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花园乡
释义
1 河南省民权县花园乡

基本概况

花园乡位于民权县城南3公里处,东隔大沙河与宁陵县逻岗乡相望,南和睢县董店乡、黄台乡毗邻,辖21个行政村,45个自然村,总人口3.2万人,耕地面积3.8万亩,总面积45平方公里。民太、民伯、民尹三条公路在境内纵横交错,连霍高速公路横贯东西、民权县唯一出入口位于花元乡境内,交通便利,地里位置优越,土壤沙质。

农林畜牧

农业

花园乡是典型的农业乡镇,种植业以小麦、玉米、棉花、花生、大豆、蔬菜为主,这里土壤肥沃,雨水充足,气候宜人,千百年来,生生不息的劳动人民用自己辛勤的双手,创造了丰富的物质文明和熠熠生辉的精神文明,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花园乡属于大陆性气候,四季特征明显,年平均气温14度,元月份最低平均零下6度左右,7月份气温最高,极端最高气温可达42度,年平均降水量650毫米,春天,这里阳光明媚,万物复苏,秋季天高云淡,金风送爽,群雁南飞,四季更替,为呈一时之秀。

民以食为天,食以粮为源,农业是花园乡经济稳定发展的基础,花园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始终把农村工作放在首位抓紧抓好,先后实施了以提高粮食生产量为主要内容的粮食工程和完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为主的工程建设,根据上级指示精神,通过细致的摸底排查,核实了地亩,认真做好土地延长承包30年不变工作,在农业生产方面,选用农作物优良种子,大力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农业、积极推广先进农业技术,扩大机耕机播面积,及时搞好病虫害的防治,重视无机肥和农家肥的合理配施,最大限度地提高粮食单产,有效地降低生产成本,粮食总产和人均占有量连年递增。

林业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植树造林造福子孙,花园乡林业建设始起较早,发展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全乡农桐间作面积3500亩,1990年大部分桐树成材更新,全乡人均收入100元,为大力营造我们的生态家园,2000年,又进行了高速公路两侧及连接线沿路绿化工程,植树.2.5万棵,此举不仅为群众储存了一比无形的绿色财富,也为生态环境平衡的长远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黄淮海开发工程是党和政府关心人民生活、解决群众温饱问题的农业投资项目,1990年,花园乡黄淮海开发工程全面实施,确定开挖农沟79条,全长345公里,建大小桥涵150座,项目涉及8个行政村,新打机井180眼,全乡共有机井320眼,全部配套。进行节水灌溉工程的建设,铺设地下管道120公里,现在基本达到了田成方,林成网,路相连,沟相通,旱能浇,涝能排的工程设施,通过连年不断地开展冬季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活动,全乡浇地面积不断扩大,截止2000年底,21个行政村90%以上的耕地实现了旱涝保收。

畜牧业

畜牧业是一项周期短,见效快,回报率高的速效产业,90年代以来,随着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畜牧、饲养、家禽养殖稳步上升,发展规模日益壮大,出现10头以上养猪户,5头以上养牛户,特别是温棚养鸡异军突起,截止2000年底大棚养鸡140座。并呈现继续上升趋势,发展前景广阔。

经济发展

花园乡距离县城较近,有着便利的区位优势,然而交通条件较差,道路坎坷不平,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的现状,严重影响了群众的日常生活,阻碍了经济的发展,降低了农民经济收入,乡党委、政府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筹集资金修通了多条柏油路,而今便利的交通条件,方便了群众的日常生活,促进了花园乡运输的蓬勃发展,交通工具已由过去的太平车、人力车发展到现在的四轮车,机动三轮车,汽车。除农用运输外,开始进入县城运输市场,公交车往来城乡之间,极大地方便了群众的生产生活。2000年底,全乡农用汽车,拖拉机、四轮车、三轮车,客运汽车2580部,

随着经济的日益繁荣,花园乡的第三产业也有了较快的发展,全乡到县城经商或到外地从事第三产业的人数及开办多种经商点的日益增多。在农村群众聚居区开商店、公路沿线及人口流动区的饮食、服务、家电维修、电焊修理等商业的开发和花园集大型农贸市场的形式,不仅促进了经济的繁荣,而且极大地方便了群众的生产和生活。

