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江根
释义

浙江省临海市江根村规划(2010-2014)

江根村认真实践科学发展观 ,加快本村发展速度,为实现全面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

基本信息栏

中文名称 江根村 电话区号 0576

行政区类别 乡村 邮政编码 317004

所属地区 浙江临海 面积 1.98平方公里

一、基本情况与发展需求

(一)自然地理概

??汇溪镇江根村.地处浙江省临海市汇溪镇东北部猫狸岭及羊岩山脚下,距临海城区17公里,距大田街道9公里,距东塍镇12公里,甬临线(214省道)横穿本村,距甬台温高速公路口(临海北)8公里,南面与牌前村接壤,北面与岭脚村及留山村毗邻。下辖3个自然村(分别为:江根、大道地、猫狸岭),现有人口约1300人,耕地面积约400亩,大部分为山林面积。 通过1995年村政规划建设及1998年高速公路建设拆迁房屋改造后,汇溪镇江根村的经济文化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本村主要经济来源为外出经商或务工为主。??

(二)社会经济状况

1、人口及劳动力:下辖3个自然村(分别为:江根、大道地、猫狸岭),现有人口约1300人,可用耕地面积约400亩(田),本村主要经济来源为出经商或务工为主。

2、耕地利用及粮食生产情况:全村现有耕地约800亩,其中田约400亩,地137亩,耕地以粮油生产为主,以种植水稻、小麦、油菜为主。

3、优势资源及产业发展状况:全村大部分为山林面积,其中松和栎林达占大部分。村主要产业包括粮油、畜牧业、劳务开发等。畜牧业主要是养猪、牛和小家禽为主,2005年,全村出栏生猪约50头,牛5头,小家禽约10000只。劳务开发常年外出务工和就地季节性务工人员750人左右。

4、农户经济收入状况:全村主要有劳务输出、粮猪生产等收入来源,粮油产值40万元,畜牧业产值10万元;劳务输出收入约800万元。农民年人均纯收入约6000元。

(三)基础设施状况

1、交通。村主干道旁,有村道路2条3公里,社道路1条2公里,漫水桥1座。

2、电力通讯。村于2002年进行了农网改造,但猫狸自然村新村改造有9公里低压线路有待改造;光纤电视通户率达90%,电话约100部,信息联络基本通畅。

3、人畜饮水和生产用水。全村已建人畜饮水工程1处,缓解了大道地约400人的饮用水困难,但仍有江根自然村及猫狸岭自然村饮水困难。饮用水直接采取礼溪河中水,一遇干旱,河流断流,一遇暴水,溪水浑浊,无法饮用,且水质差,达不到国家规定的饮用水卫生标准。全村现有渠堰3条、2600米,有230亩耕地灌溉困难。

4、农村能源:全村现无沼气池。??

(四)社会事业状况

1、教育。汇溪镇全部合并为镇中心小学,1000平方米,有教学班约10个,教师约18名,学生约400人,全村学龄儿童75人,入学率100%。 ??

2、卫生。邻村有村级卫生站1个,邻村有医疗诊所2家(均系乡村赤脚医生),但医疗条件差,缺乏医疗设备,农户缺医少药现象仍然突出。

3、社保。全村有约700人参加了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参合率约72%。

(五)村级组织现状

村支部、村委会有固定的办公阵地,兼用党员电教室和农民技术学校。全村共有党员24人,入党积极分子6人,有村支部委员6 人,村委委员13人。村支两委干部平均年龄40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工作、协调、组织能力强,在群众的威信度高。村民议事制度和村干部工作民主评议制度健全,村民自治规范有序。全村换(核)发了土地经营权承包证书,债权债务清理核实完成。

(六)新农村建设的发展需求

根据与乡、村干部座谈,以及对20户农民进行入户调查,江根村农户对新农村建设的需求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主要方面:

