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况姓 |
释义 | 况姓始于周朝始祖受封于况,以封为姓。封地在今山东。三国时候,有个名人叫况长宁,他就是况姓的始祖。况长宁是四川人,所以见于古书记载的况姓,起先都见于四川,而到了元朝,明朝时候,况姓有许多见于江西了,说明有一支况姓由四川迁居到了江西。那时江西也是个文人墨客集萃之地,况逵、况文、况真、等人,就是江西的才学出众之人。况叔其,明朝浙江人,嘉靖年间对古代的文字、器物、制度等等都有研究,他做官不忘学问,写成了一本名著叫《考古辞宗》。现况姓主要分布在江西上高县、高安市,靖安县。 中文名:况姓 外文名:Fong 类别:姓氏 起源年代:周朝 姓氏排名:第362位 姓氏渊源(1、出自姚姓 2、出自况长宁之后 3、出自由黄姓所改) 字辈派语(武汉江夏况氏字辈 安徽淮北况氏字辈 江西上宜况氏字辈 四川遂宁况氏字辈 四川南充况氏字辈 四川三台况氏字辈 江西上高况氏字辈 江西高安况氏字辈 贵州龙里况氏字辈 贵州赫章况氏字辈 云南昭通巧家况氏字辈 湖北房陵况氏字辈 重庆涪陵况氏字辈 重庆黔江况氏字辈 山东章丘况氏字辈 山东胶州况氏字辈 河南新乡况氏字辈 湖南况氏一支字辈 湖北红安况家畈字辈 湖北红安况家河字辈 河北沧州况氏字辈 陕西汉阴况氏字辈 湖北孝感况氏字辈 江西安义况氏字辈) 姓氏渊源况(Kuàng 况) 况姓与邝姓、旷姓、贶姓、夼姓是四种同音而不同字,又不同义的姓氏。 从历史资料上考证,况是“况”(左边是三点水旁)的俗字,我国有姓况的人,也有姓况的人。况氏和况氏,虽然写法上有一点之别,但论起源流,确相通脉,原来是一家人。我国的况氏家族,主要有三支源流组成。 1、出自姚姓起源于周代,以封地名为氏。在周朝初年,舜(黄帝的第八代子孙)的后人虞公烈被封于况地(今山东省境内),他的后代子孙便以封地名“况”作为姓氏,称为况氏。后来改为况,称况氏。这是况姓的主要起源,真正的得姓始祖。据清道光二十年(1840)(新化、邵阳)《况氏续修族谱》"世纪总图"载受姓始祖烈,为虞国君之子,封于况,食邑浙之永康郡,谥文简,厥后以国为氏。"序"称至唐河东节度使政食邑筠州,故自新建西山况坊,徙居高安药湖,越三世,国用府君又自药湖而迁上高之青城,八传而至景仙,复自青城徙云冈。《宝庆府宗谱序》云:明嘉靖年间,有奎琳者,世居江西高安县云冈,出宰西蜀(或云知安徽宁国府太平县,调宝庆梅城知县),因病解组归,经楚南梅城,沉疴不起,遂于毕家巷居焉。生永龙、永虎、永高、永彪、永纪、永文六子,后择地而迁,永龙、永高迁邵北况家坳,永纪迁邵北魏家桥,永虎、永彪、永文世居新化,虎居石窖,彪居老虎坳,文居大江口。六支子孙生齿日繁,散居湖湘。 2、出自况长宁之后一支是“以王父字为氏”,这支况氏发祥于距今1700多年前的四川,是三国时期蜀汉名人况长宁的后裔,据《蜀志》载:“汉有况长宁“。故况长宁就是蜀地况姓的始祖。实为况氏十四世分支祖。 3、出自由黄姓所改一支则是“改姓而来”。据《姓氏考略》记载,明代苏州知府黄钟,官至礼部仪制司郎中,他请示天子要求恢复祖姓况氏。帝感其敬祖,不仅允许他改姓,还特意奖励了他。黄钟就成了况钟,他的后人世代相传的姓氏就是况氏了。这样看来他就是另一支况姓子孙的祖宗。实为四十九世分支祖。 况氏名人三国时见于四川,原汉蜀之地,但在宋、元、明、清之时,多出现在江西、安徽、广西一带。 郡望堂号1、郡望九江郡:九江秦属九江郡(今江西省九江市),汉为柴桑、浔阳两县地。晋置江州,隋改九江郡。唐复江州,宋因之。明、清均为九江府治。自南唐以后至明、清,县治德化,1913年改为九江县。1917年设市。 庐江郡:秦朝时期为九江郡,在楚汉之际分出一部分为庐江郡,汉朝时期名为舒。隋朝开皇年间(公元581~600年)置庐江县,治所在舒(今安徽庐江),其时辖地在今安徽省长江以北庐江一带。 高安郡:亦称筠州府、瑞州府、建成县、多聚县、高安市。 2 .堂号高安堂:以望立堂。 恩荣堂:湖南新邵况氏(真公系)堂号,因皇帝恩典况真父亲,取以皇恩为荣意作号。 亲睦堂:江西上高大塘况氏堂号 祠圣堂:江西上宜况氏堂号 迁徙分布迁徙(〈周朝〉山东→河南→〈晋朝〉江苏→浙江→〈唐朝〉江西→〈明朝〉湖北、湖南→〈清朝〉广西、贵州、重庆等地部分况氏的迁徙)得姓始祖烈公,仕周,受封于况,子孙以国为氏。始居水北。十八传为昌伯公,于唐贞观时封开国侯,食邑四千户,居江右曲江(江西洪都府丰城之曲江),为江西况姓之始祖,始纂况氏谱牒,钦赐联有“海内文章伯,水南忠孝家”之句。后析居南昌之西山(新建县)。居水南。三十四传至政公,为河东节度使,唐宣宗李忱大中年间(847-859)食邑于江西筠州府高安之药湖。政之孙国用公析居上高之青城(大塘)。至四十四传景仙,宋徽宗赵佶政和年间(1111~1118年)又自青城析居瑞州府高安之云岗(老屋况村)。然后子孙迁南方诸省。 况姓望出筠州府(瑞州府)(今江西省高安市)。目前人口较多的是高安,大概14000人左右,主要分布在高安(共24个乡镇)的六个镇:龙潭镇,荷岭镇,兰坊镇,灰埠镇和石脑镇以及筠阳镇。其他乡镇零星分布。人口第二多的是上高县,出自高安的药湖况村,人数大概12000人。以大塘为中心分布。 迁徒路线简图............................┌—→四川—→云南─→贵州 山东—→河南—→│ ............................│.................................. ┌→湖南—→广西—→上海 ............................└—→安徽—→江西—→├→安徽 .................................................................├→河北 .........................┌→台湾 .................................................................│................ ┌→重庆—→├→云南 .................................................................├→湖北—→│.... ↓ .........└→新疆 .................................................................│................ ├→贵州 ................................................................├→山东...... └→河南 ................................................................