改革开放的深入使一部分人走向了致富路,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有了明显普遍的提高。2000年,农民人均收入1860元。为使大多数农民摆脱贫困,实现共同富裕的奋斗目标,花园乡党委、政府坚定不移地落实上级扶贫开发政策。逐步引导农民进行科技农业的生产,合理有效地增加了农民的收入。如八十年代的三大件,“电视、手表、自行车”已被历史前进的车轮所淘汰,“电灯电话,洋犁子洋耙”的理想,已变为现实,彩电冰箱陆续进入寻常百姓家中。由于群众收入的连年递增,住房条件也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往日的土坯房、茅草房已成为我们忆苦思甜的参观地,到2000年底,全乡盖楼房65户。

花园乡于1982年开始用电,到1994年全乡21个行政村45个自然村全部用上了农电,结束了百年点灯照明的历史。后来又安装了程控电话,到2000年全乡已安装电话机320部,“梅花香自苦寒来”,花园乡党委、政府带领广大群众经过十多年艰苦的创业,农民的收入有了切实的提高,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文化卫生

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花园乡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也不断进步,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

经济的发展为教育的发展打下了扎实的基础,由于教育费的投资加大,教育事业摆脱了过去的校舍简陋的状况,全乡中、小学校都得到了明显的改善。1997年花园一中建起了教学楼,2004年花元乡魏庄村建起了教学楼,通过不断实施校园变化,绿化完善基础设施,为学生营造了一个最佳的学习环境。全乡17所小学,2所中学面貌为之焕然一新。基本达“六配套”,顺利通过了省“两基”验收。基本条件的改善推动了教育质量的提高,全乡中小学升学率及考试成绩不断提高,多次获得省、市、县一等奖。

花园乡卫生院也有了新的发展,全乡村村都建立了卫生所和卫生室,为了方便群众就医,改善医疗条件,2002年花园乡卫生院进行了搬迁重建,筹建了医疗综合大楼,在原有B超、X光机的同时又购置了多种医疗器械,该院开设了内科、骨科等临床科室,有效地提高了医疗服务水平。

2 河南省泌阳县花园乡

花园乡位于泌阳县境内中心地带,平桐路、棠西路、驻南路三条省道贯穿全境,新阳、上武两条高速引线入口位于花园东北部1.5公里和西部1.5公里,交通、通信、物流四通八达。土地环绕县城四周,是县委、县政府所在地,是全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90%的县直单位坐落在本辖区,县城17平方公里的控制区、13平方公里的规划区也在该乡境内。全乡总面积7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4万亩,城区面积占县城面积的60%以上。辖13个行政村,189个村民小组,总人口4.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3万人。全乡地势多平原,土地肥沃,是全县粮食和经济作物主产区。泌水河由东向西穿境而过,有“泌水倒流”之美称。境内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光热水资源丰富,利于各种农作物的生长。

特 色 经 济

花园乡立足土地肥沃、气候温和、适宜于多种作物种植和多种动物养殖的区位优势,围绕全乡发展特色、高效农业,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前提下,发展优质烟叶4000亩、大棚蔬菜1400亩等,年创产值7000多万元。花园乡按照“以菇为主,多品发展”的思路,大力发展了以香菇、黑白木耳、巴西菇、双孢菇等为主的食用菌生产。同时,加大对白灵菇、鸡腿菇、茶树菇等珍稀品种的开发。全年完成香菇生产650 万袋。花园乡利用品牌效应,狠抓生猪饲养基地建设和规模养殖示范工程建设,全年大牲畜存栏1.7 万头。积极发展奶牛、奶羊、珍禽、波尔山羊等,培植出一批畜牧业规模养殖示范户。全乡规模养殖专业户达890 户。

乡 镇 企 业

花园乡充分利用区位独特,条件便利,优势明显的特点,按照“个体起步,股份突破,突出特点,区域发展”的方针和“外向促动,内部带动,上下联动,整体推动”的工作思路,紧紧依靠东西合作,突出“二次创业”,抓政策,抓投入,重管理,重指导,促落实,求突破,狠抓了乡镇企业和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先后投资460万元,建成了占地25亩的“铜山商品专业批发市场”,并扶扶发展了光亚集团、晨明集团、汉源皮革厂、开元皮革厂、汽车大修厂、食品冷冻厂6家企业年销售收入均达到500万元以上。全乡个体私营商户已发展到2300多户,乡镇企业和个体私营经济的迅猛崛起,为该乡经济发展增添了新的活力。