1、产业发展:85%的村民认为最急需发展的产业是发展优质粮油产业。

2、基础设施:80%的村民希望加强村内道路建设、人畜饮水、农田基础设施及耕地质量建设。

3、科技推广:78%的村民希望得到先进的栽培及加工技术、市场信息服务。

4、生态建设:75%的村民希望处理“一废三堆”(生活废料、粪堆、柴堆、垃圾堆)。

5、配套设施:80%的村民希望通过建设文体活动中心,丰富业余文化生活。

6、畜牧养殖方式:95%的村民认为人畜混居不卫生。

7、发展农家乐:80%的村民认为应该发展第三产业。

二、规划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突出特色,全面发展,以江根村现有主导产业为基础,扩大草莓秧苗或西瓜种植规模,创新生产管理技术,把江根村建设成为全市具有临海特色的专业村典型,全力打造成全县“一村一品”新模式。

(二)规划原则

1、立足现有项目的原则。规划要在立足已有的项目的基础上,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在满足大多数群众的愿望的基础上,规划到位,分步实施。 2、因地制宜的原则。规划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实事求是,数据准确,操作性强,缺啥补啥,注重实效。 3、群众参与的原则。在规划中充分尊重群众的知情权、选择权、监督权、管理权,突出其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地位。采取多种方式征求群众的意见,充分调动群众的参与积极性。 4、效益优先原则。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产业发展为重点,合理布局、规模发展,多方筹集资金,认真实施,确保农民稳定增收,促进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

(三)规划目标

按照“一年有起色、三年见成效、五年上台阶”的目标,2009规划起步实施。2010-2011年全面推进,2011-2012年完善提高,到2013年,将江根村初步建成具有山区特色、充满发展活力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

具体目标如下:

1、草莓秧苗或西瓜种植业上规模。依托临海市草莓中指技术研究所提供优质种子、培训标准化栽培技术、建立和完善标准化生产基地;推行订单农业,提供市场信息服务,使村草莓秧苗种植业5年后实现产值翻一番。

2、农民收入快速增长。到2014年,全村农业总产值达到180万元,年递增12.5%左右;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8000元。农民持续增收,农户经济实力显著增强。

3、村容村貌改善。村容村貌整洁,适宜农户全部使用洁净新能源,人畜粪便和生活污水治理率达到80%以上。民居适用,饮水安全,道路硬化,全面实现“五改三建”(改水、改路、改厨、改厕、改圈,建池、建园、建家),生存环境优美。

4、农民素质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全面提高,有一批农业栽培管理专业人才,户均有一个科技明白人。农民文化程度、公德意识、环保观念明显提高。

5、管理民主有序。实现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农村基层党组织作用充分发挥,村民自治组织更加完善,农村基层民主法制更加健全。农村财务公开制度进一步完善。

6、农村社会和谐。邻里和睦相处,互敬互爱,农民自立自强、艰苦奋斗、勤勉协作的意识明显增强。农村文化活动丰富多彩,农村社会保障制度进一步健全,五保供养政策得到落实。

三、规划重点及建设内容

(一)培育经济主导产业,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实现产业强村

1、做大做强特色产业。 2、提升粮油产业。一是依托传统农植物种植补贴项目,提高良种普及率,规划2006年实施国家优质专用水稻良种补贴项目410亩。 3、巩固发展畜牧产业。巩固传统养殖产业,以山地生态养殖为主,稳定发展生猪养殖小家禽养殖,拓展农民增收渠道。

(二)加强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 1、加强农田综合生产能力建设。一是利用国家农业综合开发、以工代赈、标准粮田建设等项目,建立健全排灌渠系,新建石河堰或电力提灌站等蓄、引水设施,配套建设田间人行路,做到涝能排、旱可灌,人、畜耕种方便,由相关部门共同规划、设计并指导实施。二是全面开展测土配方施肥,充分利用全市第二次土壤普查资料,由市土肥站负责组织技术人员按照当地不同的土壤类型,取混合土样,然后进行室内分析化验以掌握土壤的养分状况,同时结合当地的施肥情况调查,在广泛进行田间试验、示范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地提出水稻、油菜、马铃薯、小麦等作物的科学配方,印制发放农户施肥建议卡,同时,指导农民按卡购肥、配肥、用肥,农民可到配方肥定点销售处自行购买、科学施用,提高肥料的利用率,减少面源污染,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三是指导农民推广免耕覆盖沃土技术。