├→广东 ................................................................├→河北 ................................................................├→陕西 —→甘肃 ................................................................├→河南—→内蒙古 ................................................................├→浙江 ................................................................└→江苏 注;虚线无意义。 分布今四川省的南充市安平县、资阳市安岳县、泸州市阳江区、泸县,遂宁市大英县、简阳市、宜宾市翠屏区,德阳市,自贡市、三台市,内江市咸远县,阆中市,绵阳市盐亭县、北川县,阿坝州,贵州省的贵阳市、遵义市、翁安县、龙里县,毕节地区赫章县、黔西县、金沙县,六盘水市水城县,铜仁地区思南县,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丹寨县,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惠水县,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安龙县。云南省的曲靖市罗平县 ,昭通市镇雄县、巧家县,普洱市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文山州广南县。湖南省娄底市新化县、冷水江市,邵阳市的新邵县、新宁县、绥宁县,重庆市的涪凌区、九龙坡区、永川区、垫江县、江津区、璧山县、开县,湖北省的武汉市江夏区、随州市、孝感市孝昌县,国营朱湖农场,十堰市的房县、郧县,咸宁市通城县,黄冈市红安县,恩施州利川市,荆州市。江西省南昌市的湾里区、安义县、新建县,宜春市的上高县、高安县、靖安县、宜丰县,奉新县,吉安市的吉安县,新余市,九江市的星子县、永修县、修水县,萍乡市莲花县,山东省的青岛市胶州市、济南市章丘县、济宁市,河南省的信阳市罗山县、商城县,新乡市获嘉县,商丘市永成县。陕西省的汉中市固城县,安康市,江苏省的淮安市,泰州市兴化县,河北省的邯郸市大名县,沧州市,广东省的梅州市,广西壮族自治区的桂林市,南宁市兴宁区,浙江省的丽水市遂昌县,安徽省的淮北市烈山区,宿州市萧县,巢湖市的无为县、庐江县以及新疆、山西、内蒙古、甘肃、香港、黑龙江、吉林、台湾、上海等地,均有况氏族人分布。(目前全国仅青海、福建、西藏、宁夏等四省区没有况姓) 家乘谱牒家谱文献湖南新化、邵阳况氏族谱始修于清乾隆17年(1752),道光20年(1840)续修。2003年再次续修.已送一套上海图书馆收藏。 巴蜀况氏族谱上下卷,(现代)阖族编修,2009年计算机排印本两册。原稿现被收藏在重庆市涪陵区况道凤处,公开发行。 江西大塘况氏族谱,(现代)阖族编修,1994年计算机排印本。原稿现被收藏在江西省上高县大塘镇。 江西《上宜况氏族谱》(总卷)、(现代)阖族编修,1995年8月计算机排印本。现被收藏在江西省上高、宜丰两县况姓族人处。 周秦汉唐宋明先代世系谨按:虞国君之子烈,仕周,受封于况〔国〕,食邑浙江永康郡,赠文简公,居曲江水北,子孙以国为氏。故烈公为况氏受姓之始祖。列世系如下; 一世祖 烈;娶姜氏.生子一名;基. 二世祖 基;烈公之子.娶吴氏.生子二名;镐,镒. 三世祖 镐;基公长子,娶郑氏,生子一名;溥; 镒,基公次子. 四世祖 溥;镐公之子.娶王氏. 生子四名;范,怡,柱,初. 五世祖 范;溥公长子. 怡;溥公次子. 柱;溥公三子.娶李氏.生子一名;安. 初;溥公四子 … … … … 十四世祖 长宁∶三国时期蜀汉名臣.封骠骑大将军. … … … … 十八世祖 昌伯∶福公子.隋拜谏议大夫.唐贞观中封开国侯.食邑四千户,居江右曲江,为豫章(江西)况姓始祖。始纂《况氏谱牒》。 三十四世祖 政:仕宋,为河东节度使,食采于筠州(高安)遂迁筠而家焉。 三十六世祖 国用:名雅,字子文。赐进士,任翰林院编修,北宋中期由筠州药湖迁上高城北东岳庙祠圣前,为敖邑(上高)况姓始祖。 四十九世祖 钟∶以实公子.大明名臣.礼部郎中.苏州知府.人称∶“况青天”。 … … … … (到2009年,已有七十五代.) 字辈派语武汉江夏况氏字辈国应为有如,其猷正昌宗;能开贤才盛,克新景运宏。世泽先声远,光彩傅受崇;立法知-本,天佑定兴隆。 安徽淮北况氏字辈(包括安徽萧县,河南永成县况氏)朝学天选,丙世连元,敬成开夫,作战红灯。 江西上宜况氏字辈江敖宜昌续贤才杰 四川遂宁况氏字辈文运天开盛福禄定真祥 四川南充况氏字辈国政启朝廷 四川三台况氏字辈永隆昌宗天开国 江西上高况氏字辈远子希尚循效万良宗鼎士贞昭兹来许文章华国诗礼传家 江西高安况氏字辈忠厚衍余庆元盛流益堂 贵州龙里况氏字辈君良应文于淳必正国光道行仕德元庆彭家之尊 贵州赫章况氏字辈(永昭浩灵圣 天宇佑祯康 广爱仁智信 贤达德泽扬 继维辉先绪 焕守孝益芳 建树敬定博 高厚立家邦) 此排行共40代,从第71代开始,到110代结束。由贵州省毕节地区赫章县野马川支、铁匠支、小山支、朱明支;贵州省毕节地区阴底支、织金八步支、纳雍姑开支、黔西支;云南省镇雄县坡头支、鱼洞支;贵州省六盘水市水城县支共同到江西考察后汇编以上新谱共计40代。 云南昭通巧家况氏字辈良朝兴世有志国 永昌隆... 湖北房陵况氏字辈虎国宗味元廷大凤玉明以如学成建怀修” 其绪派曰:光祖可由正心传,立世宜存德为先,长吉本从好生永,行公万年定同全。 重庆涪陵况氏字辈登峰显奇智荣国隆乡邦贤才世之宝仁义胤绪昌五职统革伦振兴东华强金灵银辉晋永代乐福康全亲合其泽乾坤壮庐江燿天吉地守鸿发定久长源远继先志典范怡嗣章忠孝衍余庆知书识礼芳勤俭端裕贵崇文尚艺香修德诚信木博学惠万方 重庆黔江况氏字辈可云市德乾,坤雨启成原,永正朝左右,应受仕泽绵。 山东章丘况氏字辈少作维元叶春秋集氏迅 山东胶州况氏字辈守成保宗道,历德顿本方。 河南新乡况氏字辈嘉保振守仁 湖南况氏一支字辈其克嗣先猷忠厚衍余庆源盛流益长伯世承祖德(新、邵合修班次因“衍”字派而合之) 锦水鸿图运,云冈燕翼昌,发秀三湘地,增辉百岁坊。 湖北红安况家畈字辈业守诗书,家邦必达。 湖北红安况家河字辈崇陟步绍业光宗 河北沧州况氏字辈云青瑞招兴国道 陕西汉阴况氏字辈家有长江久 湖北孝感况氏字辈(包括河南桐柏、罗山楠杆、子路、青山镇等地况氏) 大(12世)中 至 正 永 绍 克 昌 敬 守 加 法 谨 扶 国 章。 