乡 镇 设 施

坚持科技投入,加强基础建设,优化发展环境。坐落在该乡境内的县广播电视中心、县第一高级中学、县联业教育中心、县成人中专、县教师进修学校等一大批科研、教学机构,成为该乡科教文卫及广播电视事业发展的“龙头”。目前,该乡中小学校已发展到15所,教职工达到408人,在校中小学7400多人,社会事业的发展走在了全县的前列。在此基础上,该乡坚持筑巢引凤,加快改善招商引资硬环境。几年来,先后投资288万元,修建改造道路68条,13个行政村村村通油路、通公交;全乡已安装电话9000余门,实现了村村通光缆、通程控。基础条件的改善,为该乡经济的腾飞插上了新的翅膀。2001年,该乡财政收入达到579.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200元。经济建设及各项社会事业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花园乡是一方山清水秀的净土,更是一方干事创业的热土。

近来状况

近年来,花园乡党委、政府加快城市建设步伐,不断拉大城区框架,投入1200万元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建成了占地1000亩的工业园区,为工业发展搭建了一个宽阔的平台。投资1.5亿元的上海高密度胶合板厂已落户工业园区。同时,乡党委、政府依托区位优势,进一步加快对外开放步伐,充分发挥各种资源优势,大力开展招商引资,通过创造“政策洼地”、“服务高地”、“安全宝地”,累计引进资金4.5亿元,项目16个。目前,全乡共拥有各类工业企业12个。初步形成 了以铁精粉烧结、生铁铸件、自动化设备模具开发、游艇制造、晨明工业等为龙头的工业群体;以中原超市、爱家超市、家世界购物广场、花园商城超市、克东服饰广场、水果综合批发市场等为代表的商业贸易群体;以古路沟肉食品冷冻、中药材加工、蔬菜和食用菌深加工为代表的农副产品加工群体。

投资热土

花园乡是一方山清水秀的净土,更是一方干事创业的热土。为进一步加快对外开放步伐,尽快使花园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乡党委、政府研究制定了一系列招商引资优惠政策,热诚欢迎社会各界同仁和有识之士前来投资兴业,为花园的发展共谋、共力、共资、共利。

3 陕西省安康市汉滨区花园乡

花园乡地处316国道以北,小康高速公路、五茨路纵贯全境,东接河西镇,北连谭坝乡,西南毗邻五里镇,是集浅山、丘陵、平川为一体的农业乡,总面积42平方公里。主要以种养业为主,是汉滨区畜牧强乡、农业科技示范乡和魔芋产业基地之一。

花园乡辖19个行政村149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7万人,为全区畜牧强乡之一。牛岔湾、药树垭村为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村,三元宫村为区农业综合开发示范村之一,八里村、牛岔湾村、三元宫村、党营村、龙骨村为乡畜牧强村。乡政府驻地八里村二组,有在职在编干部56人。

乡境内石灰石和自然铜储量丰富,油松、杉木、白杨、麻栎等用材林漫山遍野,丛林茂密。乡域猪、桑、粮、油、菜、果、芋、等产业发展迅速,已逐步形成支柱产业。牛山旅游资源十分丰富,牛山庙经过翻修,面貌已焕然一新,有著名景点72处,常年游客络绎不绝。

