面上。导弹平时放在充氮气的包装箱内密闭保存,只有装填导弹时才打开。按设计指标,导弹应该在10年内不必开箱检查。但陆自为了保险,也为了提高训练强度,一般在导弹保存期限超过2/3之前都打掉了。因此现有的81式导弹都非常“新鲜”。 81式导弹的导引头为被动红外导引头,工作在4.1微米波长上,因设计时美国红眼睛超近程导弹已经问世,机载的响尾蛇正在进行“提高灵敏度改造”计划,因此东芝公司对这些已有型号多有借鉴。其导引头与美国毒刺导弹的类似,采用了宽视场探测器和旋转调制盘,旋转频率为1-3KHZ。另外还装有噪声抑制器,以便消除探测器接收的噪声、调制盘自身产生的噪声和背景噪声对红外导引头的影响。导弹发射前,红外导引头扫描宽度由地面火控计算机进行程序控制,将扫描带宽缩的非常窄,这样可以避免阳光干扰,81式导弹受阳光干扰的平均死角约为1.5度,这比美国的AIM-9K响尾蛇以前的型号都要高。 81式的雷达-导弹控制回路采用了瞄准线指令制导体制,这种制导体制非常适于近程低空防空导弹,其优点是弹上的制导系统构成简单,弹道算法外推复杂程度比其他形式低,由此弹上设备量也可以下降,便于实现多传感器复合制导。当81式导弹发射后由弹上自动驾驶仪按预定飞行程序控制先爬升飞行,同时相控阵雷达也为导弹提供目标信息,当导弹具备一定高度速度后,红外导引头启动开始捕捉目标,当跟踪上目标后,由导引头提供信息,另外相控阵雷达的信息也输入到自动驾驶仪中进行数据融合,最后得出目标的真实方位。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