江西安义况氏字辈崇修明峻德,景泰毓英华。 1990年合修新派:圣皇赐翰墨,富贵喜延长,远代垂芳矩,北支普吉祥。 楹联典故况姓宗祠四言通用联言称君子; 民号青天。 ——佚名撰况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三国时蜀汉人况长宁,曾说:“临事小心谨慎,靠好计谋成功。蜀是小国,所规划、所图谋的,在于固守和打仗。”人称君子之言。下联典指明代江西靖安人况钟,字伯律,小吏出身,永乐年间历任礼部主事、郎中。宣宗、英宗时出任苏州知府十三年,严惩贪;吏,与巡抚周忱奏请减免江南赋税。创立“纲运簿”,设置“济农仓”。兴利除害,不遗余力,百姓称他为“青天”,任职期满时,苏州两万多人请求他留任。 况姓宗祠七言通用联考古辞宗留芳远; 云岩书院播惠长。 ——佚名撰况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明代考古学家况叔祺,江西高安人。官至贵州检学佥事,精于考古,有《考古辞宗》传世。下联典指元代光泽令况逵,庐江人。有用世志,亲自为诸生讲学,建有云岩书院。 锄豪强,民乞留任; 决冤狱,人称神明。 ——佚名撰况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明代礼部郎中况钟,字伯律,江西靖安人。出任苏州知府后,锄豪强,扶良弱,兴利除弊,不遗余力。正统间秩满当迁,郡民二万余人乞留。诏进二秩留任,后卒于官。下联典指明代御史况文,字厅奎,江西高安人。谳决冤狱,人称神明。 十年不愧赵清献,七邑重逢张益州。 -----杨士奇诗赠况钟联 况氏宗祠七言以上联复任兴歌,诚清献无愧; 临事而惧,讥费祎不知。 ——佚名撰况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下联典指况姓始祖之一,三国时蜀国名人况长宁事典。 姓氏谱弦歌,韦白以来成别调; 功名起刀笔,萧曹自古是奇才。 ——清·梁章钜撰况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清代江苏巡抚梁章钜撰题江苏省苏州市(明代苏州知府)况钟祠联。况钟,江西靖安人。为明代著名清官,与海瑞齐名。上联典指他改姓之事,以唐代先后任苏州刺史的韦应物、白居易作比,盛赞况钟有政声、民望。下联典指况钟出身于刀笔吏,与西汉萧何、曹参作比,赞颂况钟德才功绩。 海内文章伯,水南忠孝家。------唐太宗题况氏谱牒联 天下诗书府,山阴将相家。----唐宣宗赠水南伯(况鼎)门表联 况氏人物一,古代名人1,古代历史名人 况 烈:仕周,受封于况,食邑永康郡,赠文简公。为况氏受姓始祖。 况 基:世袭公爵。 况 镐:封永康侯。 况 镒:封永宁侯。 况 荣:拜秦相,后汉封荣国公。 况长宁:(生卒年待考),三国时期的蜀汉名臣,封骠骑将军,著名蜀汉文士,扑蜀尽忠,况氏鼻祖之一。 他曾说:“临事小心谨慎,靠好计谋成功。蜀是小国,所规划、所图谋的,在于固守和打仗。” 在《三国志·诸葛恪传》中记载:“况长宁以为君子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且蜀为蕞尔之国,而方向大敌,所规所图,唯守与战,何可矜己有余,晏然无戚?斯乃性之宽简,不防细微,卒为降人郭修所害,岂非兆见于彼而祸成于此哉?往闻长宁之甄文伟,今睹元逊之逆吕侯,二事体同,故并而载之,可以镜诫于后,永为世鉴。” 当时人们称其所说为君子之言。 况昌伯∶隋拜谏议大夫.唐贞观时封开国侯.食邑四千户,居江右曲江(洪州西山),为豫章(江西)况姓始祖。始纂《况氏谱牒》。编成后,学士房(玄龄)杜(如晦)多以诗赠,奉太宗命,杜若虚为序,御题牒首曰:海内文章伯,水南忠孝家。 况 鼎:居新建西山太平乡,以忠孝上闻,官拜水南伯。唐宣宗幸其宅,赐“太平堂”匾,又赠门表曰:天下诗书府,山阴将相家。 况 錞:官编修。 况 游:后唐官仆射。 况 森: 宋官枢密。 况 吉:官银青光禄大夫,检校礼部尚书。 况 与:官给事中。 况 玉:官国子祭酒。 况 政:名朴,仕唐(一说宋),为河东节度使,掌国子尚书兼提调都军事。食采于筠州(高安),遂迁筠而家焉。 况 敏:官经武要略。(武略将军). 况 钦:官观察御史。 况 鑫:官刑部侍郎。 况国用:名雅,字子文。赐进士,任翰林院编修,北宋中期,由筠州药湖迁上高城北东岳庙祠圣前,为敖邑(上高)况姓始祖。 况茂枝:官兵部司马。 况大兴:官浙江绍兴同知。 况荣华:官永宁知州。 况 成:福建建阳令升池州郡守。 况 昶:官翰林侍讲。 况 倌:官刑部尚书。 况淳昌:观文殿大学士,银青光禄大夫。 况 章:江西况坊人,官佥都御史。 况 洵:广西临桂人,况周颐的父亲. 况 霖:江西高安人,嘉庆四年己未科会试。 况 莹:官文渊阁学士. 况志宁:号康斋,奉新(今属江西)人(清同治《奉新县志》卷一二)。宋代诗人,存《百花桥》等八首诗。 况师点:上高人,宋代诗人,存《圣济院》诗。 况鼎成:松江府华亭县小官镇人,生于南宋嘉熙四年庚子(1240年),官至尚书省度支员外郎。宋末,德祐元年乙亥(1275年)五月,元兵南下,各州县忙着备战。况鼎成便在宋御前金山制置使徐光祖军中,充任右军统领,防守白沙、商荡口、典下桥、八字桥、惠通桥五关要塞。是年中秋,他奉令率兵增援招讨都统刘师勇的北上抗击元军。 况宸豪:祖籍在江浙行省松江府华亭县小官镇,元朝时在鲸海(今日本海)镇守海疆。为鲸海水兵指挥使。在开拓海疆中屡建奇功,威名远播诸岛,后因功晋爵为明威将军(正四品)。 况 逵:(生卒不详)字肩吾。元朝安徽庐江人,寓居江西高安。少时勤奋读书,有救世济民之志。这时科举罢废,遂以吏职求仕。至大二年(1309)任广西道廉访司书吏。泰定(1324——1327)末任光泽县尹。下车伊始,即以重法绳治豪绅,使其不敢为非。又提倡文教,兴建云岩书院,招集诸生讲学。有兄弟二人争田,则以《诗经·伐木》喻之,亲自讲授亲友和睦之道,二人感动,和解而去。改高安县尹,平反境内冤案,百姓立碑传颂政绩。元统二年(1335)擢庆元路提官。 况铭远:字立功,上高大塘人。当元季兵乱之际,捐粟八百担赈济瘟疫,明初,援例宦武林(浙江)运粮使,后以子贵赐文林郎。事载县志。 况和卿:上高人,洪武间官浙江宁波府同知,封烈士大夫。 况均仁:高安人,以子真(况真)赠刑部主事。 况忠仁:翰林院承旨。 况 孜:官广安知府。 况必安:明永乐间(1403~1424年)官福建巡按御史, 见《福建通志》(民国) 况 钟:(1383-1443),字伯律,明朝江西靖安人。明成祖时出任苏州知府,官至礼部仪制司郎中。为政务锄豪强,植良弱,举利除害,不遗余力,甚称良吏,与海瑞齐名。后来他秩满当迁,郡民二万余人主动向朝迁上表乞留,因此,皇帝特诏留任。