近年来,花园乡按照“壮牧、强桑、兴旅游”的经济发展思路,强力推进科技示范乡、畜牧强乡、蚕桑基地乡三大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2007年,全乡实现工农业总产值16624.4万元,其中农业总产值5021.4万元,同比增长15%,工业总产值完成11603万元,同比增长20%;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410元,比往年增长167元。 畜牧产业上,出台扶持发展养猪8项优惠措施,发展了党营、三元宫、八里、龙骨、牛岔湾5个畜牧强村,共完成畜牧专业村5个,累计发展养猪大户218户,其中年养猪100头以上大户4户,50—100头大户94户,30—50头大户120户,每个畜牧强村牧业人均收入占到人均纯收入的40%以上。全乡生猪存栏19260头,出栏18060头,肉类总产1551.03吨,实现畜牧产值2279.9万元,与往年同期相比分别提高了22%和30%。蚕桑产业上,新建优质桑园500亩,改造老劣桑300亩,全年养蚕发种3065张,完成任务100.3%。粮油产业上,实施玉米、小麦丰产配套措施3000亩,使农业结构进一步调整。同时科技兴农得到进一步发展。全年引进新技术20个(其中养殖技术4个,种植技术16个),新品种15种(玉米6种,经济作物9种),引进的无公害地膜马铃薯免耕技术在党营地、三元宫村推广580亩。牛山旅游业上,牛山朱雀寺景区路、电、水彻底得到解决,面貌已焕然一新,现有著名景点72处,常年游客络绎不绝。 乡内旅游景点较多,其中牛山风景区内有望京石、金牛洞、太子坟、黄巢练兵场、流蜜洞等。

4 陕西省丹凤县花园乡

哈密市花园乡地处丹凤县西南部,距县城35公里,西与山阳县中村镇接壤,东接寺坪镇,南与毛里岗乡毗邻,北界商镇大峪。境内山大沟深,交通滞后,信息闭塞,经济落后,是一个“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山区贫困乡。辖5个村,62个村民小组,1296户,4940人,总面积5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870亩。全乡乡村公路5条,总里程32公里;村组公路57条,总里程95公里。

花园乡东南有五花山、西有天桥山、北有青龙山和笔架山,风光秀丽,景色优美。其中天桥山为丹凤县第二高峰,海拔1800米,因两山峰间横架长3米、宽1米、距地面高12米的石桥而得名。

花园乡属国家林业部重点油松飞播林实验基地之一,飞播林总面积5.3万亩,全乡森林覆盖率达到85.7%。土特产品有核桃、柿子、板栗、香菇、木耳,农产品有小麦、玉米、洋芋、五味子、黄花菜、豆类等。

花园乡产业结构调整步伐较快,经济发展迅速。该乡按照“产业调活、结构调优、效益调高”的总体要求,围绕“畜、药、果”三大主导产业,采取示范带动、大户牵动、科技促动、效益驱动、政府推动的方法,大力调整种植业、畜牧业、药业内部结构,积极实施“1234”强乡富民工程(人均100株山萸、户均出栏2头商品猪、人均30窝天麻、人均4分地中药材),引导农民种、指导农民调、帮助农民销,消除了群众不会调、不敢调、不愿调的忧虑。

加强硬环境建设。先后投资90万元修建大桥12座,涵洞10个,修复寺花公路、商洪公路52.5公里,拓宽改造花麻公路6.5公里,新建银洞、甘沟教学大楼2座35间;投资19万元新建财政、林业办公楼,硬化政府大院,改善干部群众工作生活环境。国家实施退耕还林以来,该乡已累计退耕还林6062亩,封山禁牧15000余亩,实施天然林保护8804亩,综合治理河堤3400米。

花园乡各项社会事业发展迅速。全乡现有电视1005台,有地面卫星接收站510个,广播放大站1个,电视覆盖率达到98%,有线广播覆盖率达到85%。有业余文化站3个,农村业余文化生活丰富多彩。有中心小学1所,村办小学16所,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教育质量逐年提高。五个村全部通电话,全乡现有电话252部,平均5户1部。有乡卫生院1所,村级医疗站8所,诊所14个,医务人员55人。

5 江西省瑞昌市花园乡

花园乡为一地名,在我国江西省瑞昌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哈密市、陕西省安康市以及山东省郯城县等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都有同名乡镇,由于受自然条件影响,以及当地政策规划不同,在发展建设方面,各个乡镇存在差别。

1、江西省瑞昌市花园乡

花园乡位于瑞昌市中西部,南傍青山支脉,北依大德山山脉,,西高东低,地呈槽形的枞谷地形。东临大德山、青山林场,南接乐园乡,西毗肇陈镇、洪一乡,北与湖北省阳新县隔山相依,全乡总面积100.89平方公里。境内最高点是位于毛竹村的桃花尖,海拔730.2米。发源于横岭山(源头)的花园河(古称洪下源河)流经全乡。境内冈岭起伏,沿河两岸田垄纵横,村庄分布合理,多依山傍水。立肇线东西穿境而过,全长20公里。地处亚热带,气候温和,阳光充足,雨量充沛,非常适宜生活和农作物生长。自古有“大旱不旱,大乱不乱”之美称。

