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胡晋 |
释义 | 胡晋,号风林堂主人,1974年出生于吉林通化,自幼擅绘画,七岁始能画虎而闻名于乡里。主攻人物,兼花鸟走兽。人物画略趋向于浪漫主义表现手法,内容多以表现田园、乡村、回忆、梦幻、当代爱情、为题材,画面色彩感极强,多灰色调画面抑郁宁静而激昂。花鸟走兽画则多小写意写实风格。1997年速写作品编入《中国美术学院师生速写集》。 中文名:胡晋 别名:风林堂主人 国籍:中国 出生地:吉林通化 出生日期:1974年 职业:画家 毕业院校:中国美术学院 主要成就:国画创作 代表作品:《在水一方----华南虎》 浙江大学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教授(个人简介 主要研究内容: 教学课程 出版教材 获国家发明专利 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 获国家版权局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 获奖 国外学习进修和学术活动 学术兼职 Selected papers since 2000) 简介1974年出生于“东北虎之乡”吉林省通化市柳河县一个贫寒农家的胡晋,虽然家乡山清 水秀、风光绮丽、物宝天华,驰名中外的人参、林蛙、鹿茸被誉为“东北新三宝”。但家乡资源的得天独厚并不能改变胡晋的生存与就学条件,初中毕业的他,因家境因素而缀学,不得不孤身前往山东烟台打工。然7岁以画虎闻名乡里的他,读小学时就对画虎独有情钟,每个暑假都临摹100多张张任曼逸的老虎作品,从未间断,后来又学习张善子、刘继卣、胡爽庵等画虎技巧。1993年背井离乡来到山东烟台后,边打工边去动物园写生,并把节俭的钱用于读职高——胡晋就这样开始了半工半读的生涯。谈及艰难的昔日岁月,胡晋说:“那时大部分的生活费、学杂费、房租等等一切开支,都是画虎卖钱得来的。”读完职高后,吴晋参加了全国统一高考,所幸的是,吴晋一举便中,由此踏入了立志书画者的神圣殿堂——中国美术学院!1999年夏,胡晋毕业于中国美院国画专业,主攻人物画。但画虎没有放弃,为了画虎,他在杭州动物园附近租了房子,常常出入动物园,观察老虎、写生研究。他说自己十分留恋那段日子,每天都能听到虎啸,看到虎影。颇为熟悉胡晋成长历程的杭州师范学院教授、画家杨帆说:“我明白了为什么胡晋所画老虎能如此有生气。” 在胡晋画室——杭州吴山画室看到,迎面墙壁上悬挂着清华大学博士生导师、杭州画院院长、国家一级美术师、浙江书画十大名家、浙江画院专职画师姜宝林题写的四个大字:‘虎啸风林’。 胡晋7岁画虎闻名乡里;19开始画虎卖钱度日、求学;23岁大学在读期间作品入选《中国美术学院师生速写集》;25岁参加庆澳门回归吉林省画展并获精品奖;26岁参加中国美术学院师生全国巡回展、宁波个人画展等;28岁作品入选浙江省中国人物画大展;30岁作品入选全国十届美展浙江省展;32岁,出版《胡晋速写集》 所获荣誉1999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国画专业2002年作品《生之惑》入选“浙江省人物画大展” 2003年作品《罗汉系列》入选“浙江省水墨画纪念贯休诞辰展” 2003年作品《童趣》入选“浙江省水墨进程展” 2003年创办吴山画室 2004年《故园之恋》入选“全国第十届美展浙江省展” 2005年作品《人体系列》入选“浙江省中国人物画人体展” 2006年出版《胡晋速写集》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出版 2006年10月浙江经视《宝藏天下》节目名人名家胡晋艺术专访 2006年作品《在水一方----华南虎》入选浙江省第七届花鸟花大展获优秀奖 2006年出版《当代中国画名家--胡晋画虎》河南美术出版社出版 2006年作品草书入选《全国首届行草书大展》 2007年 作品《故园之恋》入选浙江省中国人物画名家作品展 2007年 作品《霸王图》入选“百花向阳.浙江花鸟画展” 2007年 在杭州岳王艺术城举办个人画展 2007年 作品《霸王图》入选浙江省第四届青年美术作品展 2007年 作品《魏伯阳》入选浙江省“美术解读.人文浙江”中国画精品创作展 2008年 在桐庐举办个人画展 2008年 在桐乡君陶艺术院举办个人画展 2008年 作品多被国内外收藏家收藏 现为浙江省中国人物画研究会主任,杭州吴山画室负责人,风林堂画廊负责人,天观艺术品公司董事长 人生格言每一个成功的人都有一个开始。勇于开始,才能找到成功的路。 作品风格胡晋的虎,用笔厚润淋漓、造型生动准确,形神兼备风格独特。他笔墨娴熟老辣,墨韵淋漓丰富。虎的造型结构准确,逼真而传神。尤其虎眼威而狡诈能真实的表现虎的性情,我想这是画家长期观察写生的结果吧。把虎的天真情趣可爱的另一面也表达的淋淋尽致。会引发我们去爱护这一种稀有的威猛而可爱的动物。感叹其不凡的功力,也惊诧在杭州竟还藏有如此画虎高手。胡晋的虎有一种真正的山野气息野逸之美。画虎虽然是大家喜闻乐见的题材,能画画的人也许能画上两笔,但是从专家高手的角度来衡量,能画好的人就很少了。从古到今画虎画的好的人真不多。当下画虎的人不少,但大多是模仿冯大中撕毛工笔。古人有:“照猫画虎”之说,古代因为很少看见真虎多照猫画,猫虽然像虎,但与虎大不一样。因而古代所有画虎者都难以形似。自汉唐以来竟无一画虎大师,宋元时期的猫倒是画的活灵活现。纵观近代有几个画虎名家可以提及,刘继卣、胡爽庵、张善子都是画写意虎高手,工笔除刘奎龄一大家再没有可以提及的了。当代画虎高手唯冯大中工笔前无古人,然而画写意虎的确是少有。在世面上见到的写意虎|,结构,习性,神韵,表现手法,都缺乏深度和准确度,胡晋,所画之虎形神兼备,让我感叹不已。 他和虎有着无法割舍的情结,胡晋表面看上去很和气,骨子里却有股虎气,看见他就会想起他画的虎。现在有些人觉得画虎没学术性,俗气,画什么不重要,关键在于你怎么画。齐白石画虾,徐悲鸿画马,张大千画猿,黄胄画驴难道都俗吗?