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释义

简介

这是一篇瞻仰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说明文,选自1958年4月23日《人民日报》,有改动。

作者

周定舫,(1931-- ),浙江省海淀县人,1953年8月从上海复旦大学新闻系毕业后,分配到新华社北京分社担任记者,现为北京新闻学会会员。在漫长的记者生涯中,担负过首都十大建筑、毛主席纪念堂等重大报道任务。他在五十年代,曾连续报道了“毛泽东号”机车组、全国劳动模范李瑞环和张百发的先进事迹,激励和鼓舞人们去为祖国的伟大事业而献身。

原文

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落成了.我们怀着万分崇敬的心情瞻仰了这座巍峨、雄伟、庄严的纪念碑.

陪同参观的纪念碑工地负责人贾国卿,向我们介绍了纪念碑兴建经过.他说,这座纪念碑是在1949年9月30日傍晚,毛主席率同全体政协代表,亲自执锨铲土奠定基石的.从1952年8月1日动工兴建以来,得到了全国人民的支援和关怀.这是中国自古以来,第一座最大的纪念碑.它从地面到碑顶高达37.94米,有十层楼那么高,比纪念碑对面的天安门还高4.24米.纪念碑是用1.7万块坚硬的花岗石和洁白的汉白玉砌成的.它象征着先烈们的丰功伟绩,标志着全国人民对先烈的怀念.

踏上花岗石铺成的石阶,到了第二层月台.四周围着碑身的双层汉白玉栏杆,洁白耀眼,使挺拔的碑身显得更加庄严、雄伟.栏杆形状和天安门前玉带桥的汉白玉栏杆一样,美观朴素.碑的正面(北面)在一块60吨重、14.7米长的碑心石上,雕刻着毛主席题写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个镏金大字,这八个字是碑的主题.在碑身背面,150个镏金字整齐地排列着,这是周总理亲笔写的碑文.碑文的正文是:

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碑身东西两侧上部,刻着以红星、松柏和旗帜组成的"光辉永照"的装饰花纹,象征着先烈们的革命精神万年长存,永远照耀着后代.大、小碑座的上、下四周,雕刻着以牡丹花、荷花、菊花等组成的八个大花圈,陪衬着百花组成的卷草花纹,这些花朵象征着品质高尚、纯洁和坚忍,表示全国人民对英雄们的永远怀念和敬仰.碑顶是民族传统的建筑形式,是上有卷云下有重幔的小庑殿顶.瞻仰整个碑型后,它使人们感到既有民族风格,又有鲜明的新时代精神.

十块汉白玉的大浮雕,镶嵌在大碑座的四周.负责领导纪念碑美术设计的雕刻家刘开渠向我们介绍了有关浮雕方面的情况.他说,这些大浮雕高2米,合在一起共长40.68米.据地质学家化验证明,这些浮雕至少能耐久800年到1000年.每幅浮雕里有20个左右英雄人物,每个人物都和真人一样大小,他们的面貌、性格和姿态形象都不相同.

从碑身东面起,按着历史顺序往下瞻仰.第一幅浮雕是"焚烧鸦片烟",记述鸦片战争前夕,1839年6月3日,群众在虎门毁鸦片的事迹.浮雕上,愤怒的群众正在把一箱箱鸦片运到海边,倾倒在放有石灰的窑坑里焚烧,一股股浓烟从石灰池上升.人群后面,有炮台和千百只待发的战船,准备随时还击英帝国主义的挑衅.画面上人物的形象,个个充满着愤怒和反抗帝国主义的决心.

东面的第二幅浮雕,是描写1851年太平天国的"金田起义".太平天国是中国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它提出政治、经济、民族、男女四大平等的口号,严重地动摇了清皇朝封建统治的基础.在这幅浮雕上,一群拿着大刀、梭镖、锄头、土炮起义的汉、壮族人民的儿女,正风起云涌地从山坡冲下,革命的旌旗在迎风飘扬.