乡政府驻地下毕,距市区39公里。集镇以大坂头为中心,已连接了下毕、北庄等自然村。街中心铺了水泥路,两旁已建商铺和住房,现有居民1480人,是全乡的政治、经济、文化、信息中心。集镇功能日趋完善,拥有学校、幼儿园、医院、信用社、超市、加油站,液化气站。现正逐渐成为立肇线物资集散地和经济、文化辐射中心。

花园历史久,早在唐初就有先民落业居住,古称清潭,自隶属瑞昌县,明时期划分为清潭社,明隆庆四年(1570)改为洪阳乡,清亁隆二十年(1755)改为洪下乡,俗称洪下源的来历由此得名;清同治十年(1871年)仍属洪下乡,设立崇正保、箬坑保,共辖查冲至源头98甲。清朝以来境内多为徐姓,故称徐家源。民国期间改为徐源乡;新中国建立后,升为徐源区,下辖茅竹、田畈、上西、崇正、徐源、湖田、南下7个乡;1958年成立花园公社,1984年更名为花园乡。现辖7个行政村,105个村民小组,共有117个自然村。至2005年底,全乡总户数4446户,19669人,其中男10619人,女9050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3.5%。乡内共有姓氏18个,多为徐姓,均为汉族。

6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哈密市花园乡

花园乡位于哈密市南部,乡政府所在地距市中心约7千米。东与农十三师红星一场、陶家宫乡为邻,南与南湖乡接壤,西与二堡镇相邻,北与回城乡相依,平均海拔高度720米。辖7个村委会:强固村、博尔其吐尔村、夏马勒恰尔巴克村、艾勒克吐尔村、杜什吐尔村、却勒吐尔村、喀让拉村。

花园乡在清朝属回王世袭领地,称“维吾尔把力”。“把力”为蒙古语城吧之意;维吾尔语叫“热海提巴背格”,意为“舒适的花园”;汉语译为“花园子”。1984年成立乡政府。2004年全乡总人口10522人,其中农业人口8756人,维吾尔族10012人。辖7个行政村,26个村民小组。

7 山东省郯城县花园乡

花园乡位于郯城县西南部,与江苏省新沂市、邳州市接壤,地处两省三县(市)交界处,距县城25公里,310国道横穿东西,交通十分便利。全乡面积73平方公里,耕地6.8万亩,现辖29个行政村,总人口5万人。境内白马河纵穿南北15公里,地处平源,土壤肥沃,河流纵横,环境优美,资源丰富,素有郯南“鱼米之乡”美誉。乡驻地建设布局合理,实现了美化、亮化、绿化,全乡村村通水泥路,水、电、通信、通讯、网络、有线电视等设施一应俱全。

乡党委政府紧紧围绕“财政增长,农民增收”,以“农业富民,工业强乡,乡村联动,共奔小康”为目标,全面推动全乡经济的快速发展。按照“一村一品”的要求,扶持发展以稻米、面粉、木材、柳制品、纸制品、草制品等“六大加工”为重点的私营加工业等。

粮食作物主要以水稻、小麦为主,种植水稻4.8万亩,小麦5.5万亩,年产稻谷30000吨,小麦25000吨,桑园2500多亩,蔬菜种植面积1.3万亩,总产量24800吨,其中辣椒、大蒜、生姜、大葱“四大辣”5000多亩,大小工棚反季节蔬菜2800亩,温室大棚380个。拥有农田林网面积5.4万亩,其中用材杨树丰产林10000余亩,经济林6500亩,百年以上银杏树1166株,“四旁”植树208万株,现有活木蓄积量200万立方米,每年可更新采伐量30万立方米。

8 黑龙江省林甸县花园乡

一、自然情况

花园乡有11个行政村(中心村、花园村、永远村、齐心村、永久村、光明村、前进村、卫星村、丰收村、火箭村、发展村),78个自然屯。全乡面积67.89万亩,其中耕地面积28.5万亩,草原面积30万亩。全乡总户数8846户,其中农业户7687户,总人口31000人,其中农业人口28576人,全乡共有23个党支部,724名党员。