作为画家,我觉得什么都应该能画,而且要有自己擅长的精到的。当下很多画家把自己定格我是画山水的,我是画花鸟的,其他画不来。这对一个画家发展并没有好处,还会有约束。 吴山画室杭州吴山画室培训中心的前身是中国美术学院几位优秀的毕业生合办的吴山画室,成立于1997年,其后几易地址,画室越办越大、越办越规范,成绩显著,声誉鹊起;得到了浙江省人物画研究会的青睐,于2003年9月正式合作,其直接参与并指导的杭州吴山画室美术培训中心在九月十日隆重开业了。 外界评价杭州师范学院教授、画家杨帆撰文《虎虎生威野逸之趣——谈当代画虎高手藏于杭州》评价胡晋说:“画廊里还有很多幅老虎画作,各种动态的虎出没于芦草荡,右伏啸于岩石,威而不猛,刚不燥。笔墨娴熟老辣,墨韵淋漓丰富。虎的造型结构明确,逼真而传神,尤其虎眼威而狡诈真实的表现虎的性情,我想这是画家长期观察写生的结果吧……我欣赏许久,感叹于其不凡的功力,也惊诧与杭州竟还藏有如此画虎高手……胡晋的虎有一种真正的山野气息野逸之美……当下画虎的人很多,但大多是模仿冯大中撕毛工笔,蒙骗世人。古人有云;‘照猫画虎’之说,使汉唐以来竟无一画虎大师……在世面上见到的汤文选、顾清皎等等都非可以谈及会画虎,从虎的结构、习性、神韵、表现、手法都缺乏深度和准确度,胡晋所画之虎形神兼备,让我感叹不已。” 浙江大学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教授个人简介胡晋,博士学位,浙江大学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种子科学中心主任。 主要研究内容:构建作物核心种质新方法的蒙特卡洛模拟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不同耐寒型玉米种子多胺代谢的调控及对抗寒性的效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提高种子质量的新技术研究(国家科技部中波政府科技合作项目); 主要蔬菜作物种子种苗质量的高效快速分子检测(浙江省科技厅项目); 丝瓜新品种选育(杭州市科技项目); 烟草种子及幼苗多胺代谢的调控及提高抗寒性的研究(云南省烟草公司项目); 主要农作物种子种苗质量控制系统构建及应用研究(浙江省重大科技专项(优先主题)); 不同类型作物种子对系统性荧光化学物质吸收的特性及防伪研究(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转基因高油棉新品种选育(农业部转基因重大专项转基因特色专用棉花新品种培育任务); 烟草种子防伪研究(云南省烟草公司项目); 烟草种子抗逆性及多重抗逆型种衣剂的研究与应用(云南省科技厅项目); 玉米种子发育过程多胺代谢与种子活力的关系; 种子引发技术研究。 教学课程种子科学研究进展; 种子生化分析原理与技术; 种子学; 种子生物学; 种子检验学; 种子贮藏学; 种子加工技术; 试验设计与SAS分析; 计算机应用技术SAS。 出版教材(1) 主编,种子贮藏加工学(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10 (2) 主编,种子学,科学出版社,2010 (3) 主编,种子生产学 (全国高等农林院校“十一五”规划教材),中国农业出版社,2009 (4) 主编,种子生活力测定原理和方法,中国农业出版社,2009 (5) 主编,种子水分测定的原理和方法,中国农业出版社,2008 (6) 主编,种子加工与贮藏,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7) 主编,种子生物学(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8) 主编,现代种子经营和管理,中国农业出版社,2004 (9) 主编,种子贮藏加工 (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1 (10) 主编,种子贮藏原理与技术 (农业部种子行业培训教材),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1 (11) 主编,农作物种子繁育员(全国农业职业技能培训教材),中国农业出版社,2004 (12) 副主编,种子检验原理和技术,浙江大学出版社,2001 (13) 副主编,种子加工原理和技术,浙江大学出版社,2001 (14) 副主编,种子健康测定原理和方法,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 (15) 编者,种子学 (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 (16) 编者,种子学,农业出版社,1993 (17) 编者,种子产业化教程,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 (18) 编者,杂交水稻种子工程学,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 (19) 译者,1993国际种子检验规程,上海科技出版社,1995 (20) 编者,农作物种子检验员考核学习读本,中国工商出版社,2006 获国家发明专利1.“一种提高种子活力的固体引发方法”(专利号ZL03129616.5) 2.“用于油菜种子的种子包衣剂”(专利号ZL03129618.1) 3.“用于提高超甜玉米种子抗寒性的种子包衣剂”(专利号ZL200610155114.9) 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1. “植物种子老化盒” (专利号ZL2007 2 0303149.2) 2. “小粒种子发芽水培一体盒” (专利号ZL2008 2 0082649.2) 3. “烟草种子发芽置床笔” (专利号ZL 200920192865.7) 4. “一种带刻度且免浇水种子发芽盒” (专利号ZL 201029180077.6) 获国家版权局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1.