2、道路建设。硬化村道公路2.2公里,新建琴溪山庄公路3公里,新铺设院户路4.5公里。

3、电力建设。改造猫狸岭(琴溪山庄)低压线路5公里。

4、人畜饮水工程,建集中供水点5处,解决240户、740人、饮水困难,铺设饮水管线,家家用上自来水。

5、移民工程。对生活在高山地带环境恶劣的猫狸岭实行异地搬迁扶贫,使高山农民的生存困难得到妥善解决。

6、农家乐项目。在1到2年间开发具有村特色的农家乐主题公园。

7、公共设施修复工程。一、村祠堂(郑氏宗祠)保护及修复;二、净园堂(上畔洋)保护及修复。将这两项尽快申请市文化遗产项目。

(三)整治村容村貌,建设生态家园

1、全面改造整治民居。全力打造一个“小而精、古而新”的生态旅游新农村,同步配套改厨、改厕改圈、改水、改路。逐步实现厕所圈舍分设,厨房光亮卫生,饮用自来卫生水,家家庭院整洁干净,户户通石板文明路,保证家家干净,户户卫生,人人健康,展现新村风貌。以镇人民政府为责任单位,以农户自建为主。 2、建设农村户用沼气。

3、实施乡村清洁示范工程。

(四)加强农民教育,培养新型农民,实现人才强村

1、开展农民科技培训。以食用菌专业协会为阵地,建立村级科技书屋1个,邀请技术人员对耳农进行技术培训和合作教育,提高农民合作互助水平,户户配备学习书柜,营造浓厚的重科技、学科技、用科技的氛围,普及科技知识,培养造就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继续将江根村纳入2010年新型农民科技培训项目村,并将其作为新型农民教育培训示范村。。

2、开展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对全村的“五艺匠人”进行统计分类,实行对口定向专项培训,提高增收致富能力,同时,采取“传帮带”方式,使农村实用技术专门人员队伍不断增加。

3、开展农民工转移培训。建立村级农民工信息室,对村内劳动力输出情况进行登记建档,与县内劳务开发相关部门建立信息联络,加强定向培训,搞好农民转产转岗就业培训工作,有效转移。同时,鼓励外出民工回乡创业,将外学新技术和创新理念传递回乡,推动乡村文明进步。

4、加强农业信息服务建设。依托市农业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将江根村纳入重点村信息网点建设,镇上配备电脑1台、一体机1台、数码照相机1个,村上配备电脑1 台、一体机1台,培训信息员1人,将重要政策、技术和市场信息在村务公开栏向村民公布,让村民及时了解农业和农村发展动态、实用生产技术、农产品市场信息等,并借助电话语音服务和电视专题节目及时进行咨询,提高信息进村入户率,提高农民生产技术水平和农村经营水平。

(五)发展公共事业,推进农村文明进步

1、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组建村级文化站和文艺宣传队,以身边的人和事为原创典型,以农民喜闻乐见的文娱表演方式,宣传党的惠农政策,宣传农村实用技术、宣传文明新风尚、宣传社会公德,丰富农民农闲生活,促进乡风文明;组建农民活动室,配套体育健身设施,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完善村规民约,移风易俗,促进村民互爱友善,强化精神文明建设。

2、加强卫生建设。新建村级卫生站1个,60平方米,并配备必要的医疗设施,缓解缺医少药现象,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参合率100%。

3、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全村农民养老保险参保率92%以上,在册贫困人口和五保户全部享受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和农村医疗救助制度。

(六)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推行民主管理

1、整修村支部和村委办公阵地,村级办公房屋80平方米,配套党员活动室、农民培训学校、村民图书室,做到有房子、有牌子、有人员,充分发挥基层党员的模范先锋作用和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2、实行村民自治。落实“一事一议”,健全农民自主筹资筹劳的机制和办法,积极参与新农村建设。

3、加强基层民主法制建设,打击违法犯罪活动,加强社会治安,倡导文明新风。

四、实施步骤及进度安排

1、2010年:制定示范村新农村建设详细规划,启动先行建设,进驻实地实施,重点在基础建设方面有起色,启动民居改造工程,完成沼气建设和清洁示范工程,使村容村貌有较大改观。

2、2010—2012年:全面开展新农村建设,完善基础建设,培育经济主导产业,配套综合建设,达到新农村建设标准。

3、2012—2014年:全面完成建设任务,进行全面总结评估,交流推广经验,推动全县新农村建设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3 14:54: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