二、经济情况

花园乡2005年社会总产值1.95亿元,其中畜牧业产值达9800万元,占总产值的50.3%,个体私营经济产值1300万元,劳务输出创产值1200万元,种植业创产值7200万元,实现人均收入3060元。

三、畜牧业情况

花园乡是全市五个万头奶牛乡镇 之一,畜牧产值达9800万元,其中奶牛业产值达5580万元,人均牧业产值1539元。大牲畜存栏达26890头,其中奶牛存栏18600头,山绵羊24000 只,黄牛存栏7300头,生猪存栏281000头,鸡、鸭、鹅存栏34.1万只。乡现有标准化奶站14处,村畜牧综合服务室6个,兽医门诊18处,乡村从业人员52人,其中包括专职兽医员18人,专职防疫员12人,繁育员21人,动检人员1人。服务网点覆盖村屯,为该乡畜牧业大发展,实现在全市争排头、在全县争第一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劳动力转移情况

花园乡始终把劳动力转移工作作为“富裕社会,促进增收”的主要产业来抓,长期的战略任务来抓,使劳动力转移工作呈现出良好势头。全乡共有劳动力1.7万人,占总人口的54.8%。目前,全乡共转移劳动力9400人,内部转移劳动力5900人,占劳动力总数的34.6%,创产值5150万元;其中从事以奶牛业为主的养殖业有5200人,创产值3700万元;从事以绿色、特色种植为主的种植业有800人,创产值300万元;从事商、饮、服、建筑、运输、贩运等行业的有3400人,创产值1100万元,分别占劳动力总数的30%、4.7%、20%,外部转移劳动力3500人,占劳动力总数的20%,年创产值1200万元,他们主要是到北京、深圳、大连、威海、大庆等地从事商、饮、服、保安、建筑等行业。从事纯农业生产4100人,占劳动力总数的24%,剩余劳动力728人,占劳动力总数的4.2%,培训农民工798人次,占劳动力总数的4.6%。

五、行政沿革

花园乡名源于境内花园屯名。花园屯,原称“农安屯”。中华民国初年,吉林省农安县大批农户来此一带开荒建屯,称“农安屯”。1914年11月,划归林甸设治局管辖。1917年7月,分隶林甸县第二区和第三区管辖。东北沦陷后,初属毕围保,1939年1月改隶张地村。1945年“九三”抗日战争胜利后,1946年3月设置张地区,1947年6月改为第二区。1956年3月,设置花园乡。1958年9月,将张地、庄地、花园、新生乡合并,成立卫星人民公社。1959年2月,改称花园公社。1967年更名为向前公社,1978年改称前锋公社。1981年10月,恢复花园公社名称。1984年改为花园乡。

9 河北省张家口市下花园区花园乡

花园乡位于张家口市下花园区中心区,是下花园区的城中乡,东邻怀来县,南邻涿鹿县,西隔老龙背与宣化区相望,距北京只有150公里,区位优势明显。京张铁路、京张高速公路、110国道、备战公路从该乡穿过,乡村道路畅通,交通便利。该乡地形北高南低,北为丘陵山区,南为河川谷地,洋河流经全境,早在商、周时为冀州地,战国时为燕国疆土,秦汉属幽州上谷郡,据《辽史》记载,因辽萧太后、辽圣宗耶律隆绪时期建上、中、下三个花园而得名。

该乡辖11个行政村,4202户,11216人,乡域面积53.74平方公里,土地面积9.4万亩,现有耕地10560亩,其中水浇地5700亩,旱坡地4860亩。退耕还林面积6012亩,全部种植大杏扁。该乡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裕,气候宜人,年平均气温8℃,平均日照时数2878h,无霜期138天,早霜期起于9月底,晚霜终于4月中旬,年平均降水量328.4mm,主要农产品有玉米、杏扁、苹果、葡萄等。全乡有养殖户268户,其中养牛97户,现存栏756头;养鸡132户,现存栏34万只。近年来随着养殖业的不断发展壮大,我们先后建成了棘针屯奶牛养殖小区、代家营奶牛养殖小区、代家营蛋鸡养殖小区,现已成为带动乡养殖业发展的龙头。正通饲料股份制公司、孟家坟肉联厂、苏家房杏扁加工厂等一批新型农业深加工项目正在崛起。