他请示天子要求恢复祖姓况氏,皇帝感其敬祖,不仅允许他改姓,还特意奖励了他。黄钟就成了况钟,他的后人世代相传的姓氏就是况氏了。 况叔祺:(约公元一五六五年前后在世)字吉甫,江西高安人,明嘉靖庚戌(1550年)进士,钦差提督贵州学政,翰林院礼部郎中, 对古代的文字、器物、制度等等都有研究,他做官不忘学问,读遍这方面的古书,又拜访了不少收藏家,见到不少古代器物,再结合书本,写成了名著叫《考古辞宗》(二十卷)及《二史会编》(十六卷)、《大雅堂摘稿》、《四库总目》、《九夷古事》 [善本] : (一卷)传于世。 况 真:字彦珍,明高安人,由岁贡历刑部主事,福建按察佥事,天性质直,用法平允,正统间邓茂七党寇汀州,真与马雄讨之。初有功,后失利,谪黑盐大使。天顺后复职,寻致仕。 况 暹:字鼎元,明朝上高人,由举人(永乐丁酉举人)历莱阳,汉川,归安教谕,官至光禄寺署正。志行纯洁,文章典雅。闲居三十年,以读书作文自娱。 况 道:宜丰人,嘉靖癸卯(1543)授光禄寺正卿。 况 锷:上高城围人,明天启壬戌(1622年)拔贡,任山东莱州府推官。祥见《江西通志稿》。 况 琏:上高人,明举人,官茂州知府。 况国泰:上高大塘人。 况禹谟:四川盐运使。 况祥麟 :字皆知,号葵杠,嘉庆庚申(1800年)恩科举人,诰封奉政大夫,晋封中宪大夫。是个文学家,也是文字学,音韵学家,著有《红葵斋诗草附词》,《葵杠笔记》,《六书管见》。况祥麟为人和善,善启迪后进,对晚辈的学识品行影响很大。 其夫人朱镇,字静媛,名门闺秀,敕封太孺人,诰封太恭人。能诗能词,号称“临桂女史”,著有《澹如轩诗草》。 况 洵:字云衢,号瑜卿,邑廪贡生,候选训导,历署河池州学学正,西林县学训导,敕授修职郎,赐封文林郎,钦加内阁中书衔,诰封奉政大夫。 况 澍:字雨人,道光乙酉年(1825)举人,己丑年(1829)进士,翰林院庶吉士,武英殿协修《康熙字典》,改刑部贵州司主事,升福建司员外郎,诰授奉直大夫。著有《东斋杂著》,《东斋诗集》。 况 澄:(1799----1866)字少吴,晚清广西临桂著名诗人兼地方文献整理学家,临桂况氏科举家族及其家族文学创作群体的首位进士、翰林,清季四大词人之一况周颐的伯父。嘉庆戊寅恩科举人,道光壬午(1822年)进士,曾任翰林院庶吉士,授户部云南司主事,则例馆提调,官江西司员外郎,福建司郎中,山东道,贵州道监察御史,兵科,刑科给事中,工科掌印给事中,巡视西城。简放河南粮盐道两署,河南按察使。曾任道光甲午陕甘乡试主考官,道光癸巳会试,道光辛卯顺天乡试同考官,道光庚子河南乡试提调官。诰授中宪大夫。有《春秋属辞比事记补》,《西舍诗钞》、《西舍文集》、《使秦记程集》,《杂体诗钞》、《红楼谱》行世。 况 诠:字怡卿,廪贡生,候选训导,例授修职郎,敕赠文林郎,钦加内阁中书衔。 况文榜:清咸丰时总兵。 况仙根:[清]初名桂本,以字行,号幼楳,自号味道人,广西桂林人。祥麟孙。麇生,官昭平训导。篆摹彝器款识,隶学礼器、史晨,精研刻印,嬉宗秦、汉,铁线满白,尤所擅长。 2,历代进士 况琛 江西高安人、明永乐二年(1404年)进士。 况 文:字应奎,江西上高人,明永乐进士,官两浙御史,谳决冤狱,人号神明,寻擢广东左参政。每于衙署中大书“平恕”两字,故所至深得民心。 况景 江西高安(老屋况村)人,明成化22年丙午(1486年)科举人,弘治三年(1490年)进士。 况照 江西高安(老屋况村)人,明正德2年丁卯(1507年)科举人,正德三年(1508年)进士。 况维垣 江西高安人,况照之子,明嘉靖四年乙酉(1525年)科举人,嘉靖五年(1526年)进士。 况叔祺 江西高安(老屋况村)人,况一经之子,璟之孙,明嘉靖22年癸卯科举人,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进士,明代贵州提学佥事。 况上进 四川涪州(今巴县)人,万历十七年(1589年)进士,御史。 况澄 广西临桂人,清嘉庆戊寅(1818年)科举人,道光二年(1822年)进士,他的兄弟况澍是进士,况周颐的伯父。 况澍 广西临桂人,清道光乙酉(1825年)科举人,道光九年(1829年)进士。 况逢春 字元初,江西上高人,清咸丰元年辛亥(1851年)科举人,咸丰三年(1853年)进士。 况桂森 广西临桂人,清咸丰六年丙辰(1856年)科举人,同治元年(1862年)进士。 况桂馨 江西新建人。光绪二年(1876年)进士。 3,历代举人 况伯固:南宋咸淳丁卯(1267年)解元。 况清宁:明解元。 况思文:奉新人,明庚子举人。 况青旭:新建人,康熙2年癸卯(1663年)科举人(武举)。官淮安守备。 况一经:字士伦,号西坡,高安云冈人,嘉靖壬午(1522年)举人,嘉靖17年任仙居县令,后升任广东连州知州,赠奉政大夫。 况维墉:高安人,明嘉靖十年辛卯(1531年)科举人,官淮宁知县。 况子玉:四川泸州人,明正统丁卯(1447年)举人,官宣城知县。 况于梧:高安人,明嘉靖甲子(1564年)举人,官仪真县知县,淮安府通判,绍武同知。 况尚镇:明辛酉举人,官广信守备。 况 暹:字鼎元,上高人,明永乐丁酉(1417年)举人,赠光禄大夫。 况 琏:字宗器,暹之子,上高人,明景泰庚午(1450年)举人,官四川茂州知州。 况应星:字灿垣,上高人,万历乙酉(1585年)中式第四名(武举)。 况文英:字子茂,上高人,顺治丁酉(1657年)举人。 况汝霖:字时及,高安人,康熙己卯(1699年)举人,丙戌拣选知县。 况道衢:字履平,号直斋,高安人,乾隆壬子科(1792年)举人。 况绍钟:壬申科举人,侯选守备。 况鸣韶:字九成,号仪亭,上高大塘人,嘉庆辛酉(1801年)举人(武举)。 况起渭:字梦飞,号璜溪,上高城围人,道光甲辰(1844年)举人(武举),候选卫千总。 况大业:字立勋,号个臣,上高五马坊人,清道光丁酉(1837年)中式(武举),历署南昌、萍乡千总,饶州营守备。资料来源于《上高县志》(同治版)。 况维翰:字宗望,号南皋,上高大塘人,清道光丙午(1846年)举人。事载县志。 况三寿:字作朋,号松亭,上高城围人,道光庚子,钦赐举人。 况祥麟:[清]字皆知,号花矼,广西桂林人。嘉庆五年(一八oo)举人,砥行劬学,年开九秩,犹能伏案。精篆籀六书之学,间作印章,苍劲入古。著经述、六书管见、红葵斋诗。其家族四代有举人十人。 况国奇:奉新人,嘉靖19年庚子(1540年)科举人,句容知县。 况 昭:新建人,乾隆45年庚子(1780年)科举人 况 濂:广西临桂人,道光24年甲辰(1844年)科举人,候选训导。 况桂桢:广西临桂人,咸丰11年辛酉(1861年)科举人,内阁中书衔,平南训导。 况 瀚:广西临桂人,咸丰11年辛酉(1861年)科举人,陕西拣发知县。 况桂梁:广西临桂人,改名曜生,光绪乙亥(1875年)科举人,陆川教职。 