往南转到碑身的后面,看到的是1911年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的庄严画面.深夜,起义的新军和市民,摧毁了湖广总督门前的大炮,正向总督府里冲去.总督府内熊熊的火焰冒向天空.总督府的牌子,被打断在阶前;撕碎了的清朝的龙旗,被践踏在地下.两千年来的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宣告寿终正寝.接下来的一幅是"五四爱国运动".这是中国民主革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浮的画面显示出学生们齐集于天安门前举行爱国示威游行的情景.一群男女青年学生举着废除卖国密约的旗帜,慷慨激昂地来到天安门前.人群高处,一个男学生在正向围着他的群众演说,要求"外争国权,内惩国贼".梳着髻子、系着长裙的女学生,在向市民们散发传单.愤激的青年演说者,怒形于色的男女老少群众,使整个浮雕充满了痛恨国贼、激动人心的气氛.南面的第三幅是"五卅运动".1925年5月30日,上海群众一万多人在南京路上举行反帝国主义大示威,英国巡捕向徒手群众开枪射击,死伤多人."五卅惨案"引起了全上海以至全国人民的极大愤慨,促使全国范围的大革命风暴的爆发.这幅浮雕表现出由工人阶级领导的各界人民坚强不屈地向帝国主义斗争的情景.画面上成千上万的工人、学生、市民举着"打倒帝国主义"的小旗,冲破英国巡捕的沙袋、铁丝网前进,商店也关门罢市了,戴着礼帽的商人也加入了斗争的行列;被打伤的工人,在战友们搀扶下,继续勇往直前.人群后面隐约能看到外滩的海关和银行大楼.

碑身的西面,第一幅是"八一南昌起义"的浮雕.画面上表现着1927年8月1日早晨,一个连队的连长,挥着右手向战士们宣布起义的场面.士兵们举着起义的信号——马灯,光辉的红旗举起来了,战马在呼啸,劳动人民正在帮着搬运子弹,战士们激昂地高呼着"反对国民党的反动统治".从这时起,中国人民有了自己的武装部,展开了以革命的武装反对反革命的武装的斗争.紧接着的一幅是"抗日敌后游击",浮雕上显现出抗日战争时期太行山区敌后游击战的场面.远远望去,在一座雄伟峻峭的半山腰里,游击队员们正穿过高大的树林和茂密的青纱帐,去和敌人战斗.画面上,青年男女农民手拿铁铲背着土制地雷;白发的母亲送枪给儿子去打日本侵略者;老年的农民正在挖出地下的手榴弹;年轻小伙子站在指挥员身旁,等候命令,准备随时投入消灭敌人的战斗.

我们来到碑的正面,看到解放战争时期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胜利渡长江,解放全中国"的浮雕,这是十幅浮雕中最大的一幅.国民党认为不能逾越的天堑长江,被英勇无比的人民解放大军胜利地渡过了.浮雕上号兵吹起冲锋号;指挥员右手高举,连连向高空发射信号弹,已冲上敌岸的战士,踏着反动派的旗帜,直奔国民党反动统治老巢——南京城.背后,数不清的战船正在波涛中前进.在这幅浮雕的两旁,是两块装饰性的浮雕.

看完了所有浮雕,我们又围着碑座,走了一圈又一圈,细细地瞻仰这些浮雕,向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默默致敬.

写作背景

在我国举行开国大典前夕,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于1949年9月30日决定:为了纪念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在首都北京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

当天下午6时,毛主席率领全体政协代表在天安门前广场上举行了建立纪念碑的奠基典礼。随后,以毛主席为首的政协各单位首席代表一一执锨,奠下纪念碑的基石。 当时,北京市都市计划委员会向全国各建筑设计单位、大专院校建筑系,发出征选纪念碑各种形式的设计方案和设计修改方案。经全国广泛讨论,最后确定了现在的碑型图样,人民英雄纪念碑于1952年8月正式动工兴建。 人民英雄纪念碑兴建委员会由北京市市长彭真任主任委员、郑振铎、梁思成任副主任委员。委员会下设工程处,分设计、施工、采石、美术工作等7个组,进行工作,此外,专设一个委员会,在中国科学院现代史研究所所长范文澜的领导下,研究浮雕画片所需的史料题材。

纪念碑于1958年4月22日建成,前后长达5年零8个月,可见时间之长工程之浩大:纪念碑用17000块花岗石和汉白玉砌成,可见用料之多石料之优良;本文发表于纪念碑落成的第二天,可见人们对人民英雄的缅怀和崇仰。作者对纪念碑的介绍内涵丰富,情感深厚,既介绍了纪念碑建筑上的特征,更突出了纪念碑的纪念意义。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6 22:3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