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名列前茅 |
释义 | 词语信息成语:名列前茅 拼音:míng liè qián máo 英文:be among the best of candidates;come out top. I have set my mind on obtaining a distinction in the examination.(我决心要在这次考试中名列前茅。) 解释名:名次;茅:古指楚国的特产,楚军斥候兵拿来作信号旗用,斥候兵发现前沿敌人有什么动静,就举茅打信号。因此前锋就叫“前茅”。后来,人们借用“前茅”来比喻名次排列在最前面。比喻名次或成绩排在前面,形容人十分优秀。 出处《左传·宣公十二年》:“蔿敖为宰,择楚国之令典,军行,右辕,左追蓐,前茅虑无,中权,后劲。” 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示例:去年弟在京师,听说二公子中了秀才,且名列前茅,颇为学台赏识,实在可贺可贺。 ★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十七章 灯谜名列前茅(打字一)谜底:茗 典故春秋时期,晋国派大将荀林父做统率援助郑国,还没到黄河边,郑国就投降了楚国,他们执行楚国的好法典,楚军分右、左、前、中、后五军,由前军拿着茅草当旌旗开路。中军辅佐先不听荀林父的指挥而攻楚,结果大败而归。 “典故”异义此“茅”非草 成语“名列前茅”比喻名次排在前面,这没有错。那么它的本义是什么呢?多数词典解释是,春秋时楚国用茅草做成报警用的旌旗,行军时拿着走在前头,故称“前茅”。其实这是个误解。 此典出自《左传·宣公十二年》,原文为:“蔿敖为宰,择楚国之令典,军行,右辕,左追蓐,前茅虑无,中权,后劲。”杜预注曰:“时楚以茅以旌识。”杜预虽说是魏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和学者,但所注的《左传》却谬误颇多,这个“前茅”即是一例,不仅没注明白,还留下了流传至今的谬误。因此清代学者王引之批评说:“茅为草名,旌为旗章之属,二者绝不相涉。”其实这里的“茅”是古人“用其形不用其义但取其音者”的通假用法,也就是说“茅”是“旄”的假借字或通假字。“旄”即旄牛尾,古人常用旄牛尾绑在竹木杆上用来指挥,这就是原始的旗子,因此古人也把旌旗称为“旄”。《公羊传·宣公十二年》“郑伯肉袒,左执茅旌,右执鸾刀,以逆庄王。”可为佐证。 后来约定俗成,“名列前茅”成为固定的成语,本字“旄”也被借字“茅”所取代,固定了下来。 --------------------------------------------------------------------------------------------------------《牛城晚报》毕厚奎 近、反义词近义词首屈一指,一马当先,勇拔头筹 反义词名落孙山,倒数第一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