况周颐:广西临桂人,光绪己卯(1879年)科举人,清末著名词人。 况仕任:广西临桂人,光绪23年丁酉(1897年)举人。 二,近代名人况周颐 (1859~1926),近代词人。原名周仪,以避宣统帝溥仪讳,改名周颐。字夔笙,一字揆孙,别号玉□词人,晚号蕙风词隐。临桂(今广西桂林)人。原籍湖南宝庆。光绪五年(1879)举人。后官内阁中书、会典馆纂修,以知府分发浙江,曾入两江总督张之洞、端方幕府。其间,复执教于武进龙城书院和南京师范学堂。辛亥革命后,以清遗老自居,寄迹上海,鬻文为生。况周颐以词为专业,致力50年,为晚清四大家之一。况周颐尤精词评。著有《蕙风词话》 5卷,325则。是近代词坛上一部有较大影响的重要著作。1936年,《艺文》月刊又载《续编》2卷,凡136则,系辑自况氏各种杂著。1960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取正续两编为一集,统名《蕙风词话》,与王国维的《人间词话》合刊出版。况周颐的词学理论,本于常州词派而又有所发挥。他强调常州词派推尊词体的"意内言外"之说,乃"词家之恒言"(《蕙风词话》卷四),指出"意内为先,言外为后,尤毋庸以小疵累大醇"(《蕙风词话》卷一),即词必须注重思想内容,讲究寄托。又吸收王鹏运之说,标明"作词有三要,曰:重、拙、大"。他论词突出性灵,以为作词应当"有万不得已者在",即"词心","以吾言写吾心,即吾词","此万不得已者,由吾心酝酿而出,即吾词之真"。强调"真字是词骨,情真、景真,所以必佳"。但亦不废学力,讲求"性灵流露"与"书卷酝酿"。有其自具特色的词论体系。此外,论词境、词笔、词与诗及曲之区别、 词律、 学词途径、读词之法、词之代变以及评论历代词人及其名篇警句都剖析入微,往往发前人所未发。朱孝臧曾称誉这部词话、认为它是"自有词话以来,无此有功词学之作"(龙榆生《词学讲义附记》引)。 况周颐著作,有词 9种,合刊为《第一生修梅花馆词》。晚年删定为《蕙风词》2卷。又有《秀道人修梅清课》1卷,与张祥龄、王鹏运联句词作《和珠玉词》1卷。又辑有《薇省词抄》11卷,《粤西词见》2卷,《词话丛钞》10卷。 此外,尚著有《词学讲义》、《玉栖述雅》、《餐樱庑词话》、《历代词人考略》、《宋人词话》、《漱玉词笺》、《选巷丛谭》、《西底丛谈》、《兰云菱梦楼笔记》、《蕙风簃随笔》、《蕙风簃二笔》、《香东漫笔》、《眉庐丛话》、《餐樱庑随笔》等。 况益勤: 清初农民军将领。 况业学 1907-1938 湖北黄安(今红安)县华河况家河人,1929年况业学参加红军,历任营长、新四军团长。1938年,在与日军作战中牺牲。 三,现代人物1.开国将军 况开田少将 况开田(1912-1983),江西省莲花县人。1931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 产主义青年团。1932年转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3军团特务营政治处宣传员,红一方面军供给部会计、财务科副科长、会计科科长,红军前敌总指挥部供给部会计科科长。参加了中央苏区反“围剿”和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任晋察冀军区第2军分区供给部部长,冀察军区供给部部长,冀察军区后勤部部长兼供给部部长。 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察冀军区供给部副政治委员、政治委员,第19兵团后勤部政治委员。参加了绥远、太原、兰州等战役。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1年参加抗美援朝作战,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后勤部第6分部部长兼政治委员,第3分部政治委员,志愿军财务部部长。1959年毕业于解放军政治学院。任济南军区后勤部第一副部长、部长,济南军区司令部顾问,济南军区顾问。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荣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二级国旗勋章、一级自由独立勋章。1983年1月3日逝世,终年71岁。 况玉纯少将 况玉纯(1913-1989),湖北省黄安(今红安)县人。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四方面军第4军10师30团营部书记。团政治处秘书长,第30军88师政治部秘书长,89师264团营政治教导员。参加了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29师第2兵站站长,骑兵团教育股股长、团政治处主任,团政治委员、团长。 解放战争时期,任冀鲁豫军区第9分区副司令员,晋冀鲁豫野战军第7纵队21旅旅长,第3军分区副司令员,独立第1旅旅长,第二野战军17军49师政治委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共贵州独山地委书记兼军分区政治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营房部副部长、后方工程建筑部副部长、营房管理部政治委员、营房部部长、后勤技术装备研究院政治委员。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1989年4月18日日逝世,终年76岁。 2,正处(县、团)或以上党政军干部 况步才:老红军,江西人,生于1917年,1928年参加革命工作,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经为新中国的革命事业立下汗马功劳。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况步才担任江西省农林垦殖厅副厅长,1980年离休。在林业岗位上工作了近二十年,熟悉江西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对江西的林业事业有着深厚的感情。在生病住院时,况步才仍十分关心江西的林业发展事业,并为全省的绿化建设提出了不少好的建议和意见。得知省绿化委员会开展“绿地认养活动”后,他表示:我是一个受党教育多年的老党员,人虽然离休了,但可以为江西的绿化事业做一点事,要打破旧的传统观念的束缚,从我做起,响应省、市绿化委的号召,积极参与树木的认养,为南昌市创建花园城市作出自己的贡献。 