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名将与名战:中国篇
释义

基本信息

出版社: 京华; 第1版 (2008年2月1日) 丛书名: 名将与名战 平装: 296页 ISBN: 7807244658, 9787807244653

商品描述

内容简介

《名将与名战:中国篇》精选100例名将与名战,纵揽古今,横覆中外,或对扭转战局、终结战争有决定性影响,或以少胜多、出奇制胜、指挥精妙。其中有传奇皇帝朱元璋与鄱阳湖水战、女真豪杰努尔哈赤与萨尔浒之战、复台功臣施琅与澎湖海战、中兴名臣左宗棠与收复新疆之战等13个中国古代战例;有“桂系王”李宗仁与抗日正面战场最大胜利的徐州会战、长征“急先锋”杨得志与扭转华北战局的清风店战役、“黄埔三杰”之一的陈赓与解放云南的滇南之战、诗人将军张爱萍与我军首次联合作战的一江山岛登陆战役等31个中国现代战例。

编辑推荐

《名将与名战:中国篇》以史为据,用通俗的语言和“准文学”的手法,将人类社会纷繁复杂的战争活动,生动、真实地浓缩在我们面前。名将的传奇色彩、名战的制胜之道,引人入胜,发人深省。

书中从军事角度出发,以历史正面评价的人物及其战例为主,同时也选择了极少数罪恶的人物及其战例

作者简介

何雷,军事科学院作战理论和条令研究部作战指挥研究室主任,大校军衔,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研究生学历。河南洛阳人(祖籍四川通江)。1969年2月入伍,曾任“万岁军”的班长、排长、连长、营长、团长和团、军两级司令部作训参谋;1990年调入军事科学院从事战役理论和军队指挥理论研究工作,任研究员、研究室副主任、主任:先后毕业于宣化炮兵学院、国防大学首期师团职领导干部培训班、俄罗斯总参军事学院、中央党校研究生院。共立三等功7次,嘉奖多次,提前晋升工资级别奖励和提前晋升军衔奖励各1次,获得军队优秀专业技术人才二类岗位津贴1次。现担任军事科学学会会员兼军队指挥分会副秘书长等军内学术团体职务。任研究室主任7年来,团结带领全室同志共承担军委、总部和院、部赋予的科研课题60多项,其中30多项成果分别受到军委、总部首长充分肯定并获得军队科技进步奖、军事科研成果奖、2006年研究室被中央组织部授予“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并被军事科学院推荐为全军基层建设先进单位和全军首届“科技创新群体奖”候选单位。

目录

兵圣孙武

——中国古代首次战役吴楚柏举之战

膑残军师孙膑

——批亢捣虚、减灶诱敌的桂陵、马陵之战

“多多益善”的大将军韩信

——背水列阵的井陉之战

“一代枭雄”曹操

——奇兵制胜的官渡之战

少年都督周瑜

——巧用火攻的赤壁之战

“卧龙先生”诸葛亮

——北伐攻魏之战

无敌儒帅谢玄

——风声鹤唳的淝水之战

抗金英雄岳飞

——大败金兀术的收复六郡之战

传奇皇帝朱元璋

——著名水战鄱阳湖之战

女真豪杰努尔哈赤

——关乎后金政权存亡的萨尔浒之战

开台“圣王”郑成功

——驱逐荷兰殖民者的收复台湾之战

复台功臣施琅

——实现清朝统一之澎湖海战

中兴名臣左宗棠

——平定内乱外患的新疆收复战

开国领袖毛泽东

——挽救红军命运的转折之战四渡赤水

红军之父朱德

——第四次反“围剿”中的大兵团伏击战

政治军事大家邓小平

——百万雄师破天堑的渡江战役

横刀立马的大将军彭德怀

——“蘑菇”战术胜强敌的陕北三战三捷

军事“怪才”林彪

——打破“日军不可战胜”神话的平型关战斗

“当代新孙吴”刘伯承

——拉开战略进攻序幕的挺进大别山

两把菜刀闹革命的贺龙

——威震平原的敌后抗日模范歼灭战齐会、陈庄战斗

诗人元帅陈毅

——抗日战争时期规模最大的反顽作战黄桥战役

“政工元帅”罗荣桓

——山东抗日根据地最大规模的沂蒙山反“扫荡”

