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铁染色 |
释义 | 原理人体内的铁有一定量以铁蛋白和含铁血黄素的形式贮存在骨髓中的单核-吞噬细胞胞质内,幼红细胞的线粒体中也有含铁血黄素。这些铁在酸化的低铁氰化钾溶液中反应,生成蓝色的铁氰化铁沉淀(普鲁士蓝),定位于含铁的部位。故此染色法又称为普鲁士蓝反应。 结果1. 细胞外铁 观察骨髓小粒中贮存在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内的铁(在幼红细胞之外的铁)。阳性反应为骨髓小粒上见到的呈浅蓝绿色均匀的无形物质,或呈蓝色或深蓝色的小珠状、粗颗粒状或蓝黑色的小块物质,按阳性反应的强度分为5级: “—” 骨髓小粒无蓝色显现(提示骨髓贮存铁缺乏)。 “1+” 有少量铁颗粒,或偶见少量铁小珠。 “2+” 有较多的铁颗粒和铁小珠。 “3+” 有很多铁颗粒、小珠和少数蓝黑色小块。 “4+” 有极多的铁颗粒和小珠,并有很多密集成堆的小块。 2. 细胞内铁 为幼红细胞内的铁。正常幼红细胞(主要是晚幼红细胞)的细胞核周围可见到1~5个呈蓝色的细小铁颗粒。含有铁颗粒的幼红细胞称为铁粒幼细胞。在油浸镜下,连续计数100个幼红细胞,记录铁粒阳性的幼红细胞数,即为铁粒幼细胞所占的百分率。需同时注意细胞内的铁粒数目、大小、染色深浅和排列。如含粗大深染的铁粒在10个以上,并环绕细胞核排列超过核周径2/3以上者,称为环状铁粒幼细胞。 参考值1. 细胞外铁 1+~2+,大多为2+。 2. 细胞内铁 20%~90%,平均值为65%。由于各实验室的实验条件不同,此参考值也有差异。 临床意义1. 缺铁性贫血时,早期骨髓中贮存铁就已耗尽,细胞外铁呈“—”。铁粒幼细胞百分率减低,常<15%,甚至为“0”。经铁剂治疗后,数天内铁小粒出现在幼红细胞中,但细胞外铁需待贫血纠正后一段时间才会出现。因此,铁染色是目前诊断缺铁性贫血及指导铁剂治疗的一项可靠和临床实用的检验方法。 2. 非缺铁性贫血如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铁粒幼细胞性贫血、溶血性贫血、巨幼细胞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及骨髓病性贫血等,细胞外铁多增加,常>3+~4+。 3. 铁粒幼细胞性贫血时,因血红素合成障碍,铁利用不良,铁粒幼细胞增多,可见到环状铁粒幼细胞,占幼红细胞的15%以上,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中,难治性贫血伴环状铁粒幼细胞增多者,环状铁粒幼细胞>15%。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