况清利 天津滨海新区政协副主席 况开河 男,汉族,1962年8月生,湖北江夏人(今东湖开发区)流芳街人,中共党员。1982年7月华中农学院水产系毕业。现任武汉农业局水产处处长,高级工程师,2002年享受武汉市政府专项津贴。 3,博导、正副教授 4,书画家、艺术家、作家 况 晗 书画家 5,硕士、博士研究生 况璃:笔名川人、水兄。白族。四川安岳人。中共党员。1986年毕业于某军队院校政教系,2002年研究生毕业于四川大学管理学院经济技术与管理专业。硕士学位。1980年应征入伍,历任战士、军旅新闻工作者等。1990年转业地方历任报社编辑、记者,副总编辑、总编辑,党委宣传部领导等。四川省作协第七届全委会委员、成都市微型文学学会会长、李劼人文学研究会副会长,成都信息工程学院等多所大学客座教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980年开始发表作品。2008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中篇小说《趟过死亡》、《胡杨滩》、《老山兰》、《大漠狼烟》、《无形阶层》、《昨天的太阳》等十余部,中篇报告文学《王洛宾走马河西》、《科学家失踪之谜》、《中国西部大监狱》等八部。出版有《龙子龙孙》、《心海流韵》、《半边人影儿》、《趟过死亡》、《心灵映像》、《一秒钟的地球与一生的村庄》、《市场法则主导下的传媒经济》、《体验经济及其策划空间研究》等文学和学术著作十余部。作品分获多种军队和政府奖,纪实文学《天下客家》(合作)获成都市第六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一等奖。 6,国家注册“三师”(会计师、律师、审计师)、正副主任医师、(总)工程师、经济师 况礼文:四川人,同济大学毕业,原成都军区建筑设计院总工程师,正军职离休干部。 况国胜 武汉江夏人,国家注册会计师,高级会计师,武汉大学MBA(工商管理)硕士。 况寿元 律师,湖北光谷律师事务所高级律师 7,工商名流 况 勇 中建铁路建设有限公司 董事长 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国务院津贴专家。 8,其他名人 况童:捻军将领。 公元1876年清光绪二年春大旱。5月,原捻军将领况童,席晓侯聚众数百人在封子山(今安徽濉溪县)再度起义,6月1日攻克百善集,2日攻克柳孜集,铁佛集10月败走萧地. 况浩文:(1930-----)笔名林兰,重庆市巴县人,中共党员,大学文化;1950—1952年在西南革大一期学习,后分配到西南军区公安部队司令部侦察处任参谋,1955年转业至重庆市二工业局任党组秘书,1959年任市化工局秘书副科长。文革中遭受迫害,长期无正式工作,文革结束后恢复正常生活后,历任重庆化工局办公室副主任,重庆化肥矿山公司副经理,重庆市外贸局长兼党组书记,重庆市外经贸委主任、党组书记,重庆市委第五、六届委员,重庆长发集团公司董事长,高级经济师。1956年开始文学创作,2003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小说《一双绣花鞋》,中篇小说《南岭之鹰》、《在茫茫的夜色后面》、《企业家》,电影文学剧本《宝笈疑云》等。2008年,况浩文出版了《一双绣花鞋》的姊妹篇《风荷》。 况文生 男,1964年5月生。农艺师。毕业于江西省农业大学。现任安义县土壤肥料管理站站长。江西省土壤学会、南昌市农学会、安义县农学会会员,中国农函大辅导教员。在县级基层从事农技推广工作13年,获农业部“丰收”二等奖1次,江西省油菜“金花”二等奖两次,南昌市科技人员创技术直接经济效益二等奖1次、科技进步三等奖1次,安义县科技进步一等奖2次。先后获江西省农业厅“先进工作者”称号三次、南昌市“先进工作者”称号两次、县级“先进工作者”称号6次。1997年在安义县农村开展“十五大”精神宣讲、“十星级农户”创评活动中被评为“优秀队员”,同年还被中共安义县委评为“优秀共产党员”。撰写《梨叶甲生物学特性观察》在《中国果树》杂志上发表,《“821”油茶高产栽培技术》获安义县农学会优秀论文奖;完成了农业部指定文稿《安义县农业经济概述》和南昌市政府第四次人口普查办公室指定文稿《浅论安义县人口与土地资源的关系》的写作;为《安义县国有土地规划》一书编写了《安义县粮食、油料、棉花、果业生产用地预测及规划方案》;为《安义县年鉴》撰写了《农业服务体系形成网络》、《完善农业生产承包责任制》、《杂交水稻制种和良种推广》、《棉花生产新突破》、《油菜生产变革》等文章。 况公仆(1898∽1956),又名国藩,湖北省武昌县(今武汉市江夏区)龙泉乡人。1926年2月,由周竹轩、陈锄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任联络员。1927年1月任武昌县十二区农民协会委员长。大革命失败后,在中共油坊岭支部(后为分区委)领导下坚持地下斗争。1931年1月,中共油坊岭分区委被破坏后与组织失去联系,撤到湖区。1938年9月恢复组织关系。同年10月,任梁湖抗日游击大队副大队长兼任第三中队队长。1939年9月,梁湖大队被打散后,奉命打入国民党武昌政府任经征处(后改为田赋管理处)任主任。1942年1月,任新四军鄂南物资统制局副局长。同年10月,调任咸武政务委员会主席兼政权部长。1944年2月到鄂豫边区党校学习。1945年2月,调任八路军三五九旅政治部干事。抗战胜利后任礼山县第二区救济站站长,旋即改任中共礼山县第二区区委书记。1946年中原突围中被捕,后被解送回家,与组织失去联系。1948年积极参与组织武鄂地下团(武装组织),并帮助开展工作。解放后任大冶县初级中学副校长。1956年12病故。 艺文学案一,诗词小说作品1,况钟诗词精选 《示诸子诗》 吾家诗书胃,况坊名阀阅。奈何遭元季,群盗肆猖獗。 阖门殒锋镝,惟父脱虎穴,赖彼黄氏泽,掬养不令绝。 我生际承明,幸厕春官列。虽无经济才,尚守清白节。 汝曹俱长成,经史未明彻。岁月不汝延,努力无暂辍。 圣学苟能穷,斯克续前烈。非财不可取,勤俭用无竭。 非言不可道,处默无祸孽。临下必简严,事上务和悦。 持心思敬谨,遇事毋灭裂。惟能思古道,方与兽禽别。 国家彰宪典,圣言良谆切。书此为庭训,各宜踵先哲。 《游山诗》 缓步崔嵬万嶂间,轻云如幕去仍还。 鸟声宛转调清管,树色菁葱拥碧鬓。 采药山人锄自荷,唪经僧子户常关。 斜阳催我抠衣下,一派银涛俯北湾。 2,况师点诗词 《圣济院》 迢迢幽径入松关,四面云蓝分外寒。 长啸一声山谷应,洞深惊起老龙蟠。 3,况志宁诗精选 《百花桥》 波光清浅玉虹横,过客谁题柱上名。 