该乡拥有丰富的煤炭、页岩、片石、坩土、石灰石、灰绿岩等矿产资源,是传统的工业基地。乡前进煤矿年产煤炭6万吨,棘针屯村同庆缸瓦厂和花园缸瓦厂年生产缸瓦达千万片以上。在棘针屯村形成了以岩棉、缸瓦、涂料等建筑材料为主的建材工业园区。驻区大型国企下花园发电厂为乡提供了充足的电能,为企业供电的电厂小机组具有相当的价格优势,电价远低于上网电价。

10 浙江省衢州市柯城区花园乡

浙江省衢州市柯城区花园乡是个山清水秀的地方。交通甚为方便,沥青公路紧接205、320国道,距浙赣铁路重点站衢州站仅30公里,每天100趟巴士往返衢州城,更有汽船沿江而上可达浙南遂昌、龙泉等县。距花园乡仅30公里的衢州民航站,可直达杭州、厦门等十多个大中城市,1997年4月11日开通了上海--衢州旅游专列。

水资源丰富,境内拥有二大水库蓄水量30亿立方米,为国家二级保护水,江水清沥、甘醇甜美。境内有总装机容量为8.6万千瓦的黄坛口电厂,电厂年发电量为8亿度。境内用电用“二不一平”之优势,即一年到头不停电,不避峰;一年到头电价平稳且平价。

.山林茂盛,物产丰富。山地面积20.36万亩,森林覆盖率70%,其中用材林7.37万亩,森林蓄积量16.5万立方米;毛竹2.97万亩,年产竹笋7425吨,毛竹30万株。经济林中有板栗 1.8万亩,年产量1000吨;油茶1152亩;年产茶籽130吨;茶园2144亩,年产茶叶30吨;另外还有每年出产生姜1500亩,香菇80万袋。

工业起步基础好,发展快,该乡现已拥有工业企业128家,年创产值7772万元,税利700多万元,其中外地人投资兴办的各类企业15家。

11 江苏省灌南县花园乡

花园乡位于灌南县城东郊,东临一帆河,西与城区接壤,326省道穿境而过,水陆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全乡总面积为6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0689亩,辖13个行政村,129个村民小组,8470户,3.45万人。2006年,全乡实现国内生产总值2.25亿元,增长17.6%,实现财政收入1503万元,增长50%,农民人均纯收入4326元,增长12.2%。

花园乡境内光照充足,气候宜人,雨量适中,土壤肥沃,适合各种农作物生长,是全县闻名的蔬菜之乡、蘑菇之乡、淮山药之乡,拥有“淮”牌韭菜、蘑菇、淮山药等三个省级无公害农产品品牌。2006年,全乡新增弓棚2000个,钢架大棚80个,新增蔬菜1000亩、蘑菇100万平方尺,花卉苗木1000亩,淮山药1000亩,农业招商项目宏远牧业、悦诚牧业、田缘园艺等投入超过1000万元,均已成为该产业的龙头,多次为省市县成功提供观摩现场。

花园乡民风淳朴,人文环境优越。乡文化活动中心设施齐全,是群众性文化活动的主阵地,拥有新知学校、南方职校、易天学校、光明学校等四所大型民营学校,是全县闻名的教育之乡、文化之乡。卫生事业发展迅速,乡卫生院拥有门诊楼、病房楼和各类大型医疗设备,防病治病能力强,能开展多种大中型诊疗手术。有线电视村覆盖率100%。全乡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

花园乡新农村建设步伐强健。以莞渎样板村建设为突破,投入资金2000万元,新建莞渎居民住宅小区和扩建农贸市场,投入资金500万元,疏浚调度河等大中小沟50多条,并对农村环境进行整理,为省水利现场会成功提供现场,受到省市领导张连珍、黄莉新、王建华等高度评价。

12 安徽省东至县花园乡

基本概况

池州市花园乡位于东至县城南24公里,国土面积249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86%,总人口12285人。东与祁门县新安、江西省浮梁县李家坪、西湖接壤,西南、北面分别与我县官港、尧渡镇、葛公镇接壤。2007年行政区划调整时马坑乡和花园里乡合并为新的花园里乡。2009年10月正式更名为花园乡。现有12个行政村。东南高山连绵,西北丘陵纵横,尧渡河上游支流分布全境。县乡公路与206国道和222省道相接,安景高速穿越全境。现村村通水泥公路、通电、通电话、通有线电视“四通”。