布衣元帅徐向前

——四战定山西

“工程师”元帅聂荣臻

——我军城市攻坚的首例石家庄战役

幕僚元帅叶剑英

——解放广东大陆的最后一役广东战役

北伐名将叶挺

——武昌的门户之战汀泗桥、贺胜桥作战

第一大将粟裕

——战争史上的奇迹淮海战役

“黄埔三杰”之一陈赓

——解放云南的滇南战役

“终身海军司令”萧劲光

——扭转东北战局的四保临江战役

首任公安部长罗瑞卿

——平津战役第一捷的新保安战斗

善打硬仗的悍将邓华

——我军首次大规模渡海登岛作战之海南岛战役

华侨上将叶飞

——持续时间最长的“军事一政治仗”炮击金门

首任空军司令员刘亚楼

——创造大城市攻坚战奇迹的天津战役

“和尚”将军许世友

——开创夺取重兵坚守城市先例的济南战役

和蒙哥马利比枪法的中国上将杨勇

——抗美援朝的最后一仗金城反击战

革命军中的“马前卒”杨成武

——击毙日军“名将之花”的黄土岭战斗

长征“急先锋”杨得志

——扭转华北战局的清风店战役

诗人将军张爱萍

——我军首次联合作战之一江山岛登陆作战

红军“赵子龙”陈锡联

——夜战近战的典范夜袭阳明堡机场

指挥我军空战第一将刘震

——敢斗空中强敌的抗美援朝初期空战

抗日名将左权

——抗日战争期间规模最大的对日百团大战

“桂系王”李宗仁

——抗日战争正面战场的最大胜利徐州会战

入缅抗日虎将卫立煌

——联合抗日的缅北滇西作战

爱国将领傅作义

——“令国抗日之先声”绥远抗战

序言

名将是否真正导演了名战,古今中外多有争议,但名战成就名将,则千真万确。

在人类战争史上,战功显赫的将帅们绘就了一幅幅波澜壮阔的战争画卷,经典传奇的战争影响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见证着他们的智慧和传奇,镌刻着他们的丰碑与耻辱。战争是一把双刃剑,以鲜血和生命创造着正义与和平,塑造着国家和民族的英雄,但也寄生出战争狂人和赌徒,给爱好和平的人民以血的警示。

世人尊崇名将,欣赏名战,著述浩繁。举卷览珍,多单述名将或名战文著,二者结合者凤毛麟角。将名将和名战结合起来,通过名将的传奇经历,了解名将的成长,解剖名将对战争进程和结局的影响;透过名战,了解名将导演的战争舞台上一幕幕精彩的活剧,展示名将的指挥艺术、个性风范、胆识雄略和辉煌战果等等,可以帮助读者明了时势造英雄、出奇才、成大业的道理,并从更高的视野和更深的层次理解战争、认识战争、驾驭战争。

克劳塞维茨曾经说过:“在经验科学中,史例最有说服力,尤其在军事艺术中更是这样。”本书精选100例名将与名战,纵揽古今,横覆中外,或对扭转战局、终结战争有决定性影响,或以少胜多、出奇制胜、指挥精妙。其中有传奇皇帝朱元璋与鄱阳湖水战、女真豪杰努尔哈赤与萨尔浒之战、复台功臣施琅与澎湖海战、中兴名臣左宗棠与收复新疆之战等13个中国古代战例;有“桂系王”李宗仁与抗日正面战场最大胜利的徐州会战、长征“急先锋”杨得志与扭转华北战局的清风店战役、“黄埔三杰”之一的陈赓与解放云南的滇南之战、诗人将军张爱萍与我军首次联合作战的一江山岛登陆战役等31个中国现代战例;还有美国国父华盛顿与独立战争最后一役约克敦围攻战、独眼独臂将军纳尔逊与确立英国海洋霸主地位的特拉法尔加角大海战、血胆将军巴顿与西西里岛登陆战役、海上骑士尼米兹与太平洋战争的转折点中途岛海战、孤傲将军道丁与首次挫败德军进攻的不列颠防空战役、沙漠武士沙龙与电子战大显神威的贝卡谷地之战等56个外国经典战例。书中从军事角度出发,以历史正面评价的人物及其战例为主,同时也选择了极少数罪恶的人物及其战例。