锦锈铺张春色满,小车花下丽人行。 《春风楼》 晴日游丝拂画栏,酒帘轻飏碧云端。 春风蝴蝶知何处,愁切江南曲已残。 《梅仙坛》 上疏归来事可欢,岭头谁为筑星坛。 先生不食炎刘禄,自拾松花当晚餐。 《天宝洞》 风雨池边古木寒,千年枸杞当晨餐。 岩前石壁谁扃锁,岁岁秋风长蕙兰。 《豫章台》 城阴零落豫章台,平地晴沙卷雪来。 欲访邻翁问尘迹,小园荒径长莓苔。 《讲武亭》 讲武亭前水四流,游蜂飞蝶满芳洲, 西风战舰知何处,赢得斜晖伴白鸥。 《游风雨池庙》 参差云影谶灵愀,石葛山湫碧磴幽。 庙有唐人诗句在,几回风雨遍南州。 《风 雨 池》 风雨池边古木寒,千年枸杞当晨餐。 岩前石壁谁扃锁,岁岁秋风长蕙兰。 4,况思文诗 灵境御题,奉新古代八景之首。为纪念唐宣宗李忱曾在百丈禅寺出家,后人在百丈禅寺天王殿至七星桥之间设一亭,名“灵境亭”,亭中刻有唐宣宗李忱《百丈山》诗,是天王殿前的第一道建筑物。因诗中有“仙花不间三春秀,灵境无时六月寒”句,故名。亭中原有柳公权《百丈山法正禅师碑铭》。该亭今不存。 《灵境御题》 题诗谁向雄峰表,帝子遐踪与世违。 云汉天章垂藻翰,蓬莱仙响落岩扉。 掌中已觉山河小,宇内空看朝讼归。 白发残僧怀古怅,断碑零落几斜晖。 5,况周颐词精选 《定风波》 未问兰因已惘然,垂杨西北有情天。水月镜花终幻迹,赢得,半生魂梦与缠绵。 户网游丝浑是罥,被池方锦岂无缘?为有相思能驻景,消领,逢春惆怅似当年。 《浣溪沙》 风雨高楼悄四围,残灯黏壁淡无辉,篆烟犹袅旧屏帏。己忍寒欺罗袖薄?断无春逐柳绵归。坐深愁极一沾衣。 《浣溪沙》 一向温存爱落晖,伤春心眼与愁宜,画阑凭损缕金衣。渐冷香如人意改,重寻梦亦昔游非。那能时节更芳菲。 《苏武慢 寒夜闻角》 愁入云遥,寒禁霜重,红烛泪深人倦。情高转抑,思往难回,凄咽不成清变。风际断时,迢递天涯,但闻更点。枉教人回首,少年丝竹,玉容歌管。 凭作出、百绪凄凉,凄凉惟有,花冷月闲庭院。珠帘绣幕,可有人听?听也可曾肠断?除却塞鸿,遮莫城乌,替人惊惯。料南枝明月,应减红香一半。 6, 况浩文小说简介 小说作品《一双绣花鞋》的创作经过 曾在民间广为流传的手抄本小说《一双绣花鞋》被称为“‘文革’地下文学第一书”。2002年8月,该小说由重庆出版社正式出版,2003年1月,二十集同名电视剧在重庆开拍;历经半个世纪的风雨,人们对这部作品依然如此感兴趣,这是《一双绣花鞋》的作者,年过七旬的老作家况浩文始料不及的。 《一双绣花鞋》从1958年创作完稿到2002年正式出版,历尽劫难,至今已近半个世纪。半个世纪的风云在况老眼里折射、激荡,历历在目。 1955年5月,25岁的况浩文从西南公安部队司令部侦察处转业到重庆工业局,从事肃反和审干工作。从小喜爱文学的况浩文面对复杂尖锐的肃反工作和接触到的大量审干素材,萌生了创作一部反特侦探小说的想法。 一次外调的奇特经历启迪了他的思路;那次他和局里几位同志到外地调研情况。在火车上,为排遣寂寞,他们打起了扑克。忽然一阵狂风吹来,扑克满车厢乱飞,等他们好不容易收拾起来时,发现少了一张红桃Q!找呀,找呀,怎么也找不到。正在失望之际,车厢角落里一位农妇装束的中年妇女用流利的英语说:“Heart Queen。”念过英文的况浩文心里一震:这是一个非同寻常的女人,一定有一番不平凡的经历!当时正在肃反后期,这一带有某种巧合意味的奇特经历电光石火般烙入况浩文的记忆。他以这一经历为由头,将地点转移到云南公安边防前线,以边防检查站站长为主公,讲述检查站长在一次偶然的出差旅行中,机智地发现一个形迹可疑的女特务,然后顺藤摸瓜,层层剥茧,巧妙破获一个潜伏的特务组织的侦探故事。 小说文字简约,只有两万多字,但结构紧凑,情节曲折,题目取名为《南岭之鹰》。他将自己的心血之作寄给重庆出版社。 三个月后,他收到了重庆出版社寄来的一本书。在这本名为《夜半铃声》的小说集里,他赫然发现了自己的作品:《南岭之鹰》,作者况浩文! 时隔不久,重庆出版社的王文琛主任约况浩文到出版社面谈。他高度评价《南岭之鹰》的创作结构和技巧,王文琛指出:“反特故事在一段时间内都是文艺创作的重点,也是读者十分喜爱的创作题材;而你的反特故事很有人情味!”他请况浩文再构思一部有重庆本土特色,人物形象鲜明,故事惊险刺激,情节跌宕起伏的反特侦探小说。 况浩文受到鼓舞,欣然领命;在那些日子里,况浩文脑海中反复闪现他身边的优秀公安民警和新中国成立前重庆地下党的形象。那些叱咤风云的地下党领导人,如今正是他的上级领导。他工作的重庆工工业局局长就是传说中川东游击队令特务闻风丧胆的“双枪老太婆”。他办公室的主任刘文凯同志,新中国成立前是重庆牛奶场的老板,而这个牛奶场就是地下党的重要据点。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况浩文耳濡目染,脑海中迭现出一幅幅重庆解放前我地下党与敌特巧妙周旋的惊险场面。 1951年初,况浩文在重庆南岸参加“3·13”大逮捕中的一个惊险场面,成为点燃他创作灵感的导火线。当天凌晨,他带领一个加强班的战士到南岸龙门浩地区逮捕十一名反动政权基础的骨干分子。在逮捕一个“一贯道”(邪教组织)的点传师时,他拿着手电,在狭窄昏暗的屋内搜查。当他的手电光照射到一个老旧的穿衣柜时,突然发现穿衣柜下有一双黑底白花的绣花鞋,这鞋似乎还动了一下。况浩文立即持枪侧身扑入柜内,结果虚惊一场。 这个场面一直久久萦绕在况浩文的脑海里。“一双绣花鞋”成为诡秘、惊险和某种神秘情调的象征。他蓦然一惊:“对了,这就是我惊险侦探小说的序幕。” 1958年,况浩文利用周末时间动笔创作侦探小说《在茫茫的夜色后面》(后更名为《一双绣花鞋》)。 况浩文的小说作品主要有: 《一双绣花鞋》、《南岭之鹰》、《宝笈疑云》、《麒麟花》、《企业家》、《风荷》等中、长篇小说及电影文学剧本。《一双绣花鞋》在文革中以手抄本形式在国内广泛传抄。文革后,先被改编成电影《雾都茫茫》,后又两次被改编成电视连续剧《C—3计划》及《一双绣花鞋》。 二,书画音视作品1,况维琦书画作品精选 2,况尉书法作品精选 3,况兆鸿书法作品精选, 4,况瑞峰书画作品精选 5,况晗绘画作品精选 6,况明洁主演影视剧和主持的电视节目简介 况明洁(1966年11月26日-),祖籍重庆。台湾女演员,歌手,主持人。1985年-1990年,与黄雅珉组成双人少女偶像团体“城市少女”,走红于台湾演艺圈。1987年,城市少女以〈年轻不要留白〉一曲一炮而红。现今参与电视剧,主持等工作。主演影视剧和主持的电视节目(略),详见百度“况明洁”百科。 纪念物地一,祖地故乡1,始祖受封地——况 宗谱无记载,待考。 2,早期世居地 况坊 谱称新建西山况坊,位于今南昌市安义县石鼻镇向坊村(方位?)。是况氏隋唐时期以前的世居祖地之一。 3,分支祖开基祖地 药湖 位于今高安市龙潭镇梅口村药湖(湖泊)旁(方位?),离龙潭集镇约6公里,因居药湖旁而得名。