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群伙效应
释义

群伙效应是指人从出生到青年,再由中年到晚年,难以避免要经历许许多多的历史事件。文化历史因素会在成人个体身上打下深刻的烙印。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背景总是有或多或少的差异,这些差异很可能影响到成人的智力活动。研究者考察了这种文化历史因素给智力带来的影响效应,心理学家把这种影响效应定义为“群伙效应”。

群伙效应

群伙指的是同一时代出生的人,如均为1950年出生者,他们的基本背景相同或极为相似,如营养条件、受教育水平、大众媒介的影响,以及科学技术对人们的生活方式或生活风格的改变等。不同群伙之间,由于所处文化背景及人生经历的差异,在智力活动上也会表现出较明显的差别。沙依对西雅图追踪研究的数据进行横向和纵向相结合的分析比较后发现,处于同一年龄的不同群伙在基本心理能力上存在显著差异(Schaie,1996)。比方说,1910年出生的人在20岁时达到的智力水平低于1924年出生的人20岁时达到的智力水平。也就是说被试的基本心理能力水平与其出生年份密切相关,出生越晚,基本心理能力水平就越高。沙依认为,这是由于社会文化历史不断发展导致的结果。人类社会总是越来越进步,人们的营养和医疗保健条件越来越好,接受教育的机会越来越多,受大众媒介与科学技术的影响越来越大,因此,人类的整体智力水平也就越来越高。

弗莱恩(Flynn,1987)比较分析了半个世纪以来欧洲数个国家不同年代18岁公民的智力测验结果,发现年代越近智力水平越高是一个普遍现象,并且这种智力水平因时代演进而提高的幅度特别大(如有的国家的智商分数最大可提高25分),在流体智力测验上的提高幅度要大于在晶体智力测验上提高的幅度。有意思的是,相距30年的代际间智力差异相当于相差30岁的人(如20岁和50岁)在横断研究中的智力差异。弗莱恩的研究结果因影响了很多研究者对智力发展及智力测验的看法,故往往又被人称为弗莱恩效应(Flynn effect)。1996年,心理学家奈瑟(U.Neisser,1928—)曾组织过专门的研讨会对此效应进行解释。相当部分人认为应该排除遗传因素的影响,而从文化历史变化角度去理解这种效应的产生。因为遗传进化的效果一般不可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体现出来,而是往往要经过许许多多的世代。一些研究者指出,产生这种效应的文化历史因素主要体现为,随着时代的进步,人的营养状况不断改善,童年生理疾患愈益减少,父母对个体成长越加关心,以及学校教育条件愈发优越等。很明显,这与沙依的观点基本一致。

吉尔里(Geary,1996)在一项研究中比较了中美成人在算术能力上的发展状况,结果表明,虽然无论在中国还是美国,青年人的成绩都要优于老年人,但是中国青年人的成绩要显著比美国青年人高,而中美老年人之间则没有显著差异。吉尔里认为,这种不同文化背景下智力表现的差别并不是由于天赋的种族差异造成,而最可能反映的是社会历史变迁的影响。因为倘若是天赋因素造成,则应该所有年龄段的成人都存在相同的文化差异。申继亮等(2000a)也在一项跨文化研究中比较了中美成人智力发展的年龄特征,同样发现不少智力成分(如语词、归纳推理和数字运算能力)存在显著的年龄与文化的交互作用,即智力的文化差异对不同年龄段的成人具有不同的表现。在解释这种现象时,他们强调文化历史因素的作用。比如,在数学能力上,之所以年老的中美成人之间无显著差异,而年轻的中国人明显高于同龄的美国人,在于这些年轻中国人都出生于1978年之后,从这时开始中国逐步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在经济上、生活条件上、身体健康状况上、中小学基础教育上以及社会对知识的重视上均比1978年前有了飞跃式的进步,且中国1978年后的中小学教育及少儿家长相比于美国更注重数学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培养,可美国社会在1978年前后并无中国这样大的变化。年老的中美成人在数学能力上的差异不显著,则可能由于1978年之前在对此能力有影响的文化历史因素上,两国并无太大的差别。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4 8:2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