种子检验数据处理系统软件V1.0,登记号:2004SR11873 2.电泳图谱绘制系统软件V1.0,登记号:2006SR07107 3.品种鉴定系统软件 V1.0, 登记号:2008SR02119 获奖1. “植物遗传资源核心种质构建新方法的研究”,2009年度浙江省高校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列第一) 2.“优质高效多抗蔬菜新品种选育及产业化”,2008年度浙江省科学技术三等奖(列第三) 3. “优质高效多抗蔬菜新品种选育及产业化”,2008年杭州市科学技术三等奖(列第三) 4. “双列杂交和种质资源评价的遗传模型与分析方法的研究”,2006年度浙江省科学技术一等奖(列第二) 5. “作物双列杂交和种质资源评价的遗传模型及分析方法的研究”,2004年度教育部科学技术一等奖(列第二) 6. “种子科学课程体系及教材建设”,2004浙江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列第一) 7.“种子包衣和引发新技术在直播稻上的应用研究”,2003浙江省高校科研成果二等奖(列第一) 8. “种子生物学”,2005年浙江省精品课程 国外学习进修和学术活动1996.6-1996.9 德国“种子技术”学习。 1996.10-1997.10波兰波兹南农业大学学习,获植物育种和种子技术科学硕士。 1998.8, 2002.2波兰波兹南农业大学学术访问。 2000.8-2001.9美国爱荷华州立大学访问及博士后研究工作。 2003.10-2004.1德国奥古斯滕本格官方农业检测和研究所合作研究。 2004.5匈牙利布达佩斯第27届国际种子检验协会(ISTA)大会,大会发言。 2007.7-2007.9 美国康奈尔大学高访 学术兼职全国农作物种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SAC/TC37),全国农作物种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种子检验技术规程分技术委员会(SAC/TC37/SC4)副主任委员,浙江省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浙江省作物学会理事,中国植物病理学会种子病理学专业委员会委员。 Selected papers since 20001. Cao D.D., Hu J., Gao C.H., Guan Y.J., Zhang S., Xiao J.F. Chilling tolerance of maize (Zea mays L.) can be improved by seed soaking in putrescine. See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08, 36(1):191-197 2. Cao D.D., Hu J., Huang X.X., Wang X.J., Guan Y.J., Wang Z.F. Relation between changes of kernel nutrition components and seed vigor during developmental stage of F1 seeds of sh2 sweet corn. 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 Science B, 2008, 9(12):964-968 3. Cao D.D., Hu J., Zhu S., Hu J., Knapp A.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hanges of endogenous polyamines and seed quality during seed development in sh2 sweet corn (Zea mays L.). Scientia Horticulturae, 2010, 123(3):301-307 4. Gao C.H., Hu J., Zhang S., Zheng Y.Y., Knapp A. Association of polyamines in governing the chilling sensitivity of maize genotypes. Plant Growth Regulation, 2009, 57(1):31–38 5. Guan Y.J., Hu J., Wang X.J., Shao C.X. Seed priming with chitosan improves maize germination and seedling growth in relation to physiological changes under low temperature stress. 