《高安县志》载:“况政于唐大中年间迁自新建西山况坊”。是高安、上高况氏祖开基地。 老屋况村 谱称云冈, 位于高安市龙潭镇,谱载“景仙,宋徽宗赵佶政和年间(1111~1118年)又自青城(大塘)析居瑞州府高安之云岗(老屋况村)”。 大塘 谱称青城 ,位于上高县(方位?) 况家大湾 位于湖北孝感市孝昌县丰山镇(方位?)。离城35公里。明洪武二年(即1370年),玄贞公由江西靖安况坊迁此。况家大湾是湖北孝感况氏及湖北广水市应山、随州、十堰市郧县郧阳、国营朱湖农场,河南信阳、罗山、南阳市桐柏、陕西安康等地况氏祖开基祖地, 青岗咀 武汉江夏况氏开基祖地,位于湖北武汉市江夏区(今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流芳街红旗村南部、离二龙山3公里处,南滨牛山湖的湖汊陈子海,以前三面环水,呈半岛状。现村子南部土地出让给广州军区武汉空军部队。青岗咀,在况氏未迁入前称陈家咀,原有少量陈、王氏等族人居住。元末明初,有况氏“始迁湖广武昌府江夏县夹山里陈家咀”(后陈、王等姓人迁出),因源于江西奉新青岗(待考)而得名。 二,陵园墓地1,始祖墓地 始祖及早期世祖墓,谱牒无记载,均失考。待考。 2,名墓 况钟墓 (况氏名墓) 明朝清官况青天的陵墓,位于江西省靖安县高湖镇崖口村的神仙山万家尾。1383年始建的况钟墓分三级,前为停轿坪,中有蜂场和八字道口墓,后有墓志铭。1966年8月“破四旧”时被毁。 1983年为纪念况钟诞生600周年,靖安县政府决定重修况钟墓,重修的况钟墓已不在原址,而是在县城森林公园内况钟园林园门左侧松林中,墓基高1米,陵基周长10米,墓室面积12平方米,墓室深2米,悬棺高1米,占地200平方米。墓仍分三级:一级为八字式墓碑三块,高低错落的花岗石柱相连,碑面镌刻“明敕中议大夫苏州知府擢升按察使司署知府事况钟之墓”;二级为椭圆形墓,高1米,用花岗石砌成;三级为墓志铭3块,高2米,由石盖顶、波形石条、石点组合。 况钟园林(略) 况钟铜像 入况钟园林大门,迎面可见一尊高5米,占地面积2.2平方米的况钟铜像巍然屹立,铜像净高3米,其座高2米,用铜2.2吨。所塑的况钟像仪表威严、和蔼,是培养人们公仆意识,廉政自律的一面明镜。况钟一生为官清政廉明,除暴安民,为我国古代三大青天(包青天、海青天、况青天)之一,他的生平事迹是教育后代子孙的重要教材。铜像由宜春地区行署林业局捐资20万元,江西铜厂塑造,靖安县政府主办而成。 3,支系开基祖墓地 孝感玄贞墓(资料缺) 三,祠庙牌坊1,宗庙 (缺) 2,宗祠 高安况氏宗祠 3,专祠 况公祠 况公祠位于苏州市沧浪区道前街西美巷31号。清道光六年(1826年)建况公祠(原址为五显庙,况钟曾于丁忧期间在此读书会客),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重建,1933年重修,祠内有享堂、戏台等建筑。况公祠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沧浪区投资了300万元对况公祠进行了整体修缮,并作为沧浪区文化活动中心对外开放。近年来,况公祠以况钟的廉洁事迹为主线,结合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昆剧《十五贯》,使廉洁之风深入人心,成为了沧浪区廉政建设的主要宣传阵地,前来参观学习的团队及个人达三万余人次。 况公祠是纪念况钟的专祠。 况公祠祠门东向,砖细门楼上有况公祠横额。入内,硬山式享堂坐北朝南,扁作梁架,有前翻轩,面阔三间13米,进深11米。堂南有戏台相对,前台5米见方,高出地面约08米,三面敞开,顶作歇山式,南与三间后台相连,前后台总平面作凸字形。享堂西有院落两重,内有楼两进和船厅一座,南部尚有东向房屋三进。况公祠享堂、戏台、船厅、两进楼已先后于1993年、1994年大修,现由沧浪区图书馆使用。 4,名坊 恩荣坊 四,书院学校云岩书院 云岩书院 起自宋,在上高县城南3里云岩山下。是宋代著名儒学大师朱熹的学生、宋嘉定七年(1214)探花李方子读书和讲学之所。后毁,元天历二年(1329)县令况逵创建。至正二年(1342)又毁于兵。明宏治十七年(1504)方子裔孙李茂继造茅屋奉香火。正德十二年(1517)县令钟华改创书院于上云岩。万历三十六年(1608)重修。至清顺治五年(1648)又毁,康熙十一年(1672)县令王吉又捐资重建。岁久渐坏,至乾隆三年(1738)又重修一新。乾隆二十四年《光泽县志》记:“书院外绕高墉,内崇栋宇,列堂三:左祀前宪之有德于院者,右供七贤神主,中塑果斋遗像。对廊中起一小阁,位大魁于其上,门外翼以回廊数间,再外凿池引泉澄泓,蔚澳云影,天光拂映远近山径,双涧交□,跨以小石桥,纡回折曲尽其致。近复内辟一小斋,为居稽所,结构精密。诚人地兼胜,无负理学名奥也." 五,其他1,西山惜字塔和八角亭 惜字塔 惜字塔,位于江西安义县西山仙游谷,由况桂馨于同治十三年(公元1874年)建成,至今保存完好。 1930年8月,朱、毛率红军途径此地时,曾在此塔旁顿足。 据况氏谱记载,同治十二年,翰林院二品顶戴况桂馨,返乡万福寺还愿。当时,万福寺经过咸丰兵变(即太平天国运动)后,已是片瓦不存,况桂馨高中进士取得功名后,为了还愿,便倡导捐资重建万福寺,“集数百金而成”,并重塑了佛像。 万福寺重建成后,况桂馨有感于学子读书不易,便萌生了建设惜字塔的念头,并在同治十三年建成,“古人云,字为至宝,远胜金珠,人由字智,否则愚痴,世若无字,一事莫成,人与禽兽,所异唯名。” 惜字塔建成后,附近的学子和前往京师的考生在此求签之余,也纷纷将自己的诗作和心得放入焚烧炉烧毁,以激励自己向学之心。惜字塔建成后,为了给古商道照明,况桂馨又在惜字塔旁边立了一个旗杆,在旗杆顶部点上了天灯。如今,旗杆已荡然无存,唯留下两块旗杆石兀立在惜字塔旁。 八角亭 传说万福寺建成后,求签特别灵验,又地处古商道之侧,香火日益旺盛,赴京赶考的学子无不在此憩息,于是况桂馨和当地豪绅毛宜生又重建了憩云亭。之所以说重建,是因为传说在明王朝覆灭16年后,八大山人朱耷在奉新耕香庵出家,数年后又转往洪州青云谱,他身穿道袍,头戴斗笠,时常往返这条麻石古商道。后来,朱耷便和一些道友在万福寺旁边,用木材及茅草搭建了一间歇脚的路棚,供南上北下的商贩们休息、吃饭、喝茶。 况桂馨重建后的憩云亭为青砖结构,较之朱耷的木棚更能遮风蔽雨。1930年,朱德部队从此撤围,驻扎在此数日,打土豪斗劣绅,分粮分地,被当地老百姓传为佳话,为了纪念戴八角帽的红军,憩云亭从此又名八角亭。 2,名居名屋(缺)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