全乡植被良好,生态优越,森林覆盖率居全省之首,林业竹木资源丰富,盛产优质茶叶,马坑名茶闻名省内外。匈奴后裔南溪古寨远近闻名,池州市首届美丽乡村、国家级生态村--源口村景色如画,紫石塔自然保护区分布其中,还有马坑森林浴场,桃源漂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金氏宗祠”,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吴太夫人墓”等景点。花园乡是名符其实的生态之乡、安徽省旅游乡镇。

钟灵毓秀的家园,绚丽恢宏的人文,文明和谐的未来。我们将进一步按照“生态立乡、旅游兴乡、农业活乡”发展战略,着力加强经济结构调整,大力保护生态环境,努力改善民生,促进全乡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

致富工程

全乡农业结构调整的方向是稳粮扩经,大力发展茶叶、林业、食用菌、烟叶、野葫芦等特色经济作物。坚持“生态立乡,旅游兴乡,农业活乡”的发展目标不动摇,坚持“123”战略,即拧住一个基础(粮、油、茶),狠抓两个调整(产业结构、经济结构),加大三个开发(食用菌,烟叶,高山蔬菜、中药材及葛制品)。认真实施“122345”农民致富工程(人均1棵经济林或中药材,户均2分早熟、高效、优质茶园,户均2000棒食用菌,户均3头出栏猪,人均4棵毛竹,户均5分烟叶)。2009年花园乡总体规划编制基本完成。在“科学发展、共建和谐”的精神指引下,全乡经济和社会事业正进入全面发展的快车道。

农业产业化

调整结构,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食用菌产业是全乡的传统产业,在抓好袋料木耳、香菇、段木香菇、木耳等发展的基础上,搞好南安、老屋、桃源等三个村的50亩木灵芝的种植发展,力争两年内使食用菌发展有较大的提高并以此兴建深加工企业。以合步、花园、南溪三个村为重点,大力发展烟叶,计划发展烟叶达1000亩。积极引导农民发展中药材产业,重点抓好源口、桃源村药材300亩的建设,完成植树造林1600亩,其中毛竹400亩。大力巩固发展葛制品生产,促进野草堂土特产加工基地年产葛粉1.2万斤,产值达60万元;河柳葛粉加工企业年产葛粉6000斤产值达28万元;在胡村、祠村、新塘村发展野葫芦种植达到300亩。大力发展养殖生产基地,培育大户养土鸡8万只。改变生产经营模式,实行农户联合、大户规模发展的方式,形成 “公司+协会+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大力支持池州市天露新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在双河村试种100亩铁观音项目,目前进展顺利,已完成垦挖工作及460平方米的办公厂房建设。今年春季已栽植100亩茶叶,预计秋季采摘加工。

综合开发

整合资源,抓好山区综合开发。一是加强与财政支农项目的合作,联合农林、财政、水利等部门,认真实施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及扶贫项目;二是积极争取项目,做好团结水库、鱼鳞坑水库等小二型水库的除险加固,搞好源口河、老屋河、花园河的小流域治理工程,完成“村村通”工程以及小水电开发工程;三是创建专业合作社。

发展旅游

依托优势,大力发展旅游业。以南溪古寨、桃源森林浴场、桃源河漂流等景点为依托,大力发展旅游业。督促支持南京开发商在南溪古寨投资建设跑马场、蒙古包、射箭场等景点工程,积极推介省级生态村源口五瀑八潭、迎客松、紫石群等自然景观和莲花塘佛教等旅游景点。启动乡村旅游业,将源口村仙人洞、灵龟石、迎客松打造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提升文化品位,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风光,打造“吃农家饭、住农家屋、干农家活、享农家乐”为主题的“农家乐”旅游。打造一批高品位的旅游产品,进一步加大旅游产品的宣传推介,真正地形成市场品牌竞争力,整合区域旅游和旅游市场的全方位对接,培育拓展国内外旅游市场,以适应新形势下旅游消费的需求。

13 山东省临沂市郯城县花园乡

山东省 临沂市 郯城县 花园乡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7 4:2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