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 Science B, 2009, 10(6):427-433 6. Hu J, Zhu Z.Y., Song W.J., Wang J.C., Hu W.M. Effects of sand priming on germination and field performance in direct-sown rice (Oryza sativa L.). See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05, 33(1): 243 -248 7. Hu J., Tylkowska K. Effects of priming in combination with fungicides on germination and infestation of lettuce (Lactuca sativa L.). Agricultural Sciences in China, 2005, 4 (6):449-454 8. Hu J., Xie X.J., Wang Z.F., Song W.J. Sand priming improves germination and growth of alfalfa under high-salt concentration stress condition. See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06, 34(1):199-204 9. Hu J., Zhu J., Xu H.M. Methods of constructing core collections by stepwise cluster with three sampling strategies based on genotypic values of crops. Theoretical and Applied Genetics, 2000, 101(1-2):264-268 10. Hu J., Zhu J., Xu H.M. Studies on property of sample size and different traits for core collections based on genotypic values of cotton. 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 Science A, 2001, 2 (1):89-93 11. Hu J., Zhu Z.Y., Song W.J., Wang J.C. Effect of sand priming on the germination and the physiological changes in direct-sowing rice (Oryza sativa L.). Proceedings of the international forum on seed science & technology and seed industry development, China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ess, 2002, pp185-191 12. Qiu J., Wang R.M., Yan J.Z., Hu J. Seed film coating with uniconazole improves rape seedling growth in relation to physiological changes under waterlogging stress. Plant Growth Regulation, 2005, 47 (1): 75-81 13. Wang J.C., Hu J., Liu N.N., Xu H.M., Zhang S. Investigation of combining plant genotypic values and molecular marker information for constructing core subsets. Journal of Integrative Plant Biology, 2006, 48 (11): 1371-1378 14. Wang J.C., Hu J., Xu H.M., Zhang S. A strategy on constructing core collections by least distance stepwise sampling. Theoretical and Applied Genetics, 2007, 115(1):1-8 15. Wang J.C., Hu J., Zhang C.F., Zhang S. Assessment on evaluating parameters of rice core collections constructed by genotypic values and molecular marker information. Rice Science, 2007, 14(2): 101 -110 16. Wang J.C., Xu S.C., Huang X.X., Hu J. Assessment of different genetic distances in constructing cotton core subset by genotypic values. 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 Science B, 2008, 9(5):356 -362 17. Xu H.M., Mei Y.J., Hu J., Zhu J., Gong P. Sampling a core collection of Island cotton (Gossypium barbadense L.) based on the genotypic values of fiber traits. Genetic Resources and Crop Evolution, 2006, 53(3):515-521 18. Xu S. C., Hu J., Li Y. P., Ma W. G., Zheng Y. Y., Guan Y. J. Responses of antioxidant enzymes to chilling stress in tobacco seedlings. Agricultural Sciences in China, 2010, 9(3): 101-105 19. Xu S.C., Hu J., Tan H., Zhang S. Effects of genotypes and