全书以史为据,用通俗的语言和“准文学”的手法,将人类社会纷繁复杂的战争活动,生动、真实地浓缩在我们面前。名将的传奇色彩、名战的制胜之道,引人入胜,发人深省。

欣逢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八十周年,我推荐此书给所有热爱国防和军队建设事业的人们。

谨思之,是为序。

刘源

二00七年八月一日

文摘

“挟三万雄兵,纵横天下无敌。”谁能有这种战无不胜的本领?答案:非孙武莫属。 孙武,亦称孙子,字长卿,大约生于公元前536年,春秋时期齐国乐安(今山东惠民)人,中国历史上伟大的军事家,也是被世界各国推崇的伟大军事家。

孙武的祖父孙书、父亲孙赫都是齐国著名的统军将领,受他们的影响,孙武从小就对军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与军事结下了不解之缘。10岁时曾随祖父、父亲征伐莒国,出其不意大破莒国都城——纪障,表现出过人的军事天赋。

公元前517年,齐国内乱,孙武为避乱而背井离乡,奔走吴国。在这里他结识了从楚国来的伍子胥,并成为莫逆之交。伍子胥原是楚国大臣,因父兄受到楚平王杀害而逃到了吴国,立志要为父兄报仇。公元前515年,在伍子胥的帮助下,吴国公子光发动政变,夺得王位,是为阖阊。

阖阊胸怀大志,上台执政后,励精图治,任用贤才,发展生产,因而深得民心。这时伍子胥向吴王阖阊推荐了正在隐居的孙武,并称赞孙武是一代奇才。吴王不信,在伍子胥的多次推荐下,吴王才答应接见孙武。

公元前516年,吴王阖阊亲自召见孙武。孙武向吴王推荐了自己所写的《孙子兵法》十三篇,吴王看后赞不绝口。为了检验孙武是否真有军事才能,吴王决定让孙武拿实例验证一下他的兵法理论。

吴王召集宫女180人,交与孙武演练。孙武将宫女编成两队,并任命吴王的两个宠姬分别担任两队队长。他事先耐心地为她们讲解了训练规则,然后命令她们开始准备训练。可是他虽三令五申,宫女们却不认真听从号令,反而大笑不止,尤其吴王的两个宠姬,身为队长却不能以身作则,孙武于是下令斩杀吴王的两个宠姬。吴王在看台上,看到要斩杀他的两个爱姬,连忙传令说他已经明白了孙武的用兵之法,希望孙武不要斩杀她们。可是孙武却说:“将在军,君命有所不受。”毅然斩杀了吴王的两个宠姬。孙武再发号令时,全体宫女皆整齐划一。孙武将训练好的“队伍”交与吴王,并且说即使让这支队伍赴汤蹈火,她们也会在所不辞。此时吴王才知道,孙武真的善于用兵,遂封孙武为吴国上将军,统帅吴国军队。

孙武与伍子胥共同辅佐阖阊治理国家,为吴王制定了进攻楚国的作战计划。二人共同提出“疲楚误楚”的战略,以三师每年轮换袭楚的办法来疲惫楚军,消耗楚国的实力,抢占攻楚的要地,为攻楚创造有利条件和战机。同时还设法拉拢楚国的敌国唐、蔡等小国,从而为从侧面攻击楚国准备了条件。这些策略的实施,使吴国在后来与楚国争雄的过程中把握了主动权。

公元前506年,吴国攻楚的时机已经成熟,孙武与伍子胥协助吴王阖阊大举攻楚,制定了一条出乎楚国意料的进军路线,顺利抵达汉水,进抵楚国腹地。经过几次交战,吴军最终占领了楚国国都——郢城,楚国从此一蹶不振。

攻破楚国之后,孙武又帮助吴王北伐齐晋,为吴王争霸立下赫赫战功。后来因看不惯吴王穷兵黩武而退隐山林,最后的去向至今仍是未解之谜。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7 14:5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