environments on vitamin C content and its heterosis analysis in towel gourd fruits. Journal of the Science of Food and Agriculture, 2008, 88(2): 290-293 20. Zhang C.F., Hu J., Lou J., Zhang Y., Hu W.M. Sand priming in relation to physiological changes in seed germination and seedling growth of waxy maize under high-salt stress. See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07, 35(3):733-738 21. Zhang S., Hu J., Chen Z.H., Chen J.F., Zheng Y.Y., Song W.J. Effects of Pb pollution on seed vigor of three rice cultivars. Rice Science, 2005, 12 (3):197-202 22. Zhang S., Hu J., Gao C.H. Response surface analysis for principal component of multiple variables - a method to select the optimal conditions for seed treatments. See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05, 33 (3):699-703 23. Zhang S., Hu J., Liu N.N., Zhu Z.Y. Presowing seed hydration treatment enhances the cold tolerance of direct-sown rice. See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06, 34(3):593-601 24. Zhang S., Hu J., Xu S.C. Developmental genetic analysis of fruit shape traits under different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in sponge gourd. Genetics and Molecular Biology, 2008, 31(3):704-710 25. Zhang S., Hu J., Zhang C.F., Guan Y.J., Zhang Y. Genetic analysis of fruit shape traits at different maturation stages in sponge gourd. 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 Science B, 2007, 8(5):338-344 26. Zhang S., Hu J., Zhang Y., Xie X.J., Knapp A. Seed priming with brassinolide improves lucerne (Medicago sativa L.) seed germination and seedling growth in relation to physiological changes under salinity stress. Australi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Research, 2007, 58(8):811-815 27. Zheng Y.Y., Hu J., Xu S.C., Guan Y.J., Wang X.J. Relationship between polyamine changes in embryos of maize and seed imbibitional chilling tolerance. See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09, 37(1): 59-69 28. Zhu Y. F., Hu J., Zhang Y., Guan Y. J., Huang X. X., Zhu S. J. Transferability of SSR markers derived from cowpea (Vigna unguiculata L. Walp) in variety identification. See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10, 38,730-740 29. 曹栋栋,宋文坚,熊自立,杨杰,胡晋. 烯效唑包衣处理对花椰菜种子活力和幼苗素质的影响.种子,2005,24(4):65-67 30. 陈振华,张胜,胡晋. 铅污染对3个水稻品种种子活力的影响. 中国水稻科学,2005,19(3): 269 -272 31. 高灿红,胡晋,郑昀晔,张胜. 玉米幼苗抗氧化酶活性、脯氨酸含量变化及与其耐寒性的关系.应用生态学报,2006,17(6):1045-1050 32. 韩立德,胡晋,徐海明. 夏播菜用大豆感官品质性状核心种质构建方法的研究.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2005,31(3):288-292 33. 韩立德,徐海明,胡晋. 核心种质数量性状代表性评价指标的研究. 生物数学学报,2006,21(4): 1-7 34. 贺长征,胡晋,朱志玉,阮松林,宋文坚. 混合盐引发对水稻种子在逆境下发芽及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2002,28(2):175-178 35. 胡晋,蔡素琴. 超甜玉米种子低温吸胀的生理生化变化. 作物学报,2001,27(3):371-376 36. 胡晋,徐海明,朱军. 保留特殊种质材料的核心库构建方法. 生物数学学报,2001,16(3):348-352 37. 胡伟民,胡晋,宋文坚,段宪明. 超干长期贮藏对不同类型水稻种子生活力和活力的影响. 中国水稻科学,2003,17(4):379-382 38. 黄歆贤,祝水金,李永平,马文广,郑昀晔,胡晋. 细胞核DNA复制与种子质量的关系. 种子,2009,28(12):54-59 39. 解秀娟,胡晋. 沙引发对紫花苜蓿种子盐逆境下发芽及幼苗生理生化变化的影响. 种子,2003,(4): 5-6 40. 李永平,徐盛春,马文广,郑昀晔,胡晋. 不同烟草品种发芽和苗期耐寒性的鉴定. 科技通报,2009,25(6):807-811 41. 励立庆,胡晋,胡伟民,宋文坚. 抗寒剂包膜对超甜玉米幼苗素质和产量的影响. 作物学报,2004,30(9):955-958 42. 励立庆,胡晋,朱志玉,Nkeshimana Janvier. 抗寒剂包膜对超甜玉米低温逆境下生理生化变化的影响.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2004,30(3):311-317 43. 楼坚锋,解秀娟,胡晋,邱军. 不同引发处理对紫花苜蓿种子在盐逆境下发芽及幼苗生理生化变化的影响. 上海农业学报,2004,20(3):86-89 44. 邱军,胡晋,宋文坚,解秀娟,贺荣淼. 油菜种衣剂中烯效唑最佳浓度的筛选及包膜后田间效果的研究.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2004,30(2):153-158 45. 邱军,胡晋,宋文坚. 植物提取物减少油菜种子带菌量的初步研究. 种子,2003,(5):1-2 46. 邵晨霞,胡晋,宋文坚,胡伟民. 不同酸度壳聚糖溶液引发对玉米发芽和幼苗素质的影响.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2005,31(6):705-708 47. 沈晓贤,曹栋栋,胡晋,宋文坚,胡伟民. 应用A-PAGE电泳方法鉴定豇豆品种. 种子,2006,25(3):19-21 48. 宋文坚,胡晋,邱军,耿宏勇,卢凤龙. 种子包衣技术在直播稻上的应用研究. 国际种子科技与产业发展会议论文集,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2002,pp130-133 49. 宋文坚,胡晋,邱军,耿宏勇,王人民. 直播稻专用种衣剂的研制和应用效果初探.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2005,31(3):368-373 50. 宋文坚,楼健,胡晋,曹栋栋,周伟军. 贮藏期间温度和水分对生物型包衣油菜种子寿命的影响.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2004,30(4):363-368 51. 王建成,胡晋,张彩芳,徐海明,张胜. 建立在基因型值和分子标记信息上的水稻核心种质评价参数. 中国水稻科学,2007,21(1):51-58 52. 王建成,胡晋,张新觉,徐群,周胜利,徐盛春. 盐引发对不同水分条件下油菜种子发芽成苗的影响. 种子,2004,23(1):6-8, 12 53. 王州飞,胡晋,王世恒,胡伟民. sh2超甜玉米乳熟期籽粒大小糖分积累酶活性变化及其相关性分析. 生物数学学报,2006,21(2):313-319 54. 王州飞,胡晋,王世恒,胡伟民. sh2超甜玉米乳熟期籽粒重量和碳水化合物变化及与温度降雨量的回归分析. 生物数学学报,2005,20(4):456-462 55. 王州飞,王世恒,胡晋,宋文坚. sh-2甜玉米F2籽粒品质遗传特点、杂种优势及其亲子回归关系分析. 生物数学学报,2007,22(1):145-152 56. 徐海明,邱英雄,胡晋,王建成. 不同遗传距离聚类和抽样方法构建作物核心种质的研究. 作物学报,2004,30(9):932-936 57. 徐盛春,沈晓贤,王世恒,郑积荣,胡晋. 丝瓜种子破除休眠的研究. 种子,2006,25(1):41-42 58. 杨文清,胡晋,谭宏,宋文坚. 赤霉素包衣处理对黄瓜种子发芽及幼苗各部位生长的影响. 种子,2005,24(12):16-17, 20 59. 杨文清,张彩芳,胡晋,张胜,宋文坚. 响应面结合主成分分析方法优化黄瓜种子GA3包衣浓度和贮藏时间组合. 生物数学学报,2007,22(2):323-328 60. 杨文清,张颖,叶吉松,张胜,胡晋. 2,4-D包膜处理对黄瓜种子发芽、幼苗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 种子,2007,26(1):43-45 61. 郑昀晔,曹栋栋,张胜,关亚静,胡晋. 多胺对玉米种子吸胀期间耐冷性和种子发芽能力的影响. 作物学报,2008,34(2):261-267 62. 郑昀晔,胡晋,张胜,高灿红,宋文坚. 玉米自交系发芽期和苗期耐寒性鉴定的研究.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2006,32(1):41-45 63. 朱岩芳,祝水金,李永平,胡晋. 均匀设计优化棉花ISSR-PCR反应体系. 棉花学报, 2010, 22(3):202-208 64. 朱岩芳,祝水金,李永平,马文广,郑昀晔,胡晋. ISSR分子标记技术在植物种质资源研究中的应用. 种子,2010,